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

年份

1852年中國傳統紀年清文宗咸豐二年;壬子年(鼠年)。

1852年大事記


1852年《湯姆叔叔的小屋》英文第一版發表。
1月6日(十一月十六日)科爾沁蒙古王旗佃民聚眾抗租,拒抗官兵。
1月14日法蘭西第二共和國通過新憲法。
1月19日(十一月二十九日)英外相訓令英代公使包令,對華交涉勿操之過急。
2月3日太平天國在永安正式頒行馮雲山在獄中創製的《太平天歷》。
2月7日(十二月十八日)禮部侍郎曾國藩奏,目前急務有三:一銀價太昂,錢糧難納;二、盜賊太眾,良民難安;三、冤獄太多,民氣難伸。
3月21日(二月一日)英船私運華工475人自廈門赴舊金山。英國駐廣州全權代辦密爾切在報告中寫到“一想到和三萬萬或四萬萬人開放貿易,大家好象全都發了瘋似的。”
4月4日(二月十五日)伊犁,塔爾巴哈台開埠。
4月8日(二月十九日)運往美國的華工發生暴動,在琉球八重山島上岸。
1852年
1852年
4月19日(三月一日)英駐華公使包令上書英外相,謂廣州進城問題若能解決,其它問題亦可解決。
5月4日(三月十六日)英船到琉球八重山島捕拿華工23人,死6人。
5月25日(四月七日)上海英租界工部局開始議事。
5月26日(四月八日)甘肅中衛地震,持續16天(至6月10日)死傷700餘人。
6月3日——太平軍攻破全州,南王馮雲山負傷。
6月26日五月九日以俄兵多自恰克圖東去,命黑龍江將軍英隆防範。
7月6日(五月十九日)法公使布爾布隆以廣東公事受阻,自粵到滬。
7月14日(五月二十七日)布爾布隆晤蘇松太道吳健彰,謂如有照會,粵省大吏遲至兩三月不復,請為轉知兩江總督。
7月21日(六月五日)①英外相訓令包令,暫勿堅持入城要求。②布爾布隆離上海回廣東。
1852年
1852年
7月25日(六月九日)回倭里罕糾結約布魯特竄入喀什噶爾卡倫。 8月25日(七月十一日)入卡滋擾的倭里罕等被官軍擊退。
9月7日(七月二十四日)命徐廣縉為欽差大臣,葉名琛署兩廣總督、欽差大臣。柏貴署廣東巡撫。
11月7日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元老院頒布法令建議恢復帝制。
11月21日(十月十日)廈門二英人因誘拐華工,被毆致傷。
11月24日(十月十三日)英海軍在廈門登岸,槍殺華人4人,傷5人。
12月“ChineseRepository”《西儒耳目資》停版,共刊行二十卷。
12月2日法蘭西第二帝國成立,拿破崙三世成為皇帝。

1852年出生


1月12日霞飛,法國元帥。(1931年逝世)
2月24日寺內正毅,日本第18任首相。(1919年逝世)
9月27日伊集院五郎,日本海軍將領。(1921年逝世)
10月2日拉姆塞,英國化學家。(1916年逝世)
11月3日(嘉永五年九月二十二日)睦仁,日本明治天皇(1912年逝世)
11月26日山本權兵衛,日本海軍大臣。(1933年逝世)
12月9日邁克爾遜,美國物理學家(1931年逝世)
12月15日亨利·貝克勒爾,法國物理學家,天然放射性的發現者。

1852年逝世


3月4日——果戈理,俄國作家。(1809年出生)
5月5日——馮雲山,太平天國將領,官封南王。
6月21日——福祿培爾,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幼兒園的創始人。(1782年出生)
9月12日——蕭朝貴,太平天國將領,官封西王。(1820年出生)
11月27日羅馬尼亞民主革命先驅——伯爾切斯庫逝世。

