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的二級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是教育部直屬唯一高等美術院校,是中國藝術教育的最高學府。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是中央美術學院下屬八所學院之一,是中央美術學院著眼於城市文化發展的前沿趨勢,以中國城市戰略成長為頂層目標,建立中國新型創新成長型學科與教育系統,適應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帶來的新問題和新的社會需求。緊密依託中央美術學院作為我國美術教育、創作和研究中心的優勢,採用開放式辦學模式,培養引領中國城市文化發展,藝術、設計與市場相結合的專業人才。近年來,城市設計學院通過引入國內外專家學者,並有針對性地與城市、企業、投資機構在城市與企業項目戰略發展領域展開了不同層面的合作,形成了有效的研究與設計成果,為中央美術學院發展城市設計與創新系統研究打下了專業方向上的基礎。
城市設計學院院長王中
式專業設計院,城市設計院擔負央術院城市化展沿趨勢探索踐,適紀城市化程題及興社需求,拓展類注宏觀思維元設計育領域研究。院,聚集充朝創造藝術育,吸引批專參城市空、化、思考設計,形完整豐富研究、踐緊密合科群、室、研究室系,培養批設計念。
城市設計強調紀共享、共籌、互共念,且共化念術展趨勢密切聯繫。城市空、化、式化藝術終極園,紀術育識智慧造園。城市設計沿藝術科、引領未藝術設計趨勢。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的大門向每一個懷揣設計建構人類當代智慧文化家園夢想的年輕學人、有成就的專家學者敞開著! (院長:王中)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十幾年來,城市設計學院從無到有,每年錄取本科生300人左右,共擁有本科生、研究生1300餘人,學科建制、教學設施日臻完善,多學科相互支撐,具有一定辦學規模的專業設計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城市設計學院現有藝術設計學士學位、設計藝術學碩士學位及設計藝術學博士學位授予權,是一個教學層次齊備的設計藝術高等教育機構。在教學上強調時尚與學術、工藝與設計、創新與應用、教育與產業、學校與社會的結合。按照國家及區域發展戰略產業結構特徵發展學科,以提升城市藝術品質,影響城市生活方式,踐行文化產業發展為核心目標,形成“藝術城市”、“創意城市”、“文化城市”三大領域教學研究方向。
根據學院教學目標和學科建設的需要,設立了基礎教學與工作室教學雙程教學管理制度,形成由導師工作室、專業教研室、基礎教學部、人文社科中心、教育推廣與合作中心、設計藝術教學綜合實驗平台等構成的教學體系。由媒體實驗中心、材料實驗中心以及家居產品設計實驗中心構成了支撐專業實踐教學的平台,下設木工工藝實驗室、陶瓷工作間、金屬工藝實驗室、模型工藝實驗室、塑料工藝實驗室、數字成型實驗室、玻璃/琉璃實驗室、軟材料實驗室、偶動畫實驗室、影像攝影棚、錄音棚、動畫創作實驗室、VR與虛擬技術實驗室、圖像後期編輯工作間等實驗場所。同時還設有城市視覺文化研究所、未來媒體研究中心、城市傢具研究中心、影視動畫研究中心、智慧格物研究室、圖書館等研究和教學服務設施。
為進一步促進教學與社會的結合,經由中央美術學院報教育部批複,於2016年正式成立了“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與創新研究院”,搭建城市設計與創新系統開放平台,以文化、藝術為支點參與中國城市核心成長,將教學和科研成果進行社會轉化,實現人才和資源的匯聚,通過人才、資源、資本對學院發展的助推,回答中國城市發展的時代命題,踐行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形成實踐成果的學術影響。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目前設有“藝術城市、創意城市、文化城市”三大板塊教學方向,下設24個教學工作室和教研室,城市設計學院秉承開放、創新、實踐的辦學理念,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直接服務於中國城市建設進程中的文化與經濟建設和社會訴求,建立中國新型創新成長型學科與教育系統。在教學育人的同時,城市設計學院承擔了大量國家與地方政府的設計項目,包括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的形象與景觀、北京及多城市軌道交通站點、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北京新機場公共藝術、“歡樂春節·藝術中國匯”等重大國家級項目設計。
