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邊山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區境南隅,地處半山區,西高東低,交通便利,是桂北最大的葛根、淮山產地,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常住人口19076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鎮區高空俯視
南邊山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區境最南隅,距城區44公里,地處半山區,西高東低,北與
六塘鎮接壤,東與陽朔縣葡萄鎮相連,南與陽朔縣金寶鄉為鄰,西與永福縣堡里鎮毗鄰,鎮人民政府駐獅子口。轄13個行政村,其中5個山區行政村,169個自然村,總面積159.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95平方公里,山區農林兼作,盛產松、杉、竹、雜木等,每年可向市場提供
毛竹3萬多根。較高的山峰有香草岩、白雞嶺、
壺瓶山等。總耕地面積27019畝。2004年,南邊山鎮實現
工業總產值3790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1400多萬元。南邊山鎮總面積159.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186萬畝,林業用地16萬畝。南邊山鎮境內主要有大江、苦裡河兩條河流,
大江水庫總庫容4160萬立方米,另有塘頭、竹篙嶺、賴家沖、五喜廟4座小型水庫。南邊山鎮有壯、漢、回三個民族,常住人口19076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交通十分便利,各村委都修通了公路,通迅十分發達,現裝有國際、國內
程式控制電話986部,建有
移動和聯通公司無線通迅發射塔2座。200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100萬元,解決農村富餘勞力3000多人。鎮竹席企業生產的逍遙椅、
沙灘椅等系列產品,產品遠銷福建、廣東及
東南亞。農貿市場有南邊山圩和塘頭圩,輪流三天一圩。
南邊山鄉在中國位置
民國時屬六塘區,1950年至1951年屬塘頭區,1952年起屬11區,1954年夏區駐地從塘頭圩遷至南邊山獅子口,1954年秋區駐地從塘頭遷至南邊山,改叫南邊山區。1957年與六塘區合併為六塘區,1958年撒區並鄉劃為南邊山鄉。1958年成立
人民公社時屬六塘公社,l962年復區時為南邊山區,1963年與六塘合併為六塘區,1965年恢復南邊山公社,1984年10月改為南邊山鄉。
2013年1月18日,臨桂縣改區,桂林市政府由
象山區遷往
臨桂區。
2015年3月16日,南邊山鄉改為鎮建制。
2015年5月25日,桂林市臨桂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
2021年6月,桂林市臨桂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南邊山鄉常住人口19076人。
南邊山鄉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內位置
南邊山鎮轄有朗聯村、錢村村、東山村、五敬村、南新村、玉聯村、富汴村、塘頭村、軍洞村、永平村、昇平村、永忠村、靖遠村13個村委會,169個自然村,常住人口19076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南邊山鄉(圖2)
南邊山鎮圍繞“結構調優、經濟調活、農民調富”的目標,以科技興鎮為戰略決策,引進並建立了2100畝的日本韭菜花,3500畝的紫長茄,1200畝的
脆皮金桔,800畝
南方優質梨,600畝優質
夏橙,以及擁有4000畝的葛根、淮山藥材,是桂北最大的葛根、淮山產地,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同時,該鎮依託資源優勢,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措施,鼓勵各界人士來南邊山大搞開發,發展了以制木加工業為龍頭的民營企業158家,生產的
竹涼席、
竹椅、竹凳、傢俱等竹木產品遠銷東南亞,還引進鑄造廠和生產
