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虞姬墓的結果 展開
虞姬墓
虞姬墓
虞姬墓,位於安徽省靈璧縣和定遠縣,墓側曾建有虞姬廟,廟內塑有項羽、虞姬徠像。相傳虞姬性情溫柔,知書達禮,深得項羽喜愛。虞姬自刎后,項羽帶著她的屍體,向南馳走,不料漢兵追至,項羽無可奈何地丟下了虞姬的屍體。項羽突圍后,虞姬的屍體被來不及突圍的楚兵移葬於“霸離鋪”東2.5公里處,後來這裡出現的村莊就叫“虞姬村”。這即是虞姬墓的來源。虞姬墓歷盡千年,時壞時修。墓側曾建有虞姬廟,廟內塑有項羽、虞姬像,人物造型極為生動。
虞姬墓遠景
虞姬墓歷盡千年,時壞時修。墓側曾建有虞姬廟,廟內塑有項羽、虞姬像,人物造型極為生動。虞姬柳眉杏眼,明眸皓齒;項羽氣宇軒昂,剛強剽悍。塑像四周,詩詞歌賦的石刻林立。在唐宋年間,靈璧作為京師通往東南地區的必經之道,文人墨客往往三五成群到虞姬墓前憑弔攬勝,然後吟詩填詞以發思古之幽情。
園內有陳列室,陳列室採用磚木結構,粉牆小窗,青灰色小瓦,內進雕樑畫棟,結構巧妙。室內陳列著垓下和虞姬墓中出土的文物、有關的史料和詩詞歌賦。在墓園裡零散地擺著一些石雕,或是出於漢代,或是出於唐、宋。鎮墓獸的雕刻風格與霍去病墓前的石獸極為相似,連石碑周圍的磚也是滿布花紋的漢磚!千萬不要忘了看看,陳列館門口的漢代畫像畫,刻工古樸,線條簡練,是不可多見的漢代藝術珍品,陳列館內有一酋石雕,雕刻的是女人體,竟然與歐洲遠古威林道夫女人體雕刻有神似之處!
虞姬墓近景
靈璧虞姬墓
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寫道:虞姬容貌美麗,性情溫柔,知書達禮,深得項羽喜愛。公元前202年,項羽率兵突圍,敗在垓下(今靈璧縣沱河北岸),被劉邦率領的漢軍團團圍住。劉邦採用"四面楚歌"置疑兵陣,瓦解楚兵軍心,致使項羽中計,導致全軍復滅,演出了令人肝腸寸斷的"霸王別姬"悲劇。
相傳,虞姬自刎后,項羽帶著她的屍體,向南馳走,不料漢兵追至,項羽無可奈何地丟下了虞姬的屍體。後來這裡出現的村莊就叫"霸離鋪"意指霸王別姬之處。項羽突圍后,虞姬的屍體被來不及突圍的楚兵移葬於"霸離鋪"東2.5公里處,後來這裡出現的村莊就叫"虞姬村",兩處自得名以來,至今沿襲不變。
虞姬墓
虞姬墓
三公里處,墓立崗地,高約20米,佔地6畝,氣勢壯觀,方圓幾十里都有目共睹。墓呈三瓣形狀,墓上芳草叢生,其中有一種令人欣賞的花——“美人嬌”,高約80厘米,莖直立,葉對生,夏季開花,殷殷紅色,人一接近,莖葉搖擺,無風自舞。虞姬墓又稱“美人冢”、“嗟虞墩”。古老而又優美的史詩,從古傳到今。蘇軾曾遊歷到此憑弔,寫下了《濠州七絕虞姬墓》。
虞姬墓
呈三瓣,底部直徑約69米,高約29米,墓上草名為美人草。墓前原有一石碑,碑文為:“西楚霸王虞姬之墓”,橫批:巾幗千秋,對聯:“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伴黃昏。”詩人蘇軾、蘇轍都曾賦詩於此。
位於安徽定遠二龍鄉(也就是明朝開國元勛藍玉的家鄉),相傳虞姬的頭顱就掩埋在此,相傳蘇軾曾經遊歷到此憑弔,聞孤墳殘陽,微草星花,卻不見當年霸王盛氣,只獨留美人孤魂,十分感懷,寫下了:
《濠州七絕虞姬墓》
帳下佳人拭淚痕,門前壯士氣如雲。
倉黃不負君王意,獨有虞姬與鄭君。
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霸王的愛妾虞姬墓(又稱嗟虞墩)位於該鄉東北三公里處,1991年被縣政府列為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對象,現正在申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爭取上級資金,對該墓進行了開發建設規劃。
與定遠虞姬墓前冷清場面相對比的是靈璧虞姬墓園正喜迎八方來客。據悉,靈璧虞姬墓園已先後接待日本、加拿大、美國、波蘭、澳大利亞等外賓300多人次。接待國內遊客50多萬人次。當地政府已注意到對虞姬墓的修繕和游泳開發,正著手修編相關的畫冊,以提升景區文化品位。歷史文化游泳正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開發和利用好這些資源,使之成為游泳的品牌,以引領和帶動整個游泳業的發展,已被我市各級領導所關注。定遠縣委、縣政府決定以招商引資的方式來開發此處人景觀。但願這一富有傳奇色彩的旅遊景點早日被開發,讓更多的人來此憑弔訪古。
【作品名稱】《虞姬墓》
【創作年代】北宋
【徠作者姓名】蘇軾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虞姬墓①
帳下佳人②拭淚痕;門前壯士氣如雲;
倉黃④不負君王⑤意,只有虞姬與鄭君⑥。
① 這是《濠州七絕》之一,作者熙寧四年過濠時作。
② 佳人,指姬妾、侍女。
③ 壯士,指他的將、兵。
④ 倉黃,急迫的時候。有時也寫作倉皇。
⑤ 君王指項籍。
⑥ 即鄭榮,他是項籍的臣子,項籍死,他做了劉邦的俘虜。劉邦把一批項籍的舊臣改名“籍”,——這是看看他們對項籍是不是還有主臣觀念和保持主臣關係,如果沒有,那他們就不避諱這個“籍”字。鄭榮獨拒不奉命,被逐。他是始終忠實於項籍的。這裡蘇軾把鄭榮與虞姬並列為不負項籍的人,不同於其他佳人、壯士。
蘇軾畫像
(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公元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次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次年卒於常州。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辛棄疾並稱“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今存《東坡全集》15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