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田道灌

太田道灌

太田道灌(1432年-1486年8月25日)是室町時代後期的武將。幼名鶴千代永享四年〈1432年〉生於相模國境內,父親為扇谷上杉氏家臣太田備中守資清,母親則為長尾景仲的女兒。九歲時到鎌倉建長寺習文,十一歲時已精通詩書。十五歲元服,拜領上杉持朝的名諱,改名源六郎持資。太田氏是攝津源氏的後代。武藏守護代扇谷上杉家的家宰。本名資長。扇谷上杉家家宰太田資清(道真)的兒子,繼任家宰之職后在平定享德之亂、長尾景春之亂中活躍。作為江戶城的築城武將十分有名。

人物關係


人物簡介


成長

《信長之野望13》太田道灌
《信長之野望13》太田道灌
資長幼時便即聰穎敏達。有一天,父親資清贈了他三個字:“驕不久”,原意是讓年幼的資長知道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哪知資長看過字后,便問父親:“可否讓孩兒加上兩個字?”資清不知這孩子又有甚麼鬼主意,便准許他所求。資長執起筆,寫上了五個字:“不驕又不久”,這明顯是在反抗父親了,資清焉能不氣?
此後的持資,勤修築城、兵法之道。據說持資讀過的兵法著作有《孫子》、《吳子》、《司馬法》、《尉繚子》、《六韜》、《三略》、《李衛公問對.足輕戰法》等等。而身為家中重臣的道灌,各項才能漸漸得到發揮,亦獲得家中一致認同和主君扇谷定正的高度評價。

