福建京劇院

福建京劇院

福建京劇院原系中國人民解放軍三野十兵團政治部京劇團,1948年誕生於淮海戰役硝煙瀰漫的戰場之中,1953年集體轉業地方,成立福建省京劇團,2006年10月更名為福建京劇院。

簡介


六十年來,劇院繼承傳統,銳意創新,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創演了《真假美猴王》、《雷鋒之歌》、《山花》、《走過十五歲》、《北風緊》、《才女魚玄機》等傳統和新創劇目400多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近年來,劇院多次赴日本、泰國、新家坡、法國等國家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演出,受到各國政府的和觀眾的熱烈歡迎。

人才及榮譽


目前,劇院各類專業均擁有一批青年藝術骨幹和具有發展潛力的新秀演員,如孫勁梅、李哲、黃嵩等,他們多次在全國比賽中榮獲大獎。2005年底,劇院被文化部評為“重點京劇院團”。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省委宣傳部及文化廳的親切關懷下,劇院擁有了自己的演出場所——鳳凰大劇院,並成立了福建鳳凰演藝公司。

對外交流


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促進中日文化交流,中國文化部於2002年在日本舉辦“中國文化年”系列活動。作為該活動內容之一,團應邀赴日作為期一個月的訪日公演。省文化廳黃廳長、范副廳長以及對外處盧處長,對此次訪演高度重視,並給予大力支持、指導。他們親臨劇場審看劇目,在藝術質量上提出了嚴格要求。為確保劇目質量,劇院特聘已離休的國家一級導演李幼斌擔任編導。經過將近一年的認真籌備、排練,2002年9月29日,由27人組成的訪日演出團,帶著省廳領導及全團同志的殷切期望,抱著為國爭光、為省爭榮、為團爭譽、為中日文化交流增彩的美好心愿,從廈門國際機場登上了訪日公演的行程。
這是團第二次應邀赴日演出。1995年的訪日演出已獲得了巨大成功。至今,東京、長崎、沖繩等地的許多觀眾和日本“京劇迷”,一提起福建省京劇院,都翹起拇指誇讚。這對們的再次訪日公演,既是鼓勵又是壓力。這次的劇目能否再次被日本觀眾接受,得到日本觀眾的認同與讚賞,成為演出團全體成員最關切、最擔心的問題。
到達東京后,團員們顧不上領略異國風光,稍作休息,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建台、走台和綵排中。由於精神高度集中大家早已忘記疲勞,心中只有一個共同願望—一定要把戲演好。10月2日晚7點,在日本東京藝術劇場的中心舞台,訪日公演的首場演出拉開了帷幕。《雁盪山》、《小放羊》、《張四姐下凡》三個劇目,105分鐘的演出中,台下一千多名觀眾接連不斷地爆發出幾十次熱烈掌聲。演出結束后,熱情的觀眾又是獻花,又是送水果,還忙著找演員簽名、合影,其熱情同國內的“京劇迷”不相上下。演出大獲成功!團員們的愉悅之情溢於言表。中國駐日使館文化參贊到後台看望大家時說:“想不到你們的隊伍這麼年輕演得這麼精彩,福建省京劇院很有實力。”
首戰告捷后,接下來們走過東京、琦玉、長崎、福崗、群馬等近二分之一日本國土,在十三個劇場、會館共演出了2
0場。走到哪裡都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無論是普通市民還是大學生、中學生甚至幼兒園的兒童,對他們的演出都報以同樣的熱情。們不斷地收到觀眾朋友送來的鮮花、點心、快餐和水果,還送來了貼好郵票的信封和信箋,說是怕出來久了想家,給團員們往家寄信用。在聖德大學演出時,有倆位叫伊藤幸子和吉岡奈生的大學生,用他們還不很通暢的漢文寫來了信,信中說:“們非常喜歡京劇,願意你們的京劇更進一步前進。”10月27日他們在日本的最後一場演出,劇場前幾排坐有400多名保育員的小朋友。開演前們同保育員的園長進行了交談,他說:“孩子們早在一個多月前就知道中國的‘孫悟空’要來了,天天盼著早日到來,有些孩子激動地好多天覺都睡不穩。”們問:“這麼小的孩子能看懂中國京劇嗎?”園長說:“會看,日本的孩子很小就開始接受日本和中國的古典藝術和古典音樂的熏陶,看京劇已不是第一次了。”儘管這樣說,面對這麼多孩子看戲,能否保持場內的安靜和秩序,仍懷疑慮。想不到整場演出孩子們從頭至尾聚精會神地觀看,不但秩序井然,而且掌聲更為熱烈。演出結束后,有位小朋友堅決不肯離去,非非得他去見“孫悟空”不可。他們一直在劇場外面靜靜地等他們他們直到直到完台裝好車出來了才同同門見同門員們非常熱情地同他們進行了交談,並滿足了他們合影留念的要求。最後,他著我們著我們直著我們著我們著我們坐上大巴離開劇場,才依依不捨地揮手道別。
一個月的訪日公演,很快過去了,許多動人心弦的場面給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演出團的每一位成員,在整個演出
活動中,都表現得極為出色。特別是演員們,由於人數的限制,又是以武戲為主,幾乎每位演員帶著傷痛演出,堅持做到高難度動作一個不減,保質保量地完成每一場演出。大家始終處於團結互助、緊張興奮的工作氛圍中。邀請方“日本青少年文化中心”的朋友們,對們的演出給予了極好的配合協作。他們對工作的一絲不苟,認真負責,令人欽佩!在們即將回國時,日方為們舉辦了熱情洋溢的歡送宴會,津田忠彥先生在祝酒時,對們的藝術表演水平和團員們出色的工作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與讚揚。非常誠意地提出希望能再次與們合作。們對雙方的成功合作亦表示十分滿意,同時對他們的盛情接待表示感謝,同樣希望們雙方能再度合作,為增進中、日兩國間的文化交流與友誼共同努力。
赴日演出的成功,使們深深地體會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巨大魅力。為此,們由衷地感到一種民族的自豪和驕傲。
1995年9月至11月,團帶著一台優秀劇目,赴日本東京,大坂,長崎等地向日本青少年作普及京劇演出,京劇藝術的魅力征服了日本青少年。
1996年7月至8月,團6名演員加盟福州市藝術團赴法國參加比利牛斯民間藝術節,受到國際友人的歡迎。

