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元街道
昌元街道
昌元街道隸屬重慶市榮昌區,成立於2007年9月,是重慶市榮昌區經濟、文化、教育中心,是重慶市的西大門,是川渝經濟走廊的結合部,距重慶市主城區88公里,距成都市主城區246公里。
2017年,昌元街道總面積61.07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萬人,其中人口19萬人。
昌元街道交通便捷,成渝鐵路、成渝公路、銀昆高速貫穿全境,通訊發達,水、電、氣供應充足。
2021年,重慶市榮昌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昌元街道人口為160316人。
昌元鎮古名寶蓋鎮,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建寶蓋鎮。天禧三年(1019年)為昌元縣治所。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置榮昌縣,以原昌元縣名,改名昌元鎮。建國后名城關鎮,一直為縣、鎮治所,鎮人民政府駐大南街,是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1951年,昌元鎮從第一區劃出,設為城區。
1953年,由城區改稱城關區。
1956年,由城關區改為城關鎮為區級鎮。
1981年,經永川地區批准,由城關鎮恢復更名為昌元鎮。
1997年,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12.7萬,轄小灘橋、白廟山、虹橋、新店子、羅里、寶城寺、觀音橋、得勝岩、華家、螺灌山、碾子、五桂、玉皇、小壩、杜家壩、王家坪、大麻柳、花園、八塊、太陽浩、順河、黃金坡、高寺、梧桐、板橋、朱家橋、熊家院、燕子、塘壩、海螺30個行政村和外東街、東門口、大東街、東益當、玉屏街、園門巷、五福街、后西街、蓮花街、外南街、白象街、外西街、外西尾街、施濟橋14個居委會及雷家坡、萬家坡、桐梓灣、李家坪、滴水岩、管家溝、蔡家溝、職工總醫院、長山嶺、許家溝、羅角灣、河壩、新建、益民廠、華江廠、六七四處16個家委會。
昌元街道
2007年撤鎮昌元鎮,設立昌元街道、昌州街道。
2016年3月1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榮昌區人民政府駐地遷移的批複》(渝府〔2016〕13號):同意榮昌區人民政府駐地由榮昌區昌元街道人民路2號遷至榮昌區昌元街道迎賓大道26號。
2011年末,轄新峰、許溪、虹橋、玉屏、桂花、白象、武城7個居民委員會,螺罐、方家壩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79個居民小組、22個村民小組。
2017年,昌元街道轄2個村、8個社區,其中2個行政村(螺罐村、方家壩村);8個社區:城市社區5個(玉屏社區、白象社區、桂花社區、海棠社區、武城社區),農村社區3個(虹橋社區、新峰社區、許溪社區),其中新峰社區、許溪社區是2001年撤鄉並鎮前的鄉政府所在地。辦事處駐榮昌區濱河東路84號
昌元街道地處榮昌區中部偏南,東南連昌州街道,西鄰廣順街道、榮隆鎮,北接仁義鎮、古昌鎮。昌元街道城區與昌州街道交界,北至桂花社區海棠路,其中海棠社區東起向陽路、成渝高速路口、南到昌龍大道、西至南濱路、北沿榮峰河一線至瀨溪河。幅員面積61.07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8千米,其中陸地55.5平方千米,佔95.77%;水域2.4平方千米,佔4.23%。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1.0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72萬人,城鎮化率79.2%。另有流動人口33771人。總人口中,男性5.44萬人,佔49.4%;女性5.57萬人,佔50.6%。
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轄區總人口l1.84萬人,其中男性5.80萬人,佔49%;女性6.04萬人,佔51%;14歲以下17637人,佔14.90%;15~64歲88489人,佔74.76%,65歲以上12236人,佔10.3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1.78萬人,佔99.5%。有回、白、布依、土家、彝等26個少數民族,共680人,佔0.5%。超過40人的少數民族有5個民族,其中土家族125人,佔18.4%;彝族57,佔8.4%;回族94人,佔13.9%;布依族44人,佔6.5%;白族43人,佔6.3%。2011年,人口出生率8.27%o,人口死亡率6.15‰,人口自然增長率2.1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900.8人。
海棠廣場
2021年,重慶市榮昌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昌元街道人口為160316人。
昌元街道有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鐵路以及成渝高鐵貫穿全境,境內有客(貨)運火車站,交通十分便捷。海棠大道被評為重慶市最美大道。
昌元街道境內有西南大學榮昌校區。近年來,形成了以飼料獸葯、能源、食品加工、化工醫藥等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農業結構以糧為主,形成了黃金梨、生豬、麻竹、苗木等產業化項目。轄區內的黃金梨種植基地已達到2000餘畝,黃金梨科普基地打造成了市級科普示範基地;重慶市包黑子食品有限公司擁有全國領先的獨創麻竹筍加工技術,“包黑子”商標是重慶市著名商標。
2011年,昌元街道財政總收入23778.6萬元,比上年增長42.0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620.9萬元,比上年增長58.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8811.1萬元。增值稅897.9萬元,企業所得稅1452.3萬元,個人所得稅416.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009.5元,比上年增k42%。
海棠廣場夜景
昌元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薯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I.4萬噸,人均126千克,其中水稻7326噸,玉米2076噸,薯類173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8646畝,產量1116噸,其中花生177噸,油菜籽939噸;蔬菜種植面積5090畝。產量7758噸,有蓮花白、萵筍、花菜,其中白菜類1312噸,蘿蔔730噸,萵筍733噸,瓜類749噸。
昌元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隹豬飼養量9.7萬頭,年末存欄3,8萬頭;牛飼養量592頭,年未存欄423頭;羊飼養量3202隻。年末存欄1163隻;家禽飼養量42.8萬羽。20l1年,生產肉類8840.6噸,其中豬肉8784噸,牛肉33.8噸,羊肉22.8噸;禽蛋543噸,鮮奶50噸;畜牧業總產值1.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4.4%。
