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之死
悲劇之死
作者:[美] 喬治·斯坦納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7-5-1
ISBN:9787517821922
20世紀30年代以來,歐美戲劇界興起了一種“悲劇已死”的論調。1961年,喬治·斯坦納寫下了名噪一時的《悲劇之死》,他在書中指出,17世紀前後,西方人的世界觀發生了革命,人擺脫了“自然”秩序,不再把自己想象為依附於“由習俗、宗教和政治傳統以及社會等級構成的穩固結構”的某種固定形象,而是把其設想為應該而且能夠運用理性和智慧來完善、籌劃、主宰自己生活的現代人。在斯坦納看來,這一世界觀的轉變對於悲劇的衰落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在此基礎上,斯坦納分別從法國新古典主義悲劇的不可譯性、浪漫主義世界觀對悲劇的破壞、韻文與散文對悲劇的影響、現代悲劇作家對古典悲劇的繼承與革新等幾個方面闡發“悲劇已死”的主題。
喬治·斯坦納(George Steiner,1929- ),美國當代著名的文藝批評大師與翻譯理論家。斯坦納生於巴黎、從小接受極為嚴格的語言和古典文學的訓練。1940年隨父母遷入美國、曾在芝加哥大學、牛津大學等大學深造,1955年獲牛津大學博士學值。斯坦納在哲學、翻譯學、比較文學等領域均有很高的造詣。在中國大陸已出版的專著有:《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嚴忠志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斯坦納回憶錄:審視后的生命》(李根芳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海德格爾》(李河、劉繼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語言與沉默:論語言、文學與非人道》(李小均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陳軍,文學博士,2009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文學院。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研究興趣為西方戲劇理論。曾主持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一項;著有《正劇批判——從黑格爾對正劇的批判出發》(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在《社會科學戰線》《戲劇藝術》等期刊發表論文若干篇。
昀俠,原名劉雲霞,《戲劇與影視評論》編輯。
第一章 什麼是悲劇
第二章 悲劇觀念在英語世界的拓展
第三章 法國新古典主義悲劇的不可譯性
第四章 浪漫主義殺死了悲劇
第六章 浪漫主義悲劇作家(下):歌德、拜倫、克萊斯特和席勒
第七章 韻文、散文與悲劇
第十章 悲劇的未來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