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溪水電站

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座梯級水電站

福建省古田溪水力發電廠是一個一廠多站集中管理的國有中型發電企業。全廠由4個梯級電站、8台機組組成,總裝機容量為32.4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八億多千瓦時,在福建電網中擔負著調峰、調頻、調壓和事故備用任務。厂部設在距古田縣城東郊5公里的半坑亭,其所屬場、站分佈在古田閩清兩縣,綿延30餘公里。

水電站簡介


古田一級水電站,是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座梯級水電站(但不是我國第一座梯級電站,我國第一座梯級電站是位於四川長壽縣龍溪河上的下清淵硐水電站,簡稱“下硐水電站”,於1939年10月開工,1948年3月建成投產。龍溪河梯級水電開發是我國水電梯級開發的肇始,共有獅子灘、上硐、回龍寨和下硐水電站四級) 。位於福建省古田縣境內古田溪上。電站引水隧洞長1920米,洞徑4.4米,地下廠房長59.6米,寬12.5米,南29.5米。它也是新中國首座地下廠房水電站。安裝有2台6000千瓦、4台1.25萬於瓦水輪發電機組,第一台6000千瓦機組於1956年3月投入運行。
古田溪水電站
古田溪水電站
福建省古田溪水力發電廠是一個一廠四站集中管理的國有中型發電企業。全廠由4個梯級電站(12台機組)組成,原總裝機容量25.9萬千瓦。經近幾年來對機組的增容改造,現總裝機容量已達27.6萬千瓦,設計多年平均發電量7.41億千瓦時,在福建電網中擔負著調峰、調頻、調壓和事故備用任務。厂部設在古田縣半坑亭,距離古田縣城關6公里。其所屬場、站分佈在古田、閩清兩縣,綿延近40公里。
素有“北有豐滿,南有古田”之稱的古田溪水電廠是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座地下水力發電廠(但不是我國第一座地下水力發電廠,1939年-1945年建成於貴州省桐梓縣的天門河水力發電廠是我國第一座地下水力發電廠,也是我國最早採用調速裝置的水力發電廠) 。其一級地下廠房一期主體工程於1951年3月開工,1956年3月一級電站一期兩台機組投產,至1973年12月各梯級電站12台機組全部投產。四座結構迥異的水力發電站宛如四顆璀璨明珠鑲嵌在九曲十八彎的古田溪畔。四十多年來,培養和輸送了數以千計的工程技術人員、生產骨幹和管理人才,積累了豐富的電力安全生產和流域梯級電站管理的經驗,為福建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電力的騰飛作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福建的水電搖籃”。

發展


該廠不斷完善健全經營管理機制,始終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安全文明生產,不斷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強化企業管理,企業整體素質逐年提高。1988年,在福建電力系統率先躋身於“國家二級企業”;1997年獲得了部頒“電力安全文明生產雙達標企業”的稱號,進一步夯實了企業安全文明生產基礎,提高了企業綜合實力。1998年以來,為深化企業改革,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企業鎖定“爭創一流企業”目標,大力實施“科教興廠”戰略,致力於企業的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企業內部的改革工作,全面提高企業綜合素質。該廠進一步加快設備更新改造步伐,不斷提高設備的健康水平和自動化水平,梯級電站逐步實現微機監控,企業生產正朝著“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現代化一流管理目標邁進。該廠大力實施以環境保護和降本增效為主題的“綠色檢修”工程已成為獨特的企業文化現象和管理理念滲透到企業生產和經營管理工作中,在系統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2002年以來,電力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隨著廠、網分開的實行,該廠人多、廠老、企業辦社會等等弊病日益凸現。為了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該廠不斷挖掘內部潛力,盤活人力資源,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產業,並已初具規模。古田溪水電廠多經企業主要經營範圍:承接水電廠電力生產運行管理;電站大壩觀測、維護;電力系統自動化監控技術開發利用;辦公自動化系統開發;電力設備安裝、檢修、運行;水利水電建築、水電開發、水力發電、電力技術諮詢;物業管理等。多經企業正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大大推進了企業綜合實力的穩步提高。
在新的歷史時期,古田溪水電廠大力推行企業現代化管理,發揚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不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積極推進企業文明建設。企業連續14年保持福建省“文明單位”稱號,並先後獲得了省級“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企業管理優秀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綠化紅旗單位”、“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還獲得了“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體育工作先進企業”等國家級榮譽稱號,並於2004年3月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及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建設史話