成就

太田道灌(おおた どうかん)是室町中期的一名文武兼資的將領,在各方面都有顯著成就。在築城方面,除了堅固的江戶城外,還修築了川越〈河越〉、岩槻等城。
太田道灌是文武雙全的名將,出色的築城家,關東平原上一顆最早也是最耀眼之一的將星。在戰國梟雄北條早雲崛起之前,太田道灌是關東最受注目的武將。
太田氏源於清和源氏,世居丹波國太田鄉,故以太田為苗字。太田鄉附近有一上杉庄,為上杉氏領地,上杉賴重之女嫁與足利貞氏,兩人之子即為室町幕府開創者的足利尊氏,在南北朝的戰亂中,上杉氏輔助足利家累立功勛,因而飛黃騰達,被任為上野、武藏、上總、伊豆、越后之守護,世襲關東執事一職。太田資國跟隨上杉氏移住關東相模國愛甲郡,之後上杉家分支成山內、犬懸、宅間、扇谷四家,太田氏則為扇谷上杉的家臣。宅間上杉很早就斷嗣,山內跟犬懸兩系交替擔任關東執事,稱為“兩上杉”,而扇谷則為勢力弱小的末流。應永二十三年(1416)發生了上杉禪秀之亂,犬懸上杉勢力大衰,扇谷則由於資清、道灌父子的努力,勢力大振,此後即由山內、扇谷並稱兩上杉。
道灌生於永享四年(西元1432),其父資清為先述資國算起的第四代,為扇谷家家宰,道灌幼名鶴千代,元服后名資長(又名持資),道灌則是出家后的法號。幼時被送入建長寺接受教育,廣閱各種典籍,此時就已顯出才氣煥發,很可能也是在此時接觸到“五經七書”等兵法書,為日後卓越的武略奠定基礎。
康正元年(1455),太田資清引退出家,法號道真,有材料說是因為道灌與父親有所爭執所致,總之,由二十四歲的道灌繼任家督及扇谷上杉家宰的位置。享德之亂后扇谷上杉家與山內上杉家對立之際,太田道灌開始築河越城、岩槻城。1457年,山內跟扇谷聯手對抗古河公方足利成氏的勢力時,扇谷家當主上杉定正(1443—93.10.5)命令道灌於河越、岩槻兩城外另建一新城(也有資料說三座城是同時修建的)。他選擇的就是江戶這個地方,此地在十二世紀曾是江戶氏的居館,扼守交通要衝,有荒川的天然防禦,並享江戶灣及荒川的水運,攻守俱宜。江戶城為一平城,由子城、中城、外城三個獨立的曲輪所構成,外設三重深堀及土壘,城中設有二十個櫓、五個石門,城內有一棟建築物名為“靜勝軒”,取自兵書《尉繚子》中“兵以靜勝”之句。由於鐵炮還沒傳來,我也不好說道灌預見了今後平城會成為城市發展的主流,但德川家康於一百多年後選定江戶作居城,總是不無道理,可見城址選擇之佳,更何況道灌還大力開闢城下町,也算是為後世繁榮興盛的大江戶奠定最初根基。自此時起,年輕的道灌即以築城家而聞名當世。
太田道灌修築的江戶城
太田道灌修築的江戶城
除了築城外,道灌也是傑出的軍事家,他設立弓場,每朝召集幕下的武士數百人施行乘馬射、立射、坐射之訓練,若有怠忽未出席,則處以三百文的罰金,用來當練習完后大家的茶錢,每月並有三、四回舉行所有士卒的練兵及校閱(記得大河劇武田信玄中,北條氏康初次出場時正進行鏑流馬,看來關東地區自古有重視弓術的傳統)。道灌還有計劃地訓練僱用來的農民成為有組織的弓足輕、槍足輕,配合具有機動力跟打擊力的騎馬隊,這種足輕訓練法及戰法,讓他的軍隊成為威震關東的強大軍團。當然,由於勢力使然,道灌不可能象後世的大諸侯那樣實行農兵分離,但這種新式的專業化足輕戰術,思想上確實是和後來的軍隊職業化一脈相承,打破舊式一騎討的傳統,開啟新時代的組織戰方法。稍後京都發生了應仁、文明之亂,足輕也相當的活躍,其餘的武將是在這時才逐漸認識到這種轉變是全國性的新潮流,道灌的戰術思想毫無疑問是走在時代的尖端的。
道灌除了是一名領導時代潮流的武將外,還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素養,喜好禪、學問,居城江戶常有各地來的連歌師、禪僧、流浪公卿駐足往來,即可吸收各地的文化、加強自身修養,也可趁機收集情報、刺探諸國動靜。另外道灌還很擅長和歌的寫作,是集外三十六歌仙之一,曾在攻打小機城及隨主君上杉定正出兵房總時製作和歌 ,並用和歌來鼓舞士氣。在太田道灌的活躍下,扇谷上杉家開始擴大勢力。
在當時的紀錄中,曾提到道灌手下有二、三千騎的武士,可是依他領地的大小,他的動員力頂多有直屬家臣五、六百人,如加上跟他有同盟關係的有力豪族,才可能有二、三千之數。這也正是這個時期逐漸盛行的下克上風潮,當時許多守護由於不到領國就任或是領國太多無法全部直接管理,多半委由守護代或家宰等代管,其有能者遂取得領國實權,跟豪族的關係也比較密切。此時的道灌已隱然具有凌駕主君的實力,但說好聽點是士道,難聽點是愚忠,道灌始終固守傳統的主從地位,結果最終還是因功高震主而斷送生命,
