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孫龐鬥智的結果 展開

孫龐鬥智

戰國時期歷史故事

孫龐鬥智指孫臏龐涓各用智謀相鬥,來源於《東周列國志》。戰國時期,龐涓設計讓魏王殘害了孫臏。被砍掉雙腳的孫臏逃到齊國後為齊所用,在救趙之戰中,田忌採納孫臏的圍魏救趙、減灶計,經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最終迫使龐涓馬陵道自殺。

主要人物


孫臏
戰國時齊國人,大軍事家孫武的後代。
龐涓
戰國時期魏國人。在魏國任大將

故事來歷


(戰國時期有七個強國,它們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歷史上稱作“戰國七雄”。以後要講的就是這個時期的故事。)
孫龐鬥智[戰國時期歷史故事]
孫龐鬥智[戰國時期歷史故事]
魏國有一名大將叫龐涓,他指揮魏軍打了不少勝仗,自以為是了不起的軍事家。可是 他心裡明白,他的同學齊國人孫臏(bìn),本領比他強得多。據說孫臏是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的後代,只有他知道祖傳的13篇兵法。
龐涓妒忌孫臏的才能,他居心不良,安排了一條陷害孫臏的詭計。他向魏惠王(魏國國君)舉薦孫臏,魏惠王很高興地派人請來孫臏,共議國事。孫臏的才華處處顯露出來以後,龐涓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謀反。魏惠王大怒要殺孫臏,龐涓又假意講情,結果孫臏被治了罪,剜掉了雙腿的膝蓋骨,成了殘廢。
後來孫臏知道了這是龐涓的詭計,一怒之下,燒掉了即將寫成的兵書,裝成瘋癲,麻痹龐涓,再設法逃脫虎口。
恰好齊國的一位使臣到魏國辦事,偷偷把孫臏藏在車內,混過了關卡,帶到齊國。
齊國國君十分敬重孫臏,想拜他為大將,孫臏極力推辭:“我是個受過刑的殘廢,如果當了大將,眾人會笑話的。”齊威王就讓他作軍師,行軍時坐在有篷帳的車裡,協助大將田忌作戰。
在孫臏的策劃下,齊軍連打勝仗。公元前342年,龐涓帶魏軍攻打趙國,田忌、孫臏率齊軍救趙。但孫臏指揮軍隊不去趙國,而直接攻打魏國。
龐涓得到情報,忙從燕國撤兵趕回魏國。路上龐涓觀察齊軍扎過營的地方:第一天的爐灶數,足夠10萬人吃飯用的;第二天的爐灶數,夠5萬人吃飯用的了;第三天的爐灶數,只夠3萬人吃的了。龐涓放了心,笑著說:“我就知道齊兵都是膽小鬼,到魏國才3天,10萬大軍就逃散了一大半。”他下令急追齊軍。
魏軍一直追到馬陵(現河北省大名縣東南),天漸漸黑了,馬陵道在兩山之間,路很窄,兩旁都是深澗。這時,有士兵報告:“前面山道都用木頭給堵住了。”龐涓急忙上前去看,果然如此,只有一棵大樹沒被砍倒,大樹上還有一大片樹皮被砍掉了,上面好像還寫著字。龐涓命人拿火把來,借火光一看,他大驚失色,原來上面寫的是“龐涓死於此樹下”,落款是“孫臏”。龐涓想撤兵已來不及了。這時四面殺聲震天,不知有多少支箭一齊射來,齊軍已把魏軍團團圍住了。龐涓身中數箭,他已無路可走,就在樹下自刎了。
原來孫臏使用誘兵之計,一路上造成齊軍逃散的假像。他料定了龐涓會在追到馬陵,早在此處設下了埋伏,他吩咐士兵:只等樹下火光一起,就一齊放箭。
孫臏的名氣傳遍了諸侯國,後來孫臏不願再作官,就隱居去了。但他寫的兵法一直流傳到現在。

兩人相爭


孫臏謙虛勤奮,深悟兵法真諦,又純樸厚道;龐涓則生性奸詐,僅得兵法皮毛,又貪戀功名。後來,孫龐同投魏國,皆輔佐魏惠王。龐涓嫉賢妒能,唯恐失去寵信,於是設計陷害孫臏,孫臏慘被剔骨黥面。龐涓還以巧言蒙蔽,欲騙孫臏所學兵書。幸虧童僕實情相告,孫臏才如夢方醒,佯裝瘋癲,保全性命。后得齊使搭救,僥倖逃到齊國.
田忌賽馬的典故,大家都耳熟能詳。孫臏僅略施小計,已讓齊威王折服。當時天下大局,魏國經文侯革新,正崛起於三晉大地;齊國任鄒忌為相,逐漸復甦昔日鋒芒。齊魏直接交鋒,已經不可避免。不久,一場同窗間的恩怨,藉助齊魏爭鋒背景,演繹出了孫龐鬥智。
———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魏將龐涓統兵攻趙,一路長驅無阻,直抵趙都邯鄲,齊國決定救趙,拜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孫臏審慎把脈戰局,指出應“批亢搗虛”,提出要“圍魏救趙”。稍後齊佯攻平陵示弱,主力卻奔襲魏都大梁。經過喋血鏖戰,龐涓攻克邯鄲,卻又被迫回師,解救大梁險情,但歸途到桂陵時,遭到齊軍的伏擊,龐涓率殘兵敗將,狼狽逃回到魏國。
———馬陵之戰。公元前340年,魏將龐涓舉兵攻韓,韓國岌岌可危,哀求齊國救援。孫臏再獻奇謀,既許齊必救韓,卻又隔岸觀火,待韓魏疲憊時,突然猛攻魏國。龐涓不敢戀戰,急率魏軍主力,回師殊死決戰。孫臏因勢利導,以強示弱,以減灶誘敵,在馬陵預伏重兵,並將一棵大樹剝掉樹皮,用黑煤寫下“龐涓死於此樹下”。時值深秋黃昏,龐涓狂追至此,隱見文字模樣,於是燃火觀瞧,熊熊火光之下,龐涓既看清了文字,也看到如蝗弩箭。他仰天長嘆,自刎於樹下。10萬魏軍全部覆滅,國勢由此一蹶不振。
龐涓死得其所。他內心狹隘陰暗,缺失為將胸襟;他性格傲慢輕狂,缺少為將膽識。隨著孫龐鬥智終結,魏國的強國夢想,畫上了殘破句號。自此魏國再也無力擴張,戰國進入秦齊並霸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