上世紀50年代初,新生的共和國百廢待興,中央在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時,將 古田溪梯級水電站列為全國第“101”個重點建設工程。從此,地處福建偏僻山區的古田縣名揚全國,成為國人矚目的水電大縣。古田溪水電站開發建設前後歷經20多年,是中國歷史上建設工期最長的水電站。它不僅為我國建設梯級水電站積累了豐富經驗,而且為國內和越南及非洲一些國家培養了大批水電建設和管理人才,故被譽為新中國水電人才的搖籃。
古田溪發源於屏南縣,分東溪、北溪兩條支流,流經古田、閩清(桔林鄉),最後由水口匯入閩江,全長90公里,流域面積1799平方公里。古田溪水量充足,而且河床陡峭,僅從縣城至水口這一段落差就達300米,其中尤以龍亭瀑布最出名,具有開發水電的許多優越條件。早在民國十七年(1928年)4月,福建省建設廳就派人到古田溪勘測,測得流量為33立方米/秒。1933年3月,建設廳又派技正陳體榮前來複勘。兩次枯水期測得古田溪流量都相當可觀。1937年1月,建設廳撥款在曹洋村建立水文站,詳細收集當地水文資料。日軍佔領福州后,曹洋溪水文站被迫關閉。抗戰勝利后,1946年建設廳再次派人自古田至水口沿溪做詳細勘測。中華民國中央政府資源委員會全國水力發電工程總處也派徐樹勛工程師來古田溪復勘。是年底,徐樹勛主持完成了《復勘古田溪水力意見書》報告。次年春,徐又編寫出《古田溪第一段水力發電工程計劃》,提出“分段設廠、分期開發、三級發電”的總體構想,三個電站總裝機容量6萬餘千瓦,分兩期建設,先完成一級電站建設。1947年5月,水電總處正式決定開發古田溪,並派勘測隊會同福建省建設廳完成前期的各項籌備工作。經過近一年的測繪,1948年水電總處曹承慰工程師用英語編寫出《古田溪水力開發規劃報告》。是年7月,水電總處成立“古田溪水力發電工程處”,任命覃修典為主任、陳寶復為副主任。該處依據曹承慰編寫的《古田溪水力開發規劃報告》,制定出《古田溪水力發電工程計劃》,計劃將一級電站大壩建在龜瀨,壩高20米、水庫庫容量256萬立方米(不淹沒縣城)、最大泄洪量3000立方米/秒,以直徑4.5米、長1.8公里的隧洞穿越縣城六保尾塔山(下峰塔),引水到半坑亭廠房(內裝3台1萬千瓦水輪機),落差120米。另外,在北溪的暘谷與東溪的沂洋各建一座水庫,合計庫容1.5~1.6億立方米,用以調節下游發電用水;二級電站大壩建在龍亭,壩高46米,以直經4.5米、長850米的壓力隧洞引水到闇林村設廠(裝機2台共3萬千瓦),落差52米;三級電站大壩建在岩頭亭下游,壩高72米,以直徑4.8米、長2.4公里隧洞引水到李家琦設廠(裝機4台共5萬千瓦),落差90米。二級、三級電站設計最大泄洪量均為3500立方米/秒。此方案工程費用總預算以美元計算:暘谷水庫221.6萬美元,沂洋水庫346.68萬美元,一級電站690.2萬美元,二級電站940.9萬美元,三級電站1459萬美元。根據總體構想,先建一級電站一期工程,主要是修築進工地公路和修建曹洋溪喉嚨漈電站(用作施工電源)以及工房等基礎設施。按當時的匯率概算,約合國幣25億元。其經費來源:中央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撥助工賑糧467.04噸(折價18億元);省建設廳以浚河費作抵押向中央信託局貸款3.5億元;省銀行貸款3.5億元。工程全部交給民營商分項承包,由工程處技術人員負責質量監督、驗收和預決算審核。由於國民黨政府1948年濫發金圓券,造成國幣大幅度貶值,導致工程經費無著落,至1949年2月,才修了縣城到廠區、壩區的10公里路基,蓋了2棟土木結構工房就被迫停工。