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成本
品質成本
指企業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品質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由於產品品質未達到規定的要求而造成的一切損失的總和。
品質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企業為了保證產品設計品質適合用戶要求和生產能力所投入的費用,以及設計缺陷所造成的損失。它分為:
①設計品質投入:企業在產品研製過程編製可靠性大綱和設計試驗規範,培訓設計人員和品質、可靠性人員,進行可靠性試驗、開展設計評審等活動所支付的費用。這些費用基本上都屬於預防成本,企業可以通過有關會議和統計資料獲得比較準確的資料.
②設計缺陷損失:由於設計方案存在修改設計或重新設計,從而導致設計、試驗費用的無效增加;由於設計方案中選擇的技術標準、原材料、零部件不適當,規定的品質不合理,從而導致採購、加工、檢驗費用的無效增加;設計缺陷導致企業在生產售後服務中的各種品質損失和用用戶的品質損失。這些損失費用的少部分比較明顯,絕大部分比較隱含,可能表現為以正常的成本費用掩藏起來,也可能表現為其他原因導致的品質成本專案.
為了促使和鑒定採購件達到合同規定的品質要求所支付的費用,以及採購件未達到品質要求給需方造成的損失。它分為三個部分:
①採購預防成本:評價供應商的品質保證能力,提出採購件的品質要求,幫助供應商改進產品品質和完善品質體系等活動所發生的費用.
②採購鑒定成本:對採購進行檢驗鑒定所發生的費用,這種檢驗活動包括貨源地核對和進廠檢驗.
③採購損失成本:由於對採購件未達到合同規定的品質要求給顧客所造成的而供應商又能給予補償的損失.
品質成本對產品品質特性最小單位變化的變動成本.包括:
①邊際品質投入:當產品品質處於某一水平時,產品品質特性最小單位的變化所發生的品質投入的變化量.
②邊際品質損失:當產品品質特性處於某一水平時,產品品質特性最小單位的變化所導致的品質損失的變化量.
用戶為了獲得品質滿意的產品並使其有效的發揮功能所支付的費用,以及產品品質不能滿足用戶要求給用戶造成的損失。它分為:
①用戶品質投入:用戶了解產品品質特性或特徵及生產、經銷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進行產品驗收,學習產品的使用和維護,辦理產品品質、安全保險等方面所發生費用.
②用戶品質損失:指由於產品品質不適合用戶要求,給用戶造成的損失,它主要包括用戶對品質不良產品進行附加的檢查、修理、退換所支付的而未能得到補償的的費用;用戶使用品質不良的產品額外增加的人工費用、材料費、動力費;產品出現品質故障給用戶造成的產量損失和信譽損失;用戶處理產品造成公害的費用.
社會品質成本是指國家品質監督機構、環境保護機構、用戶權益保護組織等在鑒別和促使改進產品品質從而維護和國家利益、保護環境等方面所投入的費用,以及產品品質不良造成公害給社會帶來的經濟損失.
全壽命品質成本是指產品從市場調研、研製、生產、使用直到報廢、銷毀的全過程中,炒了對其實現全壽命品質控制所投入的費用,以及產品品質不良給有關方面造成的損失。全壽命品質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不是以企業為物件,而是以產品為物件,它包括供應商、研製單位、企業業、用戶和第三方等與產品有關各方的品質成本,其中主要是研製單位、生產企業和直接用戶的品質成本.
作業品質成本是指企業為了促使全體人員始終做好本職作業所支付的費用,以及作業差錯所造成的損失。作業品質成本核算與分析析物件不是產品,而是作業.
其具體項目有:
A 品質管理活動費;
B 品質評審和審核費;
C 品質培訓費;
D 品質改進費;
E 品質獎勵費等。
其具體項目有:
A 檢驗費:包括進貨檢驗、工序檢驗、成品檢驗等所支付的各種費用;
B 試驗費:包括進行理化試驗、破壞性試驗、大型試驗等所支付的各種費用;
C 檢測設備費:包括用於購買、維護、修理和報廢檢測設備(包括計量器具)所發生的各種費用。
具體項目有:
A 廢品損失:因產品(包括零部件、材料等)報廢而造成的損失,可以按成品價格計算;
B 返修或返工損失:包括返修或返工造成的各種損失,例如增加的加工費、復驗費、材料或零件費等等;
C 事故處理費:因處理品質事故或品質問題而造成的費用,包括人員費用和分析處理的工作費用,還包括品質事故或品質問題所造成的諸如設備損壞等直接損失;
D 停工損失:因品質問題導致停工所產生的損失。
其具體項目有:
A 保修費用:包括產品出廠后的維護和修理所發生的所有費用。不實行保修的產品,也會產生類似的費用;
D 責任賠償費:由於產品品質問題,顧客提出申訴索賠所支付的費用;
E 品質處罰損失:由於產品品質不合格,被政府有關部門檢驗、查處所發生的損失,包括回收有問題產品。
對於品質成本管理,可以按以下七個步驟進行:
首先要對有關人員進行培訓,特別是對涉及品質成本管理工作的財務人員和品質管理人員進行培訓。
該文件一定要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把所有的品質職能活動可能耗用的經費劃分到相關品質成本科目中去,並規定如何收集資料、如何進行統計、如何計算、分別由哪個部門負責。
根據程序文件的規定,對原有的原始憑證進行一次清理,根據需要加以補充和完善。例如:廢品通知單、返修品通知單、停工報告單等等。為了便於統計,使用這些憑證時,應根據費用所屬科目,在其上加蓋“內部故障”、“外部故障”、“鑒別”、“預防”的印章,以便識別。
企業所有部門都應按程序文件規定,按時填寫相關的原始憑證,按期進行統計和上報,最後由財務部門匯總,編製品質成本報表。
根據品質成本報表,提出品質成本總額及其構成的主要科目,提出發生數與計劃數發生的偏差,並引進相關的指標公式進行比較,供領導分析。
品質成本分析方法有:品質成本分級科目構成的比重分析(PAF分析,即預防、鑒定和故障成本分析);月份(或季度)品質成本內部分析(主要看其增長變化)等。
分析中發現異常情況,可以進一步獲得品質管理體系存在問題的信息,從而為品質改進找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