開拓圍繞“藝術城市、創意城市、文化城市”三大板塊為主體的品牌學術活動。
“藝術城市”方向設有“公共藝術與城市設計國際高峰論壇”、“中國公共藝術展”,基於中國城市化發展由規模轉向質量的歷史訴求,發揮中央美院的優勢,聚焦“藝術引領城市創新”,倡導“AUD”藝術引導的城市設計理念(ART oriented Urban Design),整合中央美院在公共藝術和環境藝術的優質資源,回答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時代命題。
“創意城市”方向設有“天鶴獎-國際創新設計展”及論壇、“藝術畢業季”創新孵化平台,基於國家經濟轉型的新訴求,踐行國家文化產業政策,以家居、生活產品為先導推動教學、研究成果與產業的深度整合,促進創意、設計與產品的成果轉化,逐步形成文化創意產業新動能。
“文化城市”方向設有“中央美術學院瓦爾達影像獎”。基於對信息技術帶來的社會變革予以高度重視和預判,搭建應對“未來媒體”發展的平台,以電影與特效、動畫、繪本、未來媒體等形成教學、科研資源聚合生長,更好的滿足人們的精神和娛樂生活的需求。
基礎部/專業/工作室/教研室設置
基礎部
精微素描
藝術城市
設有公共藝術與空間設計工作室、公共藝術與體驗設計工作室、空間展示設計工作室、城市視覺設計工作室、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室。
創意城市
設有家居產品設計(傳統造物研究與當代設計教研室、產業化研究教研室、趨勢化研究教研室)、新工藝產品設計工作室、木藝設計工作室、陶瓷設計工作室、金屬工藝設計工作室、陳設藝術品設計工作室。
文化城市
電影與視覺特效工作室、未來媒體工作室、繪本創作工作室、手繪動畫工作室、實驗動畫工作室、數字三維動畫工作室
藝術城市
1、公共藝術與空間設計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工作室已與國外院校建立了常態課題共享項目,並根據課題需要,聘請國內外教授和資深設計師開設課程。
2、公共藝術與體驗設計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工作室課程設置關於學生審美與體驗設計技能提升的課程;掌握設計方法與表達能力的理論課題;有豐富學生實踐經驗,提高學生項目實操的軟體學習課程。為設計專業積累執業經驗。推動藝術介入城市空間、藝術介入城市生活,將獨特的藝術與科技融入設計,工作室通過學科創新和知識結構的綜合構建,培養藝術、設計、科技相結合的複合型人才,滿足時代發展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
工作室與國外藝術學院建立教學交流互動項目,並邀請相關專業資深設計師、藝術家開設課程。
2、空間展示設計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3、城市視覺設計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4、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創意城市
1、家居產品設計(三個教研室方向)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1)傳統造物研究與當代設計教研室
【傳統的當代】所謂傳統,就是傳承和統一前人社會經驗概念的共識。而傳統造物方向的教學理念既是在傳統器物和造物方式中找尋文化脈絡,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以及器物、人、環境在不同時代所面臨的問題中尋求傳統在現實社會環境中的轉換和新生,以開放式的視角和思維詮釋技藝與設計的關係。另外,在當下的中國,城鄉差別導致的問題,是無論傳統經驗抑或西方模式都是無法直接應用與解決的,我們根據當下多元化社會轉型中所面臨的問題,本著以人為本、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輔以現代的觀念性思考,在東方造物的語境下嘗試去解決問題、去重構生產關係,也是傳統造物方向的重要使命。
(2)產業化研究教研室
產業化研究教研室致力於研究在當今中國經濟發展,社會形態變革,商業組織轉型,產業鏈升級進程中家居產品設計所處的位置。
世界範圍的數字技術革新帶給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全新的科技製造手段不斷刷新人們對“製造”的理解;經濟的活力與科技發展的互動作用又引出了對產業模式創新的要求。在這機遇與挑戰共存的時代,我們的教育應該建立在文化創新的高度;在物質、精神文明建設的前沿;貼近百姓的生活體驗;引領設計產業鏈完成將精神財富轉化為社會財富的使命。