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福建。6月19日,經黨中央批准,在蘇州成立。新的福建省委。新任省委書記張鼎丞在新省委成立大會上,決定福建一解放就儘快開發古田溪水力資源。1949年6月14日,古田解放。沒過多久,覃修典就派陳寶復到建甌與華東野戰軍軍管會取得聯繫,商洽古田溪水力發電工程處接受軍管事宜。8月,軍管會派軍代表梁東初接管該工程處,將其歸屬福建省實業廳,覃修典、陳寶復按原職留任,其他工程技術人員一概留用,繼續進行工程前期施工。省里隨即陸續撥款開發古田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喉嚨漈水電站開工建設,修築堆石壩,以木管引水發電。華東軍管會將甘肅天水電廠解放前夕從美國購進的2台美製卧式水輪發電機先轉撥給喉嚨漈水電站使用。1950年8月,省工業廳廳長劉裕民帶領古田溪水電工程處負責人到北京出席全國第一次水力發電工程會議。這次會議原則同意開發古田溪水力資源的計劃,並將方案報燃料工業部水電局審批。會議結束后,古田溪水電工程處立即成立設計室,對1948年制訂的開發計劃作局部調整,重新制定一級電站的初步方案。1950年4月,喉嚨漈水電站建成發電。年底,進廠區、壩區的公路及工房等施工配套設施基本完成,具備了一級電站的開工條件。1951年初,一級電站的技術設計和施工方案全部完成,並獲國家水電總局批准。1951年3月1日,主體工程引水隧洞破土動工,施工採用兩頭並進的方法。當時,工程處開挖隧洞的工程技術力量很薄弱,只有部隊派來的一名風鑽工和10多名解放前從事過採煤的礦工。工程處就以這些人為骨幹,對其他工人進行現場培訓,邊學習邊實踐,讓工人們迅速掌握各種施工技術。工程處還注意勞保安全,要求工人採用濕式施工法,以防止矽肺病。工程進度從初期平均月掘進12米,到1952年9月創造出月掘進202米的最高記錄,進度提高了近20倍。是年11月,省委書記張鼎丞、省長方毅、副省長陳紹寬等領導連夜趕到 古田溪水電站工地視察,給工人和技術人員以極大鼓舞。當月25日,終於提前挖通了當時全國最長的隧洞。經儀器測量,兩頭對接處垂直偏差7厘米、水平偏差2至3厘米。
1952年7月20日,古田縣暴發特大山洪,城關被洪水淹沒10個小時,全縣受災1.37萬戶,死13人、傷82人,是古田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洪災。龜瀨洪峰泄流量達到4200立方米/秒,大大超過原設計最大泄洪量,正在施工的主隧洞進口段也進了水,工程一度被迫停工。此次洪災,迫使古田溪水電站工程決策者重新考慮原方案。經過複核,專家們發現原有的水文資料不全,梯級開發總體規劃不合理,設計也存在問題。於是,決定重新修改古田溪水力開發計劃和設計方案。1952年11月,完成了工程設計方案的修改任務。修改後的設計方案為,一級電站裝機容量5.4萬千瓦、二級4萬千瓦、三級6萬千瓦,以增大發電用水和泄洪量。1952年底,古田溪水電站被列入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項目。1953年,華東勘測設計局(同年改為設計院)與福建省農林廳水利局聯合增設水文站,復勘古田溪水文資料,重新繪製地形圖。復勘結果證實,原規劃建兩個水庫的調節性能不足,水力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且一級大壩與廠房都不夠安全,更不能解除沿溪人民遭受的洪澇之苦,故必須對原設計方案再作修改。這時,還有一件事提醒了決策者,那就是半坑亭工地曾遭到台灣國民黨飛機機槍掃射。出於安全考慮,梁靈光副省長提議將原設計的半坑亭露天廠房改為地下廠房,以防止敵機空襲。這一建議很快得到上級有關部門批准。1953年5月,完成地下廠房的初步設計。在此期間,援華的蘇聯專家葛發利列茲、庫茨涅佐夫等先後到古田考察,對古田溪水電站建設進行技術指導。1954年,由梁靈光副省長和華東勘測設計院院長韓寓吾、總工程師馬君壽、總設計師鄒思遠等9人組成“古田溪電站壩址選擇委員會”,負責各梯級電站的壩址定位、溢洪方案和廠房布局的設計。1956年秋,出台了新的設計方案:
