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通寶
中國古錢幣之一
元祐通寶,中國古錢幣之一。北宋哲宗趙煦元祐年間(公元1086年~1093年)鑄行,篆書、行書對錢形制,司馬光、蘇軾手書,有小平、折二和折三。
元祐通寶,中國古錢幣之一。
北宋哲宗趙煦元祐年間(公元1086年~公元1093年)鑄行。篆書、行書對錢形制,司馬光、蘇軾手書,有小平、折二和折三。
元祐通寶
元祐通寶行、篆書雙體錢幣,1995年5月出土于山東省濟南市小清河北部地區。錢徑24mm,穿徑6mm,廓厚1mm,重3.6克,小平,銅質,光背,旋讀。
宋代錢幣,是中國歷史上錢幣鑄造、發展的高峰,品種繁多,工藝精緻,錢文瑰麗,形制完美,歷來多有讚譽。而宋代錢幣的版式,更是精彩紛呈,傳世豐富,一種錢幣甚至有數十種版式之多,讓專家與錢幣愛好者眼花繚亂、愛不釋手。
元祐通寶的錢幣版別繁雜,已發現的品種有數十種之多。以現有宋代錢幣著作和書籍統計,錢文書體多為篆書和行書,傳為司馬光和蘇軾手書,形製為對錢,有小平、折二和折三,銅、鐵質地均有。川、陝及河東地區(今山西太原一帶),折三及以上錢幣,鐵錢居多,蓋因當地富產鐵礦有關,除有鐵范銅外,主要是鐵母錢。元祐通寶小平銅錢,版式亦有多種,除著名的背“陝”者篆書、行書錢文錢幣,存世量寡少,為錢幣珍品,亦有其它稀缺版式發現。
一枚錢幣鑄有兩種書體,在中國歷史錢幣中偶有發見。經考,最早的是三國時期蜀漢劉備政權鑄行的“直百五銖”,“直百”兩字為隸書,“五銖”為篆書。宋代,是中國錢幣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形制、製作、書法和圖案設計,均十分精緻和成熟,而雙書體錢幣,也多次出現。從北宋仁宗朝趙禎鑄行的國號錢“皇宋通寶”(1039年~1053年),到南宋晚期,在一枚錢幣上時有兩種書體錢文,有的是篆、隸,有的是真、隸,有的是楷、行,還有瘦金書與楷書的搭配。網路上偶見有元佑通寶楷書、篆書雙體錢幣,“寶”字為楷書,其它三字為篆書,便是稀有版式。另有紹興通寶雙書體小平錢存世,為南宋高宗紹興年間(1131年)鑄,錢文為楷書和隸書。
元佑通寶錢文書法,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司馬光和蘇軾所書。“蘇體”,水流雲行,跌扑縱躍,蒼勁豪放;篆書,似為司馬光所書,筆畫緊湊,舒緩典雅,秀麗柔美。
元豐八年三月(1085年),宋神宗去世,其子趙煦繼位,是為宋哲宗。哲宗登基尚為幼童,年方9歲,改年號元祐,高太后奉神宗遺詔輔佐年幼皇上,垂簾聽政,復用司馬光等人,恢復舊法。其時代,也是中國文化發展的高峰時期,尤其是文章、詩詞和書法,巨匠迭出,雄貫古今,至今深深影響著中國的文學、文化和人們的思維,同時也直接影響了同時代宋錢的鑄造。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世稱涑水先生,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其人生的最大功績,便是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其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人格堪稱中國傳統文化儒學教化下的典範。
蘇軾(1037年~1101年),北宋文學家、書畫家,歷任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川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子文人。其文,汪洋恣肆,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修辭,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奔騰豪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濟南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楷,自創新意,自成一派,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元祐通寶行、篆雙體小平錢,錢文為文化大家所書,形制、鑄造俱美。從錢幣鑄造專業來說,面范應無問題,這樣的錢幣面文,應該是當時錢監經由皇帝同意設計,而不是宋代的錯版錢幣。推陳出新,製作特別板式,而且存世、流傳幾無,肯定是試鑄錢幣無疑。此錢出土經年,包漿凝重,銹色自然,古樸淡雅,而且磨損自然,應該是經過了長時間的實際流通。因為是出土之物,真實性、可靠性沒有異議,可以肯定為哲宗朝官爐鑄造。尤其是錢幣書法,瀟灑自然,布局協調,豪放雋美,嫵媚圓韻,不愧為司馬光、蘇軾書法之佳構。
元祐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0.3元
元祐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0.3元
元祐通寶行書小平背星 10元
元祐通寶篆書小平背星 80元
元祐通寶行書小平合背 180元
元祐通寶行書小平背陝 25000元
元祐通寶篆書小平背陝 25000元
元祐通寶行書折二光背 0.8元
元祐通寶篆書折二光背 0.8元
元祐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 1800元
元祐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 1800元
元祐通寶行書折五鐵母 4500元
元祐通寶篆書折五鐵母 450000元 元祐通寶篆書折拾銅錢 5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