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亮
明朝時期官員
劉宇亮(?—1642年),字季龍,號蓬玄。綿竹(今屬四川德陽市)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屢遷吏部右侍郎。崇禎十年(1637)八月,擢禮部尚書,與傅冠、薛國觀同入閣。宇亮短小精悍,善擊劍。居翰林,常與家僮角逐為樂。性不嗜書,館中纂修、直講、典試諸事,皆不得與。座錢士升為之援,又力排同鄉王應熊,張己聲譽,竟獲大用。明年六月,貞運罷歸,遂代為首輔。其冬,都城戒嚴,命閱視三大營及勇衛營軍士,兩日而畢。又閱視內城九門,外城七門,皆苟且卒事。
劉宇亮,字季龍,號蓬玄。綿竹(今屬四川德陽市)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
甫抵保定,聞象升戰歿,過安平,偵者報大清兵將至,相顧無人色,急趨晉州避之,知州陳弘緒閉門不納,士民亦歃血誓不延一兵。宇亮大怒,傳令箭:亟納師,否則軍法從事。弘緒亦傳語曰:“督師之來以禦敵也,今敵且至,奈何避之?芻糧不繼,責有司,欲入城,不敢聞命。”宇亮乃馳疏劾之,有旨逮治。州民詣闕訟冤,願以身代者千計,弘緒得鐫級調用。帝自是疑宇亮不任事,徒擾民矣。
第二年正月至天津,憤諸將退避,疏論之,因及總兵劉光祚逗遛狀。國觀方冀為首輔,與嗣昌謀傾宇亮,遽擬旨軍前斬光祚。比旨下,光祚適有武清之捷,宇亮乃系光祚於獄,而具疏乞宥,繼上武清捷音。國觀乃擬嚴旨,責以前後矛盾,下九卿科道議。僉謂宇亮玩弄國憲,大不敬。宇亮疏辯,部議落職閑住,給事中陳啟新、沈迅復重劾之,改擬削籍。帝令戴罪圖功,事平再議。宇亮竟以此去位,而國觀代為首輔矣。
已而定失事者五案,宇亮終免議。久之,卒於家。
據《綿竹縣誌》記載,在綿竹大北街其宅邸“天官府”門前曾建有石牌坊一座。該牌坊高大宏偉,橫額上書“首輔請纓”四個大字,可惜牌坊在1958年被拆除。
1999年7月,綿竹市城區大北街舊城改造時於地下1.2米處發現了一批劉宇亮生前遺物,裝盛於一木箱之內,至出土時木箱早已腐朽。其出土位置當為明時劉宇亮宅第“天官府”。其中有獸紐劉宇亮方印、麒麟紐“元輔請纓”方印、橋紐滋暢印三枚印章,此外還有麒麟香爐一 件、出荷玉盤一件、水晶壺一件、壓桃一 件。
綿竹人稱劉宇亮為“劉天官”,在當地流傳著關於他的不少傳說,如把九龍鄉跑馬嶺說成是劉宇亮曾經練兵謀反的場所,又把清道鄉的“射箭台”說成是劉宇亮打算箭射皇帝的遺址。
明末,耶穌會士義大利人利類思(Louis Buglio)神父在江南傳教,頗有名氣,被召入北京修歷,與劉宇亮相識。劉宇亮“雖未奉教,卻信服聖教道理,極敬慕泰西修士”,與湯若望等人有很深交情,利類思自然不在話下,於是劉宇亮邀請利類思到四川傳教,時為崇禎十三年(1640年)。劉宇亮還“為利類思致函川督及各當道,游揚利君之賢。並另函致其家人,飭在成都省垣本府第內,另備館舍招待利君,不拘時日之久長,任其居住;須款如至親好友,不可待慢云云”。利類思來到成都后,在劉宇亮府第住了八個月,在那裡高懸耶穌和聖母像,設置祭台,宛如教堂,天主教就這樣在四川傳播開了。
• 父親:劉延齡
• 兄長:劉宇揚、劉宇烈
• 兒子:劉裔充、劉裔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