家居產品設計對我們來說已不是簡單的“物的創造”,我們的學科方向是培養新一代中國發展歷程中對生活有追求,對新生問題有反思,對社會有責任感,對設計有體系認知,對產業鏈有整體判斷的一專多能的高級設計人才。他們是創意屬性企業中的智囊團,是文化創新產業的創業者,是科技發展與社會對接的孵化專家。
(3)趨勢化研究教研室
基於產品設計相關要素的研究,注重挖掘人文與環境、科技與材料、社會學與心理學等領域與產品設計的關係。關注人們未來生活方式的變化趨勢,探討人在未來時空中所產生的需求及變化規律,拓展產品設計的多元化發展的外延。
運用以人本的全方位研究方法:注重研究人在自然及社會環境變化中,產生的生理需求及心理變化。嘗試以產品或概念的方式解決在外界環境變化下產生的新問題;注重新科技、新材料的產生與應用,研究由此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改變及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研究過程中注重對變化規律及趨勢的探尋,著重新概念、新定義、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新面貌。從而滿足人類新的生活需求,引導人們建立更為合理的生活方式。
2、新工藝產品設計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新工藝,體現在“工”字上的含義是:“工”即“工業”,我們服務的對象是大工業企業,對應的是“大”。“工”又是“工匠”、“手工藝”,結合國家和社會大環境所倡導的工匠精神,非遺傳承的文化理念。結合上面二者,著力發現工業和工匠的有機統一。
新工藝,體現在“藝”字上面的含義是:“藝”即中央美術學院的深厚歷史藝術沉澱和技能,這是我們不可被複制的優勢。“藝”又是大工業之美,在發力“工匠”精神的同時,尊重和延展大工業之美,這是我們的主張。
所以新工藝產品設計工作室是在大工藝背景的基礎上,用傳統的藝術和技術語言去回答當下工業和製造業產業的面臨的問題,梳理清楚這三者的產業關係。
3、木藝設計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4、陶瓷設計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陶瓷設計工作室與美國Alfred大學合作教學,工作室實行雙語教學,大約三分之一的課程由美國老師承擔。
陶瓷工作室的教學大綱是:設計+藝術+工藝的概念之下,吸收三大領域的成果,建設一個新的知識體系,培養一種立體、包容的思維模式。
陶瓷工作室實行個性化的培養模式,幫助每個學生在大學期間認識自我,選擇個性化的成長方向。
陶瓷工作室相信學生的培養是一個團隊長期勞動的過程,每個老師和工作人員都對學生有這不可取代的價值,尊總老師、尊重每一個工作人員的獨立價值,發揮所有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潛力。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陶瓷設計工作室培養思路逐漸明晰,陶瓷設計專業受到了行業的普片關注與尊重,陶瓷設計專業承擔的國家設計項目,受到國家領導人和社會的讚揚與高度關注。
5、金屬工藝設計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6、陳設藝術品設計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陳設藝術品在空間中的設計應用,離不開藝術審美與材料為基礎。在開設陳設藝術品鑒賞、陳設空間設計、花卉藝術與器皿等課程培養學生藝術修養與空間尺度的同時,另設中國傳統裝飾藝術、西方藝術設計、材料實踐與藝術品創作等針對性課程。此外,工作室邀請業內精英帶領學生進行實際項目操作,建立與市場接軌的陳設藝術品設計全方位的認識與實踐。
專業教育之外,陳設藝術品工作室非常重視對學生人生與專業態度的引導和教育,致力於培養出擁有一流動手能力,併兼具良好品質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優秀人才。
文化城市
