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前將軍的結果 展開

前將軍

前將軍

前將軍,官名。戰國已有。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次於上卿。職務或典京師兵衛,或屯兵邊境。漢末以後,將軍名號繁多,名稱素樸之前、后、左、右之類,遂漸廢棄。三國時常設的高級將軍位。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位次於九卿,而高於其他臨時設置的雜號將軍。三國魏國,改七品為九品中正,品級下降,為第三品。開府治事,屬官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

西漢時期


西漢時,著名的前將軍有趙信、李廣、韓增、蕭望之、何武等人。

東漢時期


東漢的將軍也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后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大將軍位在三公上,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在三公下。前、后、左、右將軍,位在九卿下,不常置。東漢中期以後,太后臨朝稱制,外戚以大將軍執政,與太傅三公合稱為五府。
以上將軍均開府,府屬有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中郎二人,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御屬三十一人。將軍以本號領軍的,各有部曲、校尉。另有所謂雜號將軍,臨事設置,事畢即撤。唯度遼將軍因南匈奴所部時有內亂,自永平八年(65年)后常設。漢靈帝設西園八校尉,統率洛陽駐防軍隊,以宦官主之,這是後世宦官領兵的開端。

三國時期


漢朝前將軍

東漢末年,董卓公孫瓚等人曾為漢朝的前將軍。
姓名任命年份終止年份
董卓188年189年(遷相國)
趙謙189年192年(遷司徒)
公孫瓚193年199年(卒)
1.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郡臨洮縣(今甘肅岷縣)人。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漢桓帝末年,董卓被徵召為羽林郎,后又為中郎將張奐部下作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董卓作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曾任前將軍,又先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不久,京中動亂,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駕大功,回京后便掌權。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併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隨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據有武庫甲兵,國家珍寶,威震天下。初平三年(192年),董卓為其親信呂布所殺。
2.趙謙(?~192),東漢獻帝時大臣。字彥信,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靈帝中平元年(184)趙謙為汝南太守時,敗於汝南黃巾軍。獻帝初平元年(190)以光祿勛為太尉。次年罷,獻帝遷都長安,任車騎將軍,為前置。旋以病罷。又為司隸校尉,轉前將軍,鎮壓白波農民起義,因功封郫侯。初平三年(192)六月代王允為司徒,八月病罷,不久拜尚書令。同年卒。謚忠侯。
3.公孫瓚(?—199年),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公孫瓚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得到涿郡太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初平四年(193年),公孫瓚成為前將軍,封易侯,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他與袁紹多次相爭,初期佔據優勢,但在龍湊之戰後,公孫瓚銳氣頓減,採取自保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困於高樓,引火自焚。

蜀漢前將軍

姓名任命年份終止年份
關羽219年219年(卒)
李嚴226年230年(遷驃騎將軍)
袁綝230年234年
鄧芝234年243年(遷車騎將軍)
胡濟243年255年(遷鎮西大將軍)
1.關羽(160?-220年),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三國名將。劉備起兵時,關羽跟隨劉備,忠心不二,深受劉備信任。劉備、諸葛亮等入蜀,關羽鎮守荊州,劉備奪取漢中后,封關羽為 前將軍,關羽乘勢北伐曹魏,曾圍襄樊、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中原震動,但是東吳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害。關羽去世后,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
2.李嚴(?-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臣。公元226年被任命為 前將軍。公元231年,蜀軍北伐時,李嚴延誤押運糧草,為推卸責任而阻撓諸葛亮的北伐,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獲罪,被廢為平民,遷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李嚴得知這個消息后,認為以後再也不會有人能夠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懷激憤而病死。
3.袁綝(?—約238年),字不詳,潁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建興年間(223—237年)歷任 前將軍、征西將軍,封都亭侯。
4.鄧芝(?—251年),字伯苗,漢族,義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朝臣。原先投靠巴西太守龐羲,不久就被劉備召為郫縣邸閣督,後來歷任郫縣縣令,廣漢太守、尚書。曾出使吳國,使兩國重新結盟,深受孫權的喜愛。歷任中監軍、揚武將軍、前軍師、前將軍、益州刺史、陽武亭侯。在延熙六年被任為車騎將軍,授予符節。延熙十一年率兵往涪陵平叛得勝。延熙十四年去世。
5.胡濟(生卒年不詳),字偉度,三國時期蜀國將領。曾為諸葛亮信任的主簿,做事忠誠盡責,曾多次對諸葛亮提出諫言,諸葛亮特別把他與崔州平、徐庶董和相提並論,認為他們都是能夠適時規勸自己過失的諍友。諸葛亮死後,開始領軍;王平死後,督漢中軍事,歷任 前將軍、鎮西大將軍、右驃騎將軍,但卻因為一次失期未至,造成姜維北伐軍的慘敗。

