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學

市民文學

市民文學,漢語詞語,拼音是shì mín wén xué,意思是封建社會後期,適應城市居民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文學。內容大多描寫市民社會的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階層的思想和願望。宋元明話本是其代表作品。

城市文學是在民間創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取材於現實生活,充滿樂觀精神。在藝術上,它的主要手法是諷刺,風格生動活潑。因受教會文學影響也採用隱喻、寓意和象徵等手法。

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額韻文故事、長篇敘事詩、抒情詩和戲劇等。其中長篇敘事詩取得的成就最高。代表作有法國的《列那狐傳奇》和《玫瑰傳奇》。

產生背景


中世紀歐洲文學是在封建社會所特有的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在獨特的社會矛盾作用下,在多種文明和文化的碰撞中,不斷形成和成熟起來的。在中世紀文學中,市民文學最為豐富,成就也最突出。市民文學的產生同城市的興起密切相關。12世紀初,南方有不少城市已相當繁榮。隨著城市的興盛,市民意識在各個領域日益表現出來,市民文學應運而生。

代表作


市民文學的代表作有法國的小故事詩、列那狐故事詩、《玫瑰傳奇》、市民戲劇和市民抒情詩。

小故事詩

小故事詩(Fabliaux)近似笑話,流行於1170至1340年,現存150篇左右,短的五十多行詩,長的一千餘行,為八音節詩,大部分產生在法國北部,作者多半佚名。小故事詩以日常生活為描寫對象,篇末往往有道德教訓,總結全詩的意義。
小故事詩常以教士為嘲諷對象,暴露教士的貪婪、狡詐、勾引婦女等惡行劣跡。
呂特博夫所寫的《驢的遺囑》抨擊主教詐取錢財的方法在教會裡司空見慣,連一般教士也有“很多衣服金錢,小麥裝滿穀倉,為所欲為,法律和教規約束不了他們” 。他的另一篇小故事詩《修士德尼絲》描寫西蒙修士勾引騎士之女德尼絲,慫恿她離家出走,扮成修士,直到有一天被一個貴婦識破:“這些人外表美好,但內里已經糜爛,污染這個世界。”
《教士的母牛布呂南》敘述有個農民在教堂聽到教士佈道:“天主會雙倍還給誠心捐贈的人。”他把自己的母牛捐給了教士,教士把這頭母牛和自己的母牛拴在一起。不料農民的母牛思念老家,將教士的母牛拖回農民家裡。
《聖彼得和行吟詩人》寫一個行吟詩人在地獄看守在沸水桶里受煎熬的靈魂,他用靈魂和聖彼得賭博,他賭輸后指責聖彼得作弊,竟大膽地揪住聖彼得的髭鬚。中世紀的教士過著十分奢侈腐化的生活,但他們披著宗教外衣,有恃無恐。他們的敗德污行引起農民和市民的強烈不滿,這種不滿在小故事中得到了反映。
小故事詩也描寫農民的機智、美德和反抗精神。
《農民醫生》描寫一個富裕農民一再毆打妻子,其妻趁國王求醫為公主治病之機,說是她的丈夫精通醫術,但需痛打他,他才肯給人看病。農民挨打,只得進宮治病。他做出各種滑稽動作,公主大笑,魚骨吐了出來。國王不讓他走,要他醫治前來求醫的病人。農民吩咐準備木柴,要將病勢最重的人燒成灰作葯,治癒眾人。病人於是改口,病痛全消。這個詼諧的故事表明智慧來自民間,莫里哀將它改寫成《屈打成醫》。
《農民巧辯入天堂》寫一個農民死後,跟隨天使來到天堂門口,聖彼得、聖多瑪和聖保羅擋住他,聲稱農民不得入天堂,農民反駁說,他正直高尚,入天堂有何不可。幾個聖徒理屈詞窮,請來天主,農民指出聖徒不僅否認過天主,而且陷害過別人,相反,他過的是清清白白、樂善好施的生活,因此更應入天堂。這首詩讚揚農民具有高尚的美德,農民對聖徒的反駁是對傳統觀念和社會偏見的大膽否定。
《貢斯當·杜阿梅爾》描寫農村的三個小暴君——司法吏、領主的森林管理人和教士,覬覦農民貢斯當·杜阿梅爾的妻子,遭到她的堅拒。這三個傢伙合謀用“需要、窮困和飢餓”迫使她就範。教士將農民革出教門,司法吏判他下獄,領主的森林管理人佔有了耕牛。破了產的農民尋機報了仇:他把這三個人裝在盛滿羽毛的大桶里,放火焚燒,又揮舞大棒沿街追打他們,叫出村裡的狗撲向他們。農民不甘受農村的統治勢力——教會、封建貴族和法官——的欺凌和壓迫,忍無可忍,狠狠地懲罰了他們。從這首詩可以看到中世紀雅克團(農民起義)仇恨統治者的情緒和反抗行動。
小故事詩還鞭撻了醜惡思想。《鞍褥一分為二》譴責虐待老人、以金錢為紐帶的父子關係。《救人的好漢》指責“惡人從來不知感恩”。

