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蠱是一種人工施以特殊方法,長年累月精心培養而成的神秘物體,可大可小,一般為動物,動物類的一般兩隻為一對,但也有極少類為植物。

施種的方法可以直接施種也可以間接施種。

文字溯源


會意字。甲骨文(圖1、2)的“蠱”字,下部是容器“皿”,“皿”中的字形是“蟲(huǐ)”,意為毒蟲或毒蛇。甲骨文“皿”中有一條蟲的,也有兩條蟲的,後代文字多從三蟲,其實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樣的。“蟲”簡化作“蟲”,“蠱”也類推簡化作“蠱”,與甲骨文的一種寫法相同,可謂回到了其原始的構形狀態。
關於“蠱”的造字本義,一種說法認為是人工培養的一種毒蟲。“蠱”字的甲骨文模擬的是毒蛇或毒蟲被盛放在器皿中的樣子。相傳取百蟲於器皿中,讓它們互相吞噬,最後消滅所有競爭者活下來的就是“蠱”。另一種說法認為,這樣的器皿也用於盛放食物,若裡面有毒蟲侵入,人誤食之後就會中毒。“蠱”的本義當是能使人致病的寄生蟲。

基本釋義


蠱 gǔ ㄍㄨˇ
● ● 傳說中的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專用來害人:~惑。
● ● 人腹中的寄生蟲。
● ● 毒害人之物:~毒。