1、電影與視覺特效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電影專業方向:主要研究基於敘事基礎的劇情電影、紀錄片和實驗影像的製作,探討影像敘事語言在當下語境中的多樣化發展,鼓勵對藝術本體和社會的關注,培養學生具有影像敘事的基本能力。培養從事現代城市影像創作的藝術家和產業推進者。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2、未來媒體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3、繪本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4、手繪動畫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5、實驗動畫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6、數字三維動畫工作室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自誕生起,城市設計學院就一直著眼於為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服務,讓學術力量參與城市化的進程,這也是中央美術學院創辦城市設計學院的初衷,城市設計學院十餘年的探索亦致力於此。在學院的辦學實踐過程中,這一認識不斷升華,從滿足城市發展對設計的需求,發展到力求成為城市健康發展的積極因子和重要力量。與此同時,城市設計學院也一直在思考自身存在的價值和發展的戰略方向,尋求跨越式發展的后發優勢,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尋發展,這就是城市設計學院的價值所在。由於當代設計肩負的社會責任變得日益重要,文化性和功能性成為設計的重要因素,從這一認識出發,城市設計學院在專業教學上運用視覺設計課程、技能表達課程和非視覺設計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審美、動手和思考能力,挖掘學生眼、手、腦的潛力,以滿足未來專業、職業和發展的需求。從創建之初,城市設計學院就將尋求辦學特色確定為立身之本,在辦學實踐中不斷摸索,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辦學主張。
綜合性知識結構
當代設計不僅僅作為審美觀念的闡釋,而更多地關注於問題的有效解決,以及對發展進程的預測與控制,它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變得日益重要,文化性和功能性成為設計的重要因素。從這一認識出發,城市設計學院強調在專業教學上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以滿足學生的三方面需求:
視覺設計的課程—>培養審美能力—>滿足專業需求
技能表達的課程—>培養動手能力—>滿足職業需求
非視覺設計課程—>培養思考能力—>滿足發展需求
上述三部分知識挖掘學生眼、手、腦的潛力,並在創業實踐中融會貫通,將形成適應能力強、生長空間廣的綜合性知識結構。
兩段制教學結構
第一階段為課程制,以課程教學為主要方式,由各教研室實施。著力於知識傳授、技能學習和思維訓練,教學上強調規範化、學理化,有助於教師集中精力打造精品課程;在一、二年級,以學分制的方式,確定各不同專業方向下的學生所需要修讀的課程類別、數量、比例,使學生在必修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以選修課的方式涉獵不同專業方向領域的知識與技能,以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
第二階段為課題制,以導師制教學為主要方式,由各工作室為主體實施。課題注重與社會互動,在問題解決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開放性工作室的設立以及工作室課題、學院課題、實戰課題的實施,引進一線的設計師、社會專家、企業經營者等社會資源和學院教師相互融合,帶領學生構成項目團隊,進行課題策劃和實施,並建立課題成果展示及推向社會的平台。
開放式培養模式
隨著設計學科的交叉性日趨發展,以往的培養模式逐漸在包容性、生長性、選擇性上顯現出不足。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需求和個體發展出發,尋找更加開放靈活的培養模式,給學生提供更多個性化選擇的可能性,滿足學生不同發展的需要,是城市設計學院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重要指向。
國際化辦學道路
陶瓷設計工作室
2004年10月,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與日本京都精華大學開展漫畫教學合作項目;2005年10月,與美國阿爾弗雷德大學共同成立了“阿爾弗雷德大學-中央美術學院陶瓷設計工作室”;2006年10月,與美國加州藝術學院聯合開辦了實驗動畫與實驗電影專業研究生主要課程班;2006年,實驗電影專業與美國加州藝術學院電影學院開始聯合培養計劃,開設實驗電影與動畫創作研究生課程班。2007年4月,與紐約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確定基礎教學合作項目;2007年5月,與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共同開展“為中國而設計”教學合作項目。2010年與德國薩爾布呂肯市薩爾造型藝術學院建立合作辦學關係。2012年,與法國聖埃蒂安高等藝術與設計學院建立友好合作關係,2012年與哥倫比亞大學合作“城市中國”研究課題等。
