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德章

衛德章

衛德章,山東煙台人,1957年10月出生,1990年畢業中央美術學院首屆大專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二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研究中心研究員.,成都職業藝術學院特聘教授。

成就及榮譽


1989年作品《孟春》入選全國第七屆美展。同年,作品《暮秋》獲《美術》雜誌、香港文化促進中心、台灣《雄師美術》聯合舉辦的“當代水墨新人展”佳作獎,並發表在《美術》雜誌第五期。1990年作品《老牆》被中央美術學院收藏。1991年作品《雨後》入選中國畫研究院主辦的“9人全國山水畫邀請展”。1992年作品《黃河古道》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黃河畫展”。
1993年作品《梨花時節》入選全國第八屆美展。同年由中國美協藝委會、山東藝術學院、山東美協主辦,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衛德章現代山水畫展,作品相繼在《人民日報》《文藝報》《光明日報》《北京周報》《北京晚報》等報刊發表。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報道了畫展消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今晚八點半》節目作了專題報道。同時《衛德章現代山水畫冊》出版發行。作品《山裡人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同年,作品《金秋》入選“’93全國中國畫大展”。作品《靜月》獲香港文化中心、《人民日報》海外版、《解放軍報》東方國際水墨畫大賽“東方獎”。同年,應邀為中南海作畫一幅,並出版畫冊。
1994年入編《中國當代美術家圖鑑》,同年,應邀為天安門作畫一幅。1995年入編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當代山水畫庫》,1996年入編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當代山水畫家創意手稿》,1997年作品《無題》入選全國體育美展,1998年在煙台美術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1999年參加中國畫研究院舉辦的“中國水墨畫巡迴展”,作品《黃土地》被中國畫研究院收藏,2000年參加北京美術家中國畫邀請展,2001年參加全國“黃河畫展”,2002年參加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展,2003年參加全國第二屆中國畫展,2004年參加“老甲藝術館韓國漢城畫展,2005年參加全國中國美協會員展。 2006年4月參加韓國釜山文化藝術交流。 2006年4月入編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畫精品)。

