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山事件

富山事件

富山事件是1931年於日本富士縣神通川流域發現的一種土壤污染公害事件,又稱“骨痛病事件”。

事件介紹


富件稱“骨痛病件”,指富縣川流域土壤污染害件。共患,亡。毒癥狀:始節痛,痛骨痛,骨骼軟化萎縮,骨折,飲食,疼痛。,鋅、鉛冶鍊廠排含鎘廢污染川,岸居引河灌溉稻米含鎘,居食含鎘稻米飲含鎘毒。

詳細內容


富,“川”河流穿,注富灣。僅居河流岸飲源,灌溉岸肥沃土,糧食基脈源。
,誰,脈源竟“奪”源。
20世紀初期開始,人們發現這個地區的水稻普遍生長不良。1931年,這裡又出現了一種怪病,患者病症表現為腰、手、腳等關節疼痛。病症持續幾年後,患者全身各部位會發生神經痛骨痛現象,行動困難,甚至呼吸都會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後期,患者骨骼軟化、萎縮,四肢彎曲,脊柱變形,骨質鬆脆,就連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進食,疼痛無比,常常大叫“痛死了!”有人甚至因無法忍受痛苦而自殺。這種病由此得名為“骨癌病”或“痛痛病”(Itai Itai Disease)。
1946年~1960年,日本醫學界從事綜合臨床、病理、流行病學、動物實驗和分析化學的人員經過長期研究發現,“痛痛病”是由神通川上游的神岡礦山廢水引起的鎘(Cd)中毒。
鎘是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物質。人體中的鎘主要是由被污染的水、食物、空氣通過消化道與呼吸道攝入體內的,大量積蓄就會造成鎘中毒。據記載,富山縣神通川上游的神岡礦山從19世紀80年代成為日本鋁礦、鋅礦的生產基地。礦產企業長期將沒有處理的廢水排入神通川,污染了水源。用這種含鎘的水澆灌農田,生產出來的稻米成為“鎘米”。“鎘米”和“鎘水”把神通川兩岸的人們帶進了“骨痛病”的陰霾中。
1961年,富山縣成立了“富山縣地方特殊病對策委員會”,開始了國家級的調查研究。1967年研究小組發表聯合報告,表明“痛痛病”主要是由重金屬尤其是鎘中毒引起的。1968年開始,患者及其家屬對金屬礦業公司提出民事訴訟,1971年法院判決原告勝訴。被告不服上訴,1972年再次敗訴。

原由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本病在日本大正年代即已開始出現,長期被認為是原因不明的特殊的地方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病人數增加,1946年8月,長澤才正式報導了病例。1955年,河野,荻野在報告中稱之為痛痛病,以後又以“婦中町熊野地區的奇病——痛痛病”為題公開發表於1955年8月4日的“富山日報”。1957年荻野等人提出礦毒學說,認為可能與其上游的礦山廢水中鉛、鋅、鎘有關。1960年證實病因是鎘中毒。當年12月成立了富山縣地方特殊病對策委員會,接著,於1963年及1965年日本厚生省、文部省又先後組織了專門的研究班子進行了調查研究,通過十幾年的流行病學、臨床、病理以及動物實驗等方面的深入細緻的研究工作,排除了各種假說,於1968年證實並指出“痛痛病”是由鎘引起的慢性中毒。它的物理、化學性質使它取代鈣離子與體內的負離子結合,導致骨骼中因鎘的含量增加而脫鈣,造成嚴重的骨骼疏鬆。它首先使腎臟受損,繼而引起骨軟化症,是在妊娠授乳,內分泌失調,老年化和鈣不足等誘因作用下形成的疾病。
發病是由於神通川上游某鉛鋅礦的含鎘選礦廢水和尾礦渣污染了河水,使其下游用河水灌溉的稻田土壤受到污染,產生了“鎘米”,人們長期食用“鎘米”和飲用含鎘的水而得病。從而“痛痛”被定為日本第一號公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