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文廟

哈爾濱文廟

哈爾濱文廟,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文廟街25號哈爾濱工程大學院內,是為祭祀中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而建的。始建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建成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

哈爾濱文廟原佔地面積6萬平方米,現2.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674平方米。被稱為哈爾濱的“故宮”。

1996年,哈爾濱文廟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國家發改委、國家文物局聯合公布“十一五”期間全國100家重點維修古建築名單,哈爾濱文廟名列其中。

基本簡介


哈爾濱文廟
哈爾濱文廟
坐落在哈爾濱市南崗區文廟街25號,哈爾濱工程大學院內的哈爾濱文廟,是為祭祀中國古代傑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而建築的。它始建於1926年,建成於1929年。原佔地面積6萬平方米,現2.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674平方米。其規模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北京孔廟,但由於它是11開間的,等級確是全國之最。山東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為9開間的,小的還有5開間、3開間的。由於哈爾濱文廟建築雄偉壯觀、金碧輝煌,因此被稱為哈爾濱的“故宮”。
哈爾濱文廟是典型的三進式仿清古建築群,結構為三進院落,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形成一條中軸線,由南端的影壁牆向北,經泮池、泮橋、欞星門、大成門,至第二進院落大成殿,最後收尾於第三進院落的崇聖祠。坐落在中軸線兩側的牌樓、石碑、配殿、掖門都是對稱配列的。
文廟的三進院落在中軸線的貫穿下層層遞進,一氣貫通。它雄偉壯觀的氣勢,向人們展示著空間之美。文廟主體建築物使用清代最尊貴的黃琉璃瓦,即“皇頂”,它是帝王或經皇帝恩准人物所用的建築規格。屋頂款式也使用了最高級的“廡殿頂”與“重檐廡殿頂”。彩繪為清代創造金錢大點金“金龍和璽”彩繪。

歷史沿革

哈爾濱文廟
哈爾濱文廟
文廟始建於民國十五年十月(公元1926年),建成於民國十八年十 一月(公元1929年)。
19世紀末20世紀初,哈爾濱的政治、經濟、文化特權被俄、日、英、法、德、意、美、丹等十幾個國家的殖民者控制,新興城市哈爾濱成了殖民者的樂園,這使得一些愛國的有識之士深感憂慮。張學良將軍在《哈爾濱文廟碑記》中寫到:“民德即離,勢必至於家邦陵替,本實先撥,而求枝葉之無傷,胡可得也。”《碑記》全文近500字,以其凝練精闢的文字敘述了哈爾濱的地理環境,修建文廟的歷史背景、宗旨和作用。這座石碑位於文廟的第二院落,大成殿的南面。石碑通高551厘米,由碑額、碑身、碑座3部分組成。碑額的陽面刻有“文廟碑記”4個篆字,碑身的陽面刻有《碑記》正文,其陰面無字。
為此,由政府投資和社會捐款73萬銀元,於1926年至1929年修建了這座東北地區面積最大,建築等級最高、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孔廟。哈爾濱文廟原佔地面積為60000平米,現存25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餘平方米。
1931年3月23日1時,首次“祭孔”大典在文廟大成殿正式舉行。這時正值哈爾濱文廟建成后的第3年,也就是東北淪陷的當年。祭孔前後進行1個多小時,由於是在子時進行,圍觀的人並不多。後來直至哈爾濱解放舉行了30多次祭孔活動。以傳統文化來抵制外來文化。
1946年哈爾濱解放后,文廟先後用作哈爾濱醫專、醫科大學校舍和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圖書館、黑龍江省軍區後勤倉庫。1985年2月26日,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文廟成立了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又經1985至1988年三年的重點維修和籌備,於1988年10正式對外開放。199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46年,哈爾濱解放以後,文廟先後被用做哈爾濱醫專、哈爾濱醫科大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等單位的圖書館。“文化大革命”期間,有人專門批判了《碑記》,“造反派”還想把這座刻有《碑記》的石碑推倒。因石碑沉重,“造反派”又沒有得力工具,只好放棄。但“造反派”們不甘心,一氣之下在石碑的陰面刻了“造反有理”4個大字。由於此時的文廟是黑龍江省軍區的倉庫,因此避免了較大的破壞。1985年,黑龍江省軍區將文廟移交給黑龍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管理。
1988年9月20日,哈爾濱文廟將石碑上的“造反有理”4個字磨掉,經過初步修繕復原之後,正式對外開放。1998年,哈爾濱文廟被國務院批准為一類重點文物保護建築(國寶級單位)。近些年來,許多學子紛紛來文廟拜謁孔夫子,祈盼自己學業有成。一些考上其他省市大學的學生也先後來此為孔夫子披紅。遊人有幸能看到這獨特的景緻。
愛國將領張學良撰寫的《哈爾濱文廟碑記》
愛國將領張學良撰寫的《哈爾濱文廟碑記》
作為國家一類重點文物保護建築,防火工作是安全工作之最。由於特殊的原因,哈 爾濱文廟自建成到現在沒有發生過火災。對外開放以後,為了做好防火工作,文廟自備一個能蓄120噸水的貯水池。由於文廟的建築沒有取暖保溫的設施,消火栓設置在院落的地下,每個建築兩側都有滅火器,而且附近都有一個消火栓。
2005年,文廟更新了建築內以照明為主的電源線,將白熾燈改換為小瓦數日光燈。學子拜祭孔子,不許將香點燃,只能將香放在神龕上,以此表達心愿。值得注意的是,哈爾濱文廟圍牆外周圍有一些小企業、食堂、浴池、民宅等用火的單位和住戶,這與文物建築10米之內不允許有民宅等建築的規定有一定差距,也是文廟的火災隱患。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領導對此十分重視,2006年,省長張左己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杜宇新都先後到過文廟了解情況,相信這些問題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結構布局