城市設計學院主要在後沙峪校區,后沙峪校區是由於歷史原因而成立的,因此硬體相對較差,甚至沒有正規操場。但是后沙峪校區是三個校區中唯一宿舍有空調的。后沙峪校區有一個圖書館,大小類似於閱覽室,圖書卡三個校區通用。
因為後沙峪校區是承租校區,一是成立之初沒有這麼多專業,地方要求不大,二是學校不可能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大規模投資更新設備,所以辦學條件相對不利。但是即便學院本部也是經歷過二廠中轉辦學之後繼續發揚光大的。城市設計學院原定於2015年搬到燕郊新校區,由於多方面的原因,2014年9月學院簽訂合同將租期續租10年,延續至2025年搬遷。燕郊校區的佔地面積和本部一樣大,建築安排更為合理,硬體設施更為先進,搬遷至新校區會成為城市設計學院發展歷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城市設計學院實施“兩段式”教學,學生在一、二年級修讀完基礎課程進入工作室學習,接受兩年的課題制教學。通過工作室教學,引入一線實際 課題和優秀設計師、專家等社會資源與企業合作,進行課題策劃和實施,在問題解決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建構學生的職業素養。立足於“城市、時尚、青少年”的辦學指導思想,城市設計學院經過數年的摸索與積累,規劃並設立了“十七歲”專項課題和“為中國而設計”專題課題,並確定了特色實踐課程“城市親歷。“十七歲”專項課題為城市設計學院每年5月份以後面向本科三年級學生設置的專項課題,為期8周。
“城市親歷”是城市設計學院學生每學年第二學期末固定實施的特色實踐課程,為期2周。為滿足該課程的教學要求,學院設立了城市親歷基地,專門針對經濟文化前沿城市,建立固定的教學與實習基地,以關注城市文化發展進程,參與當地城市建設,並對這此城市保持跟蹤。
“十七歲”課題為城市設計學院每年5月到7月,面向本科三年級學生設置的專項課題,為期8周。該課題立足於十七歲左右年齡人群,即青少年的設計文化與形式研究,旨在建立一個促進未來設計以及設計文化發展創新的平台,引領中國未來的時尚消費趨勢和體現其文化價值。
在課題實施上,城市設計學院組織各個專業的教師並邀請校外設計師、市場精英等組成教學團隊,全院三年級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打通專業界限,組成不同的課題設計團隊,以“時尚、先鋒、激情”為核心主旨,以“面向青年文化與實作”的形式,完成學院和社會的多維度的合作。
“城市親歷”是城市設計學院學生每學年第二學期末固定的特色實踐課題。學院專門針對經濟文化前沿城市建立固定的教學與實習基地,長期保持跟蹤,關注城市化發展進程。在此基礎上,“城市親歷”課程對各年級段學生的實施要求側重點各有不同。
一年級,主要是使學生接觸一線的社會及城市發展狀況,熟悉並了解城市文化的變遷及發展,通過學生的切身感受和實際調研了解城市化帶來的需求和城市化進程中特定人群的需求;二年級,重點是讓學生結合專業特點及學科領域,通過參與課題和實踐,進行市場需求的考察和科學的量化,為確定專業取向打下基礎;三年級,“城市親歷”結合“十七歲”課題為實施,是對學生進行服務於城市化進程中特定人群及社會需求的訓練,通過進入企業、一線設計師參與指導以及學生之間打通專業的團隊合作,使學生掌握市場調研、概念形成、完成作品以及成品推廣的設計流程,為進入社會做好準備,並接受實踐的檢驗;四年級,“城市親歷”結合工作室實戰課題來實施,工作室引入一線設計師,通過和設計師合作,學生在解決城市發展過程的實際問題體現個人的價值,展現專業培養的效果與質量。
2005年至今,城市設計學院的學生已經考察了多所城市,如北京各個城區及郊縣,以及上海、深圳、廣州、東莞、珠海、中山、香港、平遙、景德鎮、杭州、雲南等,對這些城市的發展狀況以及相關專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考察。
城市設計學院設有條件完好的教室、專業實驗工作間(實驗室)、圖書館、美術館、體育場、體育館、多媒體教室、學生室內活動中心等教學、生活設施。專業實驗工作間(實驗室)設備齊全,技術含量高,目前設有木工工藝實驗室、陶瓷工作間、金屬工藝實驗室、模型工藝實驗室、塑料工藝實驗室、數字成型實驗室、玻璃/琉璃實驗室、軟材料實驗室、偶動畫實驗室、影像攝影棚、錄音棚、動畫創作實驗室、VR與虛擬技術實驗室、圖像後期編輯工作間等實驗場所。有力地支撐了學院的專業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