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傑

秦氏絹藝11代傳人

秦三傑,男,1921年出生於河南省滑縣絹藝世家,秦氏絹藝11代傳人。在祖輩熏陶下,6歲的秦三傑便顯示出獨特的藝術(絹藝)才華。同年被父親送到民間藝人韓學周,陳錦堂門下,學習國畫,工筆,寫意及水彩畫,得到了國畫大師張大壯的真傳。偶然的機緣還得到瓷盤畫家吳維鴻,雕刻家林鴻喜,余剛旭,鄭才守,陳風敏等老一輩著名藝術大師的指點。

簡介


秦三傑
秦三傑
河南省滑縣四間房鄉王三寨村的秦三傑先生,其祖先因為喜歡畫中的草蟲,便用絹學著做,單是一種閑時的愛好,父傳子,子傳孫,傳到秦三傑,已是第十一代了。而絹做的物件兒,也經歷了形似到神似,神似到“似真非真強似真”的過程。台商見拿在手中仔細觀察,確信是只假蟈蟈時,大聲驚嘆:“真是絕了!這和真的沒什麼差別!”
大緞子、平緞子、縐緞、綾子、紡綢、喬其紗、洋紡,這些再平常不過的絹在秦三傑先生和其孩子的手下,就會變成一隻只栩栩如生的蟈蟈、一棵棵鮮嫩的大白菜、一個個妙齡的古代仕女。
秦三傑
秦三傑
秦家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最喜歡做的東西。蟈蟈,是秦三傑極其喜愛的草蟲,蟈蟈象徵著吉祥如意,歷代名人都對它情有獨鍾,他製作的絹蟈蟈能夠給人們帶來愉悅。而大半輩子的精心雕琢,在他手中絹蟈蟈可說是出神入化了。
秦三傑師傅的手、近20天的時間、118道工序,平面布料就成了立體的藝術品。絹藝使用的絹非常講究,——不同的絹使用起來效果也絕對不同。絹制過程非常繁瑣,主要工序有上漿、著色、剪貼、彩繪等。製作時要閉著氣,特別要耐性。秦三傑說,絹刻小仙女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每天至少要做5個小時。仙女身上的裝飾品,從上到下都是他親手做的。除了蟈蟈、小仙女外,秦老師還有很多稱絕的作品。當他小心翼翼地用鑷子夾出來幾個黃豆大小的絹制紅色瓢蟲時,其逼真度再次令人嘆為觀止。
秦三傑作品
秦三傑做的這些絹刻製品以前主要用於收藏,從不輕易送人。前不久他還收到了博物館收藏其1000多個絹刻製品的訂單。然而,最讓他引以為榮的,還是人民藝術家常香玉生前對他的藝術稱讚有加,收藏了他精心製作的數十個絹刻珍品。
遊歷大半輩子的秦三傑,為孝敬日夜操勞的慈母,退休后回農村老家扎了根,把手上的這門兒絕活傳給了生長在老家的孩子們。秦三傑的兩個兒子、兒媳也學會了絹藝。兒子們更是開創了自己的一個特色——絹白菜,父子依唐伯虎之作而製作的白菜蟈蟈讓人驚嘆不已。今年已年過古稀的秦三傑欣慰地說,他在外地工作的兒子也開始學習這門手藝了。

