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村

山東青島下轄村

北村指山東青島下轄村,位於山東半島南部,青島市東南近郊,屬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辦事處管轄。東與車家下庄、北與中韓哥庄村接壤,西與市北區和西韓哥庄毗鄰,南與浮山後、大埠東、小埠東相連。地理坐標為北緯36°08′至36°13′東經120°29′至120°38′,東西長3.7公里,南北寬2.3公里,總面積約8.28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地佔20%,平原佔80%,是浮山以北、張村河中韓段以南較平坦的地帶。

歷史沿革


建村以前

經歷史文物考究北村立村前就有土著人居住,但明代初年以前北村已無人居住。1958年在大躍進期間,北村整平深翻土地時在西小河以西挖出了兩座“井口墳”墳為井口園狀,墳口用一石板掩蓋,用灰色細泥方磚(群眾叫冷磚)砌成。直徑一米有餘,深不足兩米,內有殘存不清的碎骨,有瓷制盤罐,當時被毀,這兩口墳逢年過節一直有何氏家族上墳填土,據傳說是當時何家人佔地盤時說是何家的,這是第一次發現井口墳。1975年北村在治理西小河,河道取直時,又在周圍發現了十幾座井口墳,有磚砌的也有亂石壘的,並挖出瓷罐、瓷碗等,當時北村第三、四生產隊都親自挖過。據傳說井口墳應為宋代時埋葬習俗,由此可見,在宋代時,北村曾有當地土著人居住過,以後何原因遷徙,還是因戰亂、災荒逃亡或倭寇騷擾,都無法考證。

遷居建村

北村佔山戶是雲南遷來的軍戶在明初洪武年間,移民已經開始,到永樂年間形成大潮。北村就在永樂二年(1404)的移民大潮中,從雲南烏撒衛遷來的軍戶何氏、徐氏(據徐氏族譜載),被安排在浮山千戶所轄區內的浮山軍屯中,當時只有三戶,何氏兄弟二戶,徐氏長支一戶(另一戶在徐家麥島)。據《嶗山縣地名考證資料》記載:明朝永樂年間遷來嶗山地區建村的就有221個,北村就在其中。

北村得名

浮山北坡山麓有一大土埠,明永樂二年,從雲南烏撒衛移民遷來安排在大土埠以東的辛氏三兄弟景直、景初、景元。立村名大埠東,北村何氏、徐氏在土埠以北,又在大埠東村北故稱北村。傳說是徐氏稱大埠東為“南庄”,所以起名北村。還有一種說法,原北村村南大埠東村村東有一廟宇慈雲庵,后改為大埠東小學。因村在廟北,所以稱北村。第二種說法因年已久遠,無法考證。

北村經歷不同歷史階段年限表

歷史階段年限備註
中華民國1912~1949
德國佔領青島時期1897~1914德與清政府簽訂膠澳租借條約
日本第一次佔領青島時期1914~1922日德戰爭,日本取勝佔領青島為殖民地
中國北洋政府時期1922~1929日本將青島歸還中國
中國南京國民政府第一次統治時期1929~1938國民黨政府執政
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時期1938~1945.8日本侵略中國第二次佔領青島
中國南京國民政府第二次統治時期1945.8~1949.6日本投降,青島歸南京國民政府管轄
青島解放時期(解放后建國前)1949.6~1949.10.1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實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管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1949.10.1~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布建立

解放后隸屬沿革


青島市浮山區

時間:1949.6.2~1951.7.10
1951年7月10日,青島市人民政府決定,將原青島市管轄的李村區全部及四滄區、浮山區部分村莊與嶗山辦事處合併,成立流亭、惜福鎮、烏衣巷、嶗東、嶗西、浮山、李村、樓山9個區,屬嶗山辦事處管轄,浮山區政府、區公所設在浮山後村,北村屬浮山區浮山後鄉管轄。浮山後鄉轄北村、浮山後、埠西、大埠東、小埠東5個村。

嶗山郊區人民政府李村區

時間:1953.6~1956.1
1953年6月,嶗山行政辦事處改稱青島市嶗山區郊區人民政府,將浮山區的午山、朱家窪、金家嶺、石老人、山東頭劃歸為嶗西區。浮山所、田家村、錯埠嶺、洪山披、徐家村、大堯村、逍遙村、辛家莊、王家麥島、徐家麥島、大麥島劃歸青島市市南區,保兒、雙山、河馬石、北村、浮山後、小埠東劃歸李村區。1955年10月由北村、浮山後、埠西、大埠東、小埠東、洪山坡合建明星農業生產合作社。1957年底洪山坡被劃歸四方區錯埠嶺村管轄。
1956年1月,青島市嶗山郊區人民政府稱青島市嶗山區郊區人民委員區。同月,將原屬青島市市南區的徐家村、大堯村、逍遙村、辛家莊、王家麥島、徐家麥島、大麥島分別劃歸李村區。7月,嶗山區郊區人民委員會派出機構,分管王哥庄、山河、台上、返嶺、山海5個鄉。嶗山郊區人委直轄27個鄉。有書院、金院、惜福鎮、傅家埠夏庄、營里、華陰、源頭、孫家、北宅鴻園、南宅、沙子口、漢河、登瀛、午山、流亭、女姑、雙埠、棗園、王埠、下河、李村、張村、河西、中韓、浮西鄉。北村屬中韓鄉管轄。