文明八年(1476)是太田道灌命運關鍵的一年。此年駿河守護今川氏發生內紛,如眾所周知的,今川義忠死於國人一揆手中,今川一門的小鹿范滿欲排除義忠幼子龍王丸(氏親)自立為國主,堀越公方足利政知派家臣上杉政憲、扇谷上杉定正則遣太田道灌領兵,支持小鹿范滿,而龍丸王一方則委派其母之弟伊勢新九郎長氏(後來的北條早雲)出面議和,這是關東兩位戰國名將唯一的一次會面。談判的結果頗有意思,我找了幾份資料,介紹太田道灌的資料說,雙方約定國政讓與范滿而龍王丸得以活命,但介紹北條早雲的資料的說法則是在今川氏親成人前由范滿派暫時代理家督之職。照我估計,前者比較可信,因為無風不起浪,如果兩種說法都有出處的話,後者可能是北條早雲殺了小鹿范滿後為使自己的行動合理化造的謠。也有可能是雙方各有所忌,結果簽訂了一個含混不清的協議,葫蘆提罷兵去也。
北條早雲是忌憚堀越、上杉的聯軍以及道灌的勇武,而上杉一方又是忌憚什麼呢?原來,就在道灌出陣駿河之時,長尾景春之亂爆發。
景春之父景信為山內上杉之家宰,當主上杉顯定在景信死後指定景春之弟忠景繼任家宰,這大概是因為害怕景春勢力太大會影響到主家的緣故吧。不過景春的行為與道灌不同,他欣然接受下克上的潮流,聯合古河公方成氏並糾集上野、武藏、相模等地豪族掀起叛變,兩上杉的當主一齊逃往上野那波庄避難。
文明八年十月,道灌趕回江戶,馬上派遣使者前往主君上杉定正處,請他率兵回到武藏,以安定相模、武藏地方豪族的心,但定正這個扶不起的阿斗因懼怕始終不敢走出上野。道灌只好開始獨力攻打景春派的各個據點。文明九年五月的“用土原之戰”,景春跟道灌直接對決,道灌的足輕戰法雖然大勝,但景春方有有力豪族及古河公方的支持,無法完全根除他的勢力,相反道灌的味方是膽小怕事的主君定正和不斷扯後腿的山內家。文明十一年,道灌寫了一份書狀,就是所謂的太田道灌狀,內述道灌自己跟協助他平亂的武將,如吉良成高、大森氏賴等,所立下的戰功,送往山內上杉顯定處,盼望給予獎賞,以拉攏有力豪族,但卻被無情的拒絕,這事為開端,兩人逐漸交惡。在文明九年到十二年之間,道灌辛苦地逐一掃平相模、武藏、下總各地的敵對豪族,一直到十二年六月景春方的日野城陷落,這場動亂才算告一段落。足利成氏代表景春向幕府提出和議,經上杉顯定之父房定(越后守護)及細川政元的斡旋,於文明十四年達成確認割據現狀的和議。
這場動亂讓道灌心力交瘁,他就是在此戰中期出家向佛的,大概是以此求取心靈的救贖吧。
在平定景春之亂后,道灌享受了五年多難得的悠閑平靜,在江戶城中參禪及勤勉於學問。文明十八年七月,道灌被主君上杉定正召至相模的糟谷館,於入浴中遭到暗殺,享年五十五歲。
據道灌玄孫太田資武的書狀,他被殺死時曾大叫一句“當方滅亡”,這句話不久成真了。道灌死後,道灌之子太田資康跟受道灌恩顧的豪族轉投顯定麾下。有一種說法,認為道灌之死是出於山內上杉顯定的陰謀,自景春之亂平息后,道灌在家中的聲望及跟實力已無人能及,定正一直有些不放心,顯定放出道灌謀反的謠言,定正因害怕道灌真的有下克上的意圖而殺他。對於山內顯定來說,有力豪族跟道灌關係良好,間接地加強了扇谷上杉的勢力,對山內家不利,更何況顯定和道灌私交一直甚惡,故有此計。如果這樣的話,那顯定的策略無疑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扇谷上杉果然急速衰退,山內家則從景春之亂的打擊中恢復過來,勢力由原本的上野擴展到武藏,而扇谷則縮小到只有相模一國,受到壓迫的扇谷家不得不回頭跟宿敵古河公方、長尾景春聯手,兩者持續發生一些小戰爭,但顯定也不傻,不久也回頭跟古河公方握手言和,定正遂被完全孤立。
太田道灌
太田道灌
關東的動亂還影響到東海。再也沒人能鉗制北條早雲了,道灌死的隔年,長享元年(1487),北條早雲撕毀了合約,於駿河館殺死小鹿范滿,擁立龍王丸,這是因為兩上杉的紛爭使得駿河得以免於被干涉。龍王丸元服時由堀越公方氏滿擔任烏帽子親,拜領“氏”字,取名氏親,這 位就是今川義元的父親。早雲因功受封富士郡下方庄十二鄉,於興國寺築城。眾所周知,到了上杉定正的曾孫五郎朝定(1525—46.4.20)的時候,扇谷上杉河越夜戰慘敗,因血緣斷絕而被北條氏所滅。若非道灌之死打破關東地區勢力的穩定,早雲要進攻關東絕非如此容易。
道灌的孫子資高降服於北條家。而資高之子康資(就是一開始提到的梶姬的父親)又因起兵反抗北條家而沒落。道灌的養子資家一派後來也投降給北條家,因為沒有繼承人而由北條早雲的曾曾孫源五郎繼承。
古人云“功以懋賞,震主則危”,對一個忠義之士來說,碰到一個無能又善猜忌不值得效忠的主君可能是最大的悲哀了。反過來,如果道灌具有一般人的野心的話,他也一定能成為不弱於尼子經久、朝倉孝景等人的傑出的戰國大名,難道這就是後來陶晴賢所說的“天予不取,反受其禍”嗎?

