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希岳

上海松江民工子弟學校校長

我是一個殘疾人,但我沒有成為社會的累贅,反而為社會背上了民工子女就學難的大包袱,為殘疾人爭了光。我為此感到很自豪。”

“我願做一個‘叫花子’,用我的行動向社會‘叫’,叫大家多關注民工這些弱勢群體,多奉獻一點愛心;我四處上門為孩子‘化’,通過社會支持募集一些教學設備。中國有老子孔子孟子等教育先賢,可我願作一個人民的兒子,讓更多民工的孩子能圓上學夢。”

———汪希岳

汪希岳介紹


汪希岳,男,43歲,廣豐縣洋口鎮人,上海松江、浙江海寧、海鹽等地5所民工子弟學校校長。
20歲那年,汪希岳患上青春期營養不良導致的雙腿肌肉萎縮症,以致最後無法行走。1993年,他從廣豐縣洋口鎮政府辭職下海,辦起了拆房公司,帶著幾十位同鄉民工,闖蕩長沙、上海等地。1996年3月,在上海市徐匯區教育局支持下,由他創辦的第一所廣豐民工子弟學校,開始正式對外招生。學校第一個學期招了108名,第二個學期增加到了212人,第四學期就變成了600多人。
10年來,汪希岳拖著兩條病腿,搖著一輛破舊輪椅,依託社會各界的熱心扶持,以驚人的毅力,採用聯合辦學等方法,先後在上海、浙江等地創辦了5所民工子弟學校,讓來自15個省、市、自治區的1.5萬餘名處於失學邊緣的民工子女背起新書包,高高興興跨進了課堂。
承蒙社會各界厚愛的汪希岳,還將自己浸透激情的愛,撒向無數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孩子。迄今為止,汪希岳先後為600多名民工子女減免各種費用達20多萬元。
汪希岳為解決民工子弟就學難問題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做了一件件健康人都很難做到的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2001年9月25日,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慈善總會主席鄭蘇薇在北京釣魚台賓館,授予汪希岳“公益使者”稱號。2004年4月9日,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在南昌賓館親切接見了汪希岳夫婦,對汪希岳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今年4月14日,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湯小泉特地到浙江省海寧市看望了汪希岳,對他的辦學事迹給予了充分肯定。
面對各界親切的關懷和鼓勵,汪希岳更加堅定了繼續辦學的信念。

