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白花
唐代柳宗元詩作
《楊白花》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所創作的一首樂府古詩。此詩先寫楊柳的白花被風吹落渡江而去,致使春光被盪盡,導致了宮中的樹失去了青春的顏色,最後寫夜裡胡太后的哀思,令宮女徹夜唱哀歌,然她情猶未盡,而城鴉已起。此詩語言簡煉,韻味深長。
楊白花
楊白花,風吹渡江水。
坐令宮樹無顏色,搖蕩春光千萬里。
茫茫曉日下長秋,哀歌未斷城鴉起。
1.楊白花:樂府舊題。
2.渡江水:謂楊白花渡江南歸。
3.坐令:致使。宮樹無顏色:謂楊白花離去,使胡太后內心無比憂傷。
4.茫茫:模糊不清。長秋:宮名,指胡太后住所。
5.城鴉起:黃昏景象。
雪白的楊花,被無情的風吹過了大江。
自然使宮中千樹萬花失去顏色,帶走了千萬里的春光。
模糊的朝陽下,我將日夜在長秋宮獨熬時光,從早到晚唱哀怨的輓歌,歌聲未斷時,歸巢的烏鴉便飛起在城頭上。
此詩確切的創作時間未知,但根據詩意,當作於貶居永州之後,今人王國安《柳宗元詩箋釋》即將其置於永州諸作中。楊白花,北魏胡太后所懷念的情人。《南史,王神念傳》:“華本名白花,武都仇池人,父大眼為魏名將。華少有勇力,容貌瑰偉,魏胡太后逼幸之。華懼禍,及大眼死,擁部曲,載父屍,改名華,來降。胡太后追思不已,為作《楊白花歌辭》,使宮人晝夜連臂蹋蹄歌之,聲甚凄斷。”此詩是柳宗元讀胡太后一詩有感而作。
這首詞可分上下兩層:
前四句寫楊柳的白花被風吹落渡江而去,致使春光被盪盡,象徵魏太后因楊離魏降梁后美好理想的破滅。“楊白花,風吹渡江水”二句,作者採用比興手法,委婉地傳達了原詩“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入南家”的意思。春風無情,將代表春意的楊花吹落了,並隨風渡江水而去。因楊白花的吹落、南渡,“坐令宮樹無顏色,搖蕩春光千萬里”,竟然導致了官中的樹失去了青春的顏色,將“千萬里”的春光搖落盪盡。“坐令”二字隱含著作者的嘆惋。以“宮樹”的“無顏色”,“搖蕩春光”的景象,隱喻魏太后美好理想的破滅是非常恰切的。“茫茫曉日下長秋,哀歌未斷城鴉起”,二句是講《梁書》中所記魏太后因楊離去作《楊白華》之事,她追思不止,作《楊白華》之辭來抒發自己的哀怨,使宮人“晝夜連臂蹋足歌之”。上句講魏太后“晝”間的思念。曉日而曰“茫茫”,是說早晨旭日東升,本來應該陽光燦爛,但魏太后因思念所致,“曉日”也覺昏暗不明了。這種天昏地暗般的思念,從曉日東升,到夕陽慢慢落入“長林”,終日不斷。下句寫夜裡胡太后的哀思。為了寄託凄婉的情思,令宮女徹夜“連臂蹋足”而唱哀歌,然她情猶未盡,而城鴉已起,又迎來了一個“茫茫曉日”的早晨。這種無休止的思念,表現了魏太后對美好理想的執著追求和理想破滅后的無窮無盡的悲哀。
此詩利用樂府民歌的形式抒發懷抱,頗得樂府遺韻。詩人以楊白花一語雙關,既借楊白花詠胡太後事,又借胡太后與情人分手后的傷痛與哀思,寄託自己遠離京都、外放邊荒的凄苦心境。詩中由楊白花而及胡太后而及詩人自身,這樣三層含義的關聯層遞,可見詩人用心之深。詩只有短短六句,卻一波三折,並具有時空的跨越感。先言現實,白花渡江而去;再順接插敘,回憶當初旖旎春光,再轉回現實中的黯然景緻。種種傷心,皆不直接道出,而寓於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倍加痛楚。
宋代詩人許覬《彥周詩話》:楊華既奔梁,元魏胡武靈后,作《楊白華歌》,令宮人連臂踏足歌之,聲甚凄斷。柳子厚樂府云:“楊白華……哀歌未斷城烏起。”言婉而情深,古今絕唱也。
明代詩人、文藝批評家和詩論家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三:李、杜外,短歌可法者,……王建《望夫石》《寄遠曲》,張籍《節婦吟》《征婦怨》,柳宗元《楊白花》雖筆力非此二公比,皆初學易下手者。但盛唐前,語雖平易,而氣象雍容;中唐后,語漸精工,而氣象促迫,不可不知。
清代詞人賀裳《載酒園詩話》卷一:凡編詩者,切不宜以樂府編入七言古。如柳詩:“楊白花, .……歌未斷城鴉起。”真可謂微而顯,宛肖胸中所欲言。然不先知胡太後事,安知此詩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