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區
青島的老城區
市南區,隸屬於山東省青島市,地處青島市區南部,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20°19′、北緯36°04′,總面積30.01平方千米。市南區建置始自德國侵佔青島時期(20世紀初),所轄區域卻有悠久歷史。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墨縣東海邊築城設防建鰲山衛,下轄浮山所、雄崖所。1949年底,市南區為青島市轄7個區之一,是青島市政治、文化、金融的中心,青島人民政府所在地。青島市市南區以“紅瓦綠樹”“歐陸風情”成為著名的海濱遊覽勝地,是青島經濟最發達的區。
市南區地貌從形態上分有山地、丘陵、濱海低地等,主要是由古老結晶岩基底經過斷裂錯動和河流與海水的分割剝蝕,形成現有的地貌形態。青島河、浮山口沿岸河流發源於沿海丘陵區,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
2008年6月,江蘇路社區工作委員會改為江蘇路街道辦事處。
2018年,市南區下轄10個街道,常住人口58.83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03.37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15.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88.25億元。
2020年6月,評為“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2020年9月,榮獲2020中國百強區榜第57名。
2021年6月,青島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486643人。
市南區建置始自德國侵佔青島時期,但所轄區域卻歷史悠久。
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即墨縣東海邊築城設防建鰲山衛,下轄浮山所(全稱:浮山備御千戶所)、雄崖所。部分內地(據傳多是雲南、貴州、山西)人遷移到膠州灣東畔定居。從明朝永樂年間之後,市南區範圍就陸續建立上青島村、下青島村、會前村、小泥窪村、小湛山村、大湛山村、田家村、大堯村、逍遙村、張家莊(后改名為亢家莊)、丁家莊、辛家莊。村民在農耕的同時也下海捕魚。1578年(明萬曆六年),即墨獲准在縣境內開放青島口(即市南區域內,天后宮前,棧橋東),青島口海運貿易日趨活躍,通商閩、浙、蘇、淮。
1863年(清同治二年),青島口建立電報房、郵政局,出現了更多的商店和手工業作坊,市南區域中西部成為旅客、商人云集之地。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設防,是青島建置之始;翌年,調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率部移駐膠澳,在下青島村東畔建總兵府(俗稱老衙門,市人民會堂址),築軍營、炮台,建棧橋碼頭,青島口(市南區西部沿海地域)一帶逐漸形成初具規模的市鎮。
1897年德國侵佔青島,1900年6月將租界分為內界、外界,內界稱青島區,包括青島、大鮑島、小泥窪、孟家溝、小鮑島、楊家村、台東鎮、掃帚灘、會前9個小區。其中青島區大部位於今市南區;其餘為外界,稱李村區。1910年,將內界原9個小區合併為青島、大鮑島、台東鎮、台西鎮4個區。
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佔青島后,將佔領區劃分為青島區和李村區,市南區位於青島區。
1922年12月,中國政府收回膠澳,闢為商埠;根據《膠澳商埠章程》規定,定名為青島市,以青島市街、台東鎮及台西鎮之界址為區域,其他各地均稱鄉。市南區域大部分在市街及台西鎮範圍內。
1929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接管青島,確定青島為特別市;至1933年3月,設甲等區5個、乙等區3個、丙等區4個,市南區域多屬甲等區;后取消區的編製,1933年10月,市內於大港、台東和台西各設辦事處1個,分別稱為市區第一、二、三區聯合辦事處;市南區域大部分歸聯合辦事處管理。
1935年5月,青島市調整市鄉辦事處,市區於東鎮、西鎮、海濱、浮山等各設1個建設辦事處。市南區地域在西鎮、海濱、浮山、小港諸辦事處的管理範圍。
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佔青島,通過警察局等機構強制設立保甲組織;至1945年4月,在市南、市北、東鎮、西鎮、四方等範圍分別設總聯保辦事處。