汪希岳事迹


2005年3月,南京曉庄學院。在全國陶行知教育思想與課程改革高級研修班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界專家、學者正凝神觀看一部反映廣豐縣殘疾人汪希岳四處奔走,傾力籌建民工子弟學校的紀錄片,不少人的眼裡噙著淚花。片子播完,更感人的一幕出現:全場300多位教育界人士齊刷刷地站起身,向在座的輪椅校長汪希岳深深一鞠躬,感謝他為上萬民工子弟付出的一切,敬佩他做了健康人都很難做到的事。
汪希岳,一位拖著兩條病腿,搖著一副破舊輪椅的殘疾人,10年中卻以驚人的毅力在上海以及浙江海鹽、海寧等地創辦了5所民工子弟學校,讓來自15個省、市、自治區的1.5萬餘名處於失學邊緣的民工子女背起新書包,高高興興跨進了課堂。在汪希岳的身上,我們又一次看到了堅強不屈、無私奉獻、勤勞善良、艱苦創業的“廣豐人”精神。
9毛錢3個電話,踏上傳奇辦學路
汪希岳膚色黝黑,身材魁梧,然而與他身材極不相稱的是兩細細的病腿。"雖然我只能終身與輪椅相伴,但我要求自己做到自強、自立、自信,如果我不自強,誰幫我強?如果我不自立,誰幫我立?如果我不自信,誰信得過我?"提起維繫他拼搏這些年的精神支柱,汪希岳總是這樣動情地說。
今年43歲的汪希岳是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人,20歲時患上青春期營養不良症導致的腿肌逐漸萎縮,以致最後無法行走。醫生甚至告訴他,得了這種病的人,活過30歲的很少。殘疾不等於殘廢,汪希岳並沒有因此迷失人生的坐標,而是勇敢地向命運發起了挑戰。憑著過人的才華和頑強的毅力,這位輪椅上的年輕人不僅成了廣豐縣洋口鎮鎮政府的秘書,甚至"不安分"的他還成了廣豐縣第一個"下海"的幹部。廣豐縣作為國家首批公布的貧困縣之一,常年在外打工謀生的人有20萬之眾,1993年,32歲的汪希岳毅然帶著幾十位同鄉民工闖蕩長沙、上海等地,辦起了拆房公司。
隨著公司的發展,事業的成功,有一件事令帶著拆房隊伍輾轉大江南北的汪希岳常常揪心不已。他曾目睹上海普陀區長征鎮竟有千餘民工子弟無學可上而四處遊盪,有的甚至在垃圾堆上結隊打架,其中年齡最大的超過了12歲。當時,汪希岳細心地調查了一下,發現在龍華地區竟有60多個小孩沒上學。"他們交不起高昂的贊助費,回老家又失去了父母的照料",汪希岳陷入了深思,"自己能不能為這些無學可上的可憐孩子們推開求學的大門?"
1996年正月初九,剛過完年的汪希岳便匆匆從老家趕回上海,在徐匯區龍華鎮租下一套300平方米的房子,用作學校教室。場地有了,課桌椅上哪裡去找呢?汪希岳打聽了一下,當時市場上一套全新課桌椅要300元,顯然自己沒有能力承擔這筆費用。(下轉4版)(上接1版)於是,汪希岳走出了一步現在看來還頗為冒險的棋。汪希岳先打電話向114問了一個教育局的電話,花了3角錢。接著,撥打了教育局的電話,簡要地講述了自己想要開辦一所民工子弟小學的願望,並詢問教育局有沒有多餘的課桌。對方讓他找一位姓曹的科長,並給了他另一個電話。這個電話沒有超過3分鐘,電話費是3角錢。接著,又花了3角錢打電話給曹科長。曹科長一聽他的話,便很爽快地表示:“現在剛好有一批舊課桌放在我這裡沒辦法處理掉,你要的話明天過來運走好了,不收你的錢!”3個電話,9角錢,便搞到了一批舊課桌。大喜過望的汪希岳第二天便租了一輛東風大卡車,和一幫民工兄弟跑到教育局拉回了50多套舊課桌椅。從此,汪希岳踏上了傳奇的辦學路。
為了民工子弟上學,我願做“叫花子”
1996年3月,位於上海徐匯區龍華鎮的第一所廣豐民工子弟學校艱難地辦起來了。報名第一天,才來了1個學生,第二天來了11個,第三天來了6個。汪希岳心想,這樣不行,就打出了一個旗號:“來本校學習,可以試學1個月,如滿意再交學費。”這一招果然奏效,學校開學第一學期便有了108名學生,第二個學期就增加到212人,第四學期就變成了600多人。一時間,廣豐民工子弟學校便在上海的成千上萬民工中傳開了。
辦學之初的汪希岳缺場地、缺資金、缺師資。為了籌集資金,他從自己的拆遷公司調撥,不夠再向自己的兄弟、親戚朋友借;為了找到合適的辦學場地,他一步一步手推輪椅走遍徐匯區的每個角落。在許多常人眼裡輕鬆平常的事,對於一個身體高度殘疾的人而言,付出的努力常人難以想象。
最初,汪希岳一人拖著病腿兼任校長和教師的角色,當孩子越來越多時,他有點吃不消了。於是回到江西老家,請了一個退休在家的幼兒園老師來到上海教書。這是汪希岳聘請的第一個老師。這以後,汪希岳為了幫學生請個好老師,不知跑了多少路。在上海龍華的民工子弟學校,有一位叫徐素珍的音樂老師,她退休前是黃浦區特級教師,同時也是上海口琴協會的理事。經人介紹,汪希岳把徐老師“挖”到了自己的學校執教。不想,徐老師上了一學期的課,第二學期開學時,便跟汪希岳打了聲招呼,說自己覺得在這裡教書太辛苦,想回家享享清福,不幹了。這以後,汪希岳每隔幾天便會打電話,或拖著病腿上門找徐老師聊天,懇請她回到學校。就這樣10多次“磨”下來,最後徐老師不得不向汪希岳“投降”:“汪校長我服了你的耐性,好吧,我會一直教到我教不動為止。”
談起這段軼事時,汪希岳淡淡一笑:“找個老師容易,但找個好老師太難了!”在汪希岳的努力下,目前龍華民工子弟學校上海籍教師的比例竟佔了一半。對於一所在上海只能付給老師1000多元工資的學校來說,這不能不算是個奇迹。
