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僻
口僻
,僻,《·》:“曰旁牽。”僻(屁 ),歪(喎)斜、義。
僻,亦歪(喎)、喎僻、歪斜,指角側歪斜,閉合。僻,俗稱吊線,醫麻痹(炎)合。
《靈樞·筋》:“卒僻,急合,熱則筋縱,,頰筋寒,則急引頰移;熱則筋弛縱緩勝收,故僻。”張介賓《類經十七卷·疾病類六十九》註:“僻,歪斜也。”
隋·巢元方等《諸病源候論·風口喎候》云:“風邪入於足陽明手太陽之經,遇寒則筋急引頰,故使口喎僻,言語不正,而目不能平視。”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第三卷·百病主治葯·痰氣》:“枳茹,漬酒服,治中風身直,及口僻目斜。”
黃文東總審,方葯中、鄧鐵濤、李克光等主編《實用中醫內科學·第七章肝膽病證·中風》云:“口僻:口僻俗稱吊線風,其主要癥狀表現為口眼歪斜,歷代醫家多將其歸入風門中。明·樓英《醫學綱目·口眼喎斜》中提到:‘凡半身不遂者,必口眼喎斜,亦有無半身不遂而喎斜者。’可見他所觀察到的有單純口眼歪斜而不伴偏癱者,此即口僻症。
本證是由於正氣不足,絡脈空虛,衛外不固,風邪乘虛入中脈絡,氣血痹阻而發生。《諸病源候論·偏風口喎候》說:‘偏風口喎是體虛受風,風入於夾口之筋也。足陽明之筋,上夾於口,其筋偏虛,而風因乘之,使其經筋急而不調,故令口喎僻也。’可見古人多認為本證是由於絡脈空虛受風而得。但有感受風寒、風熱的不同,風癱瘀血阻滯脈絡亦能導致口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