一級電站建壩龜瀨,採用寬縫重力壩,壩高71米、壩長412米、泄洪量3190立方米/秒;水庫最高水位海拔382米、總庫容6.42億立方米、面積37.65平方公里,為不完全多年調節水庫,取代原計劃修建的兩座支流水庫和龜瀨的低水壩;仍從龜瀨原先設計的隧洞引水至半坑亭地下廠房(高29.5米、長83米、寬12.5米,裝機6台共6.23萬千瓦)發電,落差94.7米、平均流量44.2立方米/秒;變電站(裝3台主變壓器)佔地7000平方米。一級電站整個工程概算8338萬元。
二級電站建壩龍亭,為鋼筋混凝土平板壩,壩高43.5米、長208.5米,為日調節型水庫,泄洪量3300立方米/秒;引水隧洞內徑6.4米、長5294米、落差125.5米、平均流量51.7立方米/秒;廠房(裝機2台共13萬千瓦)設閩清后洋村;變電站建在廠房頂部左側山間,佔地8000平方米。二級電站工程概算6870萬元。為了需要,把原來設計的三級電站“一壩一洞”方案改為分三、四兩級開發,新的三級電站大壩建在閩清高洋,採用混凝土平板壩,壩高43米、長225米、泄洪量4320立方米/秒、落差32.3米;廠房裝機2台共3.3萬千瓦;變電站建在壩頭,佔地400多平方米。三級電站工程概算2330萬元。
1965年11月5日,水電總局、華東勘測設計院、閩江水電工程局、省建委、省水電廳和古田溪水電站代表在四級電站工地會審,確定四級電站大壩建在閩清縣桔林公社寶湖頭(今馬坑村附近),採用混凝土寬縫重力壩,壩高45米、長234.85米、泄洪量4420立方米/秒、落差33.1米;廠房裝機2台共3.4萬千瓦;變電站採用壩間開關站,利用副廠房上端空間位置布設。四級電站工程概算2814萬元。
四座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25.9萬千瓦、總概算20352萬元。
1975年,申報建設五級電站,后因水口水電站建設已列入國家計劃,水口庫區形成后將淹沒五級電站廠房,五級電站方案被取消。
1952年古田發生特大洪水后,由於全流域開發規劃要作重大修改,在一級電站大壩尚未建成前,為了儘早投產發電,緩解全省大中城市缺電狀況,上級決定先臨時在龜瀨建一座高6米、長176.5米的臨時木框填石壩,攔斷全部低水河床,安裝2台6000千瓦水輪機組,利用徑流作簡易發電,等到二期工程階段再建永久性大壩。
1954年,古田溪水電站劃歸燃料工業部管理,各項工程進度明顯加快,當年底一期工程全部竣工。1955年,由哈爾濱電機廠製造的2台6000千瓦水輪發電機安裝完畢,其它配套設備也陸續安裝到位。1956年2月,由電力工業部水電總局副局長沈信祥為主任、武漢電管局副局長趙墨軒為副主任,福建省副省長梁靈光、施工單位101工程處負責人和工程師賈鏞、李景沆、蔡文元以及蘇聯專家葛發利列茲、庫茨涅佐夫等為委員的古田溪水電站驗收委員會,對古田溪一級電站一期工程進行驗收。1956年3月7日,正式舉行投產發電剪綵儀式。省委副書記江一真、魏金水,副省長陳紹寬,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劉永生,電力工業部代表胡易之,蘇聯專家亞爾馬爾金以及各有關部門負責人200餘人與水電站建設者2000餘人一同參加慶典,由陳紹寬副省長剪綵。

