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觀

鞍山市

青雲觀,道教道觀中的一種。青雲觀,位於滄州市東北的青縣覺道庄,西距青縣縣城20公里。觀內有殿堂15座,供奉80尊神像,是華北平原上歷史悠久的道觀。

正文


青雲觀,道教道觀中的一種。下面介紹了三個地方的青雲觀,分別是遼寧鞍山、河北滄州以及香港。

鞍山青雲觀


千山青雲觀道教宮觀。在遼寧省鞍山市東南十公里的千山五佛頂北。
創建於清代嘉慶二十一年(1816),道光、光緒及民國年間(1912—1949)均有重修。

內部景觀


主要由大殿、
關聖殿、客堂、道舍及庫房等三十餘間建築組成,面積約800多平方米。大殿三間,硬山式建築,殿內原奉瑤池聖母、驪山老母泰山娘娘王靈官等塑像;關帝殿中昔供關聖帝君、關平、周倉、呂祖等塑像。觀之附近有丹霞洞、翻天印、蟠桃石、噴雲虎四大勝景。

滄州青雲觀


(圖)滄州青雲觀
(圖)滄州青雲觀
青雲觀,相傳春秋戰國時期,老子李耳棄周守藏室史官出行,雲遊四方至此地隱居,傳經佈道,民眾由此相聚而居,逐漸形成村落,起名為“道德庄”。至元初,道號為“覺道”的張核大師來到此庄,四外化緣,在原老子講經道場營造起一座頗具影響的道觀--青雲觀。道德庄也由覺道大師的功德更名為“覺道家莊”,后稱“覺道庄”,現為道教聖地。村周圍先後建起了碧霞庵、五龍聖母廟等道觀。歷史上在此曾湧現出眾多頗有造詣的道師和法師。在青雲觀可以觀賞樂隊的全真齋醮科儀,瞻仰千年古墓-老子墓,到阡陌曠野領略田園風光,到遼闊的湖面搖楫蕩舟或者悠閑垂釣自得其樂。

實用信息


交通
乘自備車可沿205國道從中往西行、沿104國道、京滬高速公路青縣口東行前往,乘京滬鐵路火車在青縣站下,轉乘長途車東行20公里。
氣候與最佳旅遊時間
5-9月是遊客到此的最佳時節。
餐飲
遊客在參觀完道觀后,還可以品嘗當地特色美食小魚辣醬、羊腸湯驢肉火燒等。
住宿
現在道觀周圍建有很多賓館、飯店為遊客提供食宿,價格便宜。
特產
滄州最為有名的水果有金絲小棗鴨梨冬棗等,是遊客饋贈朋友的最好禮物,此外周邊景區如盤古廟、白洋淀千里堤獻縣漢墓群海興小山等也不容錯過。
門票
免費

香港青雲觀


(圖)香港青雲觀
(圖)香港青雲觀
青雲觀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青山東麓的青山禪院內,是香港現存最早的道場,主神為斗姆(又稱斗姥),亦有供奉觀音菩薩、三帝、呂祖、王靈官、彌勒、朱立天君、濟公、關帝、泰國佛。

歷史


南朝劉宋年間,相傳杯渡禪師乘坐大木杯渡海南下屯門青山,後人為了紀念他,就在青山上建了杯渡庵。原為佛寺的杯渡庵在隋朝時曾改為普渡道場,至唐朝又改稱雲林寺,及至五代十國,廣東地區隸屬南漢統治,其君主篤信佛教,乃封青山為瑞應山,屯門縣官陳延曾下令鐫造杯渡禪師像安放於該山上供奉。到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再將其改為寺院道場,迫僧易道服居住,詔改為斗姆宮。及至元、明兩朝,又改稱青雲觀。清朝初年因沿海遷界而荒廢;復界后恢復舊名,屯門陶氏興建並擁有青雲觀,至道光年間始獲擴建。
其後原為道教先天道道長的香港商人陳春亭獲委任為青雲觀的住持,但他於1918年前往寧波觀宗寺出家,皈依佛門,法號顯奇,返港后聯同張純白居士(本名張森泉,法號了幻)與青雲觀及附近土地的業主屯門陶氏商議在該地修建寺院,到1920年,各項工程完竣,稱為“青山禪院”,同時重修位於大雄寶殿旁破損的青雲觀,成為寺院內的一所道觀,完工之日屯門陶氏致送牌匾祝賀。
青雲觀正門的石額是道光己丑(即道光九年,亦即1829年)初秋所刻,道觀依山而建,內分兩層,底層為前殿,供奉觀音大士,高層前為天階,背後為正殿,中間供奉斗姆,其旁為王靈宮。觀內有一尾長木魚,壁上嵌有道光廿三年(1843年)屯門陶氏善信題助田租細目的“送田芳命碑”、道光廿二年(1842年)重建時南海譚心翼捐贈之銅鐘及民國九年(1920年)青山禪院落成開幕紀念題為“道院重光”木匾。

青雲觀的齋醮科儀


在青雲觀,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道士們身著金絲銀線的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在壇場里翩翩起舞,猶如演出一場摺子戲,這就是道教的齋醮科儀。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簡稱“科教”,也就是法事。“齋”原指齊和凈,後為齋戒、潔凈之意,指在祭祀前,必須沐浴更衣,不食葷酒,不居內寢,以示祭者庄誠。道收此禮,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潔身,謂之“修齋”的初為“積德解愆”,再則“和神保壽”,後為“專道”、“樂道”、“合道”,即為“修道”,此為修齋的最高境界。因此道教,重視修齋,並制定了一整套齋法。按照它的規模和作可以分為:內齋(極道):包括心齋、坐忘、存思等等和外齋(濟度):包括三篆七品,三篆指金篆齋、玉篆齋、黃篆齋;七品指三皇齋、自然齋、上清齋、指教齋、塗炭齋、明真齋、三元齋。而現在全真派道士,仍保持食素。正一派道觀在初一、十五或其它宗教節日,均要素食等等,都是在持齋以奉道。“醮”的原意是祭,為古代禮儀。“醮”亦有“醮法”。所謂“醮法”,指齋醮法事的程式、禮儀等規矩。“齋醮科儀”指醮禱活動所依據的一定法規。一般有陽事與陰事之分,也就是有清醮與幽醮之分。清醮有祈福謝恩,卻病延壽,祝國迎祥,祈晴禱雨,解厄禳災,祝壽慶賀等,屬於太平醮之類的法事。幽醮有攝召亡魂,沐浴度橋,破獄破湖,鍊度施食等,屬於濟幽度亡齋醮之類的法事。青雲觀每逢朔、望日,重要節日,祖師聖誕,都要舉行祝壽、慶賀等典禮,這些常行的儀規統屬齋醮科儀。

參考資料


壹旅遊 http://place.ytrip.com/destination/qing-yun-guan-705/
中華養生網 http://www.zhyslt.com/Article/d/djmg/20080816-7661.html
同程網 http://www.17u.cn/CityScenery_395_23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