哈爾濱文廟
哈爾濱文廟
哈爾濱文廟不同於全國文廟的獨到之處乃是主殿大成殿。據現存《東省特別區創建文廟碑誌》記載:“謹案孔子文廟,在昔為中祀,其殿九楹,為堂七,為夾室二,此舊制也。自清光緒三十二年,升孔子為大祀,而京外學官,猶仍舊貫,未之改作。今東省特別區閎規大起,創而非固,故其締造合乎大祀之儀。……凡廟制,大成殿居中南向,為堂九,為夾室二,都十一楹”。由此可知,二院的大成殿,是按大祀祭孔儀式規格設計建造。
哈爾濱文廟沒有正門,取而代之的是三座呈凸斗形,長44.85米、高5.9米,黃色琉璃廡頂殿式瓦頂,綠琉璃冰盤檐,額枋綠地繪黃琉璃明式旋子彩畫的照壁。它在拜祀孔子的廟宇中被尊稱為“萬仞宮牆”,以此象徵孔子的學問博大精深。哈爾濱文廟之所以沒有正門,是因為中國民間有一條約定俗成的規矩,即無論什麼地方修建拜孔廟宇,都必須由當地的狀元來此拜祀孔子,然後才能推倒影壁,修建正門。
哈爾濱文廟建成於1929年,中國的科舉制度在1905年被廢除,當時的哈爾濱沒有狀元能來這座孔廟拜祀,所以正門至今沒開。這就形成了哈爾濱文廟的獨特一景:“倒走狀元橋”。一般的情況下,狀元是從正門進入,登上狀元橋,經欞星門、大成門到主殿祭祀孔夫子。哈爾濱文廟由於正門沒有開啟,遊客們只能從兩側逆行走上狀元橋,然後按正常路線到主殿祭祀孔子。
哈爾濱文廟
哈爾濱文廟
前院是首進院落,院內松柏蒼翠,丹牆迴繞。院南泮池如月,虹橋飛架,白玉雕欄玲瓏。池南有"萬側宮牆"(俗稱影壁牆),上鑲有琉璃雕花磚。池北有欞星門,是三間四柱的木牌坊,採用了只有皇家建築才能使用的和釜彩繪,虎殿頂上覆黃色琉璃瓦。院落東、西兩側各有一座牌樓,與欞星門合稱"三樓"。過欞星門是主院的過廳大成門,五開間,單檐琉璃瓦廡殿頂,前後環以白玉欄桿,左右並列東西掖門,布局端然。
中院是文廟的主體,正殿大成殿,超過了曲阜孔廟大成殿橫闊9間的規格,為橫闊11間(9堂2夾室)的重檐旁殿頂大殿。台基也環以玉石雕欄,廊檐色彩富麗堂皇,氣勢軒昂莊重。殿內供孔子及四配神,十二先賢牌位。大殿兩邊是兩座配殿,內供孔子的弟子牌位。
院落東南角有馱碑一座,碑文為著名的愛國將領張學良撰寫的《哈爾濱文廟碑記》。西北角的石碑,為當時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張景惠撰寫的《東省特別區創建文廟碑誌》。碑陰刻有捐款者的名單及款額。後院為面闊7間、單檐歇山頂的崇聖祠,原供孔子前五代祖先,后改為書廳,東西有側殿。1985年,在此成立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現主要建築已進行修復,並對外開放。