梯級水電站


古田溪梯級水電站從1951年3月一級電站主體工程引水隧洞破土動工,到1973年12月三級電站最後一台機組併網發電,工程歷時22年,總裝機容量25.9萬千瓦、總造價18324萬元(比概算低2028萬元),平均每千瓦造價707.49元。這4座水電站,基本上是我國自行設計、施工、製造和安裝設備的,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水電建設的一個典型縮影。4個梯級電站共有12台機組,裝機容量25.9萬千瓦,多年年均總發電量10.27億度,總值6675萬元。其一、二級電站屬古田境內,三、四級電站在閩清縣境內。

一級電站

一級電站隧洞引水式電站。位於距新城5公里處的半坑亭。1951年3月動工,一期工程於1956年竣工,建臨時木框填石壩,長176.5米,高6米,攔斷全部低水河床,以徑流作簡易發電,地下廠房長83米,寬12.5米,高29.5米,可容6台機組,首期裝機2台1.2萬千瓦。1956年3月1日投產發電供福州市。二期工程1957年1月動工,1960年8月竣工。在龜山建有長412米,高71米的混凝土寬縫重力壩,形成古田水庫。二期裝機增至6台機組,裝機容量6.2萬千瓦。1960年8月發電供福州、南平三明等地。該級電站地下建築還有引水隧洞,長1758米,內徑4.4米;調壓井深80米,直徑11.9米。
古田溪水電站
古田溪水電站
一級電站一期工程竣工后,101工程處移師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參加兩廣等地區大型水電站建設,閩江水電工程局接手一級電站二期工程以及下游各梯級電站的施工。1957年8月,一級電站二期工程的龜瀨大壩、地下廠房以及附屬配套工程(高頭嶺土壩、進水口建築、調壓井、油開關及饋線布設等)全面開工,大壩施工導流採用木籠圍堰分期引流。二期工程建設期間,適逢全國搞“大躍進”,為了追求日新月異的高速度,大壩澆築採用兩岸同時施工,不斷刷新工程記錄,曾創下月澆注混凝土8.73萬立方米及日澆注7284立方米的當時全國最高記錄。為了減小兩岸破碎性地質對大壩的影響,將壩軸線靠右岸向上游折7°,左岸向下游折14°。大壩提前於1959年6月8日封孔蓄水。10月,3號機組投產。1960年8月,4號、5號、6號機組相繼併網發電,一級電站所有工程全部竣工,6台機組(均為哈爾濱製造)總容量6.2萬千瓦,實際造價7534萬元,比概算低804萬元。

二級電站

古田溪水電站
古田溪水電站
二級電站為隧洞引水式電站。壩址在龍亭,發電廠設閩清縣后洋。1958年動工,1969年大壩竣工,壩為溢流式鋼筋混凝土平板壩,長208.5米,最大壩高43.5米。引水隧洞長5249米,內徑6.4米,引水式地麵廠房長51米,寬19.6米,高36.9米,裝機2台13萬千瓦,多年年均發電量3.47億度。系梯級電站中裝機容量最大的電站。
二級電站於1958年9月開始建設。由於二級電站壩區與廠區相距14公里,閩江水電工程局將指揮部設閩清后洋大隊。工程分壩區和廠區兩處同時施工,引水隧洞仍以人工開挖為主,輔以必要的輕型機械,大壩施工導流採用分散導流方式。施工期間,由於遇上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工程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工期被拖延。1962年5月,二級電站大壩建成蓄水,其它工程卻被迫停工。1965年復工時,二級電站工地還接待200多名越南(北越)青年學習開挖隧洞和水電工程技術。1966年以後,受“文革”干擾,第一台機組延至1969年3月投產發電,二級電站工程直到1973年才全部竣工。二級電站工程實際造價6220萬元,比概算低650萬元。

三級電站

古田溪水電站
古田溪水電站
三級電站為壩后式電站。位於閩清縣高洋。1958年9月動工,1965~1973年先後裝機2台,容量3.3萬千瓦,多年年均發電量1.14億度。
於1958年5月動工,第一台1.6萬千瓦機組於1961年12月3日安裝完畢。由於工程設計和設備安裝出現問題,該發電機組到1965年8月才通過驗收,9月併網發電;第二台1.7萬千瓦機組於1973年12月投入使用。三級電站實際造價2160萬元,比概算低170萬元。