1946年南京國民政府第二次統治時期,青島以警察區劃為市南、市北、台東、四滄等7個區。以保甲區劃為12個區(其中市區4個、鄉區8個),4個市區分別為市南、市北、台東、台西4個區。市南區作為行政區劃由此開始。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后,市南區開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市南區地處青島市區南部,位於東經120°19′、北緯36°04′,西起團島與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隔膠州灣相望,東至麥島與嶗山區(青島高科技工業園)毗鄰,北與市北區相接。轄區東西長12.7千米,南北最寬處4.8千米,面積30.01平方千米。
青島地區屬華北地台魯東地盾的一部分,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新華夏隆起帶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由於地殼上升剝蝕,境內缺失古生界地層,主要分佈的地層有:元古界震旦系前的變質岩層,中生界侏羅系萊陽組,白堊系青山、王氏組,以及新生界的地層。市區地層出露有:前寒武等的元古界膠南群;缺失整個古生界;中生界出露有上侏羅統萊陽組、下白堊統青山組和上白堊統王氏組;新生界分佈廣泛,層位為中、上更新統和全新統。區域內白堊系青山組火山岩層發育充分,出露十分廣泛。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崗閃長岩和嶗山式花崗岩為主。市南區全部坐落於該類花崗岩之上,建築地基條件優良,其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自第三紀以來,以整體性較穩定的斷塊隆起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區域地貌從形態上分有山地、丘陵、濱海低地等,主要是由古老結晶岩基底經過斷裂錯動和河流與海水的分割剝蝕,形成現有的地貌形態。由於嶗山地區花崗岩多次侵入,形成區域東北高西南低的地貌特徵。受斷塊隆起與凹陷帶控制,在沿海斷塊與海水的沖刷作用下,沿海發育成海灣、岬角、島嶼等海岸帶地貌。
嶗山山脈從嶗頂向西南綿延至青島市區,形成青島市區各個山嶺。轄區最高山嶺為浮山,海拔384米。其他山嶺海拔均在200米以下,如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島山(海拔128.5米)、伏龍山(海拔86米)、信號山(海拔99米)等。
轄區青島河、浮山口沿岸河流發源於沿海丘陵區,河流源短流急,夏、秋水量較豐,冬、春基本斷流,屬季節性河流。德國侵佔時期,青島河修建為大學路。20世紀80年代后,其他各條河流經歷次修整改造,成為城市道路或地下排水管網系統。
岬角:燕兒島角、太平角、匯泉角、青島角、團島角。
礁石:白鴿石礁、雙礁、青島礁、老鼠礁、黑欄、北沙暗礁、鉤藍角。
市南區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麵上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溫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溫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但無嚴寒,持續時間較長。據2002年測定,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25.3℃;最冷的12月份,平均氣溫零下1.9℃。年平均降雨量424.6毫米。
城市簡圖
市南區的青島河、浮山口沿岸河流發源於沿海丘陵區,河流源短流急,夏、秋水量較豐,冬、春基本斷流,屬季節性河流。德國侵佔時期,青島河修建為大學路。20世紀80年代后,其他河流經歷次修整改造,成為城市道路或地下排水管網系統。區域海岸線12.38千米,沿海自西向東分佈著團島灣、青島灣、匯泉灣、太平灣、浮山灣等5處海灣。
市南區主要屬於暖溫帶濕潤落葉闊葉林生物氣候區,土壤的主導成土方向為淋溶型的棕壤地帶類型。沿海在海潮和礦化潛水影響下,多為鹽漬型土壤。
棕壤
市南區棕壤土類是主要土壤類型,稱棕色森林土,俗稱黃堰土或黃堅土。主要分佈於山地丘陵和山前緩坡地上,土層較厚,厚度多在1.5米左右。成土母質為酸性岩或基性岩坡、洪積物。土壤顏色以棕色為主,質地多為砂壤土至中壤土。棕壤形成過程中,母岩風化后產生的鈣、鎂、鉀、鈉等鹽基成分已被淋失,一般呈微酸性至酸性,鹽基不飽和。在耕作熟化情況下,土壤反應才接近中性,鹽基飽和。
鹽土
市南區濱海地區受海潮侵襲、海水倒灌或海水滲漏補給地下水的影響,形成帶狀分佈的鹽土。地下水礦化度可達10—50克/升,鹽分以氯化鈉為主。土壤富含可溶性鹽分,1米土層內含鹽多在0.5%以上。
市南區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及東亞海洋性季風區的邊緣,隸屬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華北地區,植被組成以華北區系成分為主。由於自然地史和植物自身的演化結果,世界各地理區系的植被相互滲透,植物種類豐富繁茂,是同緯度地區植物種類最多、組成植被建群種最多的地區。自然植被為落葉闊葉林,並混有熱帶、亞熱帶及東北成分植物。19世紀末起,通過植物引種馴化,增加了歐美、日本、地中海及東亞區系成分,不少樹種已“鄉土化”,成為植物群落的建群種、共建種和優勢種。