建築特點


二十世紀初,歐美各國已大批出現鋼筋混凝土、鋼結構的現代建築。在中國,受西方建築影響,也出現了一小部分沿用中國古典建築的方法而運用鋼筋混凝土為骨架的仿古建築。
如1915年設計建造的北京協和醫院和醫學院;1925年至1929年設計建造的南京中山陵建築群;南京金陵大學(1927年);廣州中山紀念堂(1928年);北京圖書館(1929);武漢大學(1929年至1935年)等一批仿古建築。哈爾濱文廟的興建,正處於中國最初開始建築變革時期,因而,其主殿(大成殿)的“裡外金柱改製做成鋼筋混凝土,金柱柱頂石用水磨石做成”。
因此,文廟建築既反映了清代古典建築傳統技術與藝術的延續發展,又反映了中國建築變革初期採用新技術、新材料的歷史事實。成為中國這一歷史時期傳統建築的延續和技術變化的主要實物例證。由於文廟具有特定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1996年1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文廟庭院之內的園林,也別具特色,古松參天,灌木蔥鬱,鳥語花香,環境清雅。庭院里的古樹樹種繁多,據統計,約在五六十種以上。因此,又是哈埠一處頗佳的園林景觀。春天,園中的小桃紅丁香、忍冬藤等灌木所開的各種紅色的、紫色的、白色的花朵競相開放,加之林中鶯歌燕舞,滿目春意盎然。
此建築格局可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相媲美。北京和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均為面闊九開間。哈爾濱文廟大成殿,在建築規制上突出了在全國文廟系列中的重要地位。

主要建築


影壁額枋

哈爾濱文廟南端是由三座影壁組成且向外凸斗形的萬仞宮牆,黃色琉璃廡殿式瓦頂,綠琉璃冰盤檐,額枋綠地繪黃琉璃明式旋子彩繪,中腰丹壁中心花與四角叉角花皆為綠牡丹嵌黃琉璃花,下部花崗石須彌座。中影壁高5.8米、長21.82米,兩側八字影壁高4.8米、長10.89米。八字影壁兩側連以丹垣,其牆帽仍用黃琉璃大式瓦頂,檐下則改作水泥抹面,中腰紅土刷飾,下肩也改作水泥抹面。
丹垣折北,東垣牆體間設“德配天地”牌坊,西垣牆體間設“道冠古今”牌坊,兩坊皆為三間四柱三樓廡殿式黃琉璃瓦頂,明間四重昂九踩斗拱、次間三重昂七踩斗拱,鬥口一寸半(5厘米),合清式斗拱第十等材。大小額枋間夾心花板,四柱下部周匝夾桿石,原建柱、石堵為混凝土結構,材質已入制。重點修繕時夾桿石已改作青花石。四柱前後又斜支木質斜柱八根,小額枋之下設雀替,檁枋繪作金錢大點金龍錦枋心清式旋子彩畫,台明低平海墁花崗石條。牌樓外觀悉如明清式正宗古建。
宮牆之北,兩坊間甬路南側中軸處設南向半月形泮池,中架狀元橋,池、橋繞以連周漢白玉勾欄,計望柱46件,欄板50塊,橋頭四件抱鼓石。池底鋪墁水泥方磚。橋洞已改作明清尖券做法。