導電膠按鍵等產品的電子廠2家,該鎮企業年總產值達2300萬元,使工業興鎮有了較大突破。此外,該鎮旅遊業日益凸現,該鎮利用山區特有的陰潤氣候優勢,正逐步開闢深里河休閑山莊(修正:深里河休閑山莊已於2017年洪水摧毀)和大江水庫度假區,這將成為人們夏天遊玩、避暑的聖地,現每年都吸引近萬人前來瀏覽觀光。
大江水庫
南邊山水豆腐
近年來,南邊山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自治區黨委提出的“1234610”農業和農村工作思路,以市場為嚮導,經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先導,因地制宜,大力調整糧經種植比例,提高經濟作物和畜牧水產的比重,積極發展
訂單農業,形成市場品牌,提高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確保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錢村建有500畝美國黑提示範園,在朗聯建有150畝南方大優質梨示範點,在五敬——東山建有630畝
月柿、優質毛板粟、紅板粟、密柚、冬槐楊梅生產基地,在南利公路沿線建有2000畝日本韭菜花、
茄子、
大白菜、
西紅柿生產經濟帶,在五個山區村委以袋裝
香菇為主發展資源型經濟。南邊山鎮鄉鎮企業163家,逐漸形成以竹木加工為主,鑄造業為輔的鄉鎮企業體系。
南邊山腐竹
南邊山鎮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竹木資源,通過大力建設工業集中區和發展
竹製品工業,山區小鎮漸漸成為遠近聞名的竹製品製造基地。目前全鎮大大小小的
竹木加工企業已達60多家,其中年產值4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3家,全鎮上規模、上檔次的竹製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23家,到2007年8月底,全鄉實現工業總產值1.1億元,其中竹製品企業的
生產總值達8000萬元。
蓬勃發展的竹製品產業在壯大全鎮工業
產值的同時,也就地安排農民工5000多人,從事竹製品加工的農民月收入基本都達800元以上,昔日的
窮光蛋基本走上了致富路。
大山裡的第一桶金
南邊山鎮是個山區小鎮,由於地理位置、交通狀況等方面的原因,村民們雖日夜勞作,但還是年年靠政府救濟過日子。由於窮,山裡大部分人難以有受教育的機會,大部分男青年找對象都很困難,有許多女青年雖然與本村男青年訂了婚,但由於忍受不了貧窮生活的煎熬,又紛紛遠嫁他鄉。但南邊山鎮的竹木資源十分豐富,人均有竹林地3畝多,祖祖輩輩的南邊山人卻僅僅把一根根的
竹子用來編織一些簡單的生產生活用具或當柴火燒;只是偶爾背幾根竹子下山賣,換得幾個油鹽錢。守著寶山,南邊山人依然過著窮日子。
對於南邊山鎮群眾的這些窘況,鎮黨委、政府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要讓村民致富,必須要有項目。與全縣其他鄉鎮比起來,南邊山鎮既沒有區位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可竹木資源是本地最大的優勢。前幾年,
桂林市周邊的毛竹大縣如
興安、
靈川等縣通過大力發展竹製品加工,群眾紛紛走上了致富路。
通過充分的調查,鎮里決定利用本地豐富的竹木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大力發展竹製品加工企業。
永平村黨支書莫榮發是當年較早開辦竹製品廠的人,他說:“正是通過當年鎮里組織的外出學習,才讓我們山裡人開了眼界。我們村委的村官張福成、溫松世、溫攀慶和魏順才等幾個人,外出學習回來后就自己籌措了11萬多元,
合股創辦了南邊山第一家
竹席廠——永平村竹涼席廠,他們的小廠當年就實現年產值90萬元,上交
利稅4萬元。”
這是南邊山人從豐富的竹木資源中掘得的第一桶金。
一年後,莫榮發、林國立等人也紛紛加入到了開辦竹製品加工廠的行列。南邊山鎮的竹製品加工廠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
把小竹子做大
“我現在的廠已從山裡搬出來了,如今每年產竹涼席1萬多張,
毛利收入7到8萬元。”在鎮里的工業集中區,已是榮發竹製品加工廠廠長的莫榮發說。
南邊山的竹木加工產業雖然走出了第一步,但最早開辦的加工廠基本都建在毛竹資源豐富的山區里,隨著規模和數量的增大,本地的毛竹資源已遠遠滿足不了需求。由於交通不便,很多從外地調運的毛竹運不進山裡,零散分佈的竹製品加工廠不成規模,限制了竹製品加工產業的進一步做大做強。
必須要把企業從山裡搬出來,但搬到哪裡去呢?
