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麟年
丁麟年
丁麟年(1870年——1930年),籍貫: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
人物姓名:丁麟年
姓名拼音:Dīnglínnián
人物別字:(1)紱臣; (2)紱宸
別字拼音:(1)Fúchén;(2)Fúchén
人物別字:幼石
別字拼音:Yòushí
生卒年:1870年——1930年
人物籍貫: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人
人物圖片
1929年,因病辭職,移居青島。次年病逝,終年61歲。
丁麟年
同情革命軍。革命爆發后,哥老會成為革命軍,胡云山為司令。由於丁麟年同情革命義舉,關心百姓疾苦,當天夜間,革命軍便派兵守衛府衙,又派警衛保護太守,並出告示曰:“損害府衙一草一木者,格殺勿論!”在整整一夜之間,丁麟年始終坐在府衙大堂,一次次關心地聽著兵士對義舉進展情況的彙報。
在革命洪流中,興安府鎮台與同州府代理知府均被處以極刑。興安府首縣安康縣知縣林陽光,被吊打於城西樹上,其家屬前來府衙跪求,“大人救命”,丁麟年實感無奈,說:“我自身尚且難保,安能再救你們!”林陽光家屬們跪求不已,他乃寫信請革命軍司令從輕發落。信到,革命軍立即將林陽光放歸。林與家屬感恩不盡,即時前來向大人叩首。
丁麟年向朝廷提出辭呈,未得批准,屢辭,均未准。當地軍民亦再三挽留,並請繼續留任。他即以“老母年邁多病,二十年來,門閭望切,朝夕盼歸”亟辭之,朝廷始允准他返里。行前,當地百姓與革命軍官員均紛紛宴請。臨行之際,歡送者接踵而至,從府衙門前直至漢江碼頭,沿途兩旁,人山人海。前來送行者皆手持旗子,高呼:“青天大人再會。”歡呼之聲,響徹江天。他向歡送群眾一一拱手告別後,隨即搭上江輪。船身徐徐開動,直至遠遠不能相望,群眾方始離去。
1912年春,丁麟年由陝棄官歸里后,與家人團聚。1917年冬,他赴京會晤戚好,此時在京之達官貴人,皆來拜訪邀約。其中,同僚徐世昌當時正任“大總統”,勸他出廬就任上海道(上海市長),他當面拒辭。因當時他目睹政局混亂,官僚爭名奪利,塗炭生民,故雖道缺,亦不屑就任。
1918年夏,丁麟年由京赴濟。省長又勸他出廬就任煙台道(煙台市長),他又辭。
1920年(民國九年)2月,丁麟年就任山東省圖書館館長。上任后,即著手整頓、清理、編排館內所藏圖書文物,並為該館搜集到許多出土文物,如銅器、陶器、漢畫石刻等,均分類鑒定與考證;並搜集珍貴圖書286種、6875冊。其中明刻精本頗多,清刻各亦皆精刻初印,宋元舊籍及抄校善本有40餘種,極大地豐富了館藏。其後,他又多次為省圖書館收進各種精刻版本,成套書籍也不少,主要有《十三經》、《山東考古錄》、《春秋大事表》等。他極力搜集省內鄉賢書畫,以有限的經費,收集盡多的作品。所收字、畫,必加詳細考證,分辨真偽,收館者皆屬真品。對省圖書館所藏曆代各家考古著錄,尤其歷代傳世珍貴文物,他都分別進行鑒定與考證。由於多次增置書籍,數量龐大,急需重新整編,便囑同邑館員丁准夫著手進行整理,使新舊藏書、文物條理井然,體例為之一新。
丁麟年書法作品
丁麟年的書法研究也頗有功力,堪稱獨樹一幟。他對歷代碑帖研磨頗深,尤其漢代隸書碑帖收藏頗豐,如史晨、禮器、曹全、乙瑛與張遷等多種,其中最愛書寫者為前三部,也是他善書成名的主要碑帖。他善於自撰聯文,書成字畫,如“讀書隨處凈土,閉門即是深山”等,也有從《蘭亭集序》等名文中集錄而成的。
丁麟年一門父子三進士,家有李鴻章所書“一門三進士”匾額。
丁麟年一生著述很多,主要有《林館吉金圖錄》、《栘林館叢書》、《三代名器文字拓片集錄》、《日照丁氏藏器目》、《出土文物分類集錄》、《山左鄉賢書畫甄錄》、《殷周銘器考證》等。是當時有名的收藏家、考古家和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