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古城
昌吉古城
昌吉古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內,俗稱唐朝城。此城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600米。
昌吉古城位於昌吉市內,俗稱唐朝城。80年代初,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曾派考古人員作過實地調查。據介紹,此城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600米。城牆夯築,夯層厚約6厘米。1964年時還殘存東城牆500米,北城牆600米。殘存城牆最高約6米,牆頂最寬處約3米。北城牆基本完好,有15個馬面,瓮城以西8個,以東7個。馬面寬約19米,間距約;30米。古城內南北向有分個大土台,主高約5米。土台用土坯壘砌土坯長駒子寬.20厘米,厚12厘米。但另4個土台為夯築,夯層厚約8厘米,與城牆的築法一致,說明這些土台與古城牆是同一時期的建築。由於基建施工,在古城內發現了兩處較重要的遺址和文物。
在表土層下發現鋪地古方磚100多塊。方磚紅褐色,有大小兩種。大者長41、小者長31、均厚5厘米。方磚一面有蓮花紋圖案。
為一窖藏遺址。窖內一殘罐內有元代察合台王國銀幣1370枚。銀幣圓形無孔,邊緣不規整,直徑1.3~2.6厘米,重0.8~2.09克。有的一面有花紋,另一面為文字;有的兩面均為文字,是阿拉伯文。寫的是:“除了安拉,別無神靈,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等。
與銀幣同時出土的有8件陶器:
三耳瓶1件,夾砂紅陶,圓唇、敞口、細頸、平底,底徑17厘米,通高48厘米。
瓮1件,夾砂紅陶,僅存底部,形體較大,底徑25厘米。
罐4件,夾砂紅陶,上部均殘,形體瘦高,平底,其中1件較完整,有一單耳,底徑11.5厘米,殘高30厘米。
碗2件,均夾砂紅陶,圓唇,大敞口,腹壁斜直,平底,其中l件,口徑11.8厘米,底徑5.1厘米,高4.5厘米。
根據上述:此城遺址大體上相當於宋代,可能建於西遼,延續使用至元代。此城位於北疆交通要道口,規模較大,是西遼至元代的昌八刺城。因此它不會是唐代的張堡守捉城
訪古、參觀、考察。
夏、秋兩季。
昌吉塔色風味:烤全羊:維吾爾族獨特風味食品。即將剛宰殺的羊塗抹調料后,放在火上烤炙,熟后即成。具體烤法有兩種:一種是放在饢坑上烤熟;另一種是由鐵棍穿起放在鐵槽內的炭火上烤熟。其形完整大方,其色焦黃透亮,其味酥脆溢香,且食者能隨意選擇部位,各得其所。烤全羊用來招待尊貴客人和至親好友,是豪華宴席上必備名品。黃面:是經手工拉出涼拌著吃的面,因顏色油亮金黃而得名。在昌吉市、米泉縣等地的回族人中間,多有出名的拉黃面師傅,拉出的面細如遊絲,柔韌耐嚼。再加上配料精緻獨到,蒜、醋、辣味俱全,深受群眾歡迎。而昌吉市流行的“烤肉拌涼麵”的獨特吃法。拌面:手工拉出的面再配以炒菜而吃的一種麵食,因其價廉實惠而受歡迎。在維吾爾族及回族中,有一些熟練的拉麵師傅,一次可拉一兩公斤面,供10人以上食用。這種面被稱為“把子面”,粗細勻稱,軟硬適度,吃起來特別滑溜可口。如果再加上用羊肉片和辣子炒出的菜,即所謂的“過油肉拌面”,就更是本地人和遊客十分喜愛而又常常食用的美味佳肴了奶茶:哈薩克、維吾爾族傳統家常飲料。即在熬煮后的專、茯茶中加牛、羊奶和鹽后製成。具有營養和提神的效用,被稱作“東方咖啡”。一般在吃各種干食時當水飲用,有時單獨飲用,則既解渴又耐飢,比各種現代飲料更勝一籌。饢燜肉:本地特色食品之一。做法是先將羊肉在鍋內紅燒后,加水,在肉上面蓋上饢餅,加鍋蓋燉至肉熟。然後將饢餅拿出切成塊,放入大盤內,再在上面放燉好的肉和菜。食時一邊吃饢,一邊吃肉。因這種食品兼有主食和菜肴的功能,所以不用另加主食即可飽腹。加之其味濃郁醇香,所以深受食者喜愛。薄皮包子:維吾爾族叫“皮提曼塔”,選用上好的料羊肉作餡製成,是維吾爾族人民喜愛的美味食品。其特點是:色白油亮,皮薄如紙,肉嫩油豐,伴有新疆洋蔥(皮牙子)濃郁的香甜味,非常爽口好吃。昌吉建設路的西域老回民飯莊可以品嘗到正宗的回民宴席——九碗三行。亞中商貿城內的亞中飲食一條街上有一家小林丸子湯店非常不錯。
昌吉州酒店、賓館以二、三星級居多,分佈在昌吉市內。在長及住宿可以選擇以下兩家賓館:昌吉州賓館延安北路價格便宜;晶鑫賓館北京南路價格稍貴,入住酒店用餐可享受八五折。還有各種的旅館、招待所乾淨衛生、價格便宜供遊客入住,非常適合背包族。
市區有到達昌吉古城遣址景區的旅遊線路。
請尊重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