漢詩作品


(一)
村女應門未發辭,獵歸逢雨乞蓑時。
有華無實君看取,捧出棣棠黃一枝。
(二)
才兼文武有斯公,一激終能學國風。
斥候他年便潮落,水禽聲在遠洋中。

背景略述


扇谷上杉氏家宰太田道灌一族,從家譜上看來,是源三位賴政的子孫。源賴政於治承四年(1180)五月和以仁王一同舉兵反抗平家,戰死在宇治地方。其子仲綱有一養子廣綱,做了源賴朝家臣,就任駿河守,建久元年(1190),突然出家京都醍醐寺。廣綱的兒子隆綱從事土御門上皇,得封丹波五箇庄,孫子國綱、曾孫資國在同國太田鄉漸次繁衍。
應永三十五年(1428)間,有一位太田備中入道道暉與鎌倉極樂寺出官上人相通信。考慮到太田家法名世代使用“道”字,以及資清、資長父子均曾敘任備中守,這位道暉應當就是太田道灌的先人。

出生背景

道灌出生在永享四年(1432),關東爭亂的前夜。首先,有必要說明一下戰國將近時的關東形勢。
室町幕府草創時期,足利尊氏任命其子足利五郎基氏為關東管領,上杉憲顯為執事,統治關東十州,此舉為後來關東的動亂埋下了禍根。基氏後人呆在天高皇帝遠的關東,久而萌生異志,自稱公方,稱執事上杉家為關東管領,到曾孫足利持氏時,更與新任將軍足利義教爭位而舉兵反抗,是為“永享之亂”。然而,當時的關東管領上杉憲實實力已經隱隱然凌駕主家之上,他投靠幕府一方,致使持氏於永享十年(1438)敗死。
未幾,憲實因病出家隱居,持氏餘黨不肯死心,永享十二年,這些人得結城氏朝之助,擁持氏遺兒安王丸、春王丸再起。但在第二年的四月,上杉憲實之弟清方就攻破了結城城,持氏兩子被送往京都,行至美濃而遭殺戮,命令出於足利義教。(《南總里見八犬傳》聯盟島津家那個版本里,把安王、春王兩個小名解釋成“兩親王”,不解中)
上杉家沒有對持氏一族斬草除根,反而迎回持氏幼子萬壽王丸,再建鎌倉公方。這個萬壽王丸,也就是成年後的足利成氏,意圖恢復永享之亂以來沒落的舊武士階層權力,故而重攀父親一代的交情,蓄意接近結城、宇都宮、小山等北關東豪族。於是,成氏與關東管領上杉憲忠日趨疏遠。

爆發矛盾

爆發於寶德二年(1450),上杉家臣長尾昌賢(景信)、太田道真(資清)等人突襲足利成氏,成氏逃往江之島。長尾、太田軍逐入鎌倉,敗於成氏近臣,又退回相模國糟屋庄(21世紀的神奈川縣伊勢原市)繼續對峙。此事最終以駿河國的道悅(名為重方,上杉憲實之弟)調解而告結束,上杉家佔到了上風,成氏提出的誅殺長尾、太田等要求都未實現,成氏暗懷怨氣。
於是,享德三年(1454),足利成氏誘殺上杉憲忠於鎌倉西御門館,引發了持續二十二年的享德大亂。幕府依舊支持上杉家,將軍足利義政命其弟政知前往接任鎌倉公方,又遣東下野守前往鎮壓下總國千葉一族內亂,以澀川義鏡為探題遠涉關東,種種措施表明幕府加強了插手關東的謀划。足利成氏逃到下總古河,稱為古河公方。此後關東戰亂連年,足利政知也無法久據鎌倉,遂駐於伊豆堀越,稱堀越公方。
康正二年(1456)時,金澤稱名寺所受贈金記錄(用途錢注文)中記載有“御屋形(上杉持朝)、太田殿(道真)、源六殿(資長)”。這一時期,道真受理了鎌倉建長寺塔頭西來庵、相模國三浦郡內龍德院領、鎌倉凈光明寺領、報國寺領等訴訟,可見其在相模國勢力之深。上杉持朝據武藏國河越城,太田道真據岩槻城,而太田資長(道灌)修築了名城江戶的前身。

