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茶園
有機茶園
有機茶園基地建設是有機茶生產的基礎,有機茶園是採用與自然和生態法則相協調種植的茶園,其生產技術的應用強調使茶園的生態系統保持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有機茶園基地可以是常規茶園的轉換,也可以是荒蕪茶園的改造恢復,或是新種植茶園。有機茶園必須符合生態環境質量,要求遠離城市和工業區以及村莊與公路,以防止城鄉垃圾、灰塵、廢水、廢氣及過多人為活動給茶葉帶來污染。茶地周圍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樣性;空氣清新,水質純凈;土壤末受污染,土質肥沃。具體要求:
1、茶地的大氣環境質量應符合GB3095-1996中規定的一級標準的要求;
2、茶地的灌溉水質量應符合GB5084-1992中規定的旱作農田灌溉水質要求;
3、茶地的土壤環境質量應符合GBl5618-1995中規定的I類土壤環境質量,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mg/kg)為:鎘Cd≤0.20,汞Hg≤0.15,砷As≤15.00,銅Cu≤50.00,鉛Pb≤35.00,鉻Cr≤90.00。
其土壤的潛在肥力要高,土層深厚,質地砂壤,通氣良好,有機質直富,營養元素含量最高度平衡,不積水等。如烏砂土、高山香灰土、油泥沙土、黃泥沙土等最適有機茶。土壤沒受到污染,一些有害的重金屬元素含量應低於如下要求:
PH值的濃度限值4.0-6.5;
鎘的濃度限值≤0.20mg/kg;
汞的濃度限值≤0.15mg/kg;
砷的濃度限值≤40mg/kg;
鉛的濃度限值≤50mg/kg;
鉻的濃度限值≤90mg/kg;
銅的濃度限值≤50mg/kg。
有機茶園與常規農業區之間必須有隔離帶。隔離帶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為宜,也可以是道路、人工樹林和作物,但緩衝區或隔離帶寬度應達到100米左右。如果隔離帶上種植的系作物,必須按有機方式栽培。對基地周圍原有的林木,要嚴格實行保護,使它成為基地的一道防護林帶。若基地周圍原有的林木稀少,要營造防護林帶。對茶園中原有的樹木,只要對茶樹生長無不良影響,應當保留並加以護育,使之成為茶園的行道樹或遮蔭樹。茶園中原有樹木稀少的,要適當補種行道樹或遮蔭樹。在山坡上種植茶樹,山頂、山谷、溪邊須留自然植被,不得開墾或消除。在坡地種植茶樹要沿等高線修梯田進行栽種,對梯地茶園梯壁上的雜草要以割代鋤,或在梯壁上種植綠肥、護梯植物。新建茶園坡度不超過25度,原則上不用平地發展茶園。
若常規茶園的生態環境質量符合有機茶標準,經24-36個月的轉化期,可以從常規茶園轉化為有機茶園。在轉換期間,按有機茶標準的要求進行有機種植,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質。同時,生產者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完善的、可操作的轉化方案,該方案包括:
1、茶園及其栽培管理前三年的歷史情況;
2、保護和改善茶園生態環境的技術措施;
3、能持續供應茶園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計劃和措施;
4、防治和減少茶園病蟲害的計劃和措施。
