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廟鎮

河南省平頂山市汝州市下轄鎮

米廟鎮,隸屬於河南省平頂山市汝州市,地處汝州市東部,東與焦村鎮相連,南與紙坊鎮相接,西連市區與騎嶺鄉搭界,北與大峪鎮接壤,距離汝州市區8千米,區域總面積94.03平方千米。

周朝時,米廟鎮一帶為王畿之地;2011年4月,撤尚庄鄉,改建為米廟鎮。截至2018年末,米廟鎮戶籍人口為58147人。截至2020年6月,米廟鎮下轄2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米廟村58號。

截至2018年末,米廟鎮有工業企業76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2個。

歷史沿革


周朝時,為王畿之地。
秦時,屬三川郡
西漢時,為周承休國國都。
東漢時,為嘉美國治所。
隋朝時,置汝州,境域改屬承休縣。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汝州升為直隸州,之後一直是縣城所在。
清代,置金溝里。
民國三十年(1941年),為正義鄉。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米廟鎮一帶設區公所。
1952年5月,為臨汝縣第十一區。
1958年8月,設尚庄公社。
1984年1月,改為尚庄鄉。
2011年4月,撤尚庄鄉,改建為米廟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米廟鎮地處汝州市東部。

地形地貌

米廟鎮地勢北高南低,南部是汝河沖積平原,北部是嵩山余脈玉皇山、大青山,以微丘平原和坡地為主,最高點為大青山海拔818米,最低點為許庄,海拔420米。

水域

米廟鎮境內有黃澗河、石堰溝等河流,注入北汝河。

自然資源

米廟鎮已探明有原煤、黃金、銅、鐵、高嶺土鋁礬土麥飯石石英、石灰岩、花崗岩等17種礦藏,其中原煤儲量3億噸,黃金儲量3.5噸,高嶺土儲量75萬噸;南部汝河沖積平原新探明有石油、天然氣資源;鎮域西北部有富含20多種微量元素的優質礦泉分佈。2011年,米廟鎮有耕地6萬畝,人均1.2畝。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米廟鎮下轄風廟、一五張、金溝、焦嶺、曹庄、東黃庄、東關廟、大劉庄、榆樹陳、王河盤、石槽王、許庄、米廟、白馬、於窯、九間窯、榆疙瘩廟、潘庄、棗樹廟、郭營、馬窯、鐵爐馬、尚、於庄、玉皇溝、郭林山莊、白庄、安庄、雙郭樓29個行政村,下設25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米廟鎮下轄23個行政村:米廟村、棗樹廟村、安庄村、白庄村、一五張村、雙郭樓村、曹庄村、金溝村、東關廟村、東黃庄村、大劉庄村、石槽王村、許庄村、白馬村、焦嶺村、榆圪壋廟村、九間窯村、風廟村、榆樹陳村、王河盤村、潘庄村、於窯村、玉皇溝村,鎮人民政府駐米廟村58號。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米廟鎮總人口有5158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000人,城鎮化率12%;另有流動人口4500人,總人口中,男性27314人,佔52.9%;女性24272人,佔47.1%;14歲以下10370人,佔20.1%,15—64歲36373人,佔70.5%;65歲以上4843人,佔9.3%;以漢族為主。2011年,米廟鎮人口出生率12.7‰,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7.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87人。
截至2017年末,米廟鎮常住人口為42097人。
截至2018年末,米廟鎮戶籍人口為5814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米廟鎮財政總收入860萬元,比2010年增長38%;農民人均純收入5808元。米廟鎮形成了優質小麥、高產玉米、無公害蔬菜、高等級煙葉四大生產基地。
截至2018年末,米廟鎮有工業企業76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2個。

農業

2011年,米廟鎮農業總產值3.4億元,比2010年增長9.7%,農業增加值2.2億元,占生產總值的35.0%。米廟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米廟鎮生產糧食3.3萬噸,人均640千克。米廟鎮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米廟鎮蔬菜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3.5萬噸,主要品種有土豆、白菜等。米廟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米廟鎮生豬出欄量6.9萬頭,年末存欄4.6萬頭;家禽飼養量56.4萬羽。2011年,米廟鎮優質蘋果、桃、杏、梨、核桃和軟籽石榴等特色果林面積已達到7500畝。