應仁之亂

戰國的開端,關東戰事一無窮盡,古河公方與堀越公方長年爭鬥不已。不過,就是在此間,文明五年(1473),幕府還催促堀越公方足利政知的奉行人朝日、布施兩氏,命太田道真、長尾景信獻上關東分國內修造(伊勢)內宮的費用及役夫工米。同樣是在此間,道灌(資長)在品河、江戶城與心敬、宗祗等人召開了連歌會。
上杉持朝病死河越城,其孫政真在武藏五十子陣敗死,太田道真扶持持朝的兒子定正做了扇谷上杉氏家督。其時,山內上杉氏家宰長尾景信過世,家主上杉顯定及家臣寺尾、海野兩氏共謀,把景信之弟忠景立為家督。景信的兒子景春深為不滿,希望太田道灌給他以助力,道灌想任景春為武藏國守護代,卻因上杉顯定阻止而失敗。於是,景春據缽形城,結連古河公方足利成氏,正式揚起叛旗。上杉家敗走上野國那波庄,渡過利根川時,太田道真擔任殿後。
文明九年(1477),武藏、相模兩國內,各地都有景春的同黨蜂起響應,太田資忠、上田上野介在河越籠城,上杉朝昌、三浦義同、千葉自胤則支援江戶,道灌接連攻落景春一方的相模國溝呂木、小澤城及武藏國平冢、石神井、練馬城,迎回兩上杉家當主上杉顯定、定正,又在武藏國用土原一戰中擊破長尾景春,為平定關東竭盡全力。
文明十年(1478),足利成氏遣側近簗田持助,通過寺尾上野介向長尾忠景請和。當時道灌正去到上野國白井地方,勸說定正回到河越城。
第二年(1479)發生了這樣幾件大事:道灌的侄子(一說為弟)和養子太田資忠在與下總國千葉孝胤交戰時戰死;上杉顯定移居缽形城;足利成氏以越后守護上杉房定為中介,與幕府開始談和,享德大亂乃告終結。文明十二年,長尾景春叛亂無以為繼,也與幕府議和,十四年(1482)達成“都鄙合體”和議。
扇谷上杉氏,本是上杉分家,其勢力的擴大,與扇谷家宰太田道灌威望的提升,使山內的上杉本家(家督上杉顯定)感到威脅來臨。時人傳說“扇谷殿領國少于山內,軍勢又微,獨賴太田父子開其善政,集武功者用事,其數可知,末后扇谷殿將為上杉家之主。”(《永享記》)
於是,太田道灌對上杉顯定家臣高瀨民部少輔等人處遇意見,和修理江戶、河越兩城的動作,都被顯定視為不尋常之舉。據說當道灌著手修理城池時,顯定離間了扇谷上杉氏家督上杉定正與道灌的關係,讓他防備“扇谷家的大事”。
文明十八年(1486),上杉定正在相模國糟屋之館殺害太田道灌。
道灌的養子資家在武藏國比企郡三保谷建起養竹院憑弔道灌,由同族的叔悅禪懌主持。
長享元年(1487),山內、扇谷兩上杉氏終於翻臉,稱為長享大亂。道灌的兒子資康痛於父親遇害,背離扇谷,投向顯定陣營。
延德三年(1491),伊勢新九郎(後來稱為北條早雲)乘堀越公方家內亂,殺死足利政知的兒子茶茶丸,開始了小田原北條氏奇迹般的崛起。
延德四年(1492)二月二日,太田資清入道道真病死相模。
明應三年(1494),定正在武藏國高見原陣中病死,養子上杉朝良繼承家督。永正二年(1505),兩上杉氏又達成和睦,資康復歸扇谷上杉家。
永正十年,太田資康助姻親家三浦道寸與北條早雲交戰,不幸在相模國三浦郡戰死。以後,朝良授扇谷上杉氏家督之位於侄子朝興,資康的兒子資高繼續臣事上杉朝興。
大永四年(1522),北條氏綱進攻上杉朝興的江戶城,彼時太田資高守江戶岩淵砦,做了氏綱的內應,朝興逃往河越城。此後扇谷上杉家與北條交戰,資高又被朝興趕出了江戶。
這樣,太田家投靠小田原北條氏,直到永祿二年(1559),《小田原眾所領役帳》記錄的北條家臣中仍有資高的兒子太田康資、太田大膳亮等人。
永祿六年(1563),康資之弟資行謀反的計劃為北條家所知,遂逃向岩槻城。永祿七年(1564),太田康資也被懷疑暗中與太田資正勾結,同樣逃往岩槻,又投奔了安房國的里見義弘。未幾,北條氏康在國府台之戰中擊破里見義弘、太田資正軍。——資正的祖父資家,是道灌的侄子,作為養子繼承了道灌養子太田資忠一系,當時是岩槻城主。
戰敗后,資正與次子梶原政景前往安房,資正嫡子氏資與岳父北條氏康相勾結,拒絕父親歸城。資正和政景後來轉投常陸。
岩槻城的太田氏資,永祿十年(1567)在上總國三船台戰死,死後領地為玉繩城主北條氏系所奪。永祿十三年左右,北條氏政給兒子氏房取名太田十郎,聘定氏資的女兒為妻,名正言順地將太田領地納為己有。——氏房是北條氏政第三子,而氏政長子氏直生於永祿五年(1562),所以氏房是年最多六七歲。太田氏房真正開始治理岩槻領地,是在天正八年(1580)左右,十年後,豐臣秀吉征伐小田原,岩槻城被攻落。小田原城破后,氏房請以己身代兄長氏直一死,但結局是北條氏政兄弟切腹,他和氏直前往高野山。末后,秀吉發動侵朝戰爭,太田氏房隨從出征九州,死在陣中。
太田道灌的直系後代太田康資,天正九年(1581)死於上總國小田喜,兒子重正棲居安房,後來去常陸投奔了太田資正。

