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墓
徐光啟墓
徐光啟墓位於上海市徐匯區南丹路光啟公園,建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1957年進行修整,1988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徐光啟是中國明末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曆法、軍事、測量、農業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對於近代科學在中國的傳播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據史料記載,徐光啟1562年4月24日出生於當時的松江府上海縣(今屬上海市),其一生治學嚴謹,也是中國較早接觸並吸收西方文化的傑出人士。
徐光啟墓位於上海市徐匯區南丹路上的光啟公園內。徐光啟是中國研究和介紹西方科學的先驅,在農業與天文學上的成就極為突出。明崇禎六年 (1633) 在北京去世,次年歸葬原籍,擇地於上海城山南李縱涇、肇嘉浜等河道匯合處,後來子孫多居於此,遂稱徐家匯。
徐光啟墓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天主教會為紀念徐光啟受洗300周年,重修牌坊,並在墓道中建白色大理石十字架一座,后因戰亂墓地無人管理。民國22年(1933年)紀念徐光啟逝世300周年時,十字架周圍圍以鐵欄桿,墓區圍水磨石欄桿,並築水泥道路。1937年日軍侵佔上海后,墓地荒廢,原來的石羊、石馬、華表、牌坊均遭到破壞,現已殘缺不全。新中國建立后,由上海市文化局對徐光啟墓地撥款整修,重建十字架基台,並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在1957年的時候經過了修整,墓前有徐光啟的花崗石雕像,東側是碑廊,有徐光啟的畫像、手跡和傳記石刻12塊。“文革”中,原有碑坊、華表文物又遭破壞。1978年,墓地闢為南丹公園。1981年,在園北部建成橢圓形大墓。佔地300平方米,高2.2米。墓碑上鐫刻著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手書“明徐光啟墓”。
牌坊
墓東側建有徐氏手跡碑廊,勒石《幾何原本序》、 《葩經嫡證序》等部分手跡。碑廊背面石刻是明末清初學者查繼佐所撰《徐光啟傳》及現代著名畫家程十發臨摹的徐光啟畫像。墓西側有石馬一尊。墓前左右水泥石凳圍繞,遍植樹木。是年11月,為紀念徐光啟逝世350周年,南丹公園改名光啟公園。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光啟公園位於上海西南部,坐北朝南,東臨徐匯區游泳池,南臨南丹路,西近匯站路,北面為徐家匯天主教堂。佔地面積19畝,1.32萬平方米。於1983年11月8日徐光啟逝世350周年紀念日,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以明代傑出科學家徐光啟的名字命名(原名南丹公園)。光啟公園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主要包括徐光啟墓和“南春華堂”紀念館。徐光啟墓位於公園的東北部,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春華堂”為一座明清建築,2003年遷入公園,佔地面積300平方米,館內陳列歷史照片、圖片和徐光啟生平簡介等。2003年1月,光啟公園和徐光啟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對外開放。
徐光啟墓
徐光啟墓
在墓前約15米處,半身,花崗石質,高1.2米,底座高1.6米。雕像穿明代一品朝服,胸前佩仙鶴飾物,面部神情莊重。
在墓左側,廊長12米。廊中有徐光啟著《幾何原本序》、 《葩經嫡證序》等5篇手跡碑石。碑石長0.9米,寬0.3米,共6塊1216字。碑石鑲嵌在廊壁中。背面是明末清初查繼佐撰的《徐光啟傳》及程十發臨摹的徐氏肖像。
徐光啟墓
清末由於墓地年久失修,縮為18畝。民國22年(1933年)為紀念徐光啟逝世三百年,又在十字架四周圍以鐵欄,其下築人造石欄桿和水泥路。抗日戰爭期間墓地荒廢,空地成菜畦。
公園西部有一條曲曲彎彎的小溪,沿溪有5隻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蘑菇形單柱平頂涼亭。5亭大小、高低不一,交錯重疊。
在公園西南面,呈橢圓形,池中遍植睡蓮,兩尾紅瓷大鯉魚在池中噴水吐珠。池岸植迎春、黃馨、黃金條等。
石像生
徐光啟(1562—1633),上海人,字子先,號元扈,謚文定,天主教徒,選名保祿。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是明代著名的科學家、天文學家、農業科學家。
徐光啟像
紀念郵票
徐光啟晚年雖然年老多病,但他抓緊時間審定了《崇禎曆書》的最後三十七卷曆書,一六三三年徐光啟病重,他還吃力地吩咐孫子,回上海后要把《農政全書》全部整理好,刊印出來。徐光啟逝世后,崇禎皇帝停朝三天,特地為徐光啟賜祭,追贈他為太子少保,並謚為“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