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固定

石膏固定

石膏型的種類較多,按形狀可分為石膏托、管型石膏、石膏圍領等幾種,按有無襯墊又可分為有墊石膏與無墊石膏兩種,按固定部位可分上臂石膏、前臂石膏、上肢肩人字形石膏、小腿石膏、大腿石膏、下肢髖人字形石膏等等。

石膏固定是骨傷科外固定方法之一。醫用石膏是天然的硫酸鈣石,經過粉碎、加熱、脫水而形成的非結晶的粉末,將這種石膏粉末與吸水紗布製成的石膏繃帶,在溫水中浸泡,纏繞於肢體,乾燥后,即變成堅硬的固體,達到塑形、固定的目的。

需準備的材料


1、厚度:我們上肢一般是12-14層,下肢14-16層,太胖的另當別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石膏太薄了容易斷裂,且不美觀,且起不到固定效果。全國各個地方應該都不一樣,但應該不會差的太大,基本原則不會變。
2、寬度:包圍肢體周徑2/3為宜。
3、襯墊、繃帶襯墊石膏主要用於創傷后和手術后可能發生腫脹的固定,對於肢體腫脹有緩衝餘地,因為是在急診,我們是常規打襯墊石膏的。至於無襯墊石膏,多用於損傷較輕或手術較小,一般肢體不會發生嚴重腫脹的肢體固定。對新鮮骨折軟組織損傷或感染有腫脹趨勢者及術後有預期的反應性腫脹等均不能用無襯墊石膏。而且對技術要求相對要高。
4、生石膏CaSO4·2H2O)加熱到107~130℃,失去3/4的結晶水即為熟石膏,熟石膏接觸水份后可較快的地重新結晶而硬化,石膏干固定型后,如接角水分,可以軟化,由於石膏有吸水后再硬固及再柔軟的可塑性,在骨科領域中,常補用作維持骨折或手術修復后的固定,封閉傷口,作患部的牽引或伸展,治療矯正關節畸形等。

護理


石膏包紮前

1、病人的體位:一般將肢體放在功能位。
2、皮膚的護理:肢體皮膚清潔,但不需剃毛。若有傷口,則用消毒紗布、棉墊覆蓋,避免用繃帶環繞包紮或粘貼橡皮膠
3、骨突部加襯墊:常用棉織套、紙棉、氈、棉墊等物,保護骨突部的軟組織,保護畸形糾正後固定的著力點,預防四肢體端發生血循環障礙。

石膏包紮后

1、患者的搬動:石膏未乾透時,不夠堅固,易變形斷裂,也容易受壓而產生凹陷,因此石膏須干硬后才能搬動病人,同時搬動時只能用手掌托起石膏而不能用手指,以免形成壓迫點。
2、患肢抬高,適當襯墊給骨突部減壓:如下肢石膏固定后要用硬枕墊在小腿下使足跟部懸空,上肢石膏固定后,可用繃帶懸吊將前臂抬高。
3、加快石膏干固:夏季可將石膏暴露在空氣中,或用電扇吹乾,冬天可用電燈烘架,使用時注意讓石膏蒸發的水蒸汽散出被罩外,注意用電安全,燈的功率不可過大,距離病人身體不可太近,照身1~2小時應關燈10~15分鐘,以免灼傷病人。神志不清,麻醉未醒或不合作的病人在使用烤燈時要有人看護,以免發生意外。
4、患肢的觀察:石膏固定后,即要用溫水將指(趾)端石膏粉跡輕輕拭去,以便觀察。
①觀察肢體末端血循環。顏色是否發紫、發青,腫脹,活動度、感覺有否麻木、疼痛;如有須及時報告,可採取石膏正中切開,局部開窗減壓等措施,不要隨便給鎮痛劑
②觀察出血與血漿滲出情況。切口或創面出血時,血漬可滲透到石膏表面上,可沿血跡的邊緣用紅筆劃圖將出血範圍定時作標誌觀察,傷口出血較多時可能從石膏邊緣流出,因此要認真查看血液可能流到外面,棉褥是否污染。
③有無感染徵象。如發熱,石膏內發出腐臭氣味,肢體鄰近淋巴結壓痛等。

