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肉
食品肥肉
肥肉,在中國是指肥豬肉,比如五花肉、肘子肉上的一些部分。一般也可指人身上的脂肪。
徠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中主要是飽和脂肪酸),它好像“壓縮餅乾”那樣,與瘦肉同樣多的肥肉中,肥肉能夠供給人體更高的熱量。脂肪還含有人體需要的卵磷脂和膽固醇。
肘子上的肥肉
倘若人們長期不吃或吃很少的肥肉,容易使機體處在低膽固醇狀態下,嚴重的可繼發其他疾病,同樣會導致動脈硬化,還特別容易患貧血、癌症及營養不良等疾病。因此,適當吃些肥肉是有好處的,中國也有很多深受人們喜愛的用肥肉做成的菜肴,像紅燒肉、東坡肉、虎皮扣肉、紅燒肘子等。這些菜雖然不宜多吃,但是適量吃一些是可以的。
身體消耗大的人群應多吃肥肉,肥肉更能滿足他們的身體需要。
但是由於肥肉中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因此,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如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患者,應少吃或不吃肥肉。
一般來說,我國居民每日脂肪攝取量不宜超過 50克。
營養價值
紅燒肉
肥肉
人們常有這樣的疑問:“有的人為了防止肥胖,一點肉也不吃,可到頭來照樣胖;可有的人經常吃肉卻不見肥胖,這是為什麼?”
的確,肥肉和油光滿面的樣子是很容易讓人聯繫在一起的。給人的印象是,吃肉是致胖的元兇。但事實上,不吃肉變瘦了是因為它減去了肉中含有的那部分熱量,“瘦”是自然的事。若把不吃肉改為不吃其它東西,如改為不吃魚,即減去吃魚吸收的那部分熱量,結果也是一樣。
防止肥胖的根本原理是控制飲食的總熱量。糖、脂肪、蛋白質的代謝是互相聯繫的。通過體內的化學反應,糖可以變成脂肪,蛋白質也可以變成糖、變成脂肪。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並沒有天天吃肥肉,但吃了過量的
糖與蛋白質,總熱量超過了人體消耗的熱量,也會發胖。因為胖的原理主要是能量失衡,即進入人體的熱量多於消耗的熱量。
“肉”是指動物的肌肉,裡面含有豐富的動物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物質,如果每天不攝取一定量的蛋白質,就會營養不足。特別是動物蛋白質及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是人體不可缺少的。我國居民的食物,主要是米、面類、副食品等。從能量角度來看,主食與副食同樣提供熱量。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熱量的必要原料,如利用不完,便會變成脂肪,儲存在體內。想減肥的人如果只減少或不吃肉而不減少澱粉(主食)及各種油類的攝入,即不控制總熱量,結果往往是仍然肥胖。
總之,我們應該平衡膳食,應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及熱量,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合理飲食,保持能量平衡,才能預防肥胖的發生。而不只是不吃肥肉就行了。
日本一位老壽星
中年人易發福,許多人談“肥”色變,因為在一般觀念中,肥肉總是和油膩、肥胖、膽固醇高緊密相連,許多中年人更是把肥肉列為“禁品”。其實吃點肥肉又何妨!
據日本琉球大學專家研究發現,只要烹調得法,肥肉是一種長壽食品。日本醫學專家在進行全國人口平均年齡調查時發現,沖繩縣的居民一貫喜歡吃肥肉,尤其是80歲以上的老人幾乎每天都吃肥肉,但他們的平均壽命遠遠高於全國平均壽命。這裡面肥肉是不是起到了關鍵作用還有待考察,但至少表明,如果烹飪適當,肥肉對健康還是有促進作用的。中年人完全不必把肥肉當“禁品”,除了那些過於肥胖或醫生明令禁止的人應少吃或不吃肥肉外,只要注意烹調方法和把握好食量,還是可以適量吃點肥肉的。
肝硬化及腹水患者應限制動物脂肪的攝入,對植物性脂肪不要過分限制,肝硬化及腹水患者可用植物油代替,肝硬化患者每日的脂肪攝入量以40~50克為宜,其中油脂每天不超過20克,宜選用植物油、奶油等易消化油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