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瓚

羅瓚

羅瓚(1907~1949年),原名福春,字貽太,號澄瑩,吉安縣盤田鄉人。

求學


幼年時,從師王孕松習經史之學,后考入江西省立第七師範。大革命時期,該校成立了中共黨小組。羅瓚在黨的啟發教育下,受馬克思列寧主義和進步文學思想的影響,曾在校刊上發表文章,宣傳革命。後來響應黨的號召,回到家鄉參加農民運動,組織農民協會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反動派認定他是激進分子,通緝在案,不能加城復學,遂於1930年至九江拜名中醫塗堯學醫,歷時三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江西中醫專門學校。由於家貧,無力負擔學費,幾乎輟學。幸得該校主辦人、教務主任姚國美(著名中醫)的垂青,資助他讀完醫專,並以畢業考試第一名的成績被選送廬山中醫研究班攻讀中醫經典著作。1937年夏返回故鄉,次年,在吉水阜田開業行醫。由於日寇侵攏,內政腐敗,鄉間疫病不時流行,羅瓚深感一、二人的力量,很難濟危扶急。因此立志創辦中醫專門學校,為治病救人培養人才。

任職


1942年,羅瓚將辦校的打算和同學胡澍群交談,當即得到醫師的贊襄。由於經費困難,無法解決,遂求助於開明鄉紳羅道弘(解放后曾任吉安縣副縣長、省人大代表),得到羅的積極支持,將他家閑置的民房在棟,借做校舍,並協助籌集開辦資金。同年春,“啟軒中醫學校”正式開學,羅瓚任校長、胡澍群任教務主任,並聘請了姚荷生(解放後任江西中醫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張海峰(江西中醫學院教授)、謝雙湖(原江西中醫專門學校教師、傷寒專家)、楊志一(解放後任省中醫藥研究所臨床研究室主任)等全省聞名的醫界巨子擔任教師。

辦學宗旨

這所中醫專門學校的辦學宗旨是:艱苦自立,學好醫術,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抗日救民。但國民黨江西省政府教育廳卻百般刁難,不予備案。經羅瓚等三番五次向有關單位申述,輾轉上報,最後經中央國醫館批准加蓋公章,畢業生憑證可以領取行醫執照,也可以作為升入高一級醫校必須驗證的入校依據。
醫校招收的學生,大多數是家境貧寒的工農子弟。為了減輕學生家庭的負擔,全體教職員工,除翻印講義的書記員與廚工支領工資外,其他教職人員都不取報酬,義務講課,學校僅負擔往來車費和在校講課時的伙食費。學校日常辦公用品,由學生交納少量學雜費,籍以維持,學校領導還帶領學生開荒種地,勤工儉學,學生只須繳交口糧、食鹽費用,諸如油料、蔬菜可基本自給。

課程設置

醫校的課程設置有:中國醫學史、內經、傷寒論、金匱、溫病、中藥方劑、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細菌、脈學婦科、針炙、外科綱要等。教材大部分採用江西中醫專門學校講義,一部分采自古代醫學名著及教師自編。教學方法:講完一門,再開一門,從基礎到臨床,循序漸進。考試方法:除階段考試外,每門課程都要總考一次。1946~1947兩年,中央考試院舉行全國性中醫特種考試,啟軒醫校八名學生參加,有六人考試合格,佔全小錄取總數12名中的一半,其中一名列為特種成績,2名列為優等。啟軒醫校畢業出來的19名學生中,有的已成為今天醫藥界的技術骨幹(如姚玉蘭任上海中醫院中醫學院附屬岳陽醫院內科主任);有的已成為主任、副主任醫師(如羅道揆吉安縣人民醫院中醫副主任醫師);有的任縣醫院院長(如曾師孔任吉水縣中醫院院長、名譽院長);有的著書立說,留傳後世(如彭雲程著述的《中醫學基礎》)。
啟軒醫校只辦了一屆,便因各方面的問題而停辦了。時隔數十年,羅道揆繼承父志,於1986年在花橋重新開辦,有學生64名。

醫德傳頌


羅瓚的醫德之美,更為鄉人傳頌。1943年7月間,有一鹽販因長途跋涉,中暑昏倒,瀕臨死亡。他聽到這一情況,不顧烈日炎炎,帶著葯囊,走了七、八里山路,找到病號,將他背到蔭涼處,外用揪刮放血,內灌香蘇合丸急救,當此人神智清醒后,又以清暑益氣湯二劑而愈,不僅贈送醫藥,還供其食宿,患者深為感激。象這樣活人濟世的事例,有勝枚舉。
由於羅瓚勤奮好學,學識豐富,所以他能挽危難於頃刻,決生死於關鍵。原江西省督軍歐陽武(解放后曾任江西省副省長)的侄媳,妊娠卧病,數月不起,遍請名醫診療,俱未見效,生命垂危。經羅瓚診斷醫治,以重量附片、乾薑加入安胎方中,連服五劑,霍然見效。或問其故,答曰:“病屬臟寒,當用姜、附,人皆畏其礙胎,我遵《內經》有故無殞之訓,用之取效耳。”

遺著


羅瓚雖在1949年離開人世,但他的艱苦辦學精神及精湛的醫療技術,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他的遺著有《傷寒流六經表解》、《傷寒藥性錄》、《病理學表解》、《診斷學表解》、《診斷學表解》、《臟腑構造與生理功能》、《六暑歌訣講解》。而《六暑歌訣講解》已收載於江西省名老中醫經驗選集—《杏林醫苑》。他的事迹編入了《江西曆代醫學人物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