嶗山郊區人民委員會中韓公社

時間:1958.9~1961.10
1958年9月,辛家莊、逍遙村、大堯村、徐家村劃歸市南區。嶗山郊區人委所屬的32個大鄉組建成立李村(紅旗)、惜福鎮(衛星)、王哥庄(火箭)、夏庄(金星)、仙家寨(愛國)、北宅(先鋒)、中韓(幸福)、沙子口(東風)8處人民公社,同年改名。北村屬中韓人民公社管轄。同時,撤銷明星農業生產合作社,由北村、浮山後、埠西、大埠東、小埠東5個村合建浮山後生產大隊,北村設2個生產隊。

嶗山縣中韓人民公社

時間:1961.10~1984.4
1961年3月,原屬即墨縣棘洪灘、城陽、馬哥庄、河套、紅島5處人民公社劃歸嶗山郊區人民委員會管轄。10月嶗山郊區人委改稱嶗山縣。由原8處人民公社增至13處。北村屬嶗山縣中韓公社浮山後生產大隊管轄。直到1961年12月分隊后從1962年1月開始成立中韓人民公社北村生產大隊。

嶗山縣中韓鎮

時間:1984.4~1988.12
1984年4月,嶗山縣13處人民公社撤銷,改成鄉鎮。原轄區不變。除河套、北宅、紅島3處人民公社改為鄉,其餘10處人民公社改為鎮。大隊改為村。由原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為村民委員會。到1987年底統計,全縣共有非農戶居民委員會29個,行政村民委員會420個,其中中韓鎮有行政村32個,北村歸嶗山區中韓鎮管轄。

嶗山區中韓鎮

時間:1989.1~1992.6
1989年1月,嶗山縣改稱嶗山區,隸屬關係不變。

嶗山區高科技工業園

時間:1992.6~1994.8
1992年6月在嶗山區中韓鎮建立青島市高科技工業園,8月1日正式開園,規劃面積58.5平方公里,建設面積33平方公里,其中高科技工業園區13平方公里,是年9月3日,國務院批准石老人為國家旅遊度假區,佔地18平方公里。按照市委、市政府規定,實行“園鎮合一”模式,管委會和鎮政府一套班子,兩塊牌子,依法行使市政府授予的許可權和鎮人民政府的職權,北村在其管轄之內。

嶗山區中韓鎮

時間:1994.4~1998.5
1994年4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重新划區,經青島市滄口區撤銷,與李村鎮大部分合併,新建李滄區。李村鎮的部分村莊划入四方區,中韓鎮的浮山後、埠西村劃為市北區。將王哥庄、北宅、沙子口、中韓四個鎮新建嶗山區,時年8月恢復中韓鎮建制。其他鎮新組建城陽區。北村歸新嶗山區中韓鎮管轄。

嶗山區中韓街道辦事處

時間:1徠998.5~2006.12
1998年,中韓鎮改為中韓街道辦事處,轄區不變。北村歸嶗山區中韓街道辦事處管轄。
2004年1月中韓街道辦事處轄區不變,北村居民委員會改稱中韓街道辦事處北村社區居民委員會。

建國前北村隸屬沿革一覽表

年代建置年份
歷經
年限
備註
明永樂二年(1404)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萊州府鰲山衛浮山千戶所浮山所屯1404~1734330軍管
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
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
即墨縣仁化鄉文峰社1734~1898.3167即墨縣地方管轄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
至中華民國三年(1914)
德“膠澳租借地”李村區1898.3~1914.1117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1898年始為德佔殖民地
日本第一次佔領時期青島守備司令部李村警察分署1914.11~1922.128日本殖民地
中國北洋政府時期“膠澳商埠”后改青島市李村區1922.12~1929.47中國山東屬地
中國南京政府時期青島特別市李村區1929.4~1938.19國民黨山東政府管轄
日本第二次佔領時期青島市公署李村警察分局1938.1~1945.88日本殖民地
國民黨南京政府青島市浮山區1945.8~1949.64國民黨山東省政府
青島解放后青島市人民政府浮山區1949.6~1949.104個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管
建國后北村隸屬沿革一覽表
建置年份大約歷經年代備註
青島市浮山區1949.10.1~1951.7.102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10.1正式成立
青島市嶗山辦事處浮山區1951.7.10~1953.62重新區劃更名
青島市嶗山郊區人民政府李村區浮山後鄉
1953.6~
1956
3重新更名區劃
青島市嶗山郊區人民委員會中韓鄉
1956.1~
1958.9
3重新區劃更名
青島市嶗山郊區人委中韓人民公社
1958.9~
1961.3
2年半成立人民公社
青島市嶗山縣中韓人民公社
1961.3~
1984.4
231962年1月起浮山後大隊分隊成立北村生產大隊
青島市嶗山縣中韓鎮政府
1984.4~
1988.12
4年半北村生產大隊改為北村村民委員會。
青島市嶗山區中韓鎮
1989.1~
1992.6
3年半嶗山縣改名為嶗山區
嶗山區高科技工業園
1992.6~
1994.4
2“鎮園合一”,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青島市嶗山區(新)中韓鎮
1994.4~
1985.5
3重新區劃,新建嶗山區。恢復中韓鎮建制
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辦事處
1998.5~
2003.12
6北村村民委員會改為北村居民委員會
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辦事處
2004.1~
2006.12
3北村居民委員會改為北村社區居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