大事記


·1948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三野十兵團政治部京劇團成立,即為福建京劇院前身。
·1949年4月·劇團隨軍渡江南下至福建。
·1950年1月·第三野戰軍司令了工毅來閩,在大羅天劇場觀看團演出。
·1951年·華東區書記魏文伯來閩,觀看團演出。
·1952年·李盛斌參加華東地區戲曲會演,榮獲表演“一等獎”。
·1953年5月·劇團集體轉業地方,改名為福建省京劇團。
·1954年4月·中央發起全國性慰問解放軍活動,團參加在古田及海防前線慰問演出。
·1957年7月·創作劇目《紅色風暴》在社會各界引起轟動,連演九十餘場。
·1963年1月·駐省海軍某部擊沉國民黨入侵的“永昌號”軍艦,陳毅元帥代表中央軍委來閩,率領團赴三都澳等地進行慰問演出。
·1965年5月·新編現代戲《紅色少年》參加華東區京劇現代戲匯演。
·1966—1975年·先後上演了《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龍江頌》、《奇襲白虎團》、《杜鵑山》等現代京劇。
·1975年8月·新編現代戲《紅色少年》赴京參加全國現代戲調演。
·1976年10月·新編現代戲《紅色少年》進京參加國慶演出,演員郭雲濤應周恩來總理邀請參加國宴。
·1979年10月·新編歷史劇《郝搖旗》參加福建省國慶30周年演出。
·1980年·新編現代戲《東鄰女》參加福建省第四屆現代戲會演。
·1981年10月·新編現代戲《東鄰女》赴京參加全國現代戲調演,獲文化部嘉獎。
·1981年8—11月·神話劇《真假美猴王》先後在上海、北京、天津、濟南等地巡迴演出,引起轟動;10月參加國慶演出,並進中南海為中央首長演出,受到鄧穎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同月在中國對外文委、文化部聯
·1983年4月·《真假美猴王》由珠江電影製片廠攝成彩色影片,發行國內外。
·1983年7月·創作劇目《五顆明珠》參加省第15屆戲劇會演,獲“優秀劇目獎”。並獲編劇、導演、作曲、舞美、表演五項“優秀獎”。
·1983年10月·省首屆青年演員比賽,團獲四金、一銀、三銅等獎牌。
1987年12月·京劇《圍城記》參加省屬劇團創作劇目匯演,榮獲“演出獎”。導演、音樂、舞美、演員均獲大獎。
·1988年1月·省第二屆優秀中青年演員比賽,團獲四金、一銀、二銅等獎牌。同年省首屆“水仙花”獎演員比賽,團五位演員獲獎。
·1990年10月·京劇現代戲《雷鋒之歌》獲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嘉獎,該劇演出400多場。
·1991年7月·京劇現代戲《山花》進京參加建黨七十周年獻禮演出。並進中南海、中央黨校為中央領導演出,同年該劇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文華編劇獎”、全國第六屆“優秀
·1992年9月·京劇小戲《貪縣官》參加全國戲劇小品比賽,榮獲“三等獎”。王金柱獲“表演獎”。
·1992年12月·京劇小戲《成佛記》、《神亭嶺》赴天津參加全國京劇青年團隊創作劇目匯演,《成佛記》獲“演出獎”;孫勁梅、阮學東、丁正勇獲“演員獎”。
·1995年9月·團赴日本進行京劇普及交流演出,受到日本友人的高度評價。
·1996年10月·舉辦大型“96中秋、國慶京劇晚會”,省委書記賈慶霖、省老領導溫附山、省文化廳副廳長郭勛安等觀看演出。
·1997年1月·省文化廳吳鳳章廳長率團赴閩東等地春節慰問海、陸、空部隊。
·1997年7月·參加省“迎九七、慶回歸”大型文藝演出。
·1997年8月·受省委、省政府委託,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民政廳、省軍區聯合組織的八一建軍節“漁水情深慰問團”,奔赴全省各地慰問駐閩海、陸、空三軍。
·1998年1月·全省第三屆優秀中青年演員比賽,團喜獲兩枚金牌、四枚銀牌、二枚銅牌的優異成績,並獲“組織獎”
·1998年10月·由上海戲校代培的三十名學員回團實習,與中青年演員組成演出隊赴溫州巡迴演出。
·1998年11月·團建團50周大慶,省領導陳明義、何少川、袁啟彤、游德馨、潘心誠、省老領導溫附山、省文化廳廳長吳鳳章為團慶題詞。
·1999年7月·參加省二十一屆戲劇會演《北風緊》獲“劇目獎”,劇本“一等獎”、“優秀音樂獎”、“優秀表演獎”等獎項。
·1999年10月·參加省“國慶五十周年文藝晚會”演出和“迎澳門回歸文藝晚會”演出。
·2000年1月·參加文化部舉辦的“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展演”,阮學東主演《伐子都》獲“二等獎”。
·2001年5月·參加中央電視台“哈葯六杯全國第四屆京劇青年演員電視大賽”田磊獲“金獎”;·孫勁梅、昝旭東獲“銀屏獎”。
·2001年7月·京劇《走過十五歲》參加省“向建黨八十周年獻禮現代戲調演”獲“優秀演出獎”和“優秀組織獎”。
·2001年12月·省第四屆青年演員比賽獲二枚金牌、三枚銀牌。
2002年7月·京劇《走過十五歲》參加省22屆戲劇會演獲“優秀劇目獎”、劇本一等獎;導演、作曲、舞美設計、燈光設計、表演等均獲“優秀”獎項。
·2002年10月·《雁盪山》、《小放牛》、《張四姐下凡》赴日本參加“中日建交三十周年系列活動”,在日本東京、長崎、福岡、熊本等地巡演20場,深受日本觀眾讚賞。
·2003年5月·《走過十五歲》獲省百花文藝獎“一等獎”。
·2004年11月·參加全國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武戲擂台賽,田磊主演《賺歷城》榮獲“金獎”。
·2004年12月·參加省第五屆青年演員比賽獲二枚銀牌,三枚銅牌。同月參加“百花頌”文藝晚會,為兩會代表演出。
·2005年1月·《火焰山》劇組參加“中國藝術團”,受文化部派遣出訪泰國,參加“中泰文化年系列演出活動”,受到泰國政府的盛情款待和泰國人民的熱烈歡迎。
·2005年10月·參加中央電視台“第五屆全國京劇青年演員電視大賽”,李哲獲“銀獎”
·2005年10月·團參評“全國重點京劇院團”,在全國87個京劇院團中評估總分名列第十,被評為“省級重點京劇院團”。
·2006年4月·為前總理朱鎔基演出,受到了朱總理及省領導的高度稱讚。朱總理對團的建設發展非常關注並寄予厚望。盧展工書記、黃小晶省長高度重視,親自協調福州市鄭松岩市長和省農信社黃長諤理事長將“
·2006年9月·經省文化廳、省編委批准,團正式更名為“福建京劇院”。
·2006年10月福建京劇團更名為福建京劇院·