列那狐故事詩

從12世紀下半葉至14世紀初,列那狐故事詩出現了十萬行之多。中世紀,費德爾和伊索的寓言已在法國流行,列那狐故事詩的作者取其精華,並在民間故事中汲取養料。
《列那狐傳奇》(Le Roman de Renart,約1174-1250)是最重要的列那狐故事詩,作者不止一人,包括皮埃爾·德·聖克盧(Pierre de Saint-Cloud)、里沙·德·利宗(Richard de Lizon),共分26組詩,分兩個時期寫成:1174至1205年為第一時期,1205至1250年為第二時期。短的故事詩不到一百行,長的達到三千多行。
前期故事詩描寫列那狐和伊桑格蘭狼的鬥爭。先是列那狐力圖欺騙公雞、山雀、貓、烏鴉。它來到狼窩,諂媚母狼,欺凌小狼。伊桑格蘭要報仇,緊追列那,列那卻當著狼的面姦汙了母狼,狼向獅王告狀。教皇特使駱駝繆查用法語、拉丁語和義大利語發表意見,鹿和野豬站在狐狸一邊,而熊布侖支持狼。鹿提出讓狐狸出庭。狗是法官,狼讓狗裝死,逮住狐狸。但詭計失敗,狐狸逃走,受到群狗追逐。狐狸去覓食,騙取了農民的一塊火腿,卻被狼搶走。狐狸遇到貓蒂貝爾,貓從兩個教士那裡叼到一根香腸。狐狸裝死,叼走三條鰻魚。狼聞到炸魚香味,倏然而至。狐狸哄騙狼削髮,將開水澆到狼的頭上。狐狸又讓狼到池塘釣魚,將尾巴浸到水裡,卻被凍住,受到農民毆打。狐狸偷走修道院的母雞,卻落到井裡,它讓狼相信井底是天堂,騙狼下來,自己卻逃走了,狼被修士痛打一頓。貓向狐狸報復,從狐狸嘴裡救走公雞。獅王要審判狐狸吞吃母雞,熊和貓去傳達聖旨。路上,熊貪吃蜂蜜,嘴卡在樹縫中拔不出來。貓太愛吃老鼠,掉到陷阱里。狐狸被獾判處絞刑,后改判朝聖,狐狸逃走了。
後期故事詩描寫獅王看病,醫生束手無策,請來狐狸。列那偷來草藥,卻說成來自海外,要就著狼皮、鹿角、貓皮吃下去,貓及時逃脫。狐狸受到各方面指控,同伊桑格蘭決鬥,失敗后被判絞刑,修士把它救下,它卻偷走修士的四隻閹雞。狐狸懺悔,隱修士勸它到羅馬朝聖。它與綿羊驢子同行,在狼的宅第里大吃大喝。狐狸設計縛住獅子的尾巴,強姦了母獅。它被蝸牛抓住,判處死刑。列那的妻兒向獅王獻上金銀,救出狐狸。它在河邊的草堆上遇到一隻鵝,向鵝懺悔,卻把鵝吞噬了。獅王出發去十字軍東征,狐狸製造假消息,奪取王位,娶了王后。它與獅王的戰爭塗炭生靈。獅王最後原諒了反叛者。貝爾托為了效忠狐狸,給它一隻公雞,公雞讓狐狸開口唱歌,從狐狸口中逃走。
故事詩的中心角色是列那狐,同時描繪了各種飛禽走獸,故有“禽獸史詩”之稱。詩中的動物既有各自的生物屬性,又賦予了人的社會屬性:兇猛的大動物相當於貴族統治階級,而弱小動物則是下層階級。故事詩集中描寫“以狡猾取勝”這一主題。在動物中,狐狸素以狡猾著稱,以狐狸作為狡猾的化身最恰當不過。故事詩最膾炙人口的篇章都是描寫列那狐智取伊桑格蘭狼和其他動物的故事。狐狸的狡猾有時意味著以弱勝強,蔑視封建權貴,有時則描寫狐狸的欺騙和詐取。它或以諂媚作為手段,或裝死躺下,或乘人不備,手段靈巧,是個頂呱呱的演員。它的報復是殘酷無情的。它巧取豪奪也有為了謀生的原因。狡猾和詭詐乃是商人特有的品性,隨著城市發展,這種意識日益具有影響,它是市民中有產階級向封建貴族鬥爭的思想武器,既顯示新興階級機智的一面,也表現其兇殘的另一面。