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彭振山的結果 展開

彭振山

彭振山

(1896—1935)國民黨陸軍中將。早年入馮玉祥部當兵。歷任營長、團長;1930年後,歷任第二十二路軍第三十師第八十八旅旅長、第三十軍第三十師師長、第三十軍軍長。1934年,因作戰不力而被扣押於南昌行營。1935年,南昌行營結束時被槍決。

個人生平


彭振山
彭振山
彭振山字嵩峰,1896年生於河南省方城縣一農民家庭,1918年於湖南常德參加馮玉祥第16混成旅當兵。不久,入馮部模範連上學。1922年隨馮軍開赴陝西西安,馮任陝西督軍兼中央陸軍第11師師長后,他升任連長,率部參加了漢中地區剿匪戰鬥。1922年4月,奉曹錕`吳佩孚之命,他隨馮軍離陝開赴北京地區,參加了第一次直奉戰爭。戰後他升任副營長。1922年末,他隨馮軍自河南開封來到北京南苑駐防,不久調馮玉祥陸軍檢閱使軍官教導團上學。
1924年10月,長城沿線爆發了第二次直奉戰爭。他隨馮軍開赴北京密雲縣古北口外與奉軍對峙。后又奉馮命秘返北京包圍了總統府,參加了馮玉祥等人發動的北京政變。戰後,他被編入馮部國民一軍任副團長,率部參加了京津地區抗擊直奉聯軍,直魯聯軍的戰鬥。戰後升任團長,他率部開赴察哈爾地區抗擊奉軍。
1926年9月,他率部參加了馮玉祥五原誓師大會後,被編入國民聯軍劉汝明部援陝軍,集體加入了國民黨,不久,隨劉部入陝參加了西安解圍之戰。戰後,他率部防陝西渭南地區,1927年4月,隨馮玉祥駐陝國民聯軍開赴河南,參加了中原地區的北伐戰爭。其間,他率部於魯西地區及曹州張宗昌直魯聯軍作戰。戰後,他升任馮部旅長。
1929年3月,他率部參加了馮玉祥聯合桂系李宗仁的討蔣戰爭。馮部失敗后,他隨西北軍撤至華陰地區集結待命。1930年6月,他率部參加了蔣閆馮中原大戰。因東北軍入關偏蔣,導致閻錫山馮玉祥兩軍失敗。戰後,他的部隊被蔣介石收編為吉鴻昌第22路軍,任該路軍30師第88旅旅長。
1931年1月,他升任22路軍30師副師長。同年12月,升任30師師長,1933年4月,升任30軍中將軍長。1934年2月,他與前30軍中將軍長張印湘同被指控“秘密通共”及“違抗軍令”罪被蔣介石下令逮捕,遂被轉押於國民黨南昌行營,二人不服,均向軍委會軍法執行總監部提出申訴,都遭到駁回。於1935年4月被南昌行營軍法處處決,終年39歲。

主要功績


彭振山
彭振山
嵩山公學舊址背景材料址
嵩山公學是1932年在時任國民黨三十軍秘書長的中共黨員李子純和該軍高級參議、愛國民主人士王拱璧的建議下,由三十軍軍長彭振山出資在其家鄉後土屯村創辦的。王拱璧任校長,中共黨員郭靜波(郭曉棠)任副校長,郭靜波夫人、中共黨員陳立鶴(齊欣)和部分進步知識分子為教員。
該校以灌輸革命思想、培養革命人才為宗旨,積極向學生傳播馬列主義,進行革命的啟蒙教育,所教國文課文均為經過精選的進步文章和李子純派人送來的蘇區油印材料,學校還組織學生成立了“青年讀書會”、“學生自治會”。1933年10月,在郭靜波、陳立鶴的主持下,秘密接收栗元恆(栗在山)、崔冬雲(崔劍曉)等人入團,建立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宛北支部。1933年底,嵩山公學停辦,郭靜坡夫婦離開,共青團宛北支部遂轉移到農村和石橋中心小學、曉光中學等校,繼續進行革命活動,團員發展到40多人。並在博望傅村開辦了“四合”小學和農民識字班,同時還分化一股土匪武裝,建立了武裝小組。1938年後,這批團員多數轉為中共黨員。從這裡走出的栗在山,后成為開國少將;崔劍曉,曾任中共安徽省顧問委員會副主任,是新中國有色金屬和鋼鐵工業的開拓者之一。從嵩山公學成長起來留在家鄉鬥爭的革命青年,后也都為共和國基層政權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該處遺址現存原公學房子11間,均經過維修,但仍保持了原貌。1994年11月,廣陽鎮黨委、政府在今後寨小學立嵩山公學紀念碑一座,並鐫刻碑文,以示紀念。
個人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