人物軼事


太田道灌的軼聞中最有名是“山吹之里”(山吹是棣棠花)。話說年輕時的道灌,某天放鷹捕鳥歸途巧遇大雨,到附近某農家借蓑衣。農家女兒一語不發,捧出笊籬,上面擱著一朵棣棠花。道灌很不高興:我要借蓑衣,你給我棣棠花幹嘛?道灌回城后憤憤向家臣抱不平,有位古典和歌造詣頗深的家臣向道灌解釋:“那姑娘是假借《后拾遺集》中兼明親王的和歌,訴說她家窮得連蓑衣都沒有。”
兼明親王的和歌意思是“山吹花開得五彩繽紛,卻沒結任何一個果實,實在很悲哀”。和歌內的「結果」與「蓑衣」同音,少女才遞出一朵山吹花表示家中窮得沒蓑衣可借。道灌聽后捶胸頓足,愧汗連一個農家姑娘都具有古歌素養,自己竟因才疏學淺而錯怪對方。自此道灌便發憤圖強,力學不倦,成為能文善武的武將。日後江戶時代詩人以此軼事為題,作了一首〈太田道灌借蓑〉漢詩:
孤鞍沖雨叩茅茨
少女為遺花一枝
少女不言花不語
英雄心緒亂如絲

系譜


賴政━仲綱━廣綱━隆綱━國綱━資國━資治━資兼━資房━資清┳資長·道灌━┓
┣資忠━┓ ┃
┣資俊 ┃ ┃
┗秀岩 ┃ ┃
┃ ┃
┏━━━━━━━━━━━━━━━━━━━━━━━━━━━━━━━━┛ ┃
┃ ┃
┗資家━資賴━┳資源━━ 女 ┃
┣資正━┳氏資━━氏房 ┃
┗ 女 ┣政景 ┃
┣ 女 ┃
┣ 女 ┃
┣資忠━┳資勝 ┃
┣資武 ┗資政 ┃
┗景資 ┃
┏━━━━━━━━━━━━━━━━━━━━━━━━━━━━━━━━━━━┛
┗資康━┳資時
┣資高━┳景資
┣資貞 ┣ 女
┗ 女 ┣康資━┳駒千代
┗資行 ┣重正
┣ 女
┗ 女

後世


資康系

太田資康
1471-1513
資康年方十歲,就在父親道灌所建的江戶平河天滿宮前元服了。道灌死後隔年,資康為他做了一周年忌法事(《梅花無盡藏》),然後離開江戶城,入甲斐國,長享二年(1488)在武藏國須賀谷原投靠了上杉顯定軍。繼承了上代文武並長的傳統,曾與薩摩國人萬里集九在平澤寺鎮守白山社舉行連歌會。永正二年(1505),上杉顯定、定正和解,資康移居江戶城,娶三浦義同(道寸)的女兒為妻。永正十年,北條早雲與道寸交戰,資康出援道寸,在相模國三浦郡戰死。
墓地在橫須賀市金谷的大明寺。
太田資時
?-1546
河越夜戰後,上杉家沒落。資康的長子資時,此時才投向北條氏康。
永祿二年(1559)的《小田原眾所領役帳》中,江戶眾上原、細谷兩氏記有“太田美濃入道御味方參候”。這位美濃入道就是資時。
太田資高
?-1547
資高同樣是資康的兒子,早年從屬江戶城的上杉朝興,負責守備武藏國岩淵砦,卻在大永四年(1524)做了北條氏綱的內應,使朝興城破逃往河越。而後,資高父子與北條一方的遠山、富永兩氏入鎮江戶城,住香月亭。同年,氏綱命資高給予江戶本住坊寺領安堵(不變)及寺內不入權。資高葬在江戶平河地方的法恩寺,此寺是他紀念父親資康所建。曾取號萬好齋。
太田資貞
生年、沒年不詳
天文八年(1539),氏綱給太田源次三郎定下知行分與同心眾所領的陣夫錢(《法恩寺文書》)。源次三郎就是資高的弟弟資貞。
太田康資
1516-1566
太田道灌的曾孫。初為武藏江戶城主上杉朝興家臣,與父親資高一同做了北條氏綱的內應,使之佔領江戶城。永祿六年(1563)時,《小田原眾所領役帳》記錄康資為江戶眾筆頭(首領)。康資後來結連太田資正、里見義弘,謀事不遂,叛逃里見家,又與北條氏康戰於下總國國府台,敗北。
太田駒千代
?-1564
康資的長子駒千代,於永祿七年(1564)在伊豆國熱海的醫王寺門前自殺,葬在此寺(《海市史》)。這一年,他的父親康資背叛北條氏康,逃依安房國里見義弘,並在下總國國府台與氏康軍交戰。駒千代可能是作為人質被迫自殺的。
太田重正
1561-1610
重正是駒千代的弟弟,父親康資帶他逃往安房國時,他僅有兩歲多。早年用名資綱,父親康資死後,他投奔常陸佐竹義重麾下的太田資正,後來拜領義重一字,改名重正。小田原征伐結束后,重正因名門子弟的身份而蒙家康召,其妹阿勝(梶姬)嫁給家康做了側室。
重正次子資宗得封下總山川一萬五千石,累進三河西尾三萬五千石、遠江濱松三萬五千石、大坂城代(領地在攝津、和泉、河內)五萬石、駿河田中五萬石,到資宗曾孫資晴時被貶陸奧棚倉,然後歷上野館林,在資俊一代最終成為遠江掛川五萬石的大名。