工業

2011年,米廟鎮工業總產值為106960萬元,比2010年增長17.0%;工業增加值達21513萬元,占生產總值的34.9%。截至2011年末,米廟鎮有玻璃製品、陶瓷、紡織、建築、傢具製造、煤礦、鉛礦、高嶺土礦等各類企業53家。

商貿

截至2011年末,米廟鎮有商業網點29個,職工58人;有米廟、尚庄、榆樹陳、黃庄四大集貿市場。2011年,米廟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到9124萬元,比2010年增長21.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58億元,比2010年增長6.5%。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米廟鎮有2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截至2011年末,米廟鎮各類存款餘額為1.5億元,比2010年增長10.1%;各項貸款餘額1.26億元,比2010年增長10.2%。

電信業

2011年,米廟鎮電信業務收入為1000萬元。

文化

截至2011年末,米廟鎮有幼兒園20所,在園幼兒2194人,專任教師55人;小學26所,在校生3585人,專任教師3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176人,專任教師10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米廟鎮教育經費為2282430元,比2010年增長11%。
截至2011年末,米廟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2個。
米廟鎮
米廟鎮

交通


米廟鎮有焦柳鐵路過境,境內設有火車站,有3個停站口,焦桐高速穿境而過,設出入口1個;207國道和325省道在鎮境交叉而過;另有縣道大季線,山汝線和鄉道,米郭線、玉程線、曹車線、榆張線過境。米廟鎮有市8路、10路公交車通往汝州市區。

社會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米廟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1個,其中有鎮衛生院1個,村衛生所30個;病床147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張;固定資產總值31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05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15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米廟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0萬餘人次;住院手術150台次,出院病人1580人次。2011年,米廟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8/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6603人,參合率97%;孕產婦死亡率3.8/10萬。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米廟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405戶,人數有2581人,支出116.1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7人,支出14.82萬元,比2010年增長8.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1人,支出22.65萬元,比2010年增長8.8%;農村醫療救助5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8人次,共支出21.6萬元,比2010年增長50%;農村臨時救濟137人次,支出5.48萬元,比2010年增長5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6.7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5次;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3萬人。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米廟鎮郵政所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60千米,投遞點60個,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20個,寬頻接入用戶2000戶,有固定電話用戶4500戶,行動電話用戶5萬戶。
● 水利工程
米廟鎮中型水庫有安溝水庫、馬廟水庫;陸渾水庫東二乾渠、安溝水庫西乾渠、馬廟水庫東乾渠和引汝二五躍進渠四大自流渠和眾多的支渠、斗渠縱橫交錯,灌溉米廟鎮大部分農田。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米廟鎮自來水普及率達90%。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米廟鎮擁有10千伏變電站1座,配電電壓10千伏和0.4千伏,變壓器215台。
●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米廟鎮綠化面積達28.4萬平方米,人均綠地5.5平方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米廟鎮因明朝時,米姓商人建廟於境內,故名。

文物古迹

米廟鎮有武窯文化遺址、承休國國都麻城遺址、千年古剎風穴寺、何堂汝窯遺址、古承休國國都遺址、王河盤漢墓群遺址、元朝武略將軍哈喇魯虎哥赤墓、等多處文化遺址和古墓葬。1988年1月13日,風穴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大事件

米廟鎮是革命老區,解放前叫正義鄉,北部的八個行政村是皮定均、徐子榮領導的豫西抗日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中部的十幾個行政村全部是根據地抗日游擊區。米廟鎮建有民兵組織和人民政權,臨汝抗日縣政府縣長黨鋒曾長期在於窯村居住。米廟鎮人民在臨汝縣抗日縣政府的領導下,同日本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和土匪武裝進行鬥爭;境內曾發生過棗樹廟戰鬥、黃澗河伏擊戰、黃庄反掃蕩戰鬥和張魯庄二十七烈士恂難戰鬥,以及尚庄民兵轉戰五百里,護送盟軍美國飛行員等重大事件。

代表人物

米廟鎮歷史人物有汝州市唯一一個女烈士馬英和民兵烈士尚山、尚興、魏大山、宋古堆、宋連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