曹魏前將軍

姓名任命年份終止年份
張遼220年222年(卒)
滿寵224年230年(改徵東將軍)
郭淮241年249年(遷征西將軍)
文欽249年255年(叛逃吳國)
李輔263年265年(晉代魏)
1.張遼(169-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官至 前將軍,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稱為曹魏的“五子良將”。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張遼隨曹操四處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之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斬烏丸單於蹋頓於柳城,又討平梅成、陳蘭爭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成功擊退孫權十萬大軍,張遼一戰威震江東。黃初三年,張遼病篤,卒於江都,謚剛侯。卒年五十四歲。
2.滿寵(170-242年),字伯寧,山陽昌邑(今山東微山)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官至太尉。最初在曹操手下任許縣縣令,掌管司法,以執法嚴格著稱;轉任汝南太守,開始參與軍事,曾參與赤壁之戰。后關羽圍攻樊城,滿寵協助曹仁守城,勸阻了棄城而逃的計劃,成功堅持到援軍到來。曹丕在位期間,滿寵曾任 前將軍,駐紮在新野,負責荊州側的對吳作戰。曹叡在位期間,滿寵轉任到揚州,接替曹休負責東側對吳作戰,屢有功勞,后因年邁調回中央任太尉,數年後病逝。
3.郭淮(?-255年),字伯濟,太原陽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官至大將軍,封陽曲侯。建安年間舉孝廉,先後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議令史、夏侯淵的司馬。夏侯淵戰死時郭淮收集殘兵,推張郃為主將而得以穩定局勢。曹丕稱帝后,封郭淮為關內侯,鎮西長史。諸葛亮伐魏時,郭淮料敵準確,立下戰功。正始元年,郭淮打退姜維,升任左將軍、前將軍;嘉平二年又升遷為車騎將軍,封陽曲侯。
4.文欽(?-257年),字仲若,譙郡(今安徽亳州)人,曹操部將文稷之子。文鴦、文虎之父。文欽仕魏時官至 前將軍,拜揚州刺史。被司馬師廢曹芳的專橫暴行激怒,於魏正元二年(255年)與毌丘儉、文鴦、文虎起兵討司馬師,兵敗后投奔吳國,吳國授予幽州牧,封譙侯,鎮北大將軍。魏甘露二年(257年)諸葛誕起兵反魏,文欽從吳軍前往支援,但翌年軍情告急時卻因軍見不同而被諸葛誕疑有叛心處死,兩子文鴦、文虎又投奔回魏國。
5.李輔(生卒年不詳),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本為孟達心腹。司馬懿率軍圍攻上庸時,他與達甥鄧賢斬達首后開城投降。參加263年魏滅蜀戰役,官拜 前將軍,鍾會入漢中后,令其領兵一萬,攻打蜀漢監軍王含以五千兵力鎮守的樂城。

東吳前將軍

姓名任命年份終止年份
呂范222年228年(卒)
朱桓229年238年(卒)
唐咨252年258年(降魏)
孫秀267年270年(降晉)
1.呂范(?-228年),字子衡,汝南細陽人,三國時期東吳名將,歷官 前將軍、揚州牧,假節,大司馬
2.朱桓(177-238年),字休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官至 前將軍、青州牧,假節,封為嘉興侯。有一子朱異。
3.唐咨(生卒年不詳),利城(今江蘇贛榆西)人。魏文帝黃初中利城郡反,推唐咨為主。後為魏軍擊破,遂亡至吳,官至 前將軍,封侯、持節。后助諸葛誕拒魏,兵敗被俘。為安撫吳國軍民,魏主拜唐咨為安遠將軍。
4.孫秀(?—301或302年),字彥才,三國時期吳國宗室,孫權弟孫匡之孫。初為吳 前將軍、夏口督,后降晉,官驃騎將軍、儀同三司

桌游


使用張遼在『掩其無備』戰功完成的條件下獲得100場身份模式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