2000年,鎮里在離鎮政府不遠的朗聯村委副業場開發了南邊山工業集中區,佔地面積160多畝,當年9月底投入使用。為了讓竹木加工廠安心搬到工業集中區,鄉里還採取了一系列的優惠措施,鼓勵投資商落戶工業集中區。
最早落戶工業集中區的盛佳竹製品廠的負責人說,當時把工廠搬到工業集中區,家人一致反對,但有各種優惠措施,最後一算賬,還是覺得搬出來比較划算。如今,盛佳竹製品廠已成為一家規模企業,在今年的生產年周期里,實現產值350萬元。
“把小小一根竹子做成大產業,沒有貼心的服務還是不行。”鎮黨委書記鄭橋保說。
為充分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南邊山鎮政府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實行一站式服務,對企業實行掛牌保護和實行零收費制度,禁止以任何借口、方式向民營企業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確保園區紅燈不亮,綠燈常開。對於企業遇到的困難,落實專人負責,一事一結。對於竹木加工企業因擴大生產規模而出現的資金問題,該鄉積極與信用社協調,在資金安排上盡量向竹制加工企業傾斜,在
貸款的評估、調查和審批過程中,儘可能
減省手續,及時滿足企業的生產經營需要。這幾年來,
信用社共向竹木加工企業累計發放貸款700多萬元,扶持具有帶動和引導作用的竹加工龍頭企業,提高區域加工水平,促進了全鎮竹木產業的蓬勃發展。
隨著工業集中區的竹木加工企業漸成規模,鎮里又開始積極擴建工業集中區的第二期、第三期工程,進一步完善
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園區推動、借外發展”的工業發展思路,以建設工業集中區為依託,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和竹木產業,目前已有20多個竹木加工廠到工業集中區落戶。
提升品質做強企業
“目前因為技術的原因,我們的原材料損耗還是太大。”在三林竹業公司的
竹床壓模車間,主管生產的負責人林國濤指著一大堆廢棄的
竹條說。
由於技術要求不高,南邊山鎮的竹木製品加工企業在最初的幾年發展很快,但缺陷也進一步顯現,很多加工企業只能生產竹涼席,品種單一,生產規模始終上不去,
原材料利用率也不高,產生的廢料多。特別是製作加工竹床、竹椅的企業,基本用手工製作模具,很容易造成竹條的斷裂變形,工效低,損耗大。林國濤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如用手工壓模,生產一張竹床,基本要用3根竹子左右,而採用新技術,最多用2根竹子就夠了,一張竹床的成本價僅這個環節就可節省10元錢左右。
目前,在引導竹製品企業加大技改力度的同時,南邊山鎮黨委政府加強對企業農民工的培訓力度,提高工人使用新的生產設備和提高生產工藝的技能。
在鄉鎮企業管理中,鎮黨委、政府通過改善
投資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建立黨政領導聯繫點業制度,為鄉鎮企業發展營造一個寬鬆的投資環境,投資近20萬興建了“統一管理,一個窗口收費,全方位服務”的佔地80畝的竹木工業園。目前,全鎮鄉鎮企業163家,逐漸形成以竹木加工為主,鑄造業為輔的鄉鎮企業體系。
大江水庫
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鎮黨委、政府投資300多萬元用於全鎮的公路建設,極大改善了全鎮的交通狀況,鋪設了北通六塘2公里的柏油路,南通陽朔縣利學11。5公里的
四級公路,完成了南新至五敬、軍洞至永平、南新至錢村、南邊山至永忠總共26。5公里的鄉村四級公路建設。現在,除偏僻山區靖遠村委正在修建公路外,全鎮全部村委通了公路,行政村通公路率達100%,這對南邊山鎮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南邊山大門
水利設施齊全,水電資源豐富。境內有大江水庫,總庫容量4160萬立方米,正常庫容量2772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7。8萬畝,年發電量達300萬度。另有塘頭、竹高嶺、賴家沖、王喜廟、新門嶺5座小型水庫,可灌溉面積2500畝。
南邊山鎮實現了各行政村通路、
通郵、通電。鄉境內南利公路經六塘鎮,與
桂陽公路相接。現代化通訊網路日臻完善,鎮內電話實現了交換程式控制化、長途傳輸數字化和行動電話漫遊,開通程式控制電話800門,做到了“村村有信號,組組通電話”。鎮境有中心小學2所,村級小學12所,初級中學2所。鎮衛生院1所。
深里河景區
南邊山鎮的富汴岩洞群、富汴城堡及雙鳳橋等名勝古迹,聞名遐邇。該鎮富汴村有一奇異岩洞群,岩洞群主、附洞互相貫連,曲折幽邃,岩洞內布滿多姿多彩的
鐘乳石,富汴村又有一城堡,清咸豐初年始建。咸豐九年(1859年)村民續建,同冶元年竣工。該城堡設計精巧,拐角處有突出城牆的城台。雙鳳橋位於雙風橋村,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修建,同冶四年(1865年)建成。橋體由水橋與旱橋相連構成,1986年該橋被列為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邊山
深里河峽谷景區(修正:深里河峽谷景區2017年洪水已毀)位於
灕江西邊山脈,為陽朔遇龍河的源頭,地處桂林市“狀元之鄉”臨桂區南邊山鎮永平村村委,距桂林市48公里,2005年臨桂縣在
桂林全中國旅交會上推薦的景區之一,2006年桂林市旅遊局開展的“玩遍桂林、投我一票”活動評為《遊客喜愛的桂林景區》,被遊客譽為桂林的“
九寨溝”,是大桂林旅遊風景區有原始生態特色的一個新景點。深里河峽谷長約2.3公里,峽谷兩邊群山環抱,幽深險靜,
灌木成林,河水清澈透底,瀑布飛流,有野生
石崖魚生長,怪異的石頭景色。深里河峽谷主要景點有聚龍潭,
龜蛇出山,
狀元山,磨劍石,金龜石,
龍脊圖,
仙女池以及山泉瀑布等,其中金龜石和龍脊圖是其他風景區還沒有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