歷史記載


永安突圍
咸豐二年(1852)二月十六日,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先是,咸豐元年年底,清欽差大臣賽尚阿親赴前線,督廣西提督向榮與廣州副都統烏蘭泰從北南兩路大舉進攻永安城,並設長圍斷太平軍糧道。二月十四日,城中糧盡,洪秀全下令突圍。十六日深夜,羅大綱率兵兩千擊破東北古蘇沖清軍,得火藥十餘擔,從水路出關,為太平軍主力突圍打開通道。三更以後,兩萬餘太平軍分批撤離州城東去。十七日上午,清軍趕到古蘇沖,太平軍主力已然突圍,後衛部隊與清軍激戰至傍晚。十八日,烏蘭泰率部搶佔龍寮嶺高地,進犯平沖,夾攻秦日綱部,太平軍戰死兩千餘人。時洪秀全等已抵昭平,聞訊立即命主力佔據平沖、旱沖、崩沖兩側山樑及前後隘口沖渠,設伏以待清軍。十九日清晨,當向榮、烏蘭泰等率軍進入三沖峽谷時,兩側伏兵齊起夾攻,並截斷其退路,清軍大敗。是役,清軍被殲四千餘人,天津鎮總兵長瑞、閔州鎮總兵長壽、河北鎮總兵董光甲、鄖陽鎮總兵邵鶴齡等斃命,烏蘭泰受傷。太平軍乘勝由小路直趨桂林。
蓑衣渡激戰
咸豐二年(1852)四月十八日,太平軍與清軍江忠源部大戰於廣西全州蓑衣渡。先是,太平軍於四月初撤桂林之圍北上,十六日攻克全州。十八日,太平軍水旱兩路繼續北進,行至蓑衣渡遇伏。蓑衣渡在全州城北十餘里,臨近湖南,重巒疊嶂,山有山坳可通。渡口西岸有沙灘突出河面,故渡口河床窄僅百米。清知州江忠源預先率部於渡口北約三里的水塘灣一帶砍伐竹木,打樁攔船,堵塞河道,設伏兵於兩岸山崗。太平軍舟師至此,遭突然襲擊,不能前進,與清軍激戰兩晝夜,損失嚴重。洪秀全棄舟登陸,攻全州時中炮受傷的馮雲山因傷勢惡化不幸犧牲,將士傷亡甚多,輜重喪失。太平軍被迫改變原定水旱兩路直取長沙計劃,從陸路進襲永州(今零陵),未克,乃南折攻佔道州,進行休整、擴充。
太平軍進軍湘南
咸豐二年(1852)四月,太平軍在蓑衣渡受挫后,改變原定計劃,由陸路攻入湘南。二十五日攻克道州,隨即以道州為大本營,分兵掠地,相繼攻佔附近江華、永明等縣,七月初三日攻克湘南重鎮郴州。太平軍在攻佔道州、郴州等地之後,進行了一段時間的休整,藉以宣傳革命,發動群眾,擴充力量。約有五萬餘人加入太平軍。其中包括許多經過戰鬥鍛煉的天地會會眾,也有不少道州、郴州一帶的挖煤工人。由他們組成的“土營”,擅挖地道,在以後一些攻堅戰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在道州休整期間,太平軍領導層曾就今後戰略問題進行過一番爭論。一些代表了占太平軍大多數的廣西農民“懷土重遷”的情緒,主張取道灌陽返回廣西,天王洪秀全也有入粵之意,但遭到東王楊秀清的反對。他認為,“已騎虎背,豈容復有顧戀?”為今之計,只能繼續北進入湖北,然後東向直取南京,椐為根本,進而奪取天下。洪秀全接受了楊秀清的正確意見,確定了繼續揮師北上的戰略方針。另外,太平軍在進入湘南以後,以還以東王楊秀清、西王肖朝貴的名義,相繼發布了《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救一切天生天養諭》三篇文告。文告中,對清王朝腐朽黑暗的封建統治進行了無情的揭露。曆數了滿洲貴族入主中原以來殘害漢族人民的滔天罪行。並特別對漢族知識分子責以民族大義,號召他們變計來歸,與人民群眾一起推翻滿清王朝,建立“同享太平”的理想社會。文告的發布,表明太平天國在宣傳方面已突破了單純的宗教形式和內容,直接向清朝統治挑戰,它不僅起到振奮人民群眾革命精神的作用,而且具有爭取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共同反清的策略意義。文告發布后,迅速傳遍四方,甚至武昌內外,“亦多有之”,對宣傳革命,發動群眾,擴大太平天國的影響起了巨大的作用。
太平軍進軍湖北
咸豐二年(1852)十一月初七日,太平軍水旱兩路從岳州起程進軍湖北,直趨武漢。先是,洪秀全、楊秀清等偵知長沙清軍兵力空虛,乃命西王肖朝貴率兵兩千,從郴州出發,北上攻取長沙。其時長沙守軍只有八千,如太平軍主力繼至,破城有望。但由於洪秀全等因道、郴之勝而輕敵,未能及時支援,使肖朝貴兵力單薄,攻城只限於南城一隅,不能致敵死命。后清軍援兵四集,肖朝貴於七月二十九日中炮受傷,不久去世。洪秀全得到消息,方於八月二十八日率軍抵達長沙城下,此時長沙城防清軍已達數萬,對太平軍的進攻拚死抵抗。洪秀全、楊秀清等乃作戰部署,派石達開率部渡湘水西進。十月十九日夜,太平軍主力撤長沙之圍,西北走寧鄉、益陽,轉攻“楚北門戶”岳陽。在岳陽一帶,太平軍繳獲大量武器、船隻,吸收大批漁戶、船戶、縴夫等參軍。洪秀全封唐正才為典水匠職同監軍,統率眾船,正式建立水營。十一月初七日,太平軍主力水旱兩路從岳州出發,“千舡健將,兩岸雄兵”,大舉進軍湖北,兵鋒直指武漢。十三日,太平軍攻克漢陽,十九日奪取漢口。在漢陽與武昌之間遼闊江而上,太平軍搭起浮橋,橫跨長江。十二月,大軍強渡浮橋,向武昌發起猛攻。初四日太平軍挖掘地道,轟塌文昌門城牆,攻佔武昌城。是為太平軍出師以來攻佔的第一座省城,進軍湖北取得了極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