經有機認證機構認證,可以頒發"轉換期有機茶"證書。在轉化計劃執行期間,有機認證機構將對其進行檢查,若不能達到頒證標準要求,將延長轉化期。生產者的第一塊茶園獲得有機頒證后,其餘的茶園原則上應在三年內全部轉換成有機茶園。已轉換的有機茶園不得在有機茶園和常規茶園之間來回反覆。荒蕪三年以上重新改造的茶園可視為符合最低要求而減免轉化期,新開墾荒地種植的茶園也可減免轉化期,可以直接申請認證。如果有可以信服的證明材料證明近三年內的生產管理技術符合有機茶標準最低要求,可以申請認證。
1、茶園規劃
(1)道路系統的設置。為使茶園管理和運輸方便,茶園中需設置主道、支道和步道,並相互連接成網。主道連接各個作業區和初制所,是輸送肥料、鮮葉的主要道路,一般路寬6-7米。支道貫穿各片茶園,與主道連接,是為手扶拖拉機等小型車輛送肥入園而設置的,路寬3-5米。步道是為茶園管理人員進出茶園而設置的,又是茶園分塊的界限,路寬一般在1.5-2.0米。
(2)排水系統的設置。在茶園上方與山林交界處設置等高隔離溝,攔截山林洪水,防止沖毀茶園,兩端與自然山箐相連;利用自然山箐順坡設置縱排水溝,並接通池塘、水庫等蓄水庫。如當地降雨量多,茶園坡面長而陡,在茶園中每隔30-40行茶樹等高設置橫溝,兩端與縱排水溝相連,可蓄積雨水,並排泄茶園中多餘雨水。
(3)茶園地塊劃分。發展新茶園要求集中連片,面積在500-1000畝,坡度在25度以上的劃為林地。茶塊面積以不超過10畝,茶行長度以50米左右為宜,依地形而定。
(4)坡地茶園的等高梯級設計。坡地茶園宜開成等高梯級茶園,梯面寬度不低於1.5米。
(5)防護林及遮蔭樹的設置。科學合理地在茶區和茶園四周及道路水溝兩旁種植防護林和行道樹。選擇枝葉繁茂,有經濟價值的速生樹種,如:板栗、核桃、油桐、樟樹、油茶、榿葉樹、杉樹、杉松、銀杏等,各地可結合實際,選擇適合當地栽種的經濟樹種,還需根據樹種樹冠大小確定行株距。
在茶園中種植遮蔭樹,可選擇樹種矮小的速生經濟樹種,如:桔子、柚子、李子、樟樹等,行距×株距:10×5m,每畝種植6-8株左右。使整個茶區園林化,形成不同層次的主體結構和複合生態系統。
2、茶園開墾
園地開墾前,要清理地面,刈除雜草,清除石頭、樹樁、土堆等,進行土地平整。
按有機茶園模式建成梯形等高茶園,種植溝深×寬:50×60cm,由下往上開溝,雜草及表土回溝,畝施2000-3000千克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或經認證的商品有機肥200-300千克/畝,鈣鎂磷肥150千克/畝,作為茶園底肥。
3、茶樹種植
(1)有機茶園栽種品種應適合當地的環境條件,並表現出多樣性,根據生產需要考慮品種搭配,優先使用無性系良種和抗逆性強的品種。現在我省推廣使用的茶樹良種主要有:雲抗10號、雲抗14號、雲抗27號、雲抗37號、雲抗43號、長葉白毫、雲選九號、73-8號、73-11號、76-38號、矮豐、雲瑰、雲梅等13個無性系良種,3個有性系國家級良種:即勐庫大葉種、鳳慶大葉種和勐海大葉種。其他還有一些地方群體良種,如:寶洪茶、景谷大白茶、昭通苔茶等。
禁止使用基因改良工程生產的種子、種苗,引進茶苗、種子應嚴格按GB111767-1989《茶樹種子和苗木》標準檢疫。
茶苗檢驗取樣數:
總株數
取樣株數
5000-10000
50
10001-50000
100
50001-100000
200
>100000
300
無性系大葉品種1足齡茶苗質量指標:
級別
苗高(cm)
莖粗(mm)
著葉數(片)
一級分枝(個)
側根數(條)
側根長(cm)
品種純度(%)
檢疫性病蟲害
一級
>35
>4
>8
1-2
>3
>15
100
無
二級
25-35
2.5-4
5-8
0-1
2-3
10-15
99.0
無
(2)種植方式:以單行條栽或雙行條栽為宜,其中單行單株條栽:株距20-25cm,約2000株/畝。雙行單株條栽:小行距×株距:30×30cm,約3300株/畝。大行距應達到150cm.