欞星門

哈爾濱文廟沒有正門,文廟的大門為欞星門,兩邊無垣,無中門,恐是有東西垣設兩坊為入口之故。今為利於管理,在東垣牌坊外側加築一個套院,前建單檐廡殿式琉璃瓦頂,下布丹壁大門。院後部建三間單檐硬山卷棚布瓦頂的小式房作守護辦公之用。欞星門形制與東西兩牌坊相同,是三間四柱三樓廡殿式黃琉璃瓦頂,明間斗拱也是四重昂九踩,次間三重昂七踩,而檁枋彩畫則繪作金龍和璽最高一等的清式彩畫,突出了中軸大門的地位。

前院

前院是首進院落,院內松柏蒼翠,丹牆迴繞。院南泮池如月,虹橋飛架,白玉雕欄玲瓏。池南有"萬仞宮牆"(俗稱影壁牆),上鑲有琉璃雕花磚。池北有欞星門,是三間四柱的木牌坊,採用了只有皇家建築才能使用的和釜彩繪,虎殿頂上覆黃色琉璃瓦。院落東、西兩側各有一座牌樓,與欞星門合稱"三樓"。過欞星門是主院的過廳大成門,五開間,單檐琉璃瓦廡殿頂,前後環以白玉欄桿,左右並列東西掖門。

孔子像

哈爾濱文廟的孔子塑像有兩尊。一尊在大成殿里。當年建廟之初,大成殿的正位是一個雕龍貼金的巨大神龕。孔子的牌位置於神龕前,並無孔子像。1989年9月28日,為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而雕塑了一尊布衣孔子形象,並將其置於神龕中,以供後人參謁。
二尊在一院中心的中路甬道上。一院欞星門與大成門之間的孔子行教銅像,身高3.3米,由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捐贈。於1998年5月23日落成,同年9月17日舉行了孔子銅像揭幕儀式。

大成門

大成門是祭孔主殿大成殿的前門,丹檐廡殿黃琉璃瓦頂、五樣琉璃,四角仙人後隨走獸七件做法。面闊五間、進兩間間(七檁中柱式大木做法).中柱間安朱紅大板門,門釘九路九列做法,“椒圖”鋪首。外檐平板枋之上安重昂五踩斗拱,鬥口二寸(6厘米).內檐梁枋間槅架斗拱,一斗三升上托替下安駝峰。梁架柱完全為傳統大木做法。牆體丹垣,下間十字縫干擺砌法,內外橋樑枋皆繪金錢大點金龍錦枋心清式旋子彩畫,金龍井口天花。台明陛條、陡板、踏垛堵為花崗岩石條砌築,台明前後各出三陛,中陛九級踏垛間安漢白玉五龍戲珠高浮雕御路石,台明前後檐及垂帶處安漢白玉勾欄。門前後地面鋪墁仿金磚水泥方磚。

大成殿

中院是哈爾濱文廟的主體,正殿大成殿,超過了曲阜孔廟大成殿橫闊9間的規格,為橫闊11間(9堂2夾室)的重檐龐殿頂大殿。台基也環以玉石雕欄,廊檐色彩富麗堂皇,氣勢軒昂莊重。殿內供孔子及四配神,十二先賢牌位。大殿兩邊是兩座配殿,內供孔子的弟子牌位。
哈爾濱文廟不同於全國文廟的獨到之處乃是主殿大成殿。據現存《東省特別區創建文廟碑誌》記載:“謹案孔子文廟,在昔為中祀,其殿九楹,為堂七,為夾室二,此舊制也。自清光緒三十二年,升孔子為大祀,而京外學官,猶仍舊貫,未之改作。今東省特別區閎規大起,創而非固,故其締造合乎大祀之儀。……凡廟制,大成殿居中南向,為堂九,為夾室二,都十一楹”。由此可知,二院的大成殿,是按大祀祭孔儀式規格設計建造。