個人作品


衛德章山水畫
衛德章山水畫

社會評價


對於畫家衛德章的國畫藝術,評論界已經給予很高的評價。說他的畫“用拙”、“有道”和“君子慎其獨”。還說他的畫是“藝術形式與表現對象的和諧;境界與現實觀照的和諧;情感與理智融造的和諧”。筆者也有相同的看法。讀衛德章的山水畫近作,頗有霍然驚異之感。猶如雨後之山嵐,清新滌盪,見秀見美。真若是滿紙平朴之風,卷卷潤朗之氣。看得出來,他是在用心呼喚著大地的靈性,是在用心去創造著山水的詩學和生命的詩學。筆者一直認為,藝術的對話只能用心靈去溝通,藝術創作實際上就是真誠的情感和全部生命力的傾注。衛德章山水畫的創作道路就是這樣一個例證。衛德章出生於20世紀50年代的膠東地區,骨子裡有山東人的樸素和善良。平素里喜好描繪家鄉地區的山川風物,更喜描繪山陝一帶的北方景緻。多年來,他一直堅持去太行山區和黃土高原進行實地寫生,細心體味和咀嚼平凡之山的神韻和情致。他用他的全部情感和生命激情,塑造和言說著土地的詩魂,最終成為山的歌者、水的情人,以至達到人與自然渾然一體,共辱共榮的至高境界。
在深入生活和潛心寫生的同時,畫家衛德章更重視對中國傳統繪畫精神的領會和對表現技法的傳承。他對古人山水的筆法多有敬仰和研習,筆墨功底和造境學養愈加純熟。在這批新近創作的山水畫中,我能看到王蒙的蒼潤蔥蘢,石濤的清靈俊秀,甚至有趙孟 頫式的涓涓古意。可以看出與《青卞隱居圖》和《山水清音圖》的傳承關係。那種元人山水深邃而朗潤的美質,被衛德章先生很好地繼承下來了,並被很好地融化在自己的山水畫語言之中。
讀衛德章的《棲霞之山》,腦海中一下子便會冒出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兩畫均描寫齊魯景色,又都是有其真山。後者是濟南附近的兩座山巒,前者是畫家的故鄉之景;後者是“一洗工氣”、“風尚古峻”,前者是生機盎然、風尚雋雅。但從畫中樹石筆法、山形氣勢和生命律動來看,總有一種血脈相連的關係。不知是山石樹木亘古不變,還是畫家靈犀相通,總覺兩畫在精神意旨上有同工之妙。至少深得元畫之精要。若不然,怎能把如此普通之山畫得如此雋永曉暢。古人云,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單純地摹寫古人和摹寫現實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內心的思索和內在的情懷以及對時代的感情,是一個藝術家借古開今的關鍵。
在畫家衛德章的山水近作中,最給人以深刻印象的是畫中皴法的表現和運用。不同表情的皴法已構成衛德章山水畫藝術最為出彩的語言因素和最為獨特的美質。畫家筆健之感,而雨點皴看似零落卻有參差疏朗、宏觀整體的韻致。其《芝陽山下》和《負者歌於途》是這兩種皴法的代表作品。足見其紮實的傳統功力和創新的勇氣。實際上,這些皴法的樣式並非畫家的獨創,均有著明顯的淵源和出處。但是給人的感受是非常新穎和貼切的。有一種無法言說的詩意和境界纏繞其間,加之別有情趣的生活細節點綴其中,使人有種既遠亦近,兼融古今的奇妙。是不同皴法的嫻熟運用,使他的山水亦古亦今,滿卷生輝。
觀衛德章的山水畫,總有一種當代氣息和現代意識撲面而來。這種當代氣息和現代意識從何而來?筆者在此猜想,首先,它是我們生活中的真山真水,就如同我們自己家鄉的平常景色,平易近人。其次,它表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生存的當代理念和詩意棲居的理想境界。古人對山水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理想訴求,衛德章的畫,每凡山巒有小徑盤繞,多有鄉間村舍掩映其間,多有勞動的鄉人在此生息耕作,一派平和與悠然,無不讓人頓生滿足和愜意。
衛德章的山水畫並非大山大水,也不是平遠小景,而是介乎於兩者之間的中景架構,因此多有中和之勢。在形式營造方面,給人以堂堂正正、朴樸實實的大氣,不取層巒疊嶂和崇山峻岭,只取山巒一隅並使之平面化,近似西洋風景畫的構圖;不取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三遠法,盡量壓縮成二度空間,空間層次多用少許遠山映襯,或一抹雲霞即了。有些甚至不設遠景,從而使自己的山水構成,與傳統山水拉開一定距離,又與現代的繪畫精神產生一定的內在聯繫,當代感自然而然地生髮出來(如《魯東行旅》和《芝陽山下》等),畫面式的點景人物也幾近平擺浮放,不受空間透視限制,更加深化了畫面的平易、淳樸之味道。筆者認為這是該畫家最為重要的創造。
如果細心品讀衛德章的藝術就不難發現,功力深厚和富有美感的皴法使他的山水畫充滿淳厚和朴華的氣韻,平面化的營造使得畫面更富當代意味,不同地域的山水風貌和生存情態,共同構成了衛德章山水畫的全部奧秘。這既是他承襲傳統的航標,也是他開創未來的法寶。也就是說,沒有這般人性化和人文主義的描繪,再好的皴法,再好的山勢,再好的景緻也將會如同嚼蠟,索然無味,反之亦然,這便是藝術的辯證法。
多年來,衛德章一直潛心於當代山水畫的創新和個性語言的錘鍊,並卓有成就。這批新近創作的山水畫就是他最新的創作成果。衛德章的山水畫一直秉承著傳統山水畫澄懷味象的美學原則,並賦予山水畫以嶄新的生活內容和時代氣息,表達著對祖國河山和家鄉故土的樸素情懷。平凡中見蒼勁,質樸中見性情,就如同他本人的性格一樣,厚道、睿智而自然,是當代山水人性化、人文化、平民化的典型代表。他用他的藝術證明了他是一個不可取代和不可忽視的中年創新者,他定將會在當代中國畫藝術的傳承和創新方面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