針葉林植被
市南區主要森林植被之一,也是分佈最廣、面積最大、適應性最強的植被類型之一。除赤松為自然次生植被外,均為人工造林。主要建群種為黑松,其次是赤松、日本落葉松;日本花柏、油松、火炬松、金錢松、紅松、華山松、樟子松、水杉、柳杉、池杉、落羽杉等,均有小面積栽培。經人工引種造林,針葉樹種發展到5科22屬66種與變種,建群種的有3科7屬15種,有溫性、暖溫性、寒溫性等3種針葉林,低山丘陵、海濱砂地都有分佈。
闊葉林植被
由暖溫帶溫性闊葉樹種組成,夏季生長旺盛,冬季落葉處於休眠狀態,是市南區主要森林植被類型之一。群落優勢種有20餘種,分屬11科14屬。主要闊葉樹種為麻櫟、栓皮櫟、檞樹等。國外引入的刺槐、加拿大楊成為落葉闊葉林群落的主體。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后,德國人從歐洲引入刺槐(初稱洋槐),成為青島闊葉樹種中造林面積最大、木材蓄積最多的樹種。
灌木植被
青島地區主要屬於暖溫帶濕潤落葉闊葉林生物氣候區,土壤的主導成土方向為淋溶型的棕壤地帶類型。沿海在海潮和礦化潛水影響下,多為鹽漬型土壤。
棕壤:棕壤土類是主要土壤類型,稱棕色森林土,俗稱為黃堰土或黃堅土。主要分佈於山地丘陵和山前緩坡地上,土層較厚,深度多在1.5米左右。成土母質為酸性岩或基性岩坡、洪積物。
鹽土:濱海地區受海潮侵襲、海水倒灌或海水滲漏補給地下水的影響,形成帶狀分佈的鹽土。地下水礦化度可達每升10~50克,鹽分以氯化鈉為主。土壤富含可溶性鹽分,1米土層內含鹽多在0.5%以上。
城市風光圖冊
針葉林植被:是區域內主要森林植被之一,也是分佈最廣、面積最大、適應性最強的植被類型之一。除赤松為自然次生植被外,均為人工造林。主要建群種為黑松,其次是赤松、日本落葉松。日本花柏、油松、火炬松、金錢松、紅松、華山松、樟子松、水杉、柳杉、池杉、落羽杉等,均有小面積栽培。經人工引種造林,針葉樹種發展到5科22屬66種與變種,建群種的有3科7屬15種,有溫性、暖溫性、寒溫性等3種針葉林,低山丘陵、海濱砂地都有分佈。
闊葉林植被:由暖溫帶溫性闊葉樹種組成,夏季生長旺盛,冬季落葉處於休眠狀態,是區域內主要森林植被類型之一。群落優勢種有20餘種,分屬11科14屬。主要闊葉樹種為麻櫟、栓皮櫟、檞樹等。國外引入的刺槐、加拿大楊成為落葉闊葉林群落的主體。1898年後,德國人從歐洲引入刺槐(初稱洋槐),成為青島闊葉樹種中造林面積最大、木材蓄積最多的樹種。
灌木植被:常綠灌叢有山茶、紅楠、大葉胡頹子、絡石、爬行衛矛等。落葉灌叢有胡枝子、華北綉線菊、榛、散花胡頹子、小葉錦雞兒、白檀、杜鵑等。
市南區區域1900年屬膠澳租界地內界的青島區、會前區。 |
1910年屬內界的青島區、台西鎮。 |
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主權后,分屬青島區、別墅區和西鎮。 |
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統治青島后,屬第一區、第二區。 |
1935年屬海濱區、西鎮、浮山區。 |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佔青島后,屬“市南保甲行政區”。 |
1946年南京國民政府第二次統治青島后,市南區建置並成為青島市4個市區之一,市南區名稱沿用至今。 |
1949年底,市南區為青島市轄7個區之一。 |
1954年,青島市撤銷浮山區,將麥島、浮元、浮西等3個鄉合併,設立浮山辦事處,劃歸市南區。 |
1956年,浮山辦事處(后成立街道辦事處、人民公社)所轄浮西、麥島兩鄉劃歸嶗山郊區。 |
1963年,撤銷台西區,將其所屬雲南路、南村路等5個街道辦事處劃歸市南區。同年,浮山人民公社劃歸嶗山區,后又重新划入市南區。 |
1987年,轄區有14個街道辦事處。 |
2004年5月,調整為9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社區工作委員會,分別為八大峽街道辦事處、雲南路街道辦事處、中山路街道辦事處、八大關街道辦事處、湛山街道辦事處、香港中路街道辦事處、八大湖街道辦事處、金門路街道辦事處、珠海路街道辦事處及江蘇路社區工作委員會。各街道辦事處及社區工作委員內設7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
2008年6月,江蘇路社區工作委員會改為江蘇路街道辦事處。 |
2015年末,市南區總人口57.16萬人(常住人口),人口總量保持穩定。
2016年末全區總人口為58.03萬人(常住人口)。
2021年6月,青島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486643人。
2002年,漢族佔總人口的99.25%;另有滿、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侗、瑤、白、土家、傣、黎、僳僳、畲、高山、水、納西、景頗、土、錫伯等24個少數民族,共3050人。其中滿族1700人,回族1000人。
中共青島市市南區委書記、黨校校長:趙燕
