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昭

中國作家

陳學昭(1906.4.17—1991.10.10),女,漢族,原名陳淑英、陳淑章,筆名學昭、野渠、式徽、惠、玖等。1906年4月17日出生於浙江海寧,祖籍河南潢川。1935年獲法國克萊蒙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中國作家、翻譯家。

1921年開始發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工作著是美麗的徠》《春茶》《紀念的日子》《倦旅》等。

1991年10月10日,在杭州逝世,終年85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06年4月17日,出生於浙江省海寧鹽官鎮陳家埭一個教師之家。自幼愛好文學。

教育經歷

陳學昭(畫像)
陳學昭(畫像)
七歲入私塾。
1914年,入縣立初小。
1919年,升人海寧城區第一女子高等小學。
1920年9月,進南通女師預科就讀。
1922年,轉學到上海愛國女學文科。
1925年夏,到北京大學旁聽。
1931年,進入克萊蒙大學文科。
1934年,十一月獲法國克萊蒙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27年5月,兼任天津《大公報》駐歐特派記者,上海《生活周報》特約撰稿人,也為《國聞周報》寫稿。
1942年,擔任《解放日報》四版編輯。
1949年11月,任浙江大學黨支部書記兼中文系教授。

寫作經歷

陳學昭和鄧穎超在一起
陳學昭和鄧穎超在一起
1923年,發表處女作《我所希望的新婦女》,獲上海《時報》徵文比賽第二名。曾參加淺草社、語絲社等文學團體。
1925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倦旅》。同年夏到北京大學旁聽,這期間在京滬兩地報刊上發表了大量散文。
曾在《時事新報》《淺草季刊》《婦女雜誌》《新女性》《語絲》《京報副刊》《晨報副刊》《文學周報》《申報·自由談》《朝花旬刊》等刊物上發表散文和詩。由於投稿,認識了戈公振魯迅、茅盾、周建人章錫琛、瞿秋白等文壇前輩。
1938年8月16日,進入“文協”,不久被分配到文藝界抗敵後援會。11月,開始在重慶《國訊周刊》發表《延安通訊》系列報道。
1939年2月,《文藝戰線》在延安創刊,陳學昭為編委之一。
1939年9月,《延安通訊》刊登十五篇后,因稿件被國民黨當局扣壓,遂計劃由三聯書店出版單行本,書名改為《延安訪問記》,但未成,書稿被查抄,後由經理黃洛峰帶往香港,1940年7月由香港北極出版社出版。
1949年3月,長篇小說《工作著是美麗的》上冊出版。
1952年,到茶區體驗生活,后在此基礎上寫成長篇小說《春茶》,1957年出版。
1957年,出版長篇小說《春茶》;在艱難境遇中,寫成《春茶》《工作著是美麗的》二書下卷初稿。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陳學昭與家人在一起
陳學昭與家人在一起
女兒是陳亞男。

情感生活

徠與何穆結婚。中國著名的醫學科學家。
1942年8月與何穆離婚。

健康狀況

1991年10月10日,在杭州逝世,終年85歲。

個人作品


作品名稱創作時間出版社
倦旅1925上海梁溪書店
煙霞伴侶1927北新
寸草心1927新月
春茶(上卷)1927作家
如夢1929真美善
南風的夢1929真美善
憶巴黎1929北新
敗絮集1932上海大東書店
時代婦女1932生活
海上1933上海中庸書店
幸福1933生活
待婚者1933生活
西鴉圖1933生活
憶里昂1933生活
憶爾1933生活
回憶集1933上海中庸書店
延安訪問集1940香港北極書店
新櫃中緣1948東北光華書店
工作是美麗的(上卷)1949大連新中國書局
土地1953人文
紀念的日子1954文生
天涯歸客1980浙江人民
浮沉雜憶1981花城
海天寸心1981浙江人民
難忘的歲月1983花城
野花與蔓草1983浙江人民
如水年華1986浙江文藝
阿細雅俄國·屠格涅夫1929商務
列寧與文學及其他蘇聯·舍賓那等著1946東北
鯰魚奧斯加歷險記1956少兒
《噼——啪》及其他故事1979浙江

