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新舞台的結果 展開

大新舞台

大新舞台

大新舞台(天蟾舞台、天蟾京劇中心——逸夫舞台)位於福州路701號。

目錄

正文


舞台(蟾舞台、蟾京劇——逸舞台)福州號。今逸舞台觀眾席設式軟靠椅座,舞台米,台寬米、米、深米,設複式衡吊杆,液壓升降池。台配套設施齊,冷暖央空調,燈響設備,裝幕顯示屏滬首。初鑫司租建造劇,()幕稱舞台,董李征五,王佐良。原建築為圓形,舞台凸出半圓形大台唇,觀眾廳三層3500餘座,呈扇形,頗具特色。民國17年改名上海舞台,前後台經理為童寄良、趙如泉。民國19年10月顧松茂(顧竹軒之兄)承租,改名天聲舞台,不久顧竹軒所辦九江路天蟾舞台(俗稱老天蟾)被拆除,與天聲合併,天蟾舞台遂遷至福州路現址。民國31年顧松茂退出,顧竹軒獨自掌管,顧氏掌管天蟾十幾年,大部分時間轉租予他人經營,自民國24年至上海解放前夕,先後有協興、鎮記、復興、茂齡、同興、大齎、同發等公司轉租經營。1949年3月由其子顧乃庚接辦。1952年2月,因經營虧損股東棄場出走,前後台員工成立同仁臨時管理委員會維持營業,後台建立天蟾實驗京劇團。1954年6月由市文化局接管,委派嚴慶龍為負責人。1955年京劇團改名新民京劇團,與前台分離。1956~1959年,曾交黃浦區管理。1966年改名勞動劇場。1985年歸市演出公司管理,年底恢復原名。由於1984年被有關部門測定為危房停演。1989年劃歸上海京劇院並負責籌資,其中由香港邵逸夫先生部分捐資,於1990年拆除(保留天蟾門面)重建,1994年4月落成開幕,更名天蟾京劇中心——逸夫舞台。該場歷史上專演京劇,以邀名角演出為主,民國22年梅蘭芳在此首次排演《抗金兵》。解放后全國各地京劇團、名角來滬,多演於此。1961年2月周信芳領銜排演新編歷史劇《海瑞上疏》,首演於此。1964年上海青年京崑劇團新排現代崑劇《瓊花》連演108場。滬劇淮劇滑稽戲等亦常在此演出。改建後為上海京劇院振興京劇、普及京劇的演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