經初步核算,2015年市南區實現生產總值(GDP)945.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5%。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79.57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865.65億元,增長8.9%。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91.6%。
2015年,市南區實現轄內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9.08億元,同比增長2.6%;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1.37億元,同比增長8.6%;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8.69億元,同比增長5.1%。
2015年國稅系統組織稅收收入66.13億元,下降0.9%;地稅稅收收入95.67億元,下降1.2%。
截止2015年末,市南區區經工商註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達24971戶,從業人員45178人,註冊資本(金)6.61億元;私營企業32417戶,從業人員101328人,註冊資本(金)779.10億元。
2016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GDP)1016.4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7%。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83.19億元,增長3.8%;第三產業增加值933.22億元,增長7.9%。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91.8%。
2015年,市南區完成工業增加值36.66億元,同比增長1.7%。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7.55億元,下降0.41%,產品銷售率為99.67%。
建築業生產保持穩定。2015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02.65億元,增長1.2%;實現建築業增加值42.91億元,增長5.4%;實現利稅總額15.26億元,下降1.8%。
2015年,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25.34億元,增長10.1%。
2015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91.69億元,增長6.1%。
2015年,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1.50億元,佔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63.4%,下降5.0%;其中,石油類實現零售額109.10億元,下降14.1%;服裝類實現零售額77.48億元,增長13.0%;糧油食品類實現零售額26.02億元,增長1.2%。
2015年,市南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622.29億美元,同比下降31.8%。
2015年,共批准利用外資項目64個,合同外資9235萬美元,實際到賬外資48000萬美元,增長52.34%。
市南民俗 | |
---|---|
類別 | 民俗特色節日 |
歲時節令 | 湛山寺廟會 |
青島市金秋菊花會 | |
衣食住行 | 青島酒吧文化節 |
青島國際啤酒節 | |
生產貿易 | 中國海洋科技博覽會 |
民間遊藝 | 中國青島釣魚節 |
青島國際沙灘文化節 | |
青島市南海之情旅遊節 | |
青島之夏藝術節 | |
青島海洋節 | |
移風易俗 | 後宮新正廟會 |
2018年,市南區獲國際合作獎1項,省級科學技術獎勵6項,其中,自然科學獎1項,科技進步獎5項;獲市級科學技術獎勵34項。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台2個,爭取市級及以上科技資金4746.9萬元。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19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6家,新增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個,技術合同交易額20億元。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2150件,發明專利授權量892件,有效發明專利3740件。新增山東省名牌產品2家,山東省服務名牌16家,註冊商標總量26741件,持續居全市首位。獲70項國家、行業標準,標準化獎勵資金247.3萬元,主持、參與制定、修訂的國家標準31項,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1項,省級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1項。