詳細釋義


蠱 gǔ
〈名〉
● ● (會意。從蟲,從皿。本義: 人肚子里的寄生蟲)
● ● 同 本 義 [parasite]
蠱,腹中蟲也。——《說文》
掌除毒蠱。——《周禮•秋官·庶氏》
● ● 又如:蠱慝(蠱蟲引起的禍害);蠱證(腹內生蟲的病);蠱毒(蠱蟲之毒)
● ● 毒蟲。傳說取百蟲於皿中,使互相蠶食,最後所剩的一蟲為蠱 [the most poisonous insects who survive after fighting each other]。如:蠱蠆(毒蟲)
● ● 神智惑亂的疾病 [demagogic disease]。如:蠱疾(心志惑亂的疾病。多指被女性所迷惑而言)
● ● 傳說中一種人工培育的毒蟲 [cultured insect]
江南數郡有畜蠱者,主人行之以殺人,行食飲中,人不覺也。——《輿地誌》
● ● 又如:蠱蠱(傳說人工培育的蠱蟲);蠱主(傳說飼養蠱蟲的人)
● ● 指與詛咒、祈禱鬼神等迷信有關的事 [superstition]。如:蠱氣(施行詛咒術的邪氣);蠱祝(用邪術詛咒害人);蠱師(迷信職業者。利用符咒等邪術為人安排吉凶禍福的人);蠱殺(蠱術殺害)
● ● 穀類中蛀蟲所化的蛾 [grain moth]
谷之飛,亦為蠱。——《左傳•昭公六年》
● ● 又如:蠱蠱(糧食中蛀蟲所化的蛾)
● ● 指淫邪之事 [lascivious and depraved matter]
關其門戶,用止狂蠱。——《太玄經》
● ● 一種腹部臌脹的疾病 [tympanites due to parastic infestation]。如:蠱膈(腹脹不思飲食的病);蠱脹(即臌脹病)
● ● 通「故」( gù)。故事,舊事,舊業 [story]
乃命五史以書五帝之蠱事。——《尚書大傳
詞性變化
蠱 gǔ
〈動〉
● ● 誘惑;迷亂 [seduce;demagogic]
楚令尹子元欲蠱 文夫人。——《左傳•庄公二十八年》
孔某(指孔丘)盛容脩飾以蠱世。——《墨子•非儒下》
糜費產業,蠱惑士女。——南朝梁·劉勰《滅惑論》
● ● 又如:蠱喪(惑亂喪失);蠱溺(惑亂沉迷);蠱偽(蠱惑詐偽);蠱誘(迷惑引誘)
● ● 用符咒之術毒害人 [injure dangerously by charms]
因誣言欲作蠱道祝詛,以菟為厭勝之術。——《後漢書•清何王慶傳》
● ● 又如:蠱毒(毒害。用毒藥害人,使人不自知);蠱道(指巫蠱咒詛之術)
◎蠱 gǔ
〈形〉
通「痼」( gù)。疾病久治難愈 [chronic]
晉胥克有蠱疾,郤缺為政。——《左傳•宣公八年》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三下】【虫部】公戶切(ɡǔ)
腹中蟲也。《春秋傳》曰:“皿蟲為蠱。”“晦淫之所生也。”臬桀死之鬼亦為蠱。從蟲從皿。皿,物之用也。
〖註釋〗①《春秋傳》:指《左傳·昭公元年》:今本原文:“女,陽物而晦時,則生內熱惑蠱之疾。(蠱)淫溺感亂之所生也。於文,皿蟲為蠱。”皿蟲為蠱:杜預註:“器受蟲害者為蠱。”王筠《說文解字句讀》:“許引皿蟲為蠱,乃蠱字正義,而又引晦淫所生者,廣一義也。”②臬桀:當依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作“梟磔”。
說文解字注
腹中蟲也。
註:中蟲皆讀去聲。《廣韻》《集韻》皆曰:蟲直眾切。蟲食物也。亦作蚛腹。中蟲者,謂腹內中蟲食之毒也。自外而入故曰中,自內而蝕故曰蟲。此與虫部腹中長蟲,腹中短蟲讀異。周禮庶氏。掌除毒蠱。注云:毒蠱,蟲物而病害人者。《賊律》曰:敢蠱人及敎令者棄市。《左氏正義》曰:以毒藥葯人,令人不自知,今律謂之蠱。《玄應》屢引《說文》蠱,腹中蟲也,謂行蟲毒也。下五字葢黙注語,顧野王《輿地誌》曰:主人行食飲中殺人,人不覺也。字從箸蟲於飲食器中會意。
《春秋傳》曰:“皿蟲為蠱。”“晦淫之所生也。”
註:晦淫俗本作淫溺,誤。今依宋本正。《春秋傳》者,昭元年《左氏傳》文。醫和視晉矦疾曰:是為近女室疾。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天有六氣,淫生六疾。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於文,皿蟲為蠱,谷之飛亦為蠱。在《周易》,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皆同物也。和言如蠱者,蠱以鬼物飲食害人,女色非有鬼物飲食也。而能惑害人,故曰如蠱。人受女毒,一如中蠱毒然,故毄辭謂之蠱容。張平子賦謂之妖蠱,謂之蠱媚,皆如蠱之說也。言於文皿蟲為蠱者,造字者謂蟲在皿中而飤人,即以人為皿而蝕其中。康謂之蠱,米亦皿也,女惑男風落山,男亦皿也,山亦皿也。故云皆同物也。此皆蠱之引申之義。
梟磔死之鬼亦為蠱。
註:梟磔各本作臬桀。《史記·封禪書》索隱引樂彥云:《左傳》皿蟲為蠱,梟磔死之鬼亦為蠱。梟當作?,斷首倒縣,磔辜也,殺人而申張之也。強死之鬼,其魂魄能馮依於人以為淫厲,是亦以人為皿而害之也。此亦引申之義。《序卦傳》曰:蠱者,事也。伏曼容注曰:蠱,惑亂也。萬事從惑而起,故以蠱為事。引《大傳》乃命五史以書五帝之蠱事。
從蟲。從皿。
註:會意。公戶切,亦去聲。五部。聲類弋者切。音冶。
皿,物之用也。
註:物上當有蠱字,皿所以盛飲食行蠱者也。此說從皿之意。
廣韻
公戶切,上姥見 ‖蠱聲魚部(gǔ)
蠱,疑也。又蠱毒也。又卦名,蠱事也。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部】蠱·康熙筆畫:23 ·部外筆畫:17
《唐韻》公戶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五切,竝音古。《說文》:腹中蟲也。《通志·六書略》: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為蠱。《左傳·昭元年》:於文皿蟲為蠱。註:皿,器也,器受蟲害者為蠱。《周禮·秋官·庶氏》:掌除毒蠱。《史記·秦本紀》: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蠱。
又《左傳·昭元年》:谷之飛亦為蠱。《述異記》:晉末,荊州久雨,粟化為蠱蟲。
又《說文》:臬桀死之鬼亦為蠱。
又蠱雕,獸名。《山海經》:鹿吳之山有獸名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
又《爾雅·釋詁》:蠱,疑也。《左傳》註:蠱,惑疾,心志惑亂之疾也。
又卦名。《易》:巽下艮上,蠱。《序卦傳》:蠱者,事也。
又《集韻》古慕切,音顧。義同。
又《正韻》以者切,音冶。媚也。
又《集韻》音義並與冶同。《後漢·馬融傳·廣成頌》:田開古蠱。註:蠱與冶通。
考證:“《爾雅·釋詁》:‘蠱,疑也。’《左傳》註:‘蠱,惑疾,心志惑禮之疾也。’”謹照原文禮改亂。
《說文解字》書影《說文解字注》書影(3張)《康熙字典》書影《廣韻》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廣韻》書影 

韻書集成

編輯
小韻韻攝聲調韻目韻系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上聲十姥合口呼全清公戶切kuo
中原音韻上聲魚模合口呼全清ku
洪武正韻上聲五姥全清公土切ku
上聲十六者次濁以者切oiə
去聲五暮全清古慕切ku
分韻撮要陰上第十二孤古故
以上參考資料: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蠱惑、食蠱、妖蠱、蠱盪、蠱道、蠱廢、厭蠱、御蠱、蠱司、蠱誘

相關成語

蠱惑人心、幹父之蠱、病民蠱國、蠱心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