資忠系

太田資忠
?-1478
太田資忠,一說為道灌之弟,又一說為道灌的侄子。史料上初見他的名字,是在文明三年(1471),攻上野國館林、舞木城而舉戰功,得到了將軍足利義政所授的御內書。與下總國千葉孝胤交戰,戰死。
太田資家
?-1522
《太田資武書狀》記載,道灌收侄子資忠為養子,資忠戰死後,又收另一個侄子資家做了養子。為此,資家繼承的是資忠的家名。資家在武藏國比企郡三保谷鄉道灌陣跡處創立了養竹院,招同族的叔悅禪懌為養竹院開山之祖。他的供養塔(寶篋印塔)也設在此處。龍派禪珠《寒松稿》有記,資家夫人號“天章如佑大姊”。
太田資賴
?-1541
上杉家文書中收有資賴的書狀,自稱為知樂齋道可。資賴在岩槻城下築知樂庵,以叔悅的弟子奇文禪才(圓覺寺一百五十四世)為開山之祖。資賴逝世的年份有各種說法,據永祿二年(1559)四月二十日奇文為資賴做了十七周年佛事來算,則當在天文十年(1541)。
太田資正
1522-1591
歷官美濃守、民部大輔,晩號三樂齋道譽。扇谷上杉家重臣太田資賴的兒子,武藏國岩槻城主。交通上杉謙信,先後與北條氏康、武田信玄交戰。永祿七年(1564)國府台之戰戰敗后,長子氏資內通北條家,背叛了父親。資正失城后,先與次子梶原政景寄身成田氏長處,後來到下野投托宇都宮國綱,最後,為佐竹義重召往常陸國新治郡片野,成為義重的客將,梶原政景做了柿岡城主。天正十九年九月,資正死去。據說他是第一個在戰爭中使用軍用犬的武士。
太田氏資
1543-1567
武藏國岩槻城主太田資正長子。本名資高,娶北條氏康女,後來得賜“氏”字。永祿七年(1564)二十一歲時,與北條家共謀,把父親資正、弟弟政景追放,自任城主。永祿十年(1567)北條氏政與里見義弘交戰,他任北條一方的殿後,奮戰而死。年紀甚輕,沒有留下子嗣。
梶原政景
1544~1623
太田資正次子,官稱美濃守。父親資正在國府台大敗於北條氏康后,政景隨他被兄長資高(氏資)追放。此後投奔佐竹義重,擔任常陸國柿岡城主。天正十八年正月,小田氏治試圖奪回小田城時,政景在近城的桶口表處激戰,頗見勇毅。關原戰後,佐竹氏轉封出羽秋田,政景因而離開,做了越前結城秀康的家臣,以七十高齡堅持參加了大阪之陣
太田資武
生年、沒年不詳
太田資正入住常陸國片野城后,娶前城主八代將監的女兒(這位夫人先前曾嫁上曾源三郎),育有資武、景資兩個兒子。因此,太田家督之位,不是交給梶原政景,而是傳給了太田安房守資武。天正十九年九月資正死去時,時為家督的資武正在奧州參與討伐九戶一揆。此後,家康次子豐臣秀康繼承下總國結城晴朝家業,資武做了他的家臣。
太田氏房
生年、沒年不詳
武藏國岩槻城主。北條氏政的第三子。娶太田氏資的女兒“小少將”(奇怪的名字),在氏資死後數年成為他的養子。豐臣秀吉發動小田原征伐之際,他在北條家本城小田原城參與籠城,岩槻城由家臣守備,不久陷落。小田原城破后,氏房為兄長氏直乞命,隱居高野山。文祿二年(1593)秀吉第二次侵朝,太田氏房同到肥前唐津,在當地死去。
太田道灌塑像
太田道灌塑像