個人經歷


1921年10月10日,秦三傑出生在河南滑縣東北部的四間房鄉王三寨村。按照祖訓,秦三傑開始學習絹藝。短短半年的時間,他就掌握了絹藝的基本技法,從洗絹、連壓、上膠到絹刻、串連、成裝……煩瑣的工序在秦三傑的手中井井有條。在眾多的花草昆蟲中,秦三傑似乎天生對蟈蟈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常常獨自一人跑到野外,靜靜地觀察跳來蹦去的蟈蟈,聆聽蟈蟈的鳴叫聲。為了更好地琢磨、了解蟈蟈,還索性捉了數十隻蟈蟈養在家裡,一有空就站在蟈蟈籠前細心觀察。時間長了,它們的一舉一動,在何種情況下做出何種反應,都深深印在了他的腦海中。
從6歲開始,秦三傑就在父親的熏陶下學習絹藝。起初,嚴厲的父親讓秦三傑對這一技藝產生過畏懼。細心的母親將他送出去,跟隨民間藝人韓學州、陳錦堂老師學習繪畫、雕塑,這為秦三傑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學習絹藝,秦三傑幾乎到了痴迷狀態。他總是左口袋裝著剪刀等工具,右口袋裝著絹和布料,坐立行走,一有空就做一會兒。而痴迷於絹藝,幾乎讓小小年紀的秦三傑失去了性命。一次,秦三傑獨自在村外行走,低頭只顧手中的活兒,竟不小心掉進了水坑,多虧在田間耕作的老伯將其撈出,放在石碾、牛背上空了半天水,才算撿回了命。
秦三傑作品白菜蟈蟈
在秦三傑11歲時,就讓他跟隨民間藝人韓學州、陳錦堂學習繪畫及雕塑,為進一步提高絹藝製作水平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為了學好絹藝,秦三傑幾乎到了痴迷狀態,坐立行走,手上總是不停。
1956年,秦三傑入伍到福建服役,也走出了祖祖輩輩生活的農村。在外面的世界里,他依然鍾情著自己的絹蟈蟈,一有時間就積累素材。他先後到上海國畫研究院學習4年的繪畫;接受了國畫大師張大壯、瓷盤畫家吳維鴻、雕塑家林鴻喜、佘剛旭、鄭才守等人的親自指教。為了蟈蟈,他又在雲南考察4年,在西雙版納認識了數種不同顏色、不同種類的蟈蟈。1972年他來到上海,在工藝美術公司繼續他的絹刻製作,現在上了年紀又回到了家鄉,繼續製作他的蟈蟈等絹製作品。
1960年從部隊轉業后,秦三傑到上海樹脂廠工作。他去上海國畫研究院深造。他先後結識了畫家張大壯、瓷盤畫家吳維鴻和雕塑家林鴻喜、余剛旭等,並拜他們為師。在這些藝術家的耐心指導下,秦三傑的絹藝製作技術更加精湛。
薄薄的白絹能變成如此不可思議的藝術品,是和秦三傑幾十年來的刻苦鑽研、不懈努力分不開的,他製作的絹藝製品遠銷全國各地及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成就榮譽


1965年在上海全國工藝美術品展覽會上,得到了當時華東局副書記陳書谷同志的高度讚揚:“秦氏絹藝奪天功,蟈蟈白菜更絕倫,只知世上有高手,何處尋的此仙人”。
1984年,秦三傑應河南代表團之邀,參加了廣交會,他令人嘆為觀止的絹蟈蟈當即迷住了英國商人。當時,現成的193隻蟈蟈被瓜分一空。秦三傑也因此在當年的廣交會上得了金獎。
1984年,秦三傑應河南省代表團之邀參加了廣交會,帶去的193隻絹蟈蟈被外商搶購一空,他也榮獲了手工藝品金獎。
1986年書法大師啟功看到“蟈蟈。白菜”欣喜不已。詩曰:“蟈蟈鳴聲聞千里,大地似錦百財聚,童叟喜取百年樂,詠唱祖國富強曲。”
1996年還鄉在故里,潛心研究,取百家藝術之長納百川之靈秀,使絹藝藝術又上一個新台階。尤其是“蟈蟈。白菜”,更是出神入化。
2002年4月15日被世界雜刊大篇幅刊登。
2003年8月15日絹質“蟈蟈。白菜”榮獲全國金獎,並被省市縣博物院館收藏。
2006年7月29日在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論壇大會期間受到全國政協副主席郝建秀的親自接見。
2006年10月14日-2006年10月16日在雲南世博會上,美國藝術家和國際友人以萬金購買其作品——“蟈蟈。白菜”,並受到雲南省委副書記丹贈的接見。
2007年2月秦氏絹藝被河南省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年5月“蟈蟈。白菜”成為中國一絕。世界一絕。並以國寶之名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7年2月,秦氏絹藝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7年11月,絹藝作品《蟈蟈白菜》榮獲第八屆中國民間工藝最高獎——山花獎
2008年2月,他被河南省發改委、省文化廳、省廣電局評為2007年度“河南十大魅力人物”。儘管獲得這麼多榮譽,但秦三傑表示:“藝無止境,我要在有生之年和孩子們一起,讓秦氏絹藝不斷創新、發展,以更精湛的技藝挑戰更高的要求,把這一民間手工藝繼續發揚光大。”
2013中國(鄭州)中秋文化節”暨中原六省民間工藝美術展評選結果近日揭曉,滑縣秦氏絹藝掌門人秦三傑的絹藝作品《嫦娥奔月》榮獲金獎。
2016年3月5日,榮獲“河南省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
2017年河南電視台文化財富》欄目組對其進行人物專題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