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5條詞條名為興隆鄉的結果 展開
興隆鄉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
興隆鄉位於四川省雙流縣興隆鄉,地處淺丘,位於龍泉山脈東端,距華陽12公里,境內交通便利,有縣道中(興)三(星)公路,全鄉村村通油路,素有“九溝十八岔、二十四個壩”之稱,鹿溪河橫貫全鄉,婉如一條彎曲的長龍,途經12個村,水資源極為豐富,全鄉有15個行政村、129個生產合作社和1個場鎮居委會。此外還有安徽省旌德縣興隆鄉、四川省敘永縣興隆鄉、遼寧省撫松縣興隆鄉、甘肅省靖遠縣興隆鄉、黑龍江省甘南縣興隆鄉。
一、無公害蔬菜品種
1、青花菜 青花菜種植面積達到春活力2600畝,品種有玉冠、六嶺、馬拉松;特點是:產量高,顏色純正,花朵大,細嫩。2、特色蔬菜 在特色蔬菜的種植上,興隆具有相當的規模,主要品有芥菜、芥蘭、菜心等,種植歷史長達15年之久,農戶由以前自發性種植髮展到現在成批量、成規模種植。二、主要果品
1、草莓 興隆是東山丘區鄉鎮草莓的發源地,通過不斷對草莓進行品種改良,發展到現在已有3個草莓品種。種植規模達到7600餘畝,該鄉草莓具有粒大、色鮮、味美、產量高等優點。2、水果業 興隆鄉各類優質水果面積達到了10000畝,主要的品種有:批把、梨、桃子、葡萄等,引進新品種5個,為興隆實現“果品之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興隆鄉
為了激活農產品市場,不斷壯大營銷隊伍,從事草莓、水果、畜禽等營銷人員不低於20戶,營銷隊伍在不斷地壯大,農產品遠銷北京、甘肅、廣東等地;有的從事特色蔬菜的營銷,還直接把訂單簽到了農戶,並且還為農戶提供種子和種植技術,富裕了一方百姓。
興隆鄉
興隆鄉北、西北、西南均為海拔600—800米的中等山脈,東南及中部則是海拔4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畈區。境內共分四個水 系,西門河、烏溪河、喬溪河、麟溪河,全長28公里,流域內主要分佈在4個村的所在耕地、山場,共有小型水庫4座,18口萬方大塘,其中里塘水庫蓄水量達131萬立方米,為全縣第二大水庫。
興隆鄉
興隆鄉資源豐富。一是土地資源。土地面積132040畝,其中耕地面積18546畝,林地72598畝,未利用土地18357畝;二是旅遊資源。有35萬畝林海以及辛亥革命烈士黃方的故居,東漢岩墓群等人文景觀;三是礦產資源,可供開採的銅礦、煙煤、石英砂、膨潤土等;四是水資源。有省級中Ⅱ型水庫—躍進水庫,積水面積2000多畝,儲水面積400畝,灌溉面積2500畝;四是農副產品資源。興隆鄉主產水稻、玉米、紅苕、小麥、大豆。人均佔有糧食675公斤,是敘永縣生產糧食鄉鎮之一。荔枝、柚子、龍眼、乾果等名優水果種植遍布全鄉,年產量413噸。該鄉是市級蠶桑、仔豬、林竹業生產基地鄉。為發揮區位優勢,興隆鄉依託江門20萬噸紙漿項目的落戶,擬在林竹業生產、加工上下功夫,在規模、布局、品質上上檔次。
興隆鄉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一是三級路網四通八達,交通十分方便。該鄉是瀘州通往滇、黔、桂南出口大通道的咽喉要地,321國道穿腹而過,過境路段長達15公里,途經5個村,日車流量達1萬餘輛;敘(永)古(宋)公路、黃(桷坪)水(尾)公路縱橫交錯,村級公路全面貫通,隆(昌)黃(貴州黃桷)鐵路正在修建中,擬在興隆場鎮建設一個縣級火車站,高速公路即將啟動。二是以場鎮為載體,中心村爛泥溝、黃桷坪、卷子城為輻射,先後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000多萬元,修建了農貿市場、綠化了街道、接通了天然氣、改造了自來水管道、修建了水廠等,現已呈現道路寬敞整潔、道旁樹木成蔭、高樓林立、街燈明亮,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功能齊全、商貿繁榮的格局。
