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鎮呱嗒
山東聊城的地方傳統名吃
呱嗒是山東聊城的地方傳統名吃,食之香酥,味道可口。創製於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中,尤以沙鎮呱嗒最為有名。
沙鎮呱嗒,聊城傳統名吃。創製於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已被收入《中國名吃譜》一書。關於呱嗒名字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呱嗒形似藝人說快板的道具“呱嗒板”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取名叫呱嗒是因為將其吃在嘴裡,會發出“呱嗒”的聲音;還有一種可能是,在製作呱嗒的時候,製作工人把麵糰製作成呱嗒型時,擀麵杖與麵糰在案板上結合,會發出“呱嗒呱嗒”的擬聲聲音,尤其是製作完畢最後一下的響聲最大,也最為清脆,顧名曰“呱嗒”。
沙鎮呱嗒
歷傳承,連楊氏族傳斷,底基取“呱嗒”。遍布聊城城街巷。逢城鎮鬧市,鄉集,設攤供,展較,,招牌。
近幾年,隨著我市經濟的發展、對外交流的增多,呱嗒走出鄉土,流傳到了各地。“很多在外上學的學生,離開聊城時,通常都會帶上幾個呱嗒送人,有的被帶到深圳、香港、澳門,還有的被帶到了新加坡。有到沙鎮不吃呱嗒,等於到泰山沒看日出一說。很多來聊出差、旅遊的,都慕名前來吃呱嗒。”楊憲申的女兒楊秀冬說。
“沙鎮呱嗒以楊氏為正宗,以前傳授打呱嗒的技藝時很嚴格,甚至有傳男不傳女之說。但現在,人的思想觀念都沒那麼保守了。”楊憲申說。
1992年,東昌府區沙鎮郭耿村29歲的村民耿學金闖北京,憑著一手打呱嗒的手藝,在北京開了一家小吃店。一位年逾七十的老人品嘗過呱嗒后對耿學金說:“你賣的呱嗒就是以前我在山東吃過的狀元餅,我給你寫個牌子吧,保證生意興隆。”於是老人疾書“山東名吃狀元餅”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食客們連聲稱讚。牌子掛在店門口后,小店的生意立即火了起來。
呱嗒是一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尤以沙鎮呱嗒最為有名。個頭很大,有肉餡和雞蛋餡,香酥可口,價格實惠. 製作技術精巧,味道鮮美。其餡料有肉餡、雞蛋餡、肉蛋混合餡(又名“風攪雪”)等多種。在包制時,先用燙麵和面,隨季節變化,按不同比例調製,卷以配好餡料,兩端捏實,軋成橢圓餅型,後放入油鍋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可口,加之有餡有面,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胃口自由選擇肉餡或蛋餡,備受普通百姓的歡迎。在城鎮鬧市、鄉間集日,常年有設攤者供應。
具體步驟如下:
材料:面500克、五花肉餡250克、蔥白末、料酒、醬油、薑末、香油少許,鹽、五香粉、胡椒粉、味精、澱粉適量。
做法:
1、將面分成2份,其中一分和成燙麵,另一份和成死面,然後將兩份面和在一起至表面光滑,醒發半個小時待用。(冬天按燙麵40%、死面60%的比例),這些最好頭天晚上做好,醒發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做時,面有伸展性。
2、將五花肉餡、蔥白末、料酒、醬油、薑末、香油、鹽、五香粉、味精、澱粉等和在一起,拌勻。
3、將和好面揪成劑子。我約摸著揪的,大至一個小饃頭的量,多餘的最後可揪下去。
4、面板上抹上油,將劑子攤成長30厘米、寬12厘米,很薄的長條片,抹上拌好的肉餡,捲起,兩端捏實。然後在上面再抹上點油,稍停會擀成長條餅。
5、放入油鍋(小火)煎制兩面微鼓,成金黃色即成。
搭配小米粥、吊爐燒餅可謂豐盛早餐。
沙鎮呱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