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丹藥的結果 展開

丹藥

藥物

丹藥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的一種以礦物質為主的合成藥物。千百年來多以口耳相傳,無過多專著流傳於世。起源於道教的煉丹術,今日之丹劑也是得益於古代的煉丹術。

道家


作者:張厚寶,(江蘇省揚州)
追溯煉丹術和丹藥的起源及發展過程.即丹藥起源於道教的煉丹術,也是道家煉丹術的延續與發展煉丹術與丹藥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沒有道教,就不可能有我國現代的丹藥。
丹劑也就是丹藥也常見於中藥及其製劑之中,不過多作為外科用藥及皮膚科用藥而已。今日之丹劑也是得益於古代的煉丹術。也是煉丹術的延續與發展。但就現今的丹藥使用趨勢來看,品種越來越少,應用之範圍越來越小。
丹藥是中藥藥劑種類的一個分支,是中國古代的術士們所開創出來的,在古代,丹藥所代表意思有兩個,一為仙丹,二為普通藥劑。
古代術士們練出來的丹藥專業的稱謂是外丹,指用爐鼎燒煉金石,配製成藥餌,做成長生不死的金丹。煉丹術在我國起源甚早,約產生於漢武帝時,當時方士李少君“化丹沙為黃金”以作飲食器,就是燒煉金丹。東漢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用陰陽論述金丹,被譽為“萬古丹經王”。東晉葛洪對當時流傳的外丹加以總結,著《抱朴子》一書,將外丹分為神丹、金液、黃金三種,並稱金丹為葯,燒之愈久,變化愈妙,百鍊不消,畢天不朽,人若服之能令人不老不死。總體來說,都是一些重金屬和礦物質,不具備延年益壽的功能。

唐朝皇帝


在中國的皇室文化中離不開的一個詞就是“丹藥”。中國皇帝的死亡也有很多都是因為“丹藥”。中國古代最發達時期--唐朝的皇室也沒有離開“丹藥”的夢寐。
唐朝從建立到滅亡的290年間,一共有21位皇帝。這21位皇帝中,至少有5位是因為服用丹藥中毒而喪命的,他們是唐太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唐太宗雖然能夠建立在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卻卒與一粒小小的“丹藥”。甚至他的子孫後代也重蹈覆轍。
唐朝各種皇帝
唐太宗晚年,由於身患重病,服用中天竺方士煉製的“延年之葯”,導致病情加重而死,年僅50歲;中唐的憲宗本來也是一位不錯的皇帝,曾力圖唐朝中興,可40來歲就遍找長生不老的偏方,最終由於服用丹藥中毒,數月不能上朝。雖然最後是被宦官害死的,但如果不被害死,也活不了多久了;唐穆宗即位后,懲辦了為憲宗煉製丹藥的方士,但後來他卻重蹈覆轍,服用丹藥,30歲就中毒而死;武宗服丹藥后,毒熱難忍,脾氣變得喜怒無常,臨死前連續十天不能說話,死時年僅30多歲;唐宣宗是晚唐時期一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有“小太宗”之稱。他即位以後,立即杖殺和流放了用金丹毒害武宗的道士趙歸真、軒轅集等人。可後來他也開始服用仙丹。由於中毒太深,背上長出了膿瘡,最後,宣宗帶著金丹之毒踏上了黃泉路。
除了以上5位,還有幾位唐朝皇帝也曾經迷戀丹藥。唐高宗曾於開耀二年服食丹藥;武則天晚年服用過道士胡慧超的丹藥;唐玄宗也曾命道士在嵩陽觀煉丹,安史之亂退為太上皇之後,玄宗仍念念不忘金灶燒煉丹藥之事;晚唐的文宗也曾服用過丹藥,不過,他服食了鄭注煉製的金丹之後,病情還有所好轉,不知是真是假。

