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河津的結果 展開
- 山西省運城市下轄市
- 河津村
河津
山西省運城市下轄市
河津市,山西省轄縣級市,由運城市代管,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西北隅,面積為593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3月,河津市轄4個街道、3個鎮、2個鄉。 截至2018年末,河津市常住人口為413858人, 市政府駐城區街道。
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龍門縣為河津縣,因境內有黃河渡口而得名。1994年1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河津市(縣級市)。200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運城行政公署,設運城地級市,隸屬運城市。 境內209國道縱貫南北,108國道橫穿東西,侯(馬)西(安)鐵路、侯禹高速公路貫穿全境。 境內有薛仁貴故里、真武廟等風景名勝。
2018年,河津市生產總值23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6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49.2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79.3億元,增長7.7%。
2021年,運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河津市人口為392561人。
河津歷史悠久,資源豐富,位置優越,人民勤勞。新一屆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上任后,全市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社會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截至2020年6月,河津市下轄2個街道、3個鎮、4個鄉。市政府駐城區街道。
名稱 |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區街道 | 140882001000 |
清澗街道 | 140882002000 |
樊村鎮 | 140882100000 |
僧樓鎮 | 140882101000 |
柴家鎮 | 140882102000 |
小梁鄉 | 140882200000 |
趙家莊鄉 | 140882202000 |
下化鄉 | 140882203000 |
陽村鄉 | 140882204000 |
河津歷唐、虞、夏皆為甸服。禹划九州,河津屬冀州。
夏代,有方國冀。商代,有方國冀、耿。
西周,有方國冀、耿、韓。春秋時期,方國歸晉,為采邑。春秋末,河津為魏地。戰國時,河津為魏皮氏邑。
西漢,屬河東郡。
新朝天鳳元年(14年),改皮氏為延平縣。
東漢,複名皮氏,仍屬河東郡國時,邑屬魏河東郡。正始八年(247年)改屬平陽郡。
晉時,仍屬平陽郡。
河津在運城的位置
南北朝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改皮氏為龍門縣,屬東雍州正平郡。太和十一年(487年),為高涼郡治,轄高涼、龍門二縣。東魏孝靜帝天平元年(534年),為龍門郡治,領西太平、汾陰二縣。東魏、西魏、北齊、北周時,邑汾水以北地區屬西魏、北齊;汾水以南地區屬西魏、北周。
隋開皇三年(583年),龍門郡廢邑屬絳州,開皇十六年(596年),改屬蒲州。大業初屬河東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屬泰州,武德二年為泰州治。武德五年,析置萬春縣(治所在今張吳鄉附近)。貞觀十七年(643年),州廢,萬春縣併入龍門,屬絳州。元和初屬河中府。
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龍門縣為河津縣,因境內有黃河渡口而得名。
金初,屬河中府,貞祐三年(1215年),改屬榮州。
元初,榮州廢,邑屬河中府。
明,屬平陽府蒲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隸鋒州,屬山西省。
中華民國時期,屬河東道。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4月,河津解放,同年8月,境內汾河以北地區仍名河津,屬呂梁分區;汾河以南地區與稷山汾南成立稷河縣。次年8月,汾南地區復入河津。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縣屬陝甘寧邊區新絳專署,9月復歸山西省,屬運城專署。
1954年,運城與臨汾兩專署合併為晉南專署,縣隨。
1958年11月,縣併入稷山。
1961年12月,縣從稷山分出,恢復建置。
1970年,晉南專署分為臨汾、運城,縣隨運城行政公署。
1994年1月1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津縣,設立縣級河津市。
2000年10月,國務院批准撤銷運城地區,設立地級運城市,縣級河津市由運城市代管。。
河津位於山西省的西南部,運城市的西北隅,汾河和黃河匯流的三角地帶,介於東經110°32′15″—110°50′45″,北緯35°28′17″—35°47′15″之間。東迎汾水與稷山縣為鄰,西隔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相望,南有台地與萬榮縣毗連,北依呂梁山與臨汾市鄉寧縣接壤,東西寬27.5千米,南北長35千米,面積為593平方千米。
河津市位於山西省的西南部,運城市的西北角,汾河和黃河匯流的三角地帶。東迎汾水與稷西縣為鄰,西隔黃河與韓城市相望,南有台地與萬榮縣毗連,北依呂梁與鄉寧縣接壤。地理坐標,東經為110度32分15秒至110度50分45秒。北緯35度8分17秒至35度17分至15秒,海拔高度在367.5公尺至1107公尺之間。全市東西寬27.5公里,南北長35公里,管轄面積為593平方公里。
