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龍門山斷裂帶的結果 展開

龍門山斷裂帶

位於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邊緣

斷裂帶(fault zone)亦稱“斷層帶”。地殼運動產生壓力和張力,壓力常見於匯聚型板塊,如:印度洋板塊(前端帶著印度大陸)與歐亞板塊間的碰撞。張力常見於分離型板塊,如海底擴張、紅海裂谷、東非大裂谷等。

在地殼運動中壓力和張力是相輔相成的。例如:內陸很多斷裂帶的產生並不是分離型板塊的張力所致,而恰恰是匯聚型板塊,如大洋板塊俯衝到大陸板塊之下產生的壓力使陸塊隆起,而隆起必然使薄弱環節產生張裂。如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過度帶,地殼從平均35千米向65千米過度(在材料力學上叫應力集中點)的龍門山斷裂帶。

地質構造


龍門山斷裂帶
龍門山斷裂帶
四川龍門山位於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邊緣,廣元市、都江堰市之間,東北-西 南走向。包括龍門、茶坪、九頂等山。東北接摩天嶺,西南止岷江邊。綿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龍門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邊緣2000米向西逐漸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頂山海拔高達4984米,氣象萬千。在彭州境內有九峰山風景名勝區、白水河自然保護區、白鹿森林公園等。
龍門山中段,主要分佈於彭州和什邡境內。此地岩層上古生界地質現象發育,厚度大,層層展現地球上古老地質的演變過程,為地球地質演化過程的活檔案。經同位素測定,此地閃長岩年齡為20.43億年,花崗岩年齡為10.27億年,雜岩為6.54億年——7.67億年,奧陶系大理岩不整合地覆蓋其表面上,在岩體邊緣有白雲母偉晶岩出露,晉寧中期花崗岩入侵於前震旦系變質岩中,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地質大觀園。2002年,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在彭州九隴鎮正式掛牌。
龍門山東部迎風坡雨澤充沛,是四川著名的鹿頭山暴雨區所在地。西部背風311坡岷江河穀雨水稀少,氣候十分乾燥。龍門山東、西坡民族也不同,東坡是漢族分佈區,西坡為羌族聚居地。龍門山也為大熊貓和多種珍稀動物產地,已建有北川小寨子溝自然保護區,面積不足1萬公頃,保護對象為大熊貓、金絲猴綠尾虹雉等。龍門山的煤、鐵、銅、硫鐵礦、磷、石棉、水泥用灰岩也很豐富。
龍門山尾部主要在四川廣元青川縣境內,該地區是5.12特大地震后餘震最為頻繁的地區。

三大斷裂帶


龍門山斷裂帶,確切的說是四川龍門山斷裂帶。
龍門山構造帶主要有三條斷裂帶組成
龍門山構造帶主要有三條斷裂帶組成
四川龍門山斷裂自東北向西南沿著四川盆地的邊緣分佈,沿斷裂帶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這是一條特別要命的裂縫。它綿延長約500公里,寬達70公里,規模巨大,沿著四川 盆地西北緣底部切過,位置十分特殊,地殼厚度在此陡然變化,在其以西為60-70km,以東則在50km以下。它的東部僅100公裡外就是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的成都平原地區和大城市群。
在一億年前開始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過程中,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擠壓歐亞板塊、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時,也同時向東運動,擠壓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地塊。雖然龍門山主體看上去構造活動性不強,但是可能是處在應力的蓄積過程中,蓄積到了一定程度,地殼就會破裂,從而發生地震。
龍門山斷裂帶是由3條大斷裂構成,自西向東分別是:
龍門山後山大斷裂
汶川--茂縣--平武--青川;
龍門山主中央大斷裂
映秀--北川--關庄,屬於逆—走滑斷裂。
龍門山主山前邊界大斷裂
都江堰--漢旺--安縣,屬於逆沖斷裂。
公元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受災嚴重的綿陽市北川縣坐落在龍門山主中央斷裂上,它就屬於逆—走滑斷裂。同樣受災的都江堰市落在龍門山主邊界斷裂上,屬於逆沖斷裂。
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此次的地震同樣是位於龍門山斷裂帶上。