主要演職人員


劉作玉
國家一級導演。現任院長。曾導演過《雷峰之歌》、《成佛記》等劇。曾在省級會演、比賽中獲導演獎、演員獎、優秀輔導教師獎。
金於賢
1979年調入福建省京劇團,工武生。1998年在福建省第三屆中青年演員比賽中獲銀獎;2002年在福建省第22屆戲劇會演中獲優秀導演獎。現任福建京劇院副院長。
孫勁梅
福建京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程派青衣,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獲第二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從事京劇藝術事業三十餘年,歷年來摘金奪銀獲得過多個國家級大獎為福建京劇院爭得了榮譽,也為推動福建京劇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獲得過福建省第六屆“五·四青年獎章,福建省“文藝十佳女性”,福建省”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是全國第“十一屆婦代會”代表。
畢立波
1983年調入福建省京劇團,工花臉。1983年在福建省第一屆中青年演員比賽中獲銀牌獎;1998年在福建省第三屆中青年演員比賽中獲金牌獎。
阮學東
1987年畢業於福建省藝校京劇班上武生。1987年在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中獲熒屏獎;1992年在全國京劇青年團隊新劇目會演中獲表演獎;1998年在福建第三屆中青年演員比賽中獲金獎;2001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比賽中獲二等獎。
李哲
1999畢業於上海戲曲學校福建京劇班,工短打武生。2002年在福建省第四屆中青年演員比賽中獲金牌獎。
韓寧
1987年畢業於上海戲曲學校福建京劇班,工花旦。2002年在福建省第22屆戲劇會演中獲表演獎。
昝旭東
1999年畢業於,上海戲曲學校福建京劇班,工小生。2001年在中央電視台舉辦的“哈葯六杯”全國青年京劇演員大賽中獲熒屏獎。
王金柱
1948年5月出生,國家一級演員、省勞動模範,文武丑。在<真假美猴王>中扮演孫悟空,並拍攝成電影戲曲片。曾獲省首屆青年演員比賽“金獎”、全國戲劇小品比賽“表演獎”、中國戲劇家協會頒發的“優秀教師金牌獎”。
王貴忠
1958年七月出生,國家二級演員,老生。曾獲省首屆青年演員比賽“銅獎”、省第三屆中青年演員比賽“銅獎”。曾在京劇《雷峰之歌》中成功扮演雷峰,該劇演出400多場,獲省宣傳部、省文化廳表彰。
張美超
1986年12月出生,張派青衣,青年新秀。2005年7月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大專班。學習張派,扮演秀美,嗓音寬、亮、厚。
張昭君
1987年三月出生,老旦,青年新秀。2005年畢業於河北省石家莊藝術學校。嗓音高亢,寬厚、宏亮。曾獲全國紅梅獎比賽“二等獎”。
李海寧
1984年10月27號出生,青衣、花旦,青年新秀。2004年畢業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藝術學校。青年新秀,扮相俊俏。嗓音脆亮、甜美、有穿透力。
張萌
1985年2月出生,老生,青年新秀,2004年畢業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藝術學校。嗓音高亢、寬亮。