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狐狸在同比它強大的動物的較量中往往取勝,卻經常敗在弱小動物手下。公雞幾次急中生智,讓狐狸鬆口,它展翅飛走:“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欺騙大家的狐狸這回也受了騙。”山雀不肯相信狐狸“普天下和平”的鬼話,不同狐狸親吻,識破了狐狸的詭計。拉封丹改寫過狐狸與公雞的故事,得出結論:“欺騙了欺騙者,令人加倍地愉快。”
故事詩具有強烈的諷刺性,對司法制度和教會進行了抨擊。獅王偏聽偏信,法庭程序拖沓冗長,判決難以執行。列那狐對此不屑一顧,不到庭聽審。鄉村教士有妻室兒女,擁有大量牲畜和土地,有的花天酒地,甚至嫖娼。修女“給土地生產和財富養肥了”。列那狐寧願忍受世俗生活的危險,也不願進修道院。它認為懺悔是自欺欺人,挖苦說:“由於我被革出教門,我的靈魂永遠不會被打入地獄了。”它為了避免上絞刑架,表示要朝聖贖罪,但這支朝聖隊伍不久便風流雲散,狐狸說:“朝拜過七次的人,回來后變得更加刻毒。”
《列那狐傳奇》的魅力來自動物擬人化而又保留動物特性,即將動物屬性和社會屬性巧妙結合,並帶上一種幽默意趣。獅子取名“高貴”、“貴族”,公雞取名“亮嗓子”,蝸牛取名“慢吞吞”,野兔取名“膽小鬼”,狐狸是“惡作劇的愛好者和詭計專家”,狼既愚蠢又貪婪和強壯,公雞驕傲卻頗為靈活,獅子莊嚴輕信,母獅愛賣弄風情。詩歌語言的生動莫過於這一節:狐狸不慎落入井中,它騙狼說,井裡是天堂,應有盡有:“你別存奢望,你進不了這地方,天堂是仙境樂園,不為所有人開放。”狼受騙后跳入另一隻桶中,半路上與狐狸相遇,狼奇怪狐狸怎麼反而離開,狐狸回答:
Ne fais donc pas la grimace. 你不用裝扮鬼臉。
Je vais t’expliquer les usages:我給你解釋結局:
Quand l’un y va,l’autre revient. 有走自然就有來。
C’est toujours la coutume. 這是一個老規矩。
Je vais en Paradis,là-haut;我到上面的天堂;
Tu vas en Enfer,en bas. 你到下面的地獄。
J’ai échappé au démon 我可逃脫了魔鬼,
Et tu t’en vas aux diables. 而輪到你見鬼去。
Tu es tombé en vilain lieu 你陷入到鬼地方,
Et j’en suis sorti,sache-le bien. 我可擺脫了憂慮。
在這個場面中,狐狸和狼的形象活靈活現,尤其是狐狸,它引誘的話切中狼的心理,在作弄了對方的同時,也揶揄了宗教。由於列那狐的刻畫極為成功,在法語中,列那的專有名詞代替了狐狸古法語的普通名詞。
13世紀下半葉,出現了新的列那狐故事詩,加進了政治內容,動物卻失去了生物特點,喜劇意味大為減色。其中有《假冒為善的列那狐》(分1260-1270,1328兩部)、《新列那狐》(1288)、《列那狐加冕》(約1295)。

