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舞

勞動舞

勞動舞,模擬勞動的舞蹈,在涼山彝族世代相傳。而畲族人民在生產勞動中也創作了許多反映生產勞動的傳統舞蹈,比較著名的有《獵步舞》和《栽竹舞》。

簡介


勞動舞,模擬勞動的舞蹈在涼山彝族世代相傳。有:《蕎子舞》、《插秧舞》、《洋芋舞》、《狩獵舞》、《打鐵舞》等。都以簡潔、質樸的舞蹈表現出整個勞動過程。勞動舞無道具,無器樂伴奏,多採用民間曲調,自編歌詞自唱自跳,各地所跳的勞動舞大同小異或風格各異。

特色


生活在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景星鄉曼蘭村的傣族婦女,至今保留著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勞動舞”,在節慶或勞動之餘,以三弦或口琴伴奏,用舞蹈的形式生動地再現了整個稻耕勞作從撒種到裝谷入倉的一系列過程,舞蹈動作形象逼真,反映了傣族婦女勤勞樸實、喜獲豐收的喜悅心情。
跳“勞動舞”,人數可多可少,以雙數為多。舞者以場中每一點為中心“米”字狀向四周排成直線排開,舞曲響起,左腳往前走三步后右腿前吸,左手至肋前掌心向上,左手同時摸左腰一下,做抓種狀后往右划圓作撒秧種狀,上身往右轉腰,頭轉右邊,腳步與手勢相對稱,手往左斜向前方拋出。反覆數次,表現傣族婦女在秧田裡撒秧種。雖然“勞動舞”的舞曲節奏十分簡單,通曲不過8個節拍,但在反反覆復的舞曲循環里,舞者要做完“撒秧種”、“拔秧苗”、“捆秧苗”、“下大田栽秧”、“薅秧”、“守稻田攆鳥獸”、“割稻”、“打穀”、“裝谷入筐”、“挑谷回家歸倉”等數十個勞動環節所需做的勞動動作。小小舞台上,從春耕跳到秋收。
“勞動舞”是真實反映稻耕勞動的舞蹈,舞者循序漸進,模擬稻耕生產勞動中的每一個細節,配之以勞動的辛苦與豐收的喜悅等表情和神態,觀之難忘。

起源


舞蹈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戚戚相關,自古以來勞動和勞動對象始終是舞蹈表現的主要內容之一。生產勞動舞蹈在黎族中倍受喜愛,因為生產勞動舞蹈體現的主要是人們的勞動場面,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和自我發揮的機會,它無論在取材方面還是在表現形式方面,都來得更加自由,可以不受年齡和地理環境的限制。
收穫季節,早谷登場,家家舂新米,戶戶嘗新飯。每當晚飯後,黎族村寨的男女老少歡聚一起,點燃熊熊篝火,姑娘們則圍在木臼旁,每組4人或6人,每人手握約l.5米長的木杵,繞著木臼很有節奏地敲擊木臼。當其中一對往臼里用力舂時,另一對便舉木杵撞擊臼邊,她們配合默契,轉動的身軀與撞擊發出的聲音節奏溶為一體,時而強時而弱,時而快時而慢,表演花樣變化多樣,場面熱烈奔放。木杵和木臼的撞擊聲、敲擊聲,清脆悅耳,可以傳出二三裡外,故有黎族“搖滾”之美稱。這便是黎族有名的《舂米舞》。跳《舂米舞》時,姑娘們那忙碌而優雅的舂米動作,不時襯托出女性特有的美,讓人遐想不斷,產生美感,是一種勞動和美的有機統一的舞蹈。
樂東昌江、東方、五指山等市縣流行的《趕鳥舞》,也是一種生產勞動舞蹈。相傳很早以前,每當人們將稻穀收割後放穀場或谷架上晾曬時,山鳥、家禽便常出來偷吃。為了保護糧食,人們便從山上砍來一種薄皮的山竹,將其兩端破開成掃帚狀,在拍打時可發出“沙沙”的響聲,以此響聲趕走前來偷吃穀子的山鳥。後來這種勞動生產方式便逐漸演變成為黎族民間舞蹈之一。跳此舞時人數不限,每人右手各執一根l米長的竹子(兩端均已破成條狀約30厘米長),在音樂的伴奏下,舞者不停地將竹子輕輕擊在左手掌、肘、肩、背、胯、腳等部位上,整個身段也跟隨著不停地蹦、跳、擺、轉,場面熱烈而有趣。此舞難度不大,只要你手裡有竹子,都可參與跳。
《錢串舞》,也是一種很有特點的生產勞動舞蹈。相傳黎族先民在山上種的“山欄”稻豐收了,人們收割完“山欄”稻后,因挑“山欄”稻下山而產生此舞。此舞主要流行於樂東、保亭等縣,表演時,舞者所用的道具為“錢串”棍、煙筒、葵葉扇、大草帽等。“錢串”棍是用六、七厘米長的山竹製成,代表扁擔,在竹的兩端各繫上一節銅錢,代表“山欄”稻,而舞時舞者身體搖擺的動作則代表著挑上豐收的“山欄”稻,走在崎嶇的山路間。此舞由4男l女表演,右2個男子手上各持“錢串”棍,左2個男子一位手拿煙筒,另一位腰佩刀簍、手拿山葵葉大扇,而女子則戴著一頂大草帽,男在前走女隨其後,持“錢串”棍者跳躍著互相對打,並靈巧地用棍拍擊著自己的左右肩膀及腰側和四肢,拿煙筒者和葵葉扇者則扭著腰肢,做出各種動作,緊追在後的女子則由於身穿長筒裙而常被纏住腳,總是追不上男子漢們,弄得滿頭大汗,惹人發笑。此舞場面有趣而熱烈,富有勞動生活氣息。

類型


生產勞動舞

生產勞動舞,畲族人民在生產勞動中創作了許多反映生產勞動的傳統舞蹈,比較著名的有《獵步舞》和《栽竹舞》。《獵步舞》(也叫《踏步舞》。此舞由4個男子扮演獵手,他們身穿畲族傳統,整個舞蹈自始至終隨著鑼鼓點不斷變換節奏,表現了畲族祖先狩獵時與野獸勇敢搏鬥的情景,富有生活氣息。《栽竹舞》是反映畲族種竹和用竹造紙過程的舞蹈。表演者按鑼、鼓、鈸的打擊節奏,邊舞邊唱。舞步以“小跳步”和“踏步蹲”為基本步伐,手腳同時順著左右進退的韻律不斷轉圈。動作輕快明朗。歌詞敘述栽竹、砍竹、浸竹、烈漿,直至製成紙的全過程,每個環節都反映著畲民勞動的艱辛和洋溢著喜悅的心情。

勒謝

藏族勞動歌舞——勒謝
藏族勞動歌舞,藏語譯為“勒謝”。在勞動的同時,口中的歌與手中的工具及腿腳有節奏的動作相配合,使勞動成為邊歌邊舞的形式。
在進行鏟土、打夯、垛麥等強體力勞動時,勒謝具有很強的勞動號子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