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山堂集
樓山堂集
樓山堂集
吳應箕(1594—1645),字次尾,號樓山。貴池興孝鄉(今安徽石台大演鄉)人,是復社的領袖、社會活動家和文學家。明亡后,舉兵抗清,兵敗被浮,不屈而死。其氣節與才學深為時人與後人敬重。吳氏“博極群書,通世務,善古文,獨慷慨負大略,此豈可以詩人目之,顧天下善詩未有加次尾者也”(陳子龍《吳次尾己卯詩序》),“樓山先生文章在韓歐之上,忠孝在文陸之間”(王仕雲《樓山堂遺詩題詞》),沈喬生在《樓山堂遺詩小引》中更是充滿敬意地稱頌:“先生真離富貴貧賤生死外,獨存天地正氣者,要而論之,固百世師,豈僅稱節義文章為一代完人也哉!”吳氏一生著述甚豐,有《國朝記事本末》、《東林本末》、《嘉朝忠節傳》、《留都見聞錄》、《讀書鑒》二卷、《讀書種子》二十卷、《復社姓氏錄》二卷、《友鑒錄》、《續觚不觚錄》、《宋史》五十卷、《盛事集》三十卷、《讀書止觀錄》等等,然而“其死時文章散失,而當路大臣又曾上露布,著以殷頑之目,以此見者皆以為諱,甚至其片言隻字毀滅之恐后。”致使其思想不能廣泛流傳。今傳有詩文集《樓山堂集》二十七卷、遺文六卷、
遺詩一卷。
樓山堂集
《樓山堂集》第一卷 論 史論
潁考叔①論
君子進說②於君也,自有義理之正。然當其未悟而折③之也難。故嘗反經而用權④,詘誼而事術⑤,祈於事濟,以白其心而已矣。而其事與言之偶有未當者,可毋責也。若夫君而悔心之萌矣,因悔而寤之也易,而猶不能據理折謬,徒取向之所已誤者緣飾之。以冀其有所回易,雖其言足以致君之信,要不可為天下萬世法也。
潁考叔以遺羹⑥使其君反而念母,向第難於君之悔耳。君既語之故,而告之悔,則考叔猶難莊語哉。使叔於是時,以正對曰:“君不能早制弟,使之陷於惡,以傷母心,君之過也。克弟而置母,此非小變也。母何人也?而以相見黃泉為誓哉?誓之時,怒天地而犯明神者。
君之言也,要盟不信⑦,況於母乎?君而悔焉,是天誘其衷而鬼神之所佑也。黃泉之盟又何焉?”吾意庄公是時必將立起而迎母矣。計不出此,而闕⑧地隧見,嗚呼,此何事也。乃為兒童之戲哉!
夫鄭庄之處母弟,終始不能善全,亦其人臣之過,得一潁考叔巧於悟君,又不以大知大道。雖其事近於孝,實不經,而不可為人子人臣之法。然則事君而不知道者,強諫之過,其失也即不至於鬻拳⑨,而善誘之失或亦不幸而類潁考叔矣。
註:①潁考叔:春秋鄭人。鄭莊公二十二年,弟共叔段叛亂,庄公平叛后,立誓與母“不及黃泉無相見”。他提出“掘地及泉,隧而相見”的辦法,恢復了庄公母子關係,事見《左傳·隱公元年》。②進說:進言勸說。③折:說服。④經:符合傳統的規範做法,永遠不變的道理。權:權宜之計,與“經”相對。《公羊傳·桓公十一年》:“權者何?權者反於經然後有善者也。”
⑤詘:屈也。《荀子·勸學》:“詘五指而頓之”。誼:通義。段玉裁《說文注》:“誼、義,古今字。周時作誼,漢時作義。”術:手段、方法。⑥遺羹:《左傳·隱公元年》潁考叔見庄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君語之故且告之悔。”遺羹,就是潁考叔之“術”。⑦要盟:以武力強迫為盟曰要盟。《史記·孔子世家》:“子貢曰:‘盟可負耶?’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 ⑧闕:通“掘”,挖掘。⑨鬻拳:春秋時楚國大夫,曾用兵器強迫國君。《左傳·庄公十八年》:“初,鬻拳強諫楚子,楚子弗從。臨之以兵,懼而從之。鬻拳曰:‘我懼君以兵,罪莫大焉。’遂自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