清朝皇帝


雍正痴迷於丹藥

雍正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死於丹藥的皇帝。在雍正超乎尋常的努力當中,大清帝國逐漸走向鼎盛。然而,過度的操勞耗盡了雍正的體力,孤獨和壓抑一直是他揮之不去的噩夢。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皇帝不得不求助於傳說中的仙藥。
圓明園給了雍正所有的快樂,也銘刻著這個帝王無法解脫的痛苦。公元1735年,58歲的雍正猝死於圓明園。沒有人確切地知道死因。兩百多年後,這些珍藏於紫禁城的皇家檔案公佈於世,專家們發現了雍正在圓明園中煉丹的大量細節。人們開始相信,雍正很可能死於丹藥中毒。在河北省易縣的清西陵中,有一座陵墓叫做泰陵,它就是雍正皇帝的墓地。雍正是一位引起後人爭議較多的皇帝,他的即位登基令人猜疑百出,他實行的嚴厲治國政策讓人評說不已,而他的突然暴死,更給後人留下一個難解之謎。
關於雍正之死,清宮檔案中雍正朝的《起居注》是這樣記載的:雍正十三年八月(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住在圓明園,八月十八那天他與大臣們商量處理少數民族事務,八月二十他召見寧古塔的幾位地方官員,第二天仍然正常辦公,說明這時他的身體仍然很好。但到了八月二十二,他卻突然得病,當天晚上,已經奄奄一息的雍正便宣布傳位給兒子乾隆。第二天,58歲的雍正就在圓明園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煉丹井

對雍正皇帝的突然死亡,清朝官方只有如此簡單的記載,也沒有說明任何原因。這就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猜測。於是便產生了關於於雍正死因的種種傳說。但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呢?歷史學家們對清宮檔案進行了大量研究,越來越多的史學工作者認為,雍正吃丹藥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極大。雍正沒當皇帝的時候,就對丹藥產生了興趣。他曾寫過一首《燒丹》詩:“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從中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就對煉丹有了相當的研究和興趣。雍正當上皇帝后,極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師張伯端,把他封為“紫陽真人”,雍正特別讚賞張伯端發明了金丹要領。至少從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開始,雍正就經常吃道士煉製的一種叫“既濟丹”的丹藥。從他對田文鏡奏摺的批語中,可以知道他感覺服後有效,還把丹藥作為禮品賞賜給鄂爾泰、田文鏡等大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春,雍正鬧了一場大病。為治病,他命令百官大規模訪求名醫和術士。這份諭旨沒有讓負責抄錄的大臣代筆,而是皇帝一份份親自書寫,足見他對這件事的高度重視。很快,四川巡撫憲德寫摺子說,當地有個人叫龔倫,有長生之術,86歲時還得了個兒子。雍正立即諭令此人進宮,但此時龔倫卻死去了。為此,雍正十分惋惜。浙江總督李衛秘奏說,民間傳聞河南道士賈士芳有神仙之稱,特推薦此人進京為皇上治病。賈士芳原是北京白雲觀道士,後來浪跡河南。賈士芳進宮初期,雍正還覺得治療挺見效,可後來他漸漸發現,賈士芳用按摩、咒語等方術控制了自己的健康。天子豈能容他人擺布,雍正於是下令將賈道士斬首。雍正雖然殺了賈士芳,但他並沒有因此失去對道士的信任。據清宮檔案記載,雍正從鬧病到死去的大約5年時間裡,他一直頻繁地參加道教活動。此外,他還在主要宮殿安放道神符板,甚至在御花園建了幾間房子讓道士婁近垣等人居住。雍正在蘇州給道士還訂做了法衣,一次就是60件。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收藏有雍正當年穿道教服裝的畫像。所有這些都說明雍正確實信奉道教。雍正如此尊崇道教,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要“治病驅邪”。在雍正大搞道教活動的同時,在圓明園內開始秘密升火煉丹。