歷任領導


丁國岑男團長1948.12--1955.1
呂培成男指導員1949--1949
胡其准男教導員1949--1951
耿躍華男教導員1951--1953
鄒楚生男協理員1953--1955
騰飛男副團長1950--1955
張忠良男副團長1953--1965
虞孝龍男副團長、書記
 團長、書記 團長1956.8--1960.6
 1961.1--1966.6 1966.6--1969.11
李盛斌男副團長1956--1958
葛次江男副團長1956--1966
田子文女副團長1960--1971.1
魏俊林男副團長1960--1975
辛波男團長
 團長、書記 團長、書記1966.4--1969
 1970--1972.8 1978.6--1984.7
廉繼溫男團長、書記1972.8--1976.10
胡云飛男副團長
 副團長1975.10--1978.11
 1979.7--1981.7
張少華男團長、書記1976--1979.11
鄂定國男副團長1981--1983
景惠生男副團長
 團長1978--1984 1987--1967.7
黃大為男副團長
 團長1980--1984 1984--1985
鄭培升男書記
 團長、書記 書記1984--1985 1985--1987 1987--1988
劉殿友男副團長、副書記1984.5--1985.10
葛少英女副團長1985.9--1988.4
陳光棟男副團長1985.9--1996.12
陳榕楠男總支副書記1988--1997
朱紹玉男副團長1989--1996
唐軍男總支書記1996.7--1998.11
劉作玉女團長
 院長1996.7--2006 2006--
饒文富男總支副書記1997.9--
潘成智男副團長1997.9--
金於賢男副團長
 副院長2003.10--2006 2006--
黃國慶副院長2006--
團長、書記
團長
1961.1--1966.6
1966.6--1969.11
團長、書記
團長、書記
1970--1972.8
1978.6--1984.7
副團長
1979.7--1981.7
團長
1987--1967.7
團長
1984--1985
團長、書記
書記
1985--1987
1987--1988
院長
2006--
副院長
2006--