(3)茶苗種植:根據我省氣候特點,茶苗移栽在6月初-7月中旬進行。移栽時,按一定的株行距拉線打塘施足底肥。盡量多帶土,減少傷根。移栽時根際土壤要壓實,澆足定根水,保證全苗、壯苗。
4、苗期管理:
(1)根據天氣情況,成活前每5-7天澆水一次,防止乾旱;
(2)行間鋪草或種植綠肥,防止雜草生長和水土流失;
(3)冬季培土壅根,根部鋪草防凍;
(4)淺耕鬆土,勤除雜草,防止草荒,嚴禁噴施除草劑;
(5)如有缺苗及時補苗,防止缺株斷行。
(6)及時定剪,留苗高15cm左右。
1、樹冠改造。通過不同程度的修剪和培養進行樹冠更新。修剪時間(包括深修剪、重修剪與台刈等),以茶樹養分積累多對新梢生育有利和經濟效益高為主要依據。我省茶區以5月為宜,同時進行茶園深耕施肥,促進根系的更新與新梢生長,提高茶樹更新效果,有利於培養"優化型"樹冠。
2、園地改造。主要採用補植缺株,整修梯坎,挑培客土或深耕、鋪草、施肥等措施改良土壤,因地制宜地修建園道,排蓄水溝(池)和植樹造林,改善茶樹生態環境。部分樹勢衰老、品種混雜的低產茶園,則宜"換種改植",重新規劃種植無性系良種茶樹。有機茶園 - 施肥技術 有機茶園施肥道先必須遵循有機茶的施肥準則,然後根據茶樹營養學特性和茶園土壤理化性質,科學合理施肥。
(一)施肥準則
1、禁止施用各種化學合成的肥料。禁止施用在城鄉垃圾、工礦廢水、污泥、醫院糞便及受農藥、化學品、重金屬、毒氣、病原體污染的各種有機無機廢棄物。
2、嚴禁使用未經腐熟的新鮮人糞尿、畜禽糞便,如果施用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以殺滅各種寄生蟲卵、病原菌、雜草種子,使之符合有機茶生產規定的有關標準。
3、有機肥原則上就地取材,就地處理,就地施用,外來農家有機肥經過檢測確認符合要求才可使用。一些商品化有機肥、有機復混肥、活性生物有機肥、有機葉面肥、微生物製劑肥料等,必須明確已經得到有機認證機構頒證或認可才使用。
4、施用天然礦物肥料后,必須查明主、副成分及含量,原產地貯運、包裝等有關情況,確認屬無污染、純天然的物質後方可施用。
5、大力提倡間作各種豆科綠肥,施用草肥及修剪枝葉回園技術。
6、定期對土壤進行監測,建立茶園施肥檔案制,如發現因是施肥而使土壤某些環境質量要求超標或污染的,必須立即停止施用,並向有關有機茶認證機構報告。
(二)肥料選擇根據有機茶園施肥準則,可用什麼肥料,要經過嚴格的選擇,現介紹如下:
1、禁止施用的肥料
(1)化學氮肥:指化學合成的硫酸銨、尿素、碳酸氫銨、氯化銨、硝酸銨、氨水等。
(2)化學磷肥:指化學加工的過磷酸鈣、鈣鎂磷鉀肥等。
(3)化學鉀肥:指化學加工的硫酸鉀、氯化鎂、硝酸銨等。
(4)化學複合肥:指化學合成的磷銨、磷酸二氫鉀、進口複合肥、復混肥等。
(5)葉面肥:含有化學表面附著劑、滲透劑及合成化學物質的多功能葉面營養液、稀土元素肥料等。
(6)城市垃圾:含有較高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故不宜施用。
(7)工廠、城市廢水:含有較高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故不宜施用。
(8)淤泥:含有較高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故不宜施用。
2、允許施用的肥料
(1)堆(漚)肥指農家有機肥經過微生物作用,經過高溫生物無害處理數周,肥料中不允許含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質。
(2)畜禽糞便:經過堆腐和無害化處理。
(3)海肥:經過堆腐充分腐解
(4)各種餅肥:茶籽餅、桐籽餅等要經過堆腐,其他餅肥可真接施用。
(5)泥炭(草炭)高位或低位,未受污染,重金屬含量不超標的。
(6)腐殖質酸鹽:如褐煤、風化煤、天然礦物等,要粉碎通過100目才可使用。
(8)綠肥:春播夏季綠肥,秋播冬季綠肥,坎邊多年生綠肥,以豆科綠肥為最好。
(9)草肥:山草、水草、園草等,要經過曝晒、堆、漚處理后施用。