相關地震


斷裂帶與汶川地震
龍門山斷裂帶與汶川8級特大地震
龍門山斷裂帶與汶川8級特大地震
四川省的地震主要集中在8個地震帶(區)上:鮮水河地震帶、安寧河—則木河地震帶、理塘地震帶、金沙江地震帶、龍門山地震帶、松潘地震帶、名山—馬邊—昭通地 震帶、木里—鹽源地震區。據四川省地震局相關人士介紹,成都不屬於任何地震帶和地震區,成都本身基本上不會發生地震。而成都地區每年都有地震,主要集中在龍泉金堂等地方。因為龍泉山脈是地殼積壓形成的,所以每年有地殼運動時候都會有輕微的地震。但是因為龍泉山脈屬於一個小型山脈,因此地殼運動不大,每年的地震幅度都在3級及其以下,在震中附近會感覺到稍微搖晃了一下,所以一般也不會被人察覺。
龍門山斷裂帶是四川強烈地震帶之一
歷史上,它並不安分,有過多期活動。自公元1169年以來,共發生破壞性地震25次,其中里氏6級以上地震20次。1657年4月21日,爆發有記錄以來最大的6.2級地震。據地震學者考證,此後300多年間,這條斷裂帶再未發生過超過6級的強震。
汶川地震位於龍門山斷裂帶
龍門山斷裂帶地區
龍門山斷裂帶地區
日本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說,這次地震位於龍門山斷裂帶,過去幾百年裡這一斷裂帶附近多次發生里氏7級以上大地震,但是龍門山主體並沒有強烈的活動,直到這次地震的發生。斷裂自東 北向西南沿著四川盆地的邊緣分佈,長300公里至400 公里,寬約60公里,沿斷裂帶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龍門山斷裂帶地殼破裂后,在短短數分鐘內,地震波迅速擴散開來,寧夏、青海、甘肅、河南、山西、陝西、山東、雲南、湖南、湖北、重慶、北京、上海等國內多個省市的人們震感明顯,這股強大的能量甚至波及泰國、越南。
汶川地震為何能量如此之大?美國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教授酈永剛認為,龍門山斷裂帶屬地震多發區內的活動斷層,來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質向東流動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運動,兩者邊界即為斷層面。如果斷裂每年運動數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積聚的應力和能量就能產生一次里氏7級以上的大地震。由於震源較淺,而且震源機製為向東的逆沖運動,加上震區土質鬆軟,地震波向東能傳播很長距離,使得遠至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人都普遍有震感。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淺源地震大多發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範圍內,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達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淺源地震的發震頻率高,佔地震總數的70%以上,所釋放的地震能佔總釋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災害的主要製造者,對人類影響最大,因此汶川地震災情嚴重。
此次汶川地震,成都距離震中約92公里,北川縣距震中約140公里,綿陽距震中約145公里,但所受損失卻大不相同,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地震對於地面的損害主要由烈度決定
此次汶川地震等烈度線(編者註:等烈度線是地震時地面上相同烈度點的連線)大體上呈現45度角的分佈,大量的能量沿著地震帶進行傳導,猶如牆上的裂縫被撕開一般,總是沿著開裂的方向傳遞能量的。而茂縣、北川正好處於這一區域,使得汶川—茂縣—北川一線遭受慘重損失。
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的倪四道教授認為,此次地震有個明顯的特點,它從汶川縣開始,然後地震並不是在一個點上,而是向東北方向破裂,傳播了將近200公里。所以,朝著東北方向的人感受到地震波的強度更大,而西南方向要弱一點。打個比方,假設西北方向一個城市和汶川的距離是1000公里,而東北方向另一個城市也是1000公里,那麼東北方向這個城市市民的感受就肯定要比西北方向的城市市民強。這是因為地震波有方向性,即破裂方向。在破裂方向上,地震波會加強。破裂方向是相當重要的。破裂方向上的破壞性大一些,背離破裂方向的破壞性就小一些。
破裂長度是多少,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汶川縣是震中,受到的破壞很強烈,但是不止這一個地方。這個地震發生有一個長帶。汶川是地震長帶開始的部分,重要的是要知道它結束在哪個地方。我們發現地震長帶結束於汶川縣東北方向青川縣東河口。那麼在這個長帶的200公里長、幾十公里寬的位置內,破壞是非常嚴重的。所以只要知道了這個地震長帶有多長多寬,救援的人員就不會光往震中的地方跑,救助才更為有效。
斷裂帶與雅安地震
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東經103.0)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
四川地震局專家說,90年代後龍門山斷裂帶就處於4級以上空白期,這次地震處於龍門山斷裂帶最南端,有地下水報告異常。
龍門山斷裂帶南段在2012年被M7專項工作組預判為值得注意地區。
1.緊鄰2008年汶川大地震破裂段的大地震空段,並已在1941年和1970年分別發生過M6和M6.2強震。
2.根據巴彥克拉地塊北、東邊界大地震的時間序列外推,未來十年存在發生下一次大地震的可能性。
3.存在偏低b值的部位。
3.龍門山斷裂帶南段是2008年汶川M8.0地震引起的庫倫應力顯著增加區之一。
預判震級:7.0-7.3