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龍

鎖龍

鎖龍是三峽中各種千奇百怪的一種自然景象。

鎖龍簡介


斬龍台巫山縣西部長江南岸的錯開峽,距縣城八十里,離黛溪鎮約十里。黛溪水由南注入長江,峽谷幽深,兩岸山勢犬牙交錯。東面的岩戥上,立著一根頂細底粗、高約60多米的圓形石柱,叫鎖龍柱。隔峽相對的西面,有一個半環形的石岩,向上望去,形如同石鼓,傳說這是大禹治水曾經鎖龍之處,名 斬龍台。由於當時人們的知識水平有限,很難作出科學的解釋,他們卻發揮豐富的想象力,把一切都寄托在神或神人身上,把萬事萬物想象成是某種超自然力量的結果.

神話傳說


傳五、六千,州災。滔洪包圍群,淹,片汪洋,棲洞,樹巢居。,始落聯盟,落聯盟首領堯,派鯀治洪。鯀治,採取土擋、堵塞辦,愈堵愈,堤破決,洪泛濫,鯀治敗終。堯終舜繼,舜派鯀禹繼承未竟業,繼續治洪,派契(商族的祖先)、后稷周族的祖先)、皋陶等人去協助他。禹總結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領導人民疏通江河,興修溝渠,發展農業。禹從江州東下來到了三峽,便開始疏浚三峽的工程。晉郭璞《江賦》云:“巴東之峽,夏后疏鑿《淮南子·修務》說,禹先是決巫山,令江水得東過”即鑿開了堵塞江水的巫山,使長江之水能夠順暢東流。然後,他又鑿開瞿塘峽“以通江”,開西陵峽內的“斷江峽口”(見《水經注·江水》),終於使長江順利通過三峽,向東流注大海,解除了水患對長江中下游的威脅,而上游的四川盆地終成糧倉,號稱“天府之國”。傳說,禹在疏浚三峽時,還曾得到神女瑤姬的幫助。人們說,大溪寬谷中的“鎖龍柱”和“斬龍台”,即為瑤姬幫助夏禹治水鑿峽時鎖龍斬姣的地方;對大禹疏浚三峽的傳說,古人大多是相信的。這不僅從各種文獻記載上可以得到證明,而且詩人們多以讚頌的詩句予以謳歌。杜甫的《瞿塘懷古》詩曰:“疏鑿功雖美,陶鈞力大哉。”而任夷陵縣令的歐陽修,只相信禹王開山之功,不信神牛鑿峽之說,所以他將“黃牛廟”改名“黃陵廟”,廟中祭祀的黃牛神改為祭祀夏禹王。范成大的《初入巫峽》詩,結句以詠嘆出之,直抒胸臆,倍有神致:“偉哉神禹跡,疏鑿此山川!”但是,神話畢竟不能代替科學。大禹與神女開鑿三峽的傳說,只能是人們美好的想象,要想真正了解三峽的形成原因,我們還得暫時回到那久遠而又動蕩的地質歷史年代。

巫山三台


楚陽台

(即古陽台) 巫城北約二邱(),台百丈,浩浩江;半腰“觀”,唐觀,古廟廢。據史載,巫陽台唐,楚國宋玉作《高唐賦》而名始傳。

授書台

位於巫山十二峰的飛鳳山麓,在青石的西面,與神女峰隔江相對。這裡有一個石壇,地勢平礦。傳說古時候,瑤姬帶領眾姐妹游東海回到巫山,見大禹正幫助三峽黎民百姓治水,正遇到困難。瑤姬就向大禹授天書於此平台,因此得名。

斬龍台

位於巫山縣西部長江南岸的錯開峽。

龍之鄉


鎖龍鄉位於岷縣縣城東部,地處東經104°42′,北緯34°23′。東靠馬塢鄉,西連閭井鎮,南鄰禮縣洮坪鄉,北與漳縣東泉鄉接壤,面積285.74平方公里。鎮人民政府駐鎖龍村,距縣城90公里。
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偽馬沿鄉管轄,解放后是嚴川鄉的一部分,屬馬沿區轄,1958年公社化后是馬沿公社的一部分,1961年體制調整,成立了鎖龍公社,1982年12月鎖龍公社更名為鎖龍鄉人民政府沿用至今。
行政區劃
鎖龍以駐地鎖龍山、堡子山相近,山口酷似龍頭,口下有條小溪流過,相傳把"龍""鎖"在該地而得名。現轄10個村委會,6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383戶,其中農業戶2317戶,總人口11368人,農業人口11079人。
自然環境
境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高山多,平川少,山脈連綿蜿蜒,巍峨陡峻,山尖似裹在雲間。鎖龍山、八盤山、胖骨山、扁林梁山,既是大面積的林山,又是大面積的草山,而且是風景山。夏秋兩季,青梁綠嶺,樹木蔥蔥,百鳥啼鳴,似進入山水畫中。
氣候狀況
境內海拔較高,平均海拔2540米,大東村海拔2400米。氣候高寒陰濕,年平均氣溫4.3℃,全年無霜期105天,雨量多,年降雨量為630毫米,大都集中在夏秋兩季,暴洪、冰雹、霜凍災害頻繁。茶馬公路至鎖龍口時,恰似穿環過口,地勢十分險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