(13)有機茶專用肥:根據有機茶園特點而專門研製的,並經有機認證的肥料。
3、限制施用的肥料
(1)硫肥:指天然硫磺,只有在缺硫的土壤中謹慎施用。
(2)微量元素、葉面肥指硫酸銅、硫酸鋅、鉬酸鈉(銨)、硼砂等,只有缺素的條件下才可施用,噴灑濃度為<0.01%。
有機茶園施肥道先必須遵循有機茶的施肥準則,然後根據茶樹營養學特性和茶園土壤理化性質,科學合理施肥。
(一)施肥準則
1、禁止施用各種化學合成的肥料。禁止施用在城鄉垃圾、工礦廢水、污泥、醫院糞便及受農藥、化學品、重金屬、毒氣、病原體污染的各種有機無機廢棄物。
2、嚴禁使用未經腐熟的新鮮人糞尿、畜禽糞便,如果施用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以殺滅各種寄生蟲卵、病原菌、雜草種子,使之符合有機茶生產規定的有關標準。
3、有機肥原則上就地取材,就地處理,就地施用,外來農家有機肥經過檢測確認符合要求才可使用。一些商品化有機肥、有機復混肥、活性生物有機肥、有機葉面肥、微生物製劑肥料等,必須明確已經得到有機認證機構頒證或認可才使用。
4、施用天然礦物肥料后,必須查明主、副成分及含量,原產地貯運、包裝等有關情況,確認屬無污染、純天然的物質後方可施用。
5、大力提倡間作各種豆科綠肥,施用草肥及修剪枝葉回園技術。
6、定期對土壤進行監測,建立茶園施肥檔案制,如發現因是施肥而使土壤某些環境質量要求超標或污染的,必須立即停止施用,並向有關有機茶認證機構報告。
(二)肥料選擇根據有機茶園施肥準則,可用什麼肥料,要經過嚴格的選擇,現介紹如下:
1、禁止施用的肥料
(1)化學氮肥:指化學合成的硫酸銨、尿素、碳酸氫銨、氯化銨、硝酸銨、氨水等。
(2)化學磷肥:指化學加工的過磷酸鈣、鈣鎂磷鉀肥等。
(3)化學鉀肥:指化學加工的硫酸鉀、氯化鎂、硝酸銨等。
(4)化學複合肥:指化學合成的磷銨、磷酸二氫鉀、進口複合肥、復混肥等。
(5)葉面肥:含有化學表面附著劑、滲透劑及合成化學物質的多功能葉面營養液、稀土元素肥料等。
(6)城市垃圾:含有較高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故不宜施用。
(7)工廠、城市廢水:含有較高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故不宜施用。
(8)淤泥:含有較高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故不宜施用。
2、允許施用的肥料
(1)堆(漚)肥指農家有機肥經過微生物作用,經過高溫生物無害處理數周,肥料中不允許含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質。
(2)畜禽糞便:經過堆腐和無害化處理。
(3)海肥:經過堆腐充分腐解
(4)各種餅肥:茶籽餅、桐籽餅等要經過堆腐,其他餅肥可真接施用。
(5)泥炭(草炭)高位或低位,未受污染,重金屬含量不超標的。
(6)腐殖質酸鹽:如褐煤、風化煤、天然礦物等,要粉碎通過100目才可使用。
(7)動物殘體或製品:如血粉、魚粉、骨粉、蹄、角粉、皮、毛粉等,蠶蛹(堆腐后)、蠶砂。
(8)綠肥:春播夏季綠肥,秋播冬季綠肥,坎邊多年生綠肥,以豆科綠肥為最好。
(9)草肥:山草、水草、園草等,要經過曝晒、堆、漚處理后施用。
(10)天然礦物和礦產品:指磷礦粉、黑雲母粉、長石粉、白雲石粉、蛭石粉、鉀鹽礦、硝礦、無水鎂鉀礬、沸石、膨潤土等等。有害重金屬元素含量不能超標。
(11)氨基酸葉面肥:指以動、植物為原料,採用非基因轉換的生物工程而製造的氨基酸產物肥料並經有機認證。
(12)菌肥:指鉀肥菌、磷細菌、固氮菌、根瘤菌、有益複合微生菌等並經有機認證肥料。
(13)有機茶專用肥:根據有機茶園特點而專門研製的,並經有機認證的肥料。
3、限制施用的肥料
(1)硫肥:指天然硫磺,只有在缺硫的土壤中謹慎施用。
(2)微量元素、葉面肥指硫酸銅、硫酸鋅、鉬酸鈉(銨)、硼砂等,只有缺素的條件下才可施用,噴灑濃度為<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