煉丹爐

煉丹爐
煉丹爐
專家從《活計檔》中發現,從雍正八年到十三年這5年間,雍正先後157次下旨向圓明園運送煉丹所需物品,其中光為煉丹用的煤炭就有234噸,此外還有大量礦銀、紅銅、黑鉛、硫磺等礦產品,由此可以想見幾年間秀清村煉丹的情景。當時在圓明園內為雍正煉丹的道士有好幾個,其中最主要的是張太虛和王定乾。他們沒有辜負雍正的期望,真的煉出一爐又一爐所謂的金丹大葯。雍正吃了道士煉製的丹藥,自我感覺良好,所以他不但自己吃丹藥,還拿出一部分賞賜給親信官員。在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間,雍正曾經兩次賞發丹藥,對此《活計檔》里是這樣記錄的:第一次三月二十一,內大臣海望交丹藥四匣,按雍正旨意,分別賞給署理大將軍查郎阿、副將張廣泗、參贊穆登、提督樊廷等四位大臣。第二次是四月初一,內大臣海望交丹藥一盒,按雍正的旨意,用盒裝好賞賜給散秩大臣達奈。這兩次賞賜旨意都是從圓明園來的帖子傳發,又是內務府總管海望親手交出。

研究著作


《外科十三方考》
《外科十三方考》一書為張覺人先生輯校。本書為一部外科著作,同時也是丹道醫學的一部重要著作。“外科十三方”約起自明代,但此十三方多為鈴醫不傳之秘,師傳徒受,各有隱藏,世人甚至歷代諸多醫家都不能窺其全貌。張覺人先生曆數十餘年,廣為搜求諸方,將所搜集的各種抄本,結合自己長期臨床經驗輯成《外科十三方考》一書。本書內容翔實,將十三方的藥味組成、丹藥配置方法、功用主治、用藥禁忌等丹家不傳之秘及家藏和所搜求的相關文獻資料均一一披露。本書所載各方對於今天臨床仍然具有較高實用價值,同時對於我們學習中醫外科及了解丹道醫學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煉丹術與丹藥》
本書組成分上、下篇及附篇三部分。
《中國煉丹術與丹藥》
《中國煉丹術與丹藥》
上篇總論:包括有中國煉丹術的發生與發展、中國古代煉丹家的目的、古代煉丹場合的內容一斑、古代文獻中最早見的丹藥記載、中國古代煉丹術的文獻試探、中國煉丹術的術語、臨爐前的準備工作等八個章節,把中國煉丹術的發生、發展情況和主要內容作了扼要介紹。下篇各論:分別敘述了氯化汞、硫化汞、氧化汞三個獨特內型中的典型丹藥,同時敘述了升丹、降丹、燒丹,對丹四個類型中的丹藥方劑140餘個,把師傳、友授及各有關文獻中比較實際而有意義的丹藥方劑分門別類地歸納起來,並在每一類型丹藥方后附以簡表以資參考。附篇“編后瑣言”:把以前各章未談到或已談見詳而又必須提出再談的一些瑣碎問題均在這一篇中逐條做出交代,使讀者閱讀之後可以體會到丹藥的製法和運用。
本書所載丹藥製備等內容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而其中丹藥方劑對於今天臨床仍然具有較高實用價值,本書對於我們學習中醫外科及了解丹道醫學具有重要意義。
《丹藥本草》
《丹藥本草》
《丹藥本草》
《丹藥本草》是我國著名的丹道醫家張覺人先生整理編訂的一部丹藥學專著。是專門記載煉丹藥物的讀物。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載有崔昉的《外丹本草》一書,可惜書早已亡佚,無從知道其內容,但顧名思義知道它是偏重外丹方面的本草類書。本書則外丹、醫藥並重,故名《丹藥本草》,內容為:元素、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硫酸鹽、炭酸鹽、硅酸鹽、砷化物、其他化合物,及非金屬類等十個項目,包括無機葯60種,把能夠煉製丹藥的無機藥物盡量收入,每一藥物又分異名,來源,性味、成分、功能、主治等六個小節。讀者可以通過系統地閱讀,以了解有關煉丹藥物的知識。
《紅蓼山館醫集》
張覺人先生曆數十餘年,廣為拜師學藝,搜求諸方,將所搜集的各種抄本,並將所得應用於自己的臨床實踐,不斷輯有所成。本書所錄為先生生前發表在雜誌期刊的臨床治驗及用藥心得等也有未曾發表的多部遺稿。
《紅蓼山館醫集》一書內容豐富翔實,為丹醫及中醫外科臨床的一部重要之專著。

秦朝


秦朝時,秦始皇也曾求仙問道,到處尋找長生不老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