截至2018年末,市南區共有小學29所,在校學生3.25萬人,增加4.5%,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共有初級中學10所,在校學生0.81萬人,增加3.85%,學齡人口入學率100%。
截至2018年末,市南區共有文化機構12處,其中文化館1處,圖書館1處,文化站10處。建成中國(青島)新媒體基地、新壹百創意文化產業園等7個文化產業園區,文化創意企業達到3600家。
截至2018年末,市南區共有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7所,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8所。
截至2018年末,市南區共有衛生機構393處,其中,醫院27處(三級醫院6處、二級醫院12處、一級醫院7處、專科醫院13處),療養院4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處,社區衛生管理中心1處,婦幼保健機構1處,衛生監督所1處,血站1處,門診部37處,診所、衛生所及醫務室275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1處,其他類別衛生機構3處。年末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1878人,其中執業醫師4420人,執業助理醫師204人。全區擁有醫療床位7513張,其中醫院床位數6817張。
2018年,市南區新增登記失業人員13767人,市南區註冊單位吸納就業107714人,新增扶持創業人數1700人,失業人員技能培訓1512人。
2018年,市南區共有2270戶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年末,有各類養老機構22處,床位3241張。
2018年,市南區對老舊居民建築實施節能改造100萬平方米、道路91條、新建、改建公廁50座,市政設施完好率達到98.5%。
2018年,市南區環境空氣中主要污染物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分別為:0.028、0.070、0.011、0.034毫克/立方米,同比改善分別為12.5%、9.1%、26.7%、15.0%;二氧化氮年均濃度為0.040毫克/立方米,同比惡化21.2%。區域環境雜訊平均值晝間56.4分貝,交通幹線雜訊平均值晝間68.0分貝。共植樹4.1萬餘株,改建綠地12萬平方米以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5.5%,綠地總面積1007.84公頃,綠地率33.5%,綠化覆蓋面積1065.43公頃,公共綠地總面積544.05公頃。
市南景色
青島市範圍內的旅遊園區、名優建築、名人故居等80%在市南區。
主要標誌性景觀:棧橋、小青島、五月的風。
其它景觀:青島市博物館、北朝石造像、革命烈士紀念館。
旅遊景區 | |
---|---|
湛山寺 | 青島海濱風景區 |
康有為故居 | 海軍博物館 |
八大關風景區 | 太平山景區 |
青島山公園 | 青島旅遊觀光塔 |
市南區名人 | |
---|---|
章貞輝 | 郭斌 |
萬鵬 | 陳樂德 |
宋慶輝 | 辛兆正 |
喬新明 | 朱東紅 |
劉海岩 | 呂曙良 |
李春 | 於祥紅 |
辛建傑 | 朱魯濱 |
王士莉 | 李愛國 |
宋振芳 | 王寶金 |
汲芳 | 於殿香 |
姜平先 | 胡建人 |
陳姿杉 | 顧祝琴 |
陳英 | 辛華龍 |
2018年9月,市南區被評為2018年中國百強區
2019年7月,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文化消費百強榜排名40。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排名第四位。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排名第92位。
2020年9月10日,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製的“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排名第57位。
2020年12月,被評為第六屆山東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區。
2021年8月17日,位列2021年賽迪百強區第6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