河津市由呂梁山區、南北坡高垣階地及黃河汾河河谷等地貌單元組成,境內有一山(呂梁山)、二河(黃河、汾河)、三峪(遮馬峪、瓜峪、神峪)。因汾河橫穿轄區中部而過形成平坦而肥沃的河谷盆地,地形自北向南呈兩端高中向低的馬鞍狀。
河津市屬暖溫帶大陸性黃土高原氣候,由於受季風和內蒙沙漠氣候的影響,年四季分明。春季溫和,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多風。春季略長於秋季,冬季略長於夏季。特點是:光照長,熱量足,降水少。
地表水
黃河
秦晉自然界河,北由鄉寧縣入境,經市境西緣向南流入萬榮縣境,在本縣流長30多公里,最高水位385.83米,最低水位371.84米,年徑流量平均336.9億立方米。水質混濁。含沙量平均每立方米32公斤,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933公斤,年輸沙量為16億噸。
汾河
東由稷山縣史冊村入境,往西橫貫河津中部的柴家、黃村、城關、陽村、小梁等鄉(鎮),於阮家灣村出境入萬榮,在境內流程35公里,年徑流量平均14.5億立方米。汾河在清代時水質較潔,光緒版《河津縣誌》載:“汾水潔如素練”,曾是河津八景之一。
洪水
河津市分為汾河、黃河兩個流域。汾河流域為城關、小梁、柴家、黃村、趙家莊、陽村、張吳、僧樓8個鄉(鎮)及黃河灘一部分,面積為548平方千米,洪水量平水年646.5萬立方米,枯水年263.1萬立方米。黃河流域包括下化、樊村、清澗3個鄉(鎮)以及黃河灘一部分,流域面積307.7平方千米,洪水量平水年730.4萬立方米,枯水年322.2萬立方米。全縣洪水總量平水年1376.9萬立方米,枯水年585.3萬立方米。
地下水
河津市地下水主要受大氣降雨及基岩山區裂隙水和峨嵋台地孔隙水的補給(局部地區亦受地表水補給),除呂梁山區和北坡高塬的常好、寺庄蘆庄、北方平、僧樓、北王、賀家莊一帶較小外,其餘地區儲量較為豐富,優富者為近河近山地帶。全縣的潛水和混合水流向基本都是向河谷運動並排泄於此,總體水質較好,化學類型複雜。
河津市于山陝高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涼溫潤,冬季寒冷多風,春夏多東南風,秋冬多西北風,全年平均氣溫13.5度左右,全年平均降水量544.9毫米左右,無霜期一般為200天左右。
據2019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414433人,比2018年增加了575人。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3858人,出生率為9.3‰;死亡人口1783人,死亡率為4.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0‰。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5%,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2021年,運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河津市人口為392561人。
河津市共有土地870154.3萬畝,其中農用地403484.4萬畝,含耕地35635.7萬畝,林地32385.1萬畝,園地14767.0萬畝,牧草地16.6萬畝,建設用地135678.0萬畝,含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5013.7萬畝,交通用地20664.3萬畝,未利用地229477.2萬畝,水域用地101514.7萬畝。
黃河北出龍門順西緣流長15公里,年平均水流量為336.9億立方米。汾河千里東來齊腰橫貫,流經黃村鄉、柴家鄉、城關鎮和陽村鄉西入黃河,年平均流量為14.6億立方米。泉水主要有遮馬峪、瓜峪、神峪,俗稱三峪,三峪總流量為0.268立方米,年經流量為940萬立方米。洪水流量豐年為1377萬立方米,枯水年為590萬立方米。
河津市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已探明的主要礦藏有16種,其中被開發利用的9種,以煤炭資源最多:煤:貯藏於市域西北部,屬鄉寧煤田的延伸部分,面積約68km2,地質儲量約6.8億噸。硫鐵礦:貯藏於市域西北部,面積6km2,探明儲量D級715.96萬噸,摺合標準礦295.64萬噸。石灰石:貯藏於市域北部的呂梁山,經勘測的龍門山及西磑口一帶石灰岩,儲量約3.4億噸。鐵礦:貯藏於市域北部一帶,礦體大部分呈窩狀,少部分為層狀,品位35%左右。石英砂岩:分佈於市域北中部一帶,出露長度7000m,平均厚度10m,地質儲量為784萬噸。耐火粘土:分佈於市域西北部,為製造耐火材料原料。
河津有被載入《中國名勝辭典》的“魚躍龍門”-禹門口(大禹廟原址所在地),有“三箭定天山,灘留射雁名”的唐朝大將薛仁貴的寒窯,有孔子七十二賢之一卜子夏的墓祠,亦有代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成語“相敬如賓”的出處--清澗“如賓鄉”。其它古建築有:真武廟、高媒廟、抬頭廟(西嶽廟)、琉璃廟(玄帝廟)、原土廟舞台、樊村的明代舞台等,均在歷史、藝術、科學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價值。古塔有:鎮風塔、汾陰塔、白虎塔(射雁塔),其中鎮風塔被稱為中國第五大迴音古建築,它和樊村的明代舞台都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津市境內交通四通八達,水陸兩邊。209國道縱貫南北,108國道橫穿東西。三條運煤專線(龍虎公路、上山公路、上固公路)公路,晝夜車輛川流不息。稷西、萬蒼、東張三條公路幹線現已全面貫通。已實現鄉鄉村村通油路。侯(馬)西(安)鐵路貫穿全境,境內鐵路長28公里。
2020年7月,入選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劃歸晉綏片區。