10年來,汪希岳採用聯合辦學的方法,和幾個弟弟先後在上海松江、浙江海寧、海鹽等地創辦起了5所廣豐民工子弟學校,解決了1.5萬餘名民工子弟就學難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2001年9月25日,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慈善總會主席鄭蘇薇女士在北京釣魚台賓館還親自授予汪希岳“公益使者”稱號。鄭女士不僅自己借款10萬元資助汪希岳辦學,還動員日本朋友原田中直先生捐款20萬元。2004年4月9日,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在南昌賓館親切接切了汪希岳夫婦,對汪希岳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今年4月14日,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理事長,中國殘奧會執行主席湯小泉到浙江省海寧市親切接見了汪希岳,對汪希岳的辦學事迹給予了充分肯定。來自各方的關懷和鼓勵使汪希岳更加堅定了繼續辦學的信念。
2004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汪希岳得知浙江省海鹽縣還沒有一所民工子弟小學,便萌生了到海鹽辦學的念頭。汪希岳要來海鹽創辦首家民工子弟學校的消息一傳開,海鹽縣委、縣政府及社會各界立刻紛紛伸出熱情的援助之手。1400多平方米的校舍以最快的速度騰了出來,租金還不到市價的一半;海鹽向陽、天寧、實驗、泰山等小學迅速無償送來了數百套課桌椅;縣慈善總會送來了價值上萬元的複印機印表機等辦公設備;縣雲龍公交公司馬上低價提供兩輛大巴接送民工子弟上學放學;縣電信、衛生、公安等部門實施“綠色通道”馬上跟上配套服務……汪希岳動情地說:“我辦學走了不少地方,海鹽人的熱情真令我感動。”
2004年9月,海鹽首家民工子弟學校--廣豐民工子弟學校開學,250多名民工子女背起新書包高高興興地跨進了校門。到現在,學生已增加到了900多名。為了吸引良好的師資,汪希岳想方設法提高教師待遇,如提供免費午餐,還每月發放住房補貼。同時還與本地兩所一流公辦小學結對,提高本校師資和教學管理水平。
“有了海鹽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我要在海鹽辦起浙江最好的民工子弟學校。”汪希岳興奮地在桌面上展開了一份海鹽新廣豐民工子弟學校的藍圖。今年初,海鹽縣以最快的速度批給學校30畝地建新校舍,規劃可容納24個班900多名學生,現在汪希岳正在為籌集近1000萬元的建校資金而奔波。
汪希岳不是師範院校的畢業生,但他是一個勤勉好學的人。通過刻苦學習,汪希岳已經對教育教學有了深刻的理解。他深深地知道,教育是一門“愛”的學問,只有播撒愛的陽光,小樹苗才能茁壯成長。因此,汪希岳要求所有教師絕對不準打罵、體罰學生。他自己也經常找一些犯了錯誤的學生,和顏悅色地開展談心活動。經過他的教育,不少入校時還打赤膊、穿拖鞋、蓬頭垢面、隨地大小便的學生,不久之後就都變得衣著整潔、彬彬有禮了。許多民工家長說:“汪校長真是辦了件大好事,孩子能安心讀書,得到正常的教育,我們在外也能安心打工了。”非但如此,對一些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孩子,汪希岳還想方設法減免他們的學雜費。1996年,汪希岳在他辦學所在的上海徐匯區發現一名衣著破爛的小孩,整天四處晃蕩。經了解,這名孩子名叫楊傑,山東臨沂人,父亡,母改嫁,與撿破爛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於是,汪希岳將小楊傑收進自己的學校,學雜費、伙食費全免,從學前班到初中畢業,總數近2萬元。迄今為止,汪希岳共為600多名民工子女減免各種費用達20多萬元。汪希岳說:“我圖什麼呢?作為一殘疾人,我能為社會弱勢群體多做點有意義的事,用我的精神激勵更多的人,我就滿足了。”
更多的人被汪希岳的辦學精神所感動。2004年10月,上海師大65屆同學會的25名老教師得知汪希岳的辦學事迹,特意趕到海鹽為學校捐資10萬元;得知學校要建新校舍,上海中海建築設計院的一位教授免費為學校設計規劃圖紙;嘉興學院的一位大學生寫信給汪希岳:全班正組織一次風箏義賣,將款項捐給學校,以表達支持和敬意。今年4月22日,國際著名軟體專家、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美國Solidworks公司首席科學家葉修梓,專程趕赴浙江省海鹽縣,看望了闊別20多年的廣豐老鄉、高中同學汪希岳,被這位老鄉自強不息、頑強不屈的創業精神而深深感動,決定籌集大量資金支持汪希岳將事業做強做大。社會各界及家鄉父老親友的熱情關懷,給了汪希岳更大的力量。
“民工子女念完小學后,今後還將面臨一個就學難的問題!”汪希岳憂慮地說,因為民工子弟小學和當地初高中還有一個介面的瓶頸問題。相對於民工子女小學來說,專門接收民工子女的中學還很少,民工子女在小學升初中時,便會面臨就學難的問題。汪希岳說,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他準備開辦民工子弟中學,甚至專門接收民工子弟的大學,以解決民工子女上中學的難題。
身體殘疾的汪希岳,心中時刻想著的,並不是自己的身體健康,而是民工子女的就學難問題。讓我們全社會都伸出援手,幫助汪希岳實現心中的夢想吧。同時,也讓我們衷心祝福汪希岳一路走好,祈願好人一生平安,愛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