劇院前輩


袁靈雲
原為上海京劇院“文藝四級”演員。工於青衣,尤以唱工見長,嗓音亮麗,高低自如:高音不破,低音不暗,中氣充盈,行腔圓潤。尤其處理大唱段,唱法講究、給觀眾聽覺上的滿足、她也酷愛花旦戲,如《櫃中緣》、《金玉奴》、《得意緣》表演閨門旦、細緻專神。
1958年調入團成為當家旦角,除演摺子戲外,熱衷於拍拍戲,主演過《武則天》、《杜十娘》,也演過現代戲,如林祥謙夫人之類新角色。
田子文
自幼在東北拜師學戲。因武功紮實,長靠短打戲兼演。在東北三省頗有名聲。后拜著名老生唐韻笙為師,唐以擅演列國戲著稱,田子文接過唐的衣缽,聲譽益增。后闖入上海,劇場以“全國第—女武生”招徠觀眾,她首演錘功戲《螺螄嶼》而一炮打響,在上海立定腳跟。隨後在江南各地演出。
1949年參軍入省京京劇J團,任過藝委會副主任、副團長等職,1954年加入共產黨,中年之後,少演武戲多演文武老生,尤其多以唱工老生為行當,擅演《斬韓信》、《二子乘舟》等列國戲,深受觀眾愛戴。
許昆童
十二歲入喜臨堂坐坐客因功底較厚,文武兼備,醉心“麒派”,又無緣拜入麒門,後向麒門弟子學演《追韓信》、《跑城》、《斬經堂》,也頗得麒派韻味,且能將麒派善於刻畫人物的要訣運用到新戲人物身上。梁山伯、王魁、包公、呂蒙正、婁阿鼠、樂和以及現代戲諸角色都能演得形神各異,演誰象誰,絕無雷同。其戲路之寬也非同行可比,動作節奏鮮明,凌厲生風,有教觀眾“攏神”之能,他是標準的“演技派”好演員。
伊克明
自幼入中華戲曲學校附屬志興成科班學武生。出科后先在北京后在江南及香港、菲律賓各地演出。1949年在閩參軍入團,擅演長靠戲《挑華車》、《夜奔》及《野豬林》、《火焰山》等劇主角。
邱慧芳
她是部隊一手栽培起來的名演員。於1949年參軍入京劇團時,正當青春之年,扮相俏麗,身材適中,悟性也很高,在導演啟迪下能準確細緻地表現人物。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從《九件衣》開始,她主演過《梁祝》、《人面桃花》、《秋江》等十幾部大型古裝戲。樣板戲興起,她扮演阿慶嫂、崔大嫂,也能適應嶄新角色;表現得很到位,在觀眾中留下深刻印象。後輩成長起來后,她甘當“人梯”做綠葉,受到同行的讚揚。
李伯麒
著名麒派老生。先在三十一軍鷺江劇團,后併入團。青年時期曾在上海與周信芳同台多年。常演《跑城》、《迫韓信》等劇,深得麒派精要,動作規範性強。他的戲路也較寬,能演關羽、石秀各類不同人物。
後期多做教學工作。導演過新戲《郝搖旗》
李少亭
著名武生演員,曾扮演過《火燒裴元慶》、《戰金山》、《霸王別姬》等劇主角。五十年代後期從事導演工作,曾導演過《七俠五義》、《豐收之後》等劇。
景惠媛
1950年來閩參軍加入團。專工青衣,噪音清亮純正。吐字清爽。尤善於潤腔,強弱有致,疾徐得宜。其戲路不拘一格。也不獨守一派,《碧簪》、《香羅帶》、《鎖麟囊》為其常演劇目,每唱必有采聲,主演過新戲如《春香傳》、《當爐呤》。也能悉心另闢新路,適應自如,在觀眾中聲譽與日俱增,1985年調山東煙台市。
張德來
