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果木蓮

木蘭科木蓮屬植物

毛果木蓮(學名:Manglietia hebecarpa C. Y. Wu et Law)是木蘭科,木蓮屬常綠喬木,高達30m,直徑40cm,葉橢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側脈每邊9-15條,網脈緻密;花梗長2-3cm,花被片9,肉質;雄蕊長8-12mm,花藥稍分離;雌蕊群倒卵狀球形,長2.5-3cm,密被黃色平伏毛,僅露出柱頭;胚珠兩列,8-10枚。聚合果倒卵狀球形或長圓狀卵圓形;蓇葖狹橢圓體形;種子橫橢圓形,腹面有縱溝和小凹穴,背面具不規則的溝棱,基部有短尖。花期4-5月,果期8-9月。

毛果木蓮僅分佈於雲南省屏邊縣大圍山,及河口金平等縣。模式標本采自金屏。生於海拔800-1600m的山谷常綠闊葉林中。

毛果木蓮樹榦挺拔通直,木材結構細緻,耐腐、抗蟲,花色艷,是優良的用材和園林綠化樹種,且對研究古植物區系及木蘭科分類系統和演化有一定的科研學術價值

形態特徵


毛果木蓮
毛果木蓮
常綠喬木,高達30m,直徑40cm,外芽鱗、嫩枝、葉柄、葉背,佛焰苞狀苞 片背面及雌蕊群密被淡黃色平伏柔毛,老枝上殘留有毛。葉橢圓形,長9-18cm,寬4-6cm,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側脈每邊9-15條,網脈緻密,干時兩面凸起;葉柄長1-3.5cm;托葉痕長7-1.5mm。
花梗長2-3cm,緊貼花被片下具1佛焰苞狀苞片,外面具凸起小點;花被片9,肉質,外輪3片倒卵形,長3.5-4.5cm,外面基部被黃色短柔毛,中內兩輪卵形或狹卵形,內輪基部具爪;雄蕊長8-12mm,花藥長6-8mm,稍分離,葯隔伸出成1-2mm的尖頭,花絲長1-2mm;雌蕊群倒卵狀球形,長2.5-3cm,密被黃色平伏毛,僅露出柱頭,雌蕊30-80枚,狹長,長1-1.2cm,腹面縱紋直達花柱頂端。胚珠兩列,8-10枚。聚合果倒卵狀球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6-10cm,殘留有黃色長柔毛;蓇葖狹橢圓體形,頂端具長5-7mm的喙。種子橫橢圓形,長6-7mm,高約5mm,腹面有縱溝和小凹穴,背面具不規則的溝棱,基部有短尖。
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毛果木蓮生於海拔800-1600m的山谷常綠闊葉林中。常與南酸棗、假吳茱萸葉五加、馬蹄荷以及殼斗科植物等混生成林。分佈區夏季溫暖,冬無嚴寒,四季不明顯,乾濕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4-22. 6℃,≥10℃積溫5105-8240℃,最冷月平均氣溫9-12.5℃;年降水量1650-2960mm,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5%以上,霧期長。土壤為由砂岩和砂頁岩發育而成的山地黃壤或黃棕壤,呈酸性反應,pH值4.8-5.7。地被物和枯枝落葉腐殖層深厚達10-20cm。

分佈範圍


毛果木蓮僅分佈於雲南省屏邊縣大圍山,及河口、金平等縣。模式標本采自金屏。

主要價值


毛果木蓮樹榦挺拔通直,樹皮光滑,木材結構細緻,耐腐、抗蟲,花色艷,是優良的用材和園林綠化樹種。毛果木蓮是木蘭型(Magnolia-type)植物中較原始的種類,又是雲南特有的稀有樹種,對研究古植物區系及木蘭科分類系統和演化有一定的科研學術價值。

保護現狀


等級劃定

國務院於1999年8月4日批准的《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確定毛果木蓮保護級別為Ⅱ級。
根據《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緊急行動計劃(2010-2015年)》,毛果木蓮已被列入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緊急行動計劃。

種群現狀

2008-2010年的研究表明,毛果木蓮主要分佈區大圍山地區的種群數目已經極為稀少,種質資源正在逐漸消失,已無天然純林存在,在人為活動頻繁、環境極度惡化的地區更為嚴重。毛果木蓮在大圍山地區呈現以下特徵:
一、單株散生。常見於人工林(原來是天然林,被砍伐后發展為人工林)、草果地或天然次生林中,是毀林開荒、種植草果、過度砍伐利用及環境惡化的結果。這種類型此次調查發現9株(都是大樹),其中有4株分佈於大圍山南面坡後山草果地中,有3株分佈於村旁人工杉木林地中,有2株分佈於天然次生林中。分佈於草果地中的毛果木蓮,由於林下種植草果,下層木多被砍伐,自然更新較為因難,有3株雖能大量結實,但在樹下未發現幼苗和幼樹;分佈於人工杉木林地中的3株毛果木蓮已成孤立木,自然更新已不可能;分佈於天然次生林中的2株雖能大量結實,但在樹下未發現幼苗和幼樹。單株散生的毛果木蓮是最脆弱的居群,其生物多樣性最易被人為破壞,也最易因瀕危的生境擴大及其它植物更替等而流失。
二、散生林或疏林。在大圍山西南坡後山和南面坡海拔800-1200m的山地緩坡上分佈有2小片散生林或疏林。此次調查發現77株,在這些林分中有高達32m,胸徑達80cm的大樹,中等大小樹木也佔有一定的比例,疏林下的小樹和幼苗也有。此類型的毛果木蓮是保護較好的林分,能在較短時期內實現林分的自然恢復。

瀕危原因

毛果木蓮種群受威脅嚴重的內在因素是對生境的苛求,分佈區域狹窄或呈間斷分佈。外因主要是過度採伐、生境破壞以及林下草果種植,下層木多被砍伐,影響更新。大圍山地區居民一直把它作為房屋建築、室內傢具和棺木的上等用材樹種進行不同程度的利用。調查發現,許多人為活動頻繁、交通方便的地方已沒有大樹存在。由於樹木越來越少,房屋建築和傢具已改用其它木材,但毛果木蓮仍然是當地上等用材樹種,因此偷盜砍伐的現象時有發生,種群及其自然生境還在劣化。大圍山地區周邊村寨居民還沒有對毛果木蓮進行保護的意識以及植樹造林實現資源永續利用的行動。

保護措施

一、加強對原生地的保護。加強對原生地的管護,並將位於保護區外的原生地建立就地保護點,加強管理和巡護,制止亂砍濫伐。同時,結合國家正在實施的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等項目,採取必要的措施,重建或恢復毛果木蓮適宜的生境,創造毛果木蓮的適宜生境,努力保存現有的每一個居群或個體,以保護好現有毛果木蓮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
二、完善政策法規,依法進行拯救保護。政策完善和機制創新是增強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的成效內在動力。毛果木蓮的保護應結合林權制度改革,針對毛果木蓮原生地權屬既有國有,也有集體和個人所有的情況,從理論上積極探索土地置換、租賃、合作補償及資本化運作等新機制,並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和完善。
三、開展科學研究。採種育苗,建立人工繁殖基地,開展近地或遷地保護;開展其生物、生態學及遺傳學研究,研究其瀕危的內在因素,在此基礎上開展回歸自然的試驗示範、科學管護和動態監測等工作。

獲得榮譽


2021年9月7日,入選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