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山漾遺址
錢山漾遺址
錢山漾遺址,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城南7千米的潞村古村落,常路鄉錢山漾東南岸,屬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是人類絲綢文明史上一個古文化遺址,佔地面積23.4萬平方米。
錢山漾遺址出土了一批綢片、絲帶、絲線等尚未碳化的絲麻織物,並出土了麻布片、麻繩等紡織品,還出土了陶器、骨器、玉器等大批新石器晚期的遺物。錢山漾遺址的考古發掘,填補了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原序列中,從良渚文化到馬橋文化之間存在的缺環,對中國太湖流域的史前文明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006年5月25日,錢山漾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錢山漾遺址進行第3次發掘的情形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慎微之首次發現了錢山漾遺址。
新中國建立(1949年)后,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等文物部門作過多次考察。
1956年3月,原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考古專家們對錢山漾遺址進行了首次考古發掘,發掘坑位在遺址的南北兩端,開探方10個,發掘面積為390.5平方米。
1958年3月,原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考古專家們對錢山漾遺址進行了第2次考古發掘,發掘坑位在遺址的北部,開探方13個,發掘面積341平方米。
2005年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湖州博物館聯合對錢山漾遺址進行了第3次考古發掘。
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湖州博物館聯合對錢山漾遺址進行了第4次考古發掘。
201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絲綢博物館、湖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對錢山漾遺址北部區塊進行了考古勘探和試掘。
錢山漾遺址全景(攝於2005年)
1958年錢山漾遺址出土的絲綢殘片
錢山漾遺址發掘現場
1961年7月28日,錢山漾遺址被吳興縣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錢山漾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8月,國家文物局對湖州市人民政府提交的《關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錢山漾遺址保護規劃編製予以立項的請示》予以批複,同意錢山漾遺址保護規劃編製立項,並要求保護規劃編製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製審批辦法》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製要求》的有關規定開展,從保護錢山漾遺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出發,突出遺址本體及其周邊環境的整體保護,重點考慮遺址本體保護措施的科學性和適用性。
絲綢起源
2005年錢山漾遺址出土的絲帶
相關資料顯示,西漢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開拓了“絲綢之路”,中國絲綢隨之傳向全球。三國時德清“永安絲”入貢,唐代吳綾與蜀錦齊名,漢唐盛世的“絲綢之路”上屢屢出現它的身影。兩宋,由魯桑改良而來的“湖桑”極大地推動了桑基魚塘循環經濟的發展,繅絲技藝成熟,絲織名品層出不窮。明清之際,伴隨南潯、雙林等江南市鎮的興起,輯里湖絲以其“白、凈、圓、韌”聞名。明清兩代,湖絲不僅廣銷中國國內官私織造,還深受歐亞喜愛。
錢山漾文化
2014年11月,學術界正式將錢山漾1期文化遺存命名為“錢山漾文化”。這一文化與年代稍晚的“廣富林文化”一起,填補了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原序列中從良渚文化到馬橋文化之間存在的缺環。
2015年6月25日,錢山漾遺址被正式命名為“世界絲綢之源”。
2016年10月18日,“源·流——紀念錢山漾遺址考古發掘60周年暨慎微之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在湖州市博物館開幕。
2017年3月7日,錢山漾文化交流中心(中國蠶桑絲織技藝非遺傳承中心)正式開館。
地理位置
錢山漾遺址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城南7千米的潞村古村落。
交通
途經錢山漾遺址的公交線路有湖州公交102路A、湖州公交103路B、湖州公交107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