四級電站

四級電站為壩后式電站。位於閩清寶湖。1965年動工,1971~1972年先後裝機2台,容量3.4萬千瓦,多年年均發電量為1.24億度。
四級電站於1958年開工,1960年因國家經濟困難被迫停建,直到1965年才復工。1971年5月,第一台機組建成發電;1972年12月,第2台機組投產。四級電站實際造價2410萬元,比概算低404萬元。

發電廠


領導班子

廠長:葉子國
黨委副書記:林自標
副廠長:李小溫
副廠長:林秉良
紀委書記、工會主席:林自標

工程特徵

古田溪水力發電廠是由我國自行設計、施工、安裝的水電工程,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工程。其中一級水庫是福建省第一座大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325平方公里,總庫容641.77百萬立方米:壩型為混凝土寬縫重力壩,壩頂高程384.5米,壩長412米,最大壩高71米,具有不完全多年調節特性,在電力生產蓄能調峰和閩江下游防汛防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948年水站總處成立,計劃將一級電站大壩建在龜瀨,壩高20米,水庫庫容量256萬立方米,最大泄洪量3000立方米/秒,以直徑4.5米、長1.8公里的隧洞穿越縣城六保尾塔山,引水到半坑亭廠房(內裝3台1萬千瓦水輪機),落差120米。二級電站大壩建在龍亭,壩高46米,以直徑4.5米,長850米的壓力隧洞引水,三級大壩建在岩頭亭下游,壩高72米,以直徑4.8米、長2.4公里隧洞引水到李家琦設廠(裝機4台共5千萬瓦)落差90米。二級、三級電站設計最大泄洪量均為3500立方米/秒。

大事記


民國17年(1928年)福建省建設廳派員勘測古田溪支流曹洋溪的水力資源。
民國22年(1933年)3月 福建省建設廳派技正、陳體榮到曹洋溪勘測水力資源,流量為15立方米/秒。
民國22年(1933年)6月 福建省建設廳續派勘測人員到古田縣附近勘測水力資源,證實流量為32.7立方米/秒。
同年 福建省建設廳擬訂龍亭水力開發規劃,由於對梯級水力資源未加利用而擱置。
民國26年(1937年)1月 福建省建設廳在古田縣曹洋村設水文站。
民國35年(1946年)5月 福建省建設廳組織勘測隊,對古田至李家琦一線的水力資源進行詳細勘查,隊長陳峰焜。
民國35年(1946年)12月9日 福建省建設廳廳長朱代傑等來古田縣視察並複查古田溪水力勘測情況。
民國35年(1946年)12月 福建省建設廳制訂古田溪第一段水力發電工程計劃。
民國36年(1947年)1月 福建省建設廳批准古田溪第一段水力發電工程計劃。
1947年(民國36年)3月,資源委員會全國水力發電總處和省建設廳聯合組成的古田溪水力發電勘測隊到現場勘測。
民國36年(1947年)5月10日,經福建省政府第504次委員會議決定組成的福建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第一次籌備會議召開。該公司籌備處由福建省政府、資源委員會等為發起單位。會議決定委託資源委員會全國水力發電總處負責勘測設計工作。會議討論了籌組古田溪水力發電工賑工程委員會等事項。
民國36年(1947年)5月 資源委員會全國水力發電工程總處會同福建省建設廳成立古田溪水力勘測隊,工程師徐樹勛任隊長(10月改由李景沆任隊長)。
民國36年(1947年)9月 資源委員會全國水力發電工程總處總工程師柯登(美國人)、副總工程師張光斗赴古田溪檢查勘測工作。
民國36年(1947年)10月 古田溪水力發電工賑工程委員會成立,徐樹勛任主任委員。
民國36年(1947年)10月 古田溪水力電工賑工程委員會擬訂一級電站公路、施工用房計劃及工程概算。古田舊縣城南門外至半坑亭(廠區)公路土石方開挖工程施工。
民國37年(1948年)夏 古田溪水力發電工程的勘測工作完成,提出“分段設廠、分期開發、三級發電”的基本構想,裝機總容量11.50萬千瓦。前期工程開始動工。
民國37年(1948年) 6月 資源委員會全國水力發電工程總處主任工程師覃修典任古田溪水力發電工程處主任。
民國37年(1948年) 7月1日 古田溪水力發電工程處成立,參加成立大會的有中央、福建省、福州市、古田縣各界代表50餘人。
民國37年(1948年) 10月 一級電站的施工用房、材料倉庫、古田城郊麻瘋院至龜瀨(壩址處)公路、龜瀨(進水口處)至坑亭(廠區)引水隧洞明挖試探工程先後開工。
1949年2月,古田溪水力發電工程的前期工程停工,計完成古田縣城至廠區、壩區公路路基10公里、辦公樓磚砌至2層,進水口明渠試探挖進15米,開挖土石方約5000立方米。

