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戀卿

李戀卿

博士,現任南京農業大學資源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土壤學科骨幹教師。研究特長:土壤微團聚體物質分異與環境效應。

人物簡歷


1998.9-2001.9南京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博士論文題目:幾種農業土壤微團聚體間物質分異及環境意義。
李戀卿
李戀卿
1991.9-1994.7中國農業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磁化流體射流曝氣處理畜禽污水的效應研究。
1985.7-1989.7山西農業大學土化系攻讀學士。
1994.7-1998.9山西農業大學任教講師
2001.5-2004.3南京農業大學任教。副教授,承擔過《土壤微生物生態》、《污染生態學》、《土壤學》、《農業環境保護概論》、《土壤環境學》等課程的教學
2005.3-2006.7美國加州大學河邊分校環境科學系環境化學環境微生物學訪問學者(合作者:AndrewChang教授和DavidCrowley教授)
2009.1-南京農業大學資環學院,教授

發表論文


(1)Li,L.,Zhang,X.H.,Zhang,P.J.,Pan,G.X,2007.VariationoforganiccarbonandnitrogeninaggregatesizefractionsofapaddysoilunderfertilisationpracticesfromTaiLakeRegion,China,JournaloftheScienceofFoodandAgriculture,2007,87:DOI:10.1002/jsaf.2806
(2)ZhengJ,ZhangX,LiL,PanG,Effectoflong-termfertilizationonCmineralizationandproductionofCH4andCO2underanaerobicincubationfrombulksampleandparticlesizefractionsofatypicalpaddysoil.Agricultural,EcosystemandEnvironment,2006.doi:10.10.1016/j.agge.2006.07.008
(3)ZhangP,ZhengJ,PanG,LiL,ChangesinMicrobialCommunityStructureandFunctionwithinParticleSizeFractionsofaPaddySoilunderLong-TermDifferentFertilizationTreatmentsfromtheTaiLakeRegion,China,CollidsandsurfacesB:Biointerfaces,submit.
(4)張平究,李戀卿,潘根興,張俊偉,2004,長期不同施肥下太湖地區黃泥土表土微生物碳氮量及基因多樣性變化,生態學報,24(12):2818-2824
(5)李戀卿,潘根興等。太湖地區水稻土土壤顆粒中有機碳和重金屬元素的分佈及其對環境變化的響應。環境科學學報,2001,21(5):607-612
(6)李戀卿,潘根興,張平究等。植被恢復對退化紅壤表層土壤顆粒中有機碳和Pb、Cd分佈的影響,生態學報,2001,21(11):1769-1774
(7)李戀卿,潘根興,張旭輝。退化紅壤植被恢復中表層土壤微團聚體及有機碳的變化。土壤通報,2000,5:193~195
(8)李戀卿,潘根興,張旭輝,土壤微微團聚體有機碳13C同位素的分異。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0,23(1):114~116
(9)張旭輝,李戀卿,潘根興,不同輪作制度對淮北白漿土微團聚體及有機碳的積累和分佈的影響。生態學雜誌,2001,20(2):16~19
(10)丁愛芳,潘根興,李戀卿。太湖地區幾種水稻土團聚體顆粒中PAHs的分佈及其環境意義。環境科學學報,2006,26(2):293-299

科研項目


(1)水稻土微生物分子多樣性的微域變異及長期不同施肥下的變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40571081,2006,1-2006,12,主持,結題)。
(2)岩溶生態系統退化過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與功能的變化(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動力學重點實驗室開放實驗室基金,(2006,1-2007,12,主持)。
(3)“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與適應性生態系統調控“子課題:養分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及其對石漠化過程的響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2006CB403205,2006,5-2010,12參加)。
(4)中國水稻土有機碳的固定機制、穩定性和碳匯效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編號:40231016,2003-2006,主要參加者,結題)
(5)水稻土不同土壤顆粒甲烷產生特點及其影響因素(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質循環重點實驗室基金,編號:21025,2002.1~2003.12,主持)
(6)土壤升溫對水稻土活動性有機碳的影響及環境反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2.1-2003.12,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