太田道灌,幼名鶴千代,永享四年(1432)生於相模,元服后名為 源六郎持資,道灌則是出家后的法號。他幼時在鎌倉建長寺學習,博覽群書,此後又勤修築城術和兵法,熟讀“武經七書”。年輕的道灌不僅智慧過人,而且多才多藝,二十四歲便繼任太田氏家督及扇谷上杉氏家宰。河越(位於今東京市附近,因當地產山芋而出名)、岩槻里兩城便是精通築城術的道灌所修,是當時關東地區著名的堅城。他還在江戶地方修築了江戶城(今東京市),此城由子城、中城、外城三部分構成,城中布置二十座櫓(櫓:用以偵察、防禦的高台)和五座石門,外圍還有三道土壘及深塹。根據《尉繚子》中“兵以靜勝”一句將城內的一座建築命名為“靜勝軒”。江戶城扼守交通要衝,江戶灣和荒川既可作為水運通道,又是天然屏障,攻守兼備。道灌大力開發城下町,為江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從此,道灌便成為舉世聞名的築城專家。他不但熟諳兵法,更是“足輕戰法”的創始者。“足輕”是應仁之亂后興起的步兵兵種,戰亂中,百姓生活艱難,有的參加一揆,有的則淪為草寇。道灌將他們收編,稍加訓練,使之成為可用之兵。他們平時耕種,遇有戰事則隨領主出征,雖缺乏足夠的訓練和軍事知識,只是一班烏合之眾,但在人口缺乏的戰亂年代,這不失為一種有效手段,因此這種戰法得到戰國大名地紛紛效仿。
這次,道灌從駿河撤軍的真正目的是回去平定長尾景春的叛亂。山內上杉氏家宰、景春之父長尾景信死後,當主上杉顯定指定景春之弟長尾忠景出任家宰。勢力強大的景春極為不滿,聯合古河公方 足利成氏 及上野、武藏、相模等國豪強發動叛亂。翌年(1477)正月,支持景春的聯軍大破顯定於武藏的五十子,不但顯定遭到驅逐,就連扇谷上杉氏當主上杉定正也未能倖免,兩個家督一起被趕到上野的那波庄。
同年十月,道灌領兵趕回江戶,並致書請 定正 回武藏,以安撫相模、武藏的豪族,但定正心存恐懼,始終龜縮在上野不敢出頭。道灌無奈,只得獨自率軍展開反擊。翌年五月,他採用足輕戰法大破景春。得到古河公方及各地豪強支持的景春仍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而道灌的境遇卻大相徑庭。文明十一年(1479),在給主公的奏摺中,道灌請求定正賞賜有功將士,卻遭到斷然拒絕。雖然主公無道,道灌卻忠心不二。他力挽狂瀾,在將相模、武藏等地的敵對勢力逐一消滅后,於翌年六月攻陷日野城。文明十四年(1482),在顯定之父、越后守護上杉房定和細川政元的斡旋下,足利成氏 代表景春提出議和,雙方最終達成和睦。
平定景春之亂后,道灌在家中的威信迅速攀升,勢力也更加強大。此後五年,他都在江戶城參禪拜佛,研習學問。當時正值“下克上”風行,各地豪強都想趁機取代主家,以道灌之勢完全可以代替懦弱無能的定正而獨霸一方,但他恪守君臣之道,始終以臣子之心對待主公。文明十六年(1486),道灌被定正召至相模的糟谷 館,在拜見主公時被埋伏在一旁的扇谷上杉氏家臣 曾我兵庫 等人刺殺,享年五十五歲。有人說由於道灌權勢過大,定正對其一直心存芥蒂,顯定趁機散布謠言,稱道灌有謀反之意,致使定正將他暗殺。總之,功以懋賞,震主則危,缺少野心的道灌最終也不會逃過被殺的命運。由於家督的無能,失去道灌的扇谷上杉氏迅速衰落。相反的,沒有扇谷方面的扯肘,山內上杉氏的實力從叛亂中恢復過來,勢力從上野擴展到武藏。定正不得已與夙敵景春和古河公方聯盟,與顯定對峙。不久,顯定便與古河公方達成和議,將定正完全孤立起來。道灌在臨死時曾大喊一句:“當方滅亡”,意指主家將會滅亡,不料竟一語成偈,在此後的河越夜襲中,當主上杉朝定戰死而使扇谷上杉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