2011年,昌元街道大型農業機械3000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9189元。
香國橋
2011年,昌元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家,職工1450人。
2011年,昌元街道進出口額2.3億元,比上年增長4l%;其中進口0.5億元,比上年增長152%,主要有機械設備等5類產品;出口1.8億元,比上年增長2l%,主要品種有夏布、夏布製品、紅碎條等4類產品,銷往6個國家和地區。按貿易方式劃分,一般貿易出1210.3億元,加工貿易出口1.5億元。
2011年末,昌元街道商業網點9297個,職工57459人;餐飲、休閑、娛樂等新型商業業態發展迅速,永輝、九點利等大型超市相繼落戶境內。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5.8萬元。
2011年末,昌元街道各類存款餘額105.7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各項貸款餘額43.68億元,比上年增長27.9%,設有保險機構11家。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5.1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0.8億元,比上年增長49.6%;人身險保費收入4.3億元。比卜年增長7.3%。
2011年末,文化服務中心1個,村(社區)文化活動中心9個;各類圖書室4個,藏書23萬餘冊;各類文化專業戶113家。音樂、美術、詩書,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172人。省、市文物保護單位4處。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5.1萬餘戶,入戶率達90.0%。
2011年末,幼兒園30所,在園幼兒4037人,專任教師141人;小學6所,在校生2277人,專任教師14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491人。專業教師4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學升初中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財政預算教育經費2226.9萬元,比上年增長5I%。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9%。
2011年末,各類科技人才40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2人,經營管理人才210人,農村實用技術人才136人。主要科研機構有西南大學(榮昌校區)、重慶市養豬科學研究院、重慶市畜牧科技城。
2011年末,病床120張,其中公立衛,毛機構床位80張,固定資產總值94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5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I1人,平均每幹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1人。平均每幹人擁有註冊護士4人:20l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I.2萬人次,住院手術341台次,出院病人0.3萬人次。重點醫院有榮昌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綜合醫院、昌元衛生院、海棠醫院。
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301.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43.4%,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2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8萬人,參合率95.5%;孕產婦死亡率為11.8/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8.3%、5.5%、3.8%。
2011年末,昌元街道有體育場1個,看台設座椅14800張。各類健身廣場12個,面積10.6萬平方米,經常參與體育活動人員3萬餘人,海棠廣場被評為重慶市特色文化廣場。100%的城市社區和5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0%。
2011年,昌元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2010戶,人數3837人,支出1063萬元,月人均230元,比上年增長22%。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6萬餘人,參保率95%;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2.6萬餘人,參保率90cA以上。
2011年,昌元街道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89戶,人數1262人,支出92.5萬元,比上年增長43%,月人均6l元,比上年增長2I%;農村醫療救助17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350人次。支出0.5萬元,比上年增氏3.2%.
2011年,昌元街道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62人,支出200.6萬元,比上年增長5.6%。
2011年,昌元街道社會福利費16.0萬元,比上年增長7.8%。敬老院2家,床位160張,集中收養和散居供養農村五保老人105人,其中,集中收養65人,散居供養40人:社區服務設施9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3個,慈善分會1個。接受社會捐款1.1萬元,使13人次困難群眾受益。
昌元街道有昌州故里被評為重慶市最美街區,並於2014年成功創建為AAA級旅遊風景區。
昌元街道歷史上曾出現過叱吒風雲的尚書、待郎等著名人物。
北宋末期,昌元人郝仲連在指揮河東兵馬奮起抵抗金兵的進攻,父子壯烈犧牲。南宋時期,昌元人趙昴發在安徽池州保衛戰中,拒絕蒙軍招降,自縊殉難。
在當代,還有在縣內外甚至國內外知明人物,如中華民族解放先鋒榮昌縣部隊創始人、曾任中共榮昌縣特支委員會、中共川南地方工作委員會書記廖林生;曾任武漢軍區司令部參謀長,第五、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的唐皎;曾任榮昌縣人民政府文教科長、川東區黨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四川省政協聯絡組組長、農工民主黨四川省委常務委員兼組織部長的李散之;被西方和海外美術界譽為“中國梵高”的一代國畫大師陳子庄;中央電視台高級編導鄧在軍;著名作曲家劉青等等,就生長在這塊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