預防


1、預防石膏壓迫褥瘡及“開窗水腫”。要警惕不在傷口或患處的壓痛點,可能是石膏包紮太緊對局部壓迫,不能隨意用止痛劑,以免引起石膏壓迫褥瘡,必要時作石膏開窗減壓。開窗減壓后局部用紗布、棉墊墊在窗口皮膚上,外再覆蓋原石膏片後用繃帶包紮,避免組織水腫。
預防石膏邊緣壓迫而致神經麻痹。如小腿石膏位置高可壓迫腓骨小頭致腓總神經麻痹,應觀察有無足下垂、足背麻木等癥狀。
2、褥瘡的預防:
①定時幫助病人翻身。下肢人字形石膏干固后即要幫助病人翻身俯卧,每日2次。
②加強局部皮膚按摩。用手指沾酒精伸入石膏邊緣裡面進行皮膚、尾骶部、足外踝未包石膏的骨突部位的按摩。
床單保持清潔、平整、乾燥、無碎屑。
3、石膏型的保護:
①防折斷,幫助翻轉髖人字形石膏時,應將病人托起懸空翻轉。
②保持石膏的清潔,不被大小便污染,可在臀部石膏開窗處墊塑料布,可引流尿液入便盆,大便污染后應及時用清水擦去。
③足部行走石膏可用步行蹬保護。
4、下床行走和功能鍛煉:石膏固定,未固定的關節應盡量活動,早期可作被動活動,按摩幫助退腫,但盡量應鼓勵患者作主動鍛煉。

優缺點


優點:可塑性大,可隨被固定部位的長短、粗細及不同體形任意塑形,固定堅強、搬運便利。
缺點:彈性小,石膏固定后,變成一個堅硬的外殼,當肌肉收縮時,石膏殼不能隨著肢體一起活動,儘管製作時比較合適,但當早期腫脹消退或晚期肌肉萎縮時,石膏與肢體之間就有一定的空隙,骨折往往在石膏內變位。石膏繃帶又常需固定骨折上下兩關節,影響功能鍛煉,甚至發生關節強直

使用場景


對於關節內骨折、手術切開複位后的骨折、骨與關節結核化膿性骨髓炎矯形術后以及關節融合術。

石膏繃帶類型


石膏托
將石膏繃帶按需要長度摺疊成石膏條帶浸泡后敷貼於肢體的一側,再用紗布繃帶包纏固定與成形。一般上肢石膏托需用10cm寬的石膏繃帶10~12層,下肢石膏托需用15cm寬的石膏繃帶12~15層。石膏托的寬度一般以能包圍肢體周徑的2/3左右為宜。
石膏夾板
按照做石膏托的方法製作2條石膏帶,分別置貼於被固定肢體的伸側及屈側,用手抹貼於肢體,再用紗布繃帶包繞而成。
石膏管型
指用石膏繃帶和石膏條帶結合包纏固定肢體的方法。亦即在石膏夾板的基礎上改紗布繃帶為石膏繃帶固定,使前後石膏條成一個整體,適用於上肢和下肢。
軀幹石膏
指採用石膏條帶與石膏繃帶相結合包纏固定軀幹的方法,常用的軀幹石膏有頭頸胸石膏、石膏圍領、肩人字石膏、石膏背心、石膏腰圍及髖人字石膏等。隨著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進步,新的外固定器具的不斷出現,涉及軀幹部位的大型石膏固定的應用範圍已逐漸減少,如硬塑領和充氣領代替了石膏圍領,肩外展支架代替了肩人字石膏,脊柱器具代替了石膏背心、蛙式外固定器具代替了蛙式石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