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橋鎮
閔橋鎮
閔橋鎮,是江蘇省重點鎮,隸屬於江蘇省金湖縣,位於縣境東南部。東部、南部瀕高郵湖,西界淮河入江水道,北界范壩河,連塔集鎮。其歷史可追溯至明末,相傳為堯的故里。清代屬高郵縣昌平鄉。民國年間,為高郵縣第八區,1958年4月隸高郵縣的部分(時叫閔塔區)划屬寶應縣。同年9月成立閔橋人民公社。1984年析出橫橋鄉。2000年3月,撤鄉並鎮,兼并橫橋鄉。政府駐閔橋集鎮,在縣城東南25公里處,鎮區水陸交通便利,金閔公路與鹽金國防公路短距相接,水路向東直達高郵市。
閔橋鎮位於金湖縣境東南,瀕臨高郵湖,三面環湖,淮河入江水道經鎮西邊而過,風景秀美的國家AA級風景區—萬畝荷花盪就座落在橫橋聯圩內。全鎮鎮域面積68.1平方公里,下轄9個行政村、73個村民聯組、2個集鎮居委會。全鎮總人口23110人,共有耕地面積約4.02萬畝,有養殖水面約2.2萬畝。
據當地政府官方資料顯示,該鎮轄閔橋、雙廟、藥王、太平、施尖、甫壩、金橋、小橋、橫橋9個村及古鎮、廟溝2個居委會。全鎮73個村民聯組,8352戶,23241人口(非農業人口4825人)。總面積65.83平方公里,耕地2594公頃,水面733公頃。
閔橋地處高郵西北鄉之甓社湖畔,宋代孫覺(字莘老)在湖畔苦讀,夜遇珠光,這是世界上關於“不明飛行物”的最早文字記錄。同時期的高郵進士崔公度的《明珠賦》也有詳細的描述。
與孫覺同時期,北宋有耿七公隱居在高郵湖西,救助民眾。民間相傳,他去世后仍常顯靈,民間仍世代建廟祭祀耿七公,湖上偶爾有神燈出現,人稱“耿廟神燈”。
南宋時,“淮南夫子陳造”(他自我交代“我雖甓社居,有田不瀕湖”、“甓社湖西隱君子”、“|孤村蓮盪西,茅茨吾所家”等)才華橫溢,范成大讚譽他“使遇歐、蘇,盛名當不在少游下!”
該鎮興辦了天緣木器廠,創辦了電腦銷售公司、文印社,年收入30多萬元。東南米廠,年收入近10萬元。在企業帶動下,該鎮黨員、群眾紛紛投資創業,建成中天玩具、昌亨精密鑄造、恆泰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等,安置了500多名勞動力。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4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00元。
鎮工業集中區座落在閔橋集鎮,規劃面積3000畝,建成區600多畝,基本形成糧油加工、機械製造、服裝玩具為主導的產業格局。2010年我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6億元,其中一產1.54億元、二產2.33億元、三產1.19億元,分別佔30.4%、46.1%、23.5%。工業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全年實現全部工業開票銷售15.57億元,列統工業開票銷售13.6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2%和63%,新增列統企業9家。全年引進3000萬元、億元工業項目各一個,完成到賬外資302萬美元。全年實現財政收入再創新高,達73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58元。該鎮是江蘇省重點中心鎮、江蘇省文明鎮、衛生鎮、文化特色鎮、江蘇省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
金湖縣閔橋鎮專門邀請縣農業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技術人員前來為該鎮在外返鄉的農民工進行就業技能培訓。當天,在該鎮成人教育中心,來自全鎮各村的60多名返鄉農民工接受了電動縫紉機操作、玩具加工等技術培訓。
該鎮成人教育中心通過事先與服裝、玩具企業老闆達成用工協議,在培訓結束時現場同所有參加這次培訓的返鄉農民工簽訂就業合同,讓農民工在回鄉不久就重新有了一份工作。
該鎮已建成“三縱四橫”共53.7公里村級水泥路和4.8公里庄台磚頭路,加上原有的38公里砂石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鄉村路道交通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080多萬元。村級路道建設有力地推動了該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2005年度,該鎮綜合目標考核列全縣第四。同時,鄉村路道面貌的改變還有力地拉動了該鎮村莊居住點建設,全鎮規劃的36個村莊居住點,已全面啟動,有的已初具規模。施尖村在居住點建房的農戶已突破100戶,全鎮已經有800多戶農民在自己理想的村莊居住點建起了漂亮的小洋樓。
該鎮著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強、發展能力強”的“雙強”型幹部隊伍,在選拔村幹部上,村官們憑實績,村支部書記至少擁有1—2個致富項目,年純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沒有致富項目就“讓位”。
該鎮還積極探索農村黨建與產業互相融合、相互促動的新路子,產業鏈延伸到哪裡,黨組織就擴展到哪裡,形成“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小組建在致富項目上、黨員示範在創業崗位上”的組織格局,真正實現“產業支部”領著農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