著名花臉演員,曾擔任過《霸王別姬》、《將相和》、《戰金山》等劇主要演員。
團藝術人才可謂陣容強、造詣深,各門類的藝術骨幹齊備。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創作集體。他們中有許多是本省或全國有影響的藝術家。以他們的藝術積累和藝術才華,全力以赴,造就了團旺盛的藝術創造力。
景惠生
國家一級演員。原在山東煙台京劇團,1956午調進團。應武生行當,師從李盛斌。其扮相英俊,能武能唱。故能適應多種角色。戲路較寬,先後演過《長坂坡》、《連環套》、《七俠五義》等大戲的主角。
還演過樣板戲中的李玉和、楊子榮、嚴偉才。后又扮演過周總理、陳嘉庚。八十年代后導演過《五顆明球》、《圍城記》等劇。
李幼斌
國家—級導演。1949年(十歲)隨父參軍。扮演過《九件衣》等劇的娃娃生。1955年應武生行當。演過《十八羅漢斗悟空》等劇。1962年入省京校任教。1965年借調上海青年京崑劇團主演《南海長城》。1983年後正式做導演工作。曾導演過《真假美猴王》、《小五義》等劇,尤其《真》劇的革新效果,對京劇界產生了一定影響。
郭雲濤(國家二級演員)
著名老生演員。曾扮演過況鍾、藺相如等許多重要角色,以及現代戲施洋律師、少劍波等主角。
席鳴良(國家二級演員)
著名唱工老生。扮演過揚延輝、喬國老、諸葛亮等角色。現代戲扮演過李奶奶等。
李蘭蓀(國家二級演員)
主演過《紅娘》、《狀元媒》、《王昭君》、《五顆明珠》等劇。
葛少英(國家二級演員)
曾擔任過《樊江關》、《刺惜》、《十三妹》、《東鄰女》、《五顆明珠》等劇主要角色。
趙慧笙(國家二級演員)
曾扮演過周瑜、許仙、張生、華雲龍等角色。
張筱鳳(國家二級演員)
主演《櫃中緣》、《賣水》和《真假美猴王》中的女王等角色。
林龍(國家二級演員)
曾扮演過周瑜、許仙、張生、華雲龍等角色。
陳貽亮
國家一級編劇,著名劇作家,戲曲理論家。曾任團文學組編劇、后調福建省戲曲研究所任副剮所長。
王耀華
原為團作曲,后調福建師範大學任教,現為副校長、教授。民間音樂理理論家
朱紹玉
國家一級作曲,1989年調入團任業務副團長。曾為《五顆明珠》、《山花》、《圍城記》、《夏王悲歌》等劇作曲。曾獲文華作曲獎。
林戈明
國家二級編劇。創作過《郝搖旗》、《東鄰女》、《五顆明珠》、《烽火陳嘉庚》、《雷鋒之歌》等劇。
王蘭秋
原攻旦角,主演過梅派代表作及,《紅娘》、《失子驚瘋》等劇。中年後專心教學工作。曾為《郝搖旗》、《索珠記》、《成佛記》作曲。導演過《東鄰女》並擔任作曲。
姚穎華
國家二級編劇。創作過《真假美猴王》(與人合作)等劇,改編過現代戲《紅色少年》
童均
國家二級舞美設計。曾在《郝搖旗》、《東鄰女》、《烽火陳嘉庚》、《山花》等劇中擔任舞美設計。
許冠群
國家二級演奏員。從小在科班學琴藝,新中國成立後任找團長期擔任京胡演奏員。
朱祝鑫
國家二級演奏員。七十年代起擔任團司鼓,曾在《真假美猴王》、《山花》、《雷峰之歌》等劇中任司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