截至2018年末,河津市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57893千冊;文化館、圖書館堅持免費開放;戲曲下鄉完成268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1776場,寄宿制學校放映162場;為148個行政村配送圖書13764冊。
2018年,河津市中等職業學校招生1088人,在校生1982人,畢業生868人。普通高中招生2535人,在校生8689人,畢業生3261人。普通初中招生4594人,在校生13979人,畢業生4797人。普通小學招生5116人,在校生27417人,畢業生4797人。特殊教育招生29人,在校生73人,畢業生1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數15103人。
截至2018年末,河津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04個。其中醫院23個,衛生院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診所110個,村衛生室15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衛生技術人員2854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415人,註冊護士1439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2252個。
2018年,河津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266人,轉移農村勞動力6530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217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8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1.79%。
2018年,河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1元,同比增長8.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34元,同比增長6.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7元,同比增長8.8%。
截至2018年末,河津市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215932人,同比增長0.2%,其中城鎮居民參保人數8763人,農村居民參保人數207169。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9208人,同比增長11.4%。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65498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81972人,參加失業保險43500人,參加工傷保險63582人,參加生育保險45061人。2018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266人,轉移勞動力6530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217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8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1.7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81097人。
薛仁貴故里
薛仁貴故里位於市城區東6千米處的修村,緊臨侯西鐵路、108國道。村東的土崗名曰白虎崗,崗上有薛仁貴及其妻柳氏居住過的土窯一孔,亦稱寒窯,高寬均為1.7米,清末民初灶,炕猶存。窯側有白袍洞一所,內塑薛仁貴及其妻坐像。“薛仁貴寒窯”與“諸葛亮茅廬”、“杜甫草堂”並稱中華“三寒”歷史文化。
高禖廟
高禖廟位於連伯村,供奉的高禖神,就是媒人鼻祖女媧。她把摶土造的人和用藤條泥漿撒出的人倆倆相合配對,使他們組成家庭,自行繁衍,因此被奉為“媒神”的始祖,名曰高禖。高禖廟坐北朝南,布局緊湊。南北中軸線上依次有戲台、香亭、獻殿、正殿、配殿,東西兩側有偏殿。山門兩側建有鐘鼓樓,亦叫山環和水帶。進山門,經舞台,過香亭,有古樸石碑十三通。從元、明、清直至民國十七年,所有碑刻都是追溯重修,沒有確切的祠廟始建年代記錄。最早重修時間的記載是元代至元廿九年(1292年),重修碑已失,在山門石礅側面由重修工匠刻下了“至元廿九年重修石匠鄭守慶”的字樣。
真武廟
真武廟又稱“九龍廟”,因其原來有九個山峰並列而得名。九個山峰由西向東分別建有禹王廟、雷公廟、八仙廟、藥王廟、玄武廟、山神廟、帝君廟、三皇廟、天神廟。其他八座廟宇因種種原因塌毀,只有玄武廟倖存。但世人所稱呼的九龍廟一直流傳下來。
天險龍門
龍門也稱禹門口,位於山西河津市西北12千米的黃河峽谷中。古人有“龍門三激浪,平地一聲雷”的讚歎。唐詩“咆哮萬里涌龍門”,已經形象地勾畫出龍門三激浪的洶湧、壯觀景象。龍門位於河津市西北12公里的黃河岸邊。東西兩山夾河,懸崖絕壁,相對而立,形狀似門。傳說春季三月,鯉魚逆水而上,躍登此門,化而為龍,故名此門為“龍門”。由於龍門是大禹治水所鑿,人們為紀念禹的功德,習稱之為“禹門”。再因之地處秦晉重要交通渡口,又稱之為“禹門口”。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0年12月,入選“2020年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範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