興隆鄉
龍底江流過境內將全鄉一分為二,一座計劃總投資3200萬元,總裝機容量6300千瓦的水能發電站長灘水電站正在緊張施工,今年年底第一台機組將投入使用;由於受梵凈山地形及生態氣候影響,龍底江水質優上,水溫較低,無任何污染,水產資源主要特產冷水魚、角角魚、無甲鱗魚和鯉魚,魚肉嫰如豆花,味道十分鮮美,含高鈣高蛋白及鋅、砷等人體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是待客的上等佳肴。因此,興隆鄉實屬一塊亟待開發的處女地。
由於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緩慢,交通落後,阻礙了經濟發展。在落實中央西部開發政策過程中,鄉鎮集市和村鎮建設步伐加快,村級公路建設正在緊鑼密鼓進行;文教衛生、科技電信事業日益繁榮,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鄉域經濟的主要來源是農業生產(糧食生產、畜牧業和烤煙)和勞務輸出,鄉鎮企業和服務業幾乎為零。但開發潛力大,條件已基本成熟,現有外商投資近百萬開辦的紅磚建材廠一個,馬上投產使用。
興隆鄉
興隆鄉位於撫松縣東南部,全鄉行政區域面積101.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為69.6%,全鄉轄8個行政村、13個自然屯,總戶數為1188戶,其中農戶1095戶,總人口4294人,其中農業人口3933人、勞動力1712人,耕地面積8796畝。
興隆鄉
地勢南高北低,南北走向,起伏較大,山地多,川地少,氣候乾燥,溫差大、雨量少,年降雨量平均為125毫米,屬乾旱半乾旱地區。總耕地面積33231畝,其中水地3989畝,旱地29242畝。農作物主要種植小麥、糜谷,其他種植有洋芋、玉米、豆類等,今年推廣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3000畝,地膜洋芋2000畝,油葵400畝,農作物種植由單純的糧食作物種植向經濟作物種植轉變。
興隆鄉
興隆鄉隸屬甘南縣管轄。位於縣境中部,西南瀕臨阿倫河,西北以“金界壕”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榮旗毗鄰。鄉政府駐地距縣城20公里。興隆鄉,曾名“劉副官窩堡”、“興隆泉”。據說,中華民國時期,舊東北軍黑龍江督軍吳俊升所部某團副官劉鐵甲於此招佃開荒,建有地窩堡,遂稱“劉副官窩堡”,聚落成村。后因村南有一泉,積水成泡,盛產魚類,捕魚的人們絡繹不絕,眾口稱讚“此地興隆”,故得名“興隆泉”。清末,屬甘井子荒務行局轄境。中華民國成立后,1914年劃歸龍江縣,隸屬甘井子佐治局管轄。1916年劃歸布西設治局。1926年劃歸甘南設治局,1928年隸屬第二區。東北淪陷后,初隸甘南縣第二保,1938年改設興隆泉村。日本殖民者曾於境內強佔農民土地,建立西寶、朝陽山日本移民開拓團,兩部落共227戶,816人。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日本移民逃散。1946年3月,建立人民政權,劃為興隆泉區,后改為第二區,共有6個行政村。1955年底和1956年初,為接收安置山東移民,於境內(含今音河鄉)勘建了一批移民新村(即“興”字片,興一村至興二十四村)。1956年3月,撤區劃鄉,分設庫寶、新發、望山3個鄉。1958年4月,將新發鄉併入庫寶鄉。同年9月,又將庫寶、望山兩個鄉合併成立興隆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為興隆鄉。
興隆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