玫瑰傳奇

法國詩歌《玫瑰傳奇》(Le Roman de la Rose)是對自由戀愛的頌歌,以及對禁慾主義的反叛。
全詩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的作者是吉約姆·德·洛里斯(Guillaume de Lorris,生平不詳),約寫於1225至1230年,共4028行;第二部分的作者是讓·德·默恩(Jean de Meung,或譯做“默恩的約翰”,又名讓·肖皮納爾Jean Chopinal,卒於1305),寫於1268至1282年,不到18000行(全詩共21750行,八音步詩),這是主體部分。
第一部分寫一個做了五年的長夢。作者夢見自己在5月的清晨走進“愛情”果園。詩人由“怠惰女”帶到典雅的“德行”那裡。詩人看到玫瑰蓓蕾。愛神一箭射中他,他愛上了“玫瑰”,受到“熱烈歡迎”的安慰。在“希望”、“溫情”、“蜜語”“媚眼”的幫助下,情人去尋找“玫瑰”。儘管“危險”、“恐懼”、“羞恥”、“壞嘴”和“嫉妒”百般阻攔,情人最終還是吻到“玫瑰”。但“嫉妒”將“玫瑰”關在塔樓中,詩人痛苦不堪……
洛里斯根據典雅詩歌提出一套“愛的藝術”,不過,他將人的各種感情擬人化。值得注意的是他把夢引入文學:“夢不是謊言。”他的語言較為輕靈。
第二部分寫情人不聽“理性”的勸說,“朋友”勸他要有誘惑的本事。情人受到“財富”的拒絕,卻得到愛神的幫助。愛神決定進攻由“嫉妒”建造的塔樓,它得到母親維納斯和“偽裝”的幫助。“偽裝”穿著教士服裝,猛烈抨擊假虔誠和托缽僧的偽善。愛神的隊伍發動進攻,“偽裝”扼住“壞嘴”的喉嚨。大家說服“老女人”指點“熱烈歡迎”,教會後者愛的藝術(要擺脫束縛,利用青春和魅力)。正當情人認為可以摘取玫瑰時,“危險”出現了。在愛神和維納斯的幫助下,大家衝進塔樓,摧毀男女心中的“貞潔”。“自然”出現了,它創造的人與“死亡”和“腐化”作鬥爭。“藝術”徒勞地竊取“自然”的創造力,於是投身於鍊金術。“自然”向神靈懺悔,談到世界、自然法則和出身問題,以及科學、彗星隕星。神靈談到天堂、不朽、生命的神泉。維納斯射出一支燃燒的箭,塔樓的守衛者紛紛逃遁。情人不顧“嫉妒”、“理性”和“財富”的阻攔,採摘玫瑰蓓蕾。詩人醒來。
讓·德·默恩增加了一些隱喻,他徹底改變了前一部分的構思。他筆下的人物愛作長篇議論,“理性”和“朋友”的一番話各佔三千行,“自然”和“才能”的話共4500行,加在一起佔了大半篇幅。這些議論涉及面廣,談到社會、哲學、科學,表明詩人學識淵博。這面“情人之鏡”實是世界之鏡,容納了中世紀的知識。
讓·德·默恩出身平民,後為神職人員,1260年來到巴黎鑽研學問,參加大學里的討論,贊同採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建立理性的自然哲學。他認為自然是至高無上的,人類理性應熱情地詢問自然,了解它的秘密;而禁慾、守貧之類的宗教虔誠,以及各種權貴在他看來是反自然的,是應當譴責的,因此讓·德·默恩被視作一個反宗教的理性主義者。他站在市民階級的立場上,猛烈抨擊了貴族門第觀念。“自然”這樣宣稱:
Les princes ne méritent pas 王公並非那麼尊貴,
Qu’un astre annonce leur trépas 要讓星辰為其報喪,
Plut琀 que la mort d’un autre homme:不同於別人的死亡:
Leur corps ne vaut pas une pomme 比起趕大車的身價,
De plus qu’un corps de charretier,或教士和騎士侍從,
Qu’un corps de clerc ou d’écuyer. 他們沒有什麼不同。
Je les fais pareillement nus,儘管強弱胖瘦不等,
Forts ou faibles,gros ou menus,出生時可赤裸不分。
Tous égaux sans exception 而從人的狀況來看
Par leur humaine condition. 毫無例外一律平等。
“自然”指出:“家族的顯貴算不了什麼。”貴族最好模仿他們的先輩,用武功和勇敢獲得他們的貴族身份,因為他們的祖先“一離開人世,也帶走了他們的一切品德”。“自然”理直氣壯地說:“許多例子都將證明:出身低微但有作為;比起多少王子伯爵,他們更加勇敢尊貴。”在封建門第觀念盛行的時代,提出這樣的觀點是非常大膽的。詩人還借“偽裝”之口,抨擊了教士巧取豪奪:“我的金庫未空之前,金錢便源源流入。”教士的本質虛偽狡詐,他們“穿上神聖的衣服,生活在假冒為善之中;外表像羔羊一樣柔順,內心卻像狼那麼兇殘。”詩人還反對苦行主義和教士的獨身,預示了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反禁慾主義。
《玫瑰傳奇》的藝術特點在於大量採用隱喻,將人的思想感情和自然界事物擬人化。13世紀為隱喻的流行提供了合適的土壤。隱喻的出現同當時研究神學和哲學的方法有密切關係。從奧古斯丁起,《聖經》被看作一個象徵的集合體,用意象來表達神秘信仰;神學家竭力尋找字句中的含義,發現其中的隱喻。傳入法國的修辭學,在於“說出此一事物,讓人意會另一事物”,或將一系列比喻串連起來。於是,人們越來越習慣用隱喻方式表達思想,愛看用擬人化手法描寫的文學作品。擬人化手法既有字面意義,又有隱喻意義,既有形象,又有抽象概念的通俗演繹。抽象概念由於有了可供想象的形式而變得具體。因而,《玫瑰傳奇》出現以後,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競相效尤。

成語解釋


【名稱】:市民文學
【事例】:這些~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
【用法】:作主語、賓語;用於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