馱碑

哈爾濱文廟院落東南角有馱碑一座。這座石碑位於哈爾濱文廟的第二院落,大成殿的南面。石碑通高551厘米,由碑額、碑身、碑座3部分組成。碑額的陽面刻有“文廟碑記”4個篆字,碑身的陽面刻有《碑記》正文,其陰面無字。碑文為愛國將領張學良撰寫的《哈爾濱文廟碑記》。《碑記》全文近500字,敘述了哈爾濱的地理環境,修建文廟的歷史背景、宗旨和作用。
西北角的石碑,為當時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張景惠撰寫的《東省特別區創建文廟碑誌》。碑陰刻有捐款者的名單及款額。後院為面闊7間、單檐歇山頂的崇聖祠,原供孔子前五代祖先,后改為書廳,東西有側殿。1985年,在此成立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主要建築已進行修復,並對外開放。

文物保護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哈爾濱解放以後,哈爾濱文廟先後被用做哈爾濱醫專、哈爾濱醫科大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等單位的圖書館。“文化大革命”期間,有人專門批判了《碑記》進行破壞。
1996年,哈爾濱文廟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國家發改委、國家文物局聯合公布“十一五”期間全國100家重點維修古建築名單,哈爾濱文廟名列其中。

研究價值


哈爾濱文廟是宗教建築類人文風景旅遊區,是規模僅次於曲阜孔廟、北京文廟列居全國第三位的文廟。在局部上的確有獨到之處。哈爾濱文廟建築既反映了清代古典建築傳統技術與藝術的延續發展,又反映了中國建築變革初期採用新技術、新材料的歷史事實。成為中國這一歷史時期傳統建築的延續和技術變化的主要實物例證。

文化活動


哈爾濱文廟的祭祀活動一度沉寂了60多年,從2006年起恢復這一傳統禮儀,於每年9月28日的孔子誕辰日舉行祭孔大典
2007年,曲阜孔廟的工作人員特地取了尼山的聖水聖土送到哈爾濱文廟,提升了祭祀的意義,同時恢復了傳統的古典式祭孔大典,添加了祭器、樂器、祭祀古典服裝服飾等,在祭孔大典中恢復了八佾舞的表演。
2008年和2009年增設了鍾、鼓,使祭典更加趨向完備。2006年重新恢復祭孔大典以來,很多方面都進行了重新研究、挖掘和整理。

人文價值


如今哈爾濱文廟,政府撥款,維修一新,恢復成旅遊景點,1988年9月,對外開放,接待中外遊客。同時在在大成殿展出了孔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國內外研究和傳播孔子思想的情況,說明孔子思想走出了國門,正在五洲四海發揚光大。日本長崎、德國科隆和東南亞的幾個國家都建有孔廟,新加坡樹立有孔子銅像。美國不僅設立有孔子文教基金會,而且還建立了孔子學院,又使孔子思想漂洋過海,傳播到了大西洋彼岸。
例如,文廟的孔子塑像有兩尊。一尊在大成殿里。當年建廟之初,大成殿的正位是一個雕龍貼金的巨大神龕。孔子的牌位置於神龕前,並無孔子像。1989年9月28日,為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而雕塑了一尊布衣孔子形象,並將其置於神龕中,以供後人參謁。二尊在一院中心的中路甬道上。一院欞星門與大成門之間的孔子行教銅像,身高3.3米,由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先生捐贈,價值十萬餘元(港幣)。於1998年5月23日落成,同年9月17日舉行了隆重的孔子銅像揭幕儀式。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文廟街25號,是宗教建築類人文風景旅遊區。是規模僅次於曲阜孔廟、北京文廟列居全國第三位的文廟。在局部上確有獨到之處。如哈爾濱文廟未開正門,而有別於其它文廟。對於它沒有開設正門的原因,至今沒有正式史料記載。但在民俗中卻約定俗成,即無論什麼地方修建祭孔廟宇,都必須由當地的狀元來祭祀孔子,然後才能推倒影壁,修建正門。文廟落成於1929年,中國的科舉制度早在1905年就被廢除,也就是說哈爾濱沒有當時的狀元能來這座孔廟祭祀,為此留下了這一歷史遺憾。整個文廟歷史積澱、民族文化內涵深厚,極具歷史人文價值。

公共交通


市內乘坐3; 6; 14; 25; 30; 33; 53; 55; 66; 70; 74; 92; 104; 105; 357; 夜2等公交線路到哈工程大學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