創作特點


早期
從20年代起,陳學昭曾寫過不少散文,結集出版的就有《倦旅》《寸草心》《如夢》《煙霞伴侶》等。對當時有些受過“五四’’的洗禮,卻又找不到前途的迷惘的知識分子來說,是具有一種典型的意義的,因而引起過不少讀者的注意.她又以文字的清新委婉,寫景的活潑和富於感情色彩,給人們留下了印象。
從她第一部散文集《倦旅》首版到赴法留學期間,陳學昭的創作以散文為主,共先後出版了《倦旅》《寸草心》《煙霞伴侶》《如夢》《憶巴黎》等5本散文集,創作了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南風的夢》。她創作的散文,精神上弘揚個性、追求獨立與自由,整體風格以從容溫婉、細膩纏綿而略帶迷惘感傷為主。她在作品中的自我意識和個性精神得以充分的張揚,其前期作品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富有自傳性質的心靈吟唱和獨白。“作品文本的敘述話語、敘述方式、敘述節奏、題材內容等都閃耀著女性作家特有的自傳性光芒。”陳學昭前期的作品大都她自身經歷與體驗的寫照,有著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
後期
她個人創作後期(文革后),文章有思想,有觀點,但沒有個人情趣,沒有個人性情,也沒有個人藝術風格可言。寫作,成為個人執行的革命集體行動,創作個性的淡漠。隨之而來的是她作品中生活細節的丟失,早期作品中的從容委婉、細膩纏綿和迷惘傷感消失了,更多體現為真誠簡單、樸實無華的風格。

社會活動


1938年8月16日,進入“文協”
1942年5月,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會後在文藝界抗敵後援會學習,年底,參加大生產運動,每天紡線三小時以上。
1944年1月,調中央黨校四部當文化教員。
1945年,國民參政會黃炎培、傅斯年、褚輔成、趙超構等六人到延安參觀訪問,陳學昭參加接待。同年7月14日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勝利后,9月中下旬離開中央黨校,10月初離開延安赴東北。中央原決定陳學昭去法國參加國際婦聯活動。
1947年3月,隨軍撤離延安。
1948年,到西柏坡,后又往哈爾濱。
1979年2月,平反並恢復黨籍。
1949年,7月參加全國第一次文代會,當選為文聯委員;10月任浙江省中蘇友好協會副會長。
1951年,任浙江省文學工作者協會主席。
1957年,被錯劃成右派后,到杭州大學圖書館作資料工作。

社會任職


1949年3月,在北平參加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為主席團成員。

人物評價


延安時期的陳學昭
延安時期的陳學昭
毛澤東:既是文學家,又是教育家。
何南:陳學昭是個很讓我驚訝的女作家,就追求自由、獨立的氣質而言,她有些接近男作家中的郁達夫。也許九泉之下的她不一定認可,但在我看來,她青年時代的靈魂中確實有一種無法抑制的自由、獨立、博愛情懷,是個在精神上遊走在邊緣,不願意歸屬任何政治陣營的獨立文人。
丁玲:你年輕就如一枝早熟的春蘭,峭然挺立在石山上。閑花野草可以趁春風燦爛一時,而你卻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於晚秋。
人民網(《美麗的一生》):她的外表形象是美麗的,她的文字特別是散文是美麗的,她的善良心地、道德情操和對人民革命事業的忠誠是美麗的。
沈虎根(浙江省作協顧問):《工作著是美麗的》是寫她自己的一生,這部作品是她的代表作,最成功的作品,文學史上是里程碑,寫知識分子怎樣走上革命道路。她感到有生之年生活的第一要事就是不停寫作。文革結束后的十多年裡,她創作了一大批作品。
薛家柱(一級作家):她的作品,她的人品,她的道德文章,絕對是我崇拜的,所以經常到她樓里去談,談她的人生經歷和她自己的問題。那個時候她的腰椎已經不很好,身體很差,但她永遠覺得自己要工作,所以說工作著是美麗的。
周巍峙(中國文聯主席):她是我知道,也是我崇拜的人。

後世紀念


《我的母親陳學昭》
《我的母親陳學昭》一書是陳亞南思念母親所做,該書講述了她與母親間的事情。
陳學昭故居
陳學昭故居,在浙江鹽官鎮北門外陳家埭上,四堵高高的老磚牆圍著一塊雜草叢生的空地,和周圍新式的民宅有點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