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謨經濟論文選

休謨經濟論文選

《休謨經濟論文選》是198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衛·休謨

基本信息


作者: [英]大衛·休謨
譯者: 陳瑋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1984-10-01
定價:8.30
裝幀:平裝
叢書: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經濟
ISBN:9787100023597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為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經濟學家,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產生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在本書中提出了著名的貨幣數量論。他認為,貨幣是商品和勞動的代表,是決定價格的手段;商品價格由流通中的貨幣數量決定,流通中的貨幣數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商品價格成比例的上漲。這一理論是反重商主義的,它適應了十八世紀中葉資產階級的要求。書中還論述了商品、利息、賦稅、國際貿易、人口等問題。

作者簡介


休謨(1711~1776)
Hume,David
18世紀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經濟學家。
生平和著作 1711 年 5月7日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卒於1776年8月25日。11歲進愛丁堡大學。1729年起專攻哲學。1732年剛滿21歲就開始撰寫他的主要哲學著作《人性論》 ,1734年去法國自修,繼續哲學著述。1748年出使維也納和都靈。1749年回家鄉,潛心著述。1751年移居愛丁堡市。1763年任駐法使館秘書;1765年升任使館代辦。1767~1768年任副國務大臣。1769年8月退休返愛丁堡
休謨的主要著作有《 人性論 》 、《道德和政治論說文集》、《人類理解研究》、《道德原理探究》、《宗教的自然史》、《自然宗教對話錄》、《自凱撒入侵至1688年革命的英國史》(6卷)等。
哲學思想 休謨生活在英國資產階級“光榮革命”結束到產業革命開始的社會變革的時代。這時,英國資產階級已經成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它繼續維持同貴族的聯盟以加強對勞動人民的統治,與此同時,迅速成長壯大起來的工商業資產階級要求對這個聯盟內部的關係作有利於本階級的調整,並繼續反對封建復辟勢力。這時,資產階級的進步性和保守性交織在一起。作為這個階級思想的代表人物的休謨,貫徹經驗論觀點,提出了以動搖於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之間的懷疑論為特色的哲學體系。
休謨在概述自己的哲學體系時指出,全部哲學可以區分為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兩大部分,而科學的哲學研究法是實驗和觀察的方法。自從F.培根以來,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已經運用這種方法建立起自然哲學的體系。但是,在精神哲學方面,仍然沒有建立起一個新的體系。休謨給自己提出任務:應用實驗推理的方法,直接剖析人性本身,以便建立一個精神哲學的體系。而作為這個體系的基礎的“人性”本身,他認為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即理智和情感。他對“理智”的研究是關於認識論問題的論述,對“情感”的研究是關於社會倫理和政治問題的考察,對宗教問題的探討同理智原理和情感原理都有聯繫。休謨的精神哲學體系,大致包括認識論學說、社會倫理、政治學說以及宗教哲學學說等幾個部分。
在哲學上,他首倡近代不可知論,對感覺之外的任何存在持懷疑態度,對外部世界的客觀規律性和因果必然性持否定態度。他認為,感性知覺是認識的唯一對象,知覺分印象和觀念兩類,但認為人們不可能超出知覺去解決知覺的來源問題。否認因果聯繫的客觀性,認為因果聯繫只是由於印象出現先後而形成的一種觀念。在倫理觀上,主張功利主義,認為快樂和利益是一致的。他還用其經驗論、懷疑論和功利主義倫理學論述了有關上帝觀念和宗教問題。
其他思想 在經濟學方面,他是18世紀貨幣數量論的代表,是反對重商主義的。他關於國際貿易的學說對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有很大的影響。他的社會歷史觀點以人性論為基礎,把對財富、享樂和權力的追求看作是人的本性,認為無論何時何地,人性是一致的和不變的;歷史的作用就在於發現有關人性的普遍原理,提供經驗教訓。所著《自凱撒入侵至1688年革命的英國史》是一部政治史,但此書在附錄和一些章節中對各歷史時期的生活方式、道德風尚和精神文化作了分門別類的記述。他是把歷史研究範圍擴大到社會和文明方面的近代西方史學家之一。休謨政治思想保守,反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同情查理一世。在書中,他還嚴厲抨擊長期議會和O.克倫威爾,歌頌“光榮革命”,說它開闢了英國憲法的新紀元,使英國人得以享受人類前所未有的最完備的自由制度。
歷史地位和影響 休謨的哲學是近代歐洲哲學史上第一個不可知論的哲學體系。休謨和I.康德一樣,在哲學的發展上起過很重要的作用。休謨的懷疑論為19世紀英國非宗教的哲學思想提供了理論。休謨的不可知論觀點為實證主義者、馬赫主義者和新實證主義者所繼承,對現代西方資產階級哲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