發展情況


夯實基礎

截止2009年8月5日,古田溪廠實現安全生產780天,該廠三級電站實現連續安全生產7381天,並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推行一種被全國電力行協評為安全管理創新成果獎的《安全第一責任者評價體系》。通過開展第一責任人安全評價這一職責分明、獎罰並重的管理體系,極大地提升了第一責任者安全責任意識,調動了各車間部門有的放矢地開展安全管理創新工作。“零缺陷管理辦法”、“反違章積分制”、“讓違章者當安全員”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創新辦法層出不窮。該廠因地制宜地採用多種安全宣傳教育手段,如開展培訓考試、不安全通報曝光、標語漫畫、演講、穿安全文化衫,安全誓約簽名、大型安全踩街以及安全知識技能大比拼等一系列安全文化教育活動,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立體化的安全意識教育,做到安全教育常抓常新,入心入腦,變“被動安全”為“主動安全”。通過長期教育灌輸,實現了員工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跨越,蓄積了濃郁的安全文化底蘊。
同時該廠與車間部門層層簽訂“雙零”承諾狀,開展“雙零”競賽,積極推行安全性評價工作,組織了一批有著豐富經驗的技術和安監人員對全廠設備、管理狀況進行診斷,查找薄弱環節,控制“危險點”,針對存在的問題,落實整改方案和措施,推動企業整體安全工作,使安全防線更加穩固。安全生產促進了經濟效益的提高,至投產以來,累計發電330多億千瓦時。

高效集約

古田溪水電廠積極調整綜合產業戰略思路,全面提升綜合產業實力,以構建綜合產業集團化管控模式為抓手,努力拓展電力運營、電力工程、物業管理、集體資產運營“四大業務模塊”,不斷挖掘經濟增長點,尋求跨越式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近幾年來,該廠為了扭轉多種產業原有的計劃管理模式,積極探索企業民營化路子,對內依託主業,對外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培育和建立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在努力管理好運營好原有的羅源際小水電的基礎上,又大膽決策投資參股周邊水電資源的開發利用。該廠多經還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果斷地從管理體制、機構設置、人力資源配置、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有史以來的大改革、大調整,進行了規範化公司化管理,設立民營公司6個,依託主業技術優勢,涉足電力開發與各類電力檢修工作。
該廠電力工程公司充分發揮“綠色檢修”的品牌效應,利用技術、裝備、人員三大優勢,狠抓工藝質量,打造精品工程,充分利用其“水利水電機電設備安裝”三級資質,積極開拓水電廠機組檢修市場,在全省範圍內累計年內完成了各類水電廠大小修工程120多個;該廠羅源際水力發電公司工作重心逐步向小水電開發方向轉移,積極參與雙口渡水電站、洪口電站、萬源電站的承包運營;電力運營公司成為該廠綜合產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經濟增長點,運營管理得到了業主的好評。

建廠五十周年


2009年3月10日下午,古田溪水電廠建廠50周年慶祝大會在該廠工人文化宮隆重舉行。華電福建發電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黃憲培、國家電監會華東監管局福州監管辦、省經貿委能源處、省物價局商價處、省電力行業協會、寧德市直黨工委、古田、閩清縣委縣政府、兄弟單位等領導,及為古田溪水電廠建設付出心血和汗水的老一輩開拓者建設者、老專家、先模人物、古田溪水電廠歷屆老領導、離退